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江苏南通蓝印花布起源与印染技艺及发展入手,对南通蓝印花布在图案、色彩和印染技艺进行分析,并以南通蓝印花布与现代成衣设计相结合为立足点,将南通蓝印花布这一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成衣设计之中,为现代成衣设计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生态角度出发,以蓝印花布为案例,研究传统印染非遗技艺。通过分析南通蓝印花布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对传统印染非遗技艺进行传承和创新的意义,提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坚持生态环保理念、树立全民传承意识、创新图案色彩设计、拓展应用产品范围与革新制作工艺技术等传承和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鲁程云  覃会优 《西部皮革》2022,(15):116-118
以南通蓝印花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南通蓝印花布在文创设计中的形式表达,使用再设计方法使其应用在文创设计中。以南通蓝印花布的形态特征为切入口,从设计的角度阐述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剖析南通蓝印花布当前发展遇到的瓶颈,探讨南通蓝印花布的语言符号如何融入文创设计。运用现代设计原理和手段,以纹样创新丰富形式语言,造型创新丰富视觉审美,让传统工艺南通蓝印花布融入现代生活,使其在当代社会中能有效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尹欣 《丝绸》2020,57(5):75-81
针对近几年南通地区蓝印花布销售量下滑的情况,文章探讨了当前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现状、手工技艺的传承情况及新市场的打开方式。通过对互联网销售模式兴起的新型生产模式和传统手工生产进行对比,找出影响南通蓝印花布生产与销售的主要因素,并对此现象的突破提出解决意见。研究结果表明:南通二甲镇的印花工艺至今沿袭了古法的制作工序,但是由于其成本较高、工时较长,且与今日大众审美有所偏差,目前难觅其影。所以,南通蓝印花布可以采用手工与机器并行的生产模式,并配合打造品牌网店的线上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从而提高其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南通蓝印花布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唯有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才能使其得到传承与发展。本文针对传统南通蓝印花布成衣设计存在的弊端,通过设计实践,探索了现代南通蓝印花布在图案造型、色彩设计、材料设计及多元化成衣设计方面的创新艺术手法,使古老的南通蓝印花布表现出现代气息。  相似文献   

6.
陈祉伊 《西部皮革》2023,(22):68-70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的代表,是一种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蓝印花布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严峻困难。蓝印花布文创设计应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下生活中,传承蓝印花布传统技艺。文章从符号学理论角度对蓝白二色中蓝印花纸所传达出的语境、语意、语用四个维度进行分析,阐释符号学视域下蓝印花布文创设计应如何做,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下生活之中。以达到蓝白二色中蓝印花纸所传达出的语境,语意,语用四个维度对蓝印花布进行解读和分析以及对非遗技艺传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古老的手工印染纺织品之一,其淡雅不俗、蓝白相交的艺术形式透露出浓浓的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对南通蓝印花布的由来、发展,以及南通蓝印花布在其制作过程、纹样造型、题材、寓意和创新等方面的阐述,分析了南通蓝印花布所独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调查分析江苏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发展现状,得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产品市场需求量太小、工艺传承困难以及产品缺乏创新设计。并从这些因素出发,探讨蓝印花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战略。认为互联网技术有助于蓝印花布的信息数字化整合,要创建蓝印花布文化传播网络平台、构建蓝印花布工艺的网络交互教学模式、进行蓝印花布产品的创新设计以及开拓蓝印花布未来市场。  相似文献   

9.
蓝印花布和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相关,蕴涵着当地民族精神.通过对南通蓝印花布花版纹样和胶东剪纸纹样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在雕刻纹样使用的工具和纹样题材、纹样构思、构图与纹样造型方面的异同之处.二者的最大不同之处在纹样造型上,南通花版纹样以点、短线和面组成互不相连的粗犷纹样,胶东剪纸纹样则以线为主像网一样勾勒细腻的物象;而二者本质上确是同根同源,共同传承着中国民间艺术的精华,这对2种传统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文化空间。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具有大量价值且可挖掘、可转化的文化内容。蓝印花布作为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染织技艺,虽然在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存在资源开发有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从南通蓝印花布非遗资源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并基于IP品牌化视角探索其非遗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路径。研究认为人格化形象塑造、特色化产品设计及网络营销链打造是促进蓝印花布非遗文化有效配置、丰富文化创新再造及推动文化价值转换的全新尝试,更是构建蓝印花布非遗IP文化品牌、拓展产业链开发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从田野考察和图像资料分析入手,对南通地区蓝印花布的审美特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南通地区蓝印花布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通蓝印花布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为显著的地域特征,并且,南通也被称之为"蓝印花布之乡"。南通极具代表性的蓝印花布和具有时代气息的视觉传达设计相互结合发展,构建出了具有南通本土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体系。探究视觉传达设计中南通蓝印花布的应用价值,意在挖掘地方资源,让南通的蓝印花布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目前南通蓝印花布存在产品创新性弱,生产企业规模小,销售渠道窄,旅游资源开发少的问题,通过探索蓝印花布动静态结合的传承方法,依托文旅产业开发更多资源以及产品与科技生活结合等措施,促进蓝印花布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古老的手工印染纺织品之一,其淡雅不俗、蓝白相交的艺术形式透露出浓浓的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对南通蓝印花布的由来、发展,以及南通蓝印花布在其制作过程、纹样造型、题材、寓意和创新等方面的阐述,分析了南通蓝印花布所独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的价值底蕴和设计理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南通蓝印花布独特的生产工艺、图案的构成及寓意,探讨南通蓝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具备的民间工艺文化生态学保护价值,指出南通蓝印花布具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并以此为立足点,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对南通蓝印花布从符号设计、组合设计、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延伸,发现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观念的一体性是现代服饰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内涵,二者的融合也为南通蓝印花布在当今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南通蓝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通过纹样设计能够反映出南通的民俗特色和文化特色。同时,南通蓝印花布的设计也呈现出较强的表现力,提供独特的视觉享受。主要从视觉传达设计视角对南通蓝印花布的设计进行分析,探究南通蓝印花布设计的艺术特色及应用价值,加深大众对南通蓝印花布的了解。探究视觉传达的作用,通过视觉元素来表现南通蓝印花布的设计品位,使南通蓝印花布的民族文化特性通过视觉传达表现出来,提升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感受民族工艺魅力。  相似文献   

17.
刍议南通传统蓝印花布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由于花纹清新、蓝白分明、朴素美观,广受人们喜爱.介绍了南通传统蓝印花布这一民间工艺品的历史渊源,并从工艺特点、图案的题材和寓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在此基础上,对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现代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唯有创新才能延续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价值,只有设计创新才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商业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沈美  于翔 《纺织报告》2023,(1):110-112
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应用领域的新方向,而知识可视化则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文章尝试在文化空间视域下,应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知识可视化表达方案开展理论分析与研究,为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在文化空间视域下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探索一条新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9.
赵立庚 《西部皮革》2022,(2):112-114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其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热量丰富,极有利于棉花和蓝草的生长,这为南通蓝印花布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当地农妇有"农暇之时,以耕取织"的习惯,良好的制作氛围使得南通蓝印花布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南通蓝印花布自明朝开始发展至今,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蓝印花布的记忆根植于江南流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不仅是江南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江南文化的具象载体。文章从江南文化的视域出发,进一步探索江南诗性文化的特征与源流,通过分析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质,将富有江南艺术审美风格的蓝印花布技艺运用于皮革制品的创新设计中。通过工艺实验与设计创新,结合现代化时尚女包设计特点与当代女性的审美特点,创造出具有江南非遗文化语境与情感温度的人文服饰品,为皮革制品设计的文化交融路径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