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回转窑轮带固定系统,强调了轮带实施良好润滑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回转窑轮带与轮带下垫板间隙,轮带滑移量以及回转窑筒体椭圆度的计算、实测方法、合理范围和调整操作.作者认为:(1)轮带侧面应每周润滑一次,每次停窑应将润滑脂施加到轮带内孔中且要加匀、加透,润滑脂可选防金属卡咬的特种润滑脂;(2)轮带与垫板的实际间隙为:理论间隙+窑直径/1000;(3)回转窑运转时,滑移量应保持在8~25mm/r之间为佳;(4)间隙调整时,新垫板的曲率与窑筒体匹配,且轮带下垫板材质强度要高于窑筒体钢材等级.  相似文献   

2.
我国回转窑的轮带设计多采用松套式轮带,轮带与垫板间存在着设计间隙,窑型不同,窑径不同,设计间隙也不同,通常为4~12mm。经过长期运转,轮带与垫板间隙会不断扩大,至一定程度,就须及时调整间隙,以确保回转窑安全运行。1 原因分析 1.1 磨损 轮带是随窑体回转的,轮带与垫板间隙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回转窑的轮带设计多采用松套式轮带,轮带与垫板间存在着设计间隙,窑型不同,窑径不同,设计间隙也不同,通常为4~12mm,经过长期运转,轮带与垫板间隙会不断扩大,至一定程度,就须及时调整间隙,以确保回转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1.绪言回转窑是一个复杂的热工设备,在高温重负荷的运转中承受着机械力(包括重力)、热变形、化学侵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本身的倾斜和各处温度不均匀及膨胀量的不同,造成局部筒体横断面变形,尤其是轮带的内径与简体垫板的间隙(简称轮带间隙)对筒体横断面变形的影响是很大的。回转窑轮带处筒体的受力是复杂的,轮带转动时按照椭圆轨迹而移动,加上高温下筒体蠕变、磨损等因素,加速了轮带与垫板之间隙的变化,致使内部窑衬之间受挤压与拉伸应力的破坏,造成耐火砖脱落,影响窑的安全运转。因此轮带间隙的合理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王广强 《水泥》2009,(6):61-61
我公司Ф4m×60m回转窑中档轮带与筒体垫板严重磨损导致间隙较大,经测量达到25mm,远远超过了设计值。为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对轮带与垫板间隙进行了2次调整。  相似文献   

6.
<正>我公司Ф4m×60m回转窑一档轮带与筒体垫板严重磨损导致间隙较大,经测量达到26mm,相对滑移量达48mm,远远超过了设计值。为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今年年初我们对轮带与垫板间隙进行调整。这里我把具体调整经过作一介绍,供参考。1确定维修方案a、方案一:我公司Ф4m×60m回转窑采用的是松套式的浮支轮带,垫板没有和筒体焊接,只用2块压板定位,更换方便;32块筒体垫板全部更换。b、方案二:通过现场观察,轮带挡环及筒体垫板工作面磨损均匀可以继续  相似文献   

7.
我公司Ф4m×60m回转窑随其使用时间的增加,中档轮带与简体垫板磨损严重,间隙较大,经测量达到25mm。此间隙远远超过了设计间隙,同时,由于中档轮带与垫板的问隙加大,托轮的受力也发生变化。为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对轮带与垫板间隙进行了两次调整,最终达到了合理的间隙要求。  相似文献   

8.
徐志勇 《水泥》2002,(6):65-66
我公司现有2条湿法回转窑,其中1台是1961年投产的Φ3.3m/2.7m/3.1m×95m从捷克引进的窑。从1995年起我公司先后4次对该窑1号、2号、4号、5号(按从窑头往窑尾的顺序)轮带下筒体和垫板进行了更换。1问题该窑轮带结构是中空箱形,活套在筒体上,并适当留有间隙。垫板一端与筒体焊接,另一端自由,焊缝交替排列,挡铁焊在垫板的自由端。轮带与垫板预留间隙过小,造成筒体膨胀受限,而产生颈缩现象。4号轮带处颈缩最大达40mm,使窑内耐火砖使用周期缩短(最长30d,最短只有5d),严重制约了生产。由于筒体…  相似文献   

9.
轮带滑移量的大小反映了轮带内径与窑筒体垫板之间间隙(即轮带间隙)的大小,轮带间隙不均匀导致内部窑衬之间受到挤压,致使耐火砖脱落,影响窑的安全运转,因此关注轮带滑移量,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具有重要作用。人工检测轮带滑移量需要停窑,检测时间长,影响生产,检测结果也会受到检测人员情绪、技能等的制约产生计量误差。2016年3月,我公司在2号窑大修期间,利用PLC程序对轮带滑移量进行实时在线自动检测,避免了人工检测误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过程中,回转窑的正常平稳运行是靠托轮的正确调整来实现的,而托轮摆放位置的正确与否是关键,也就是说托轮的轴线与窑简体中心线的夹角、托轮的跨距必须恰当,否则就可能危及回转窑的正常运行,严重时引起设备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回转窑长时期运行过程中,由于轮带与垫板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磨损造成轮带间隙超差,轮带与托轮的摩擦和挤压不均造成接  相似文献   

11.
江旭昌 《水泥》2007,(10):41-44
回转窑筒体垫板是回转窑系统的一个重要构件,因为垫板设计不当,常会造成焊缝开裂、垫板折断、筒体断裂、轮带裂断、简体产生缩颈、轮带和简体垫板磨损加剧,进而降低耐火砖的使用寿命等重大设备事故。对大型窑,因为简体垫板设计不当所造成的损失更大,所以就更需要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 河南省七里岗水泥厂φ3.2m×46m回转窑1000t/d生产线于1995年建成投产,垫板采用浮放形式,多年来一直运转较好。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轮带与垫板间隙逐渐增大,到2000年6月,中间档和靠近窑头端档轮带间隙达39mm左右,并引起中间档轮带下面筒体产生多处裂纹,损坏耐火砖。由于该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回转窑一直带病工作,严重时,仅运转3个月左右就出现轮带下面5~7排耐火砖被挤裂的现象,缩短了运转周期。  相似文献   

13.
1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2号窑中4m×60m回转窑自2007年5月投产,2010年5月进窑内发现二档轮带处局部耐火砖扭曲,被挤碎,到7月、8月二档轮带处在短时间内出现掉砖两次、砖体剥落以及红窑现象,耐火砖损坏严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二档轮带北侧筒体出现较严重的波皱现象(大半圈),位置在二档轮带短节与过渡段筒体60/32焊缝北侧;一、二档轮带与垫板问间隙大,磨损较重,目测热态间隙一、二、三档分别为10mm,12mm,7mm;各档轮带挡块间隙大,滚圈轴向窜动量大,挡块间隙目测40mm左右,各轮带存在反向轴向力。由于使用磨损,窑体中心下移,传动装置已退至极限;液压挡轮系统不能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4.
轮带是回转窑上的重要部件。其加固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轮带与筒体的间隙。间隙小则加固作用大,而间隙大则加固作用小。由于回转窑成年累月的运转,垫板与筒体、垫板与轮带之间均有磨损,轮带间隙逐渐增大。当间隙超过一定值时,应及时调整。我公司回转窑规格为3.95m×56m,采用三档支承。靠近窑头第三档轮带由于磨损间隙变大,我们采用加垫片的方法,对其间隙进行了恢复调整。1方案的制定与实施1.1制定方案间隙的恢复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原垫板彻底更换;另一种方法是在磨损的垫板基础上加一层较薄的垫片。我公司经研究后决定采用后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Φ3 m×48 m回转窑Ⅱ挡轮带下挡块严重磨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厂一分厂Φ3m ×48 m立筒预热器回转窑采用三挡支承,轮带为松套式中空箱形轮带。在每挡轮带两侧,各焊有14块挡块限制轮带的轴向窜动。由于托轮推窑向下或向上的力是通过轮带传递到挡块的,而轮带与垫板之间由于间隙的存在又有相对滑动,故挡块是有一定的磨损的。然而,1999年2月中旬至3月初,此回转窑Ⅱ挡轮带的下挡块(窑头方向)却严重磨损,在20d左右的时间里,下挡块被磨掉了约45mm,窑在运行中,不停地有金属屑掉在托轮座上。同时,垫板与筒体的连接焊缝由于受力过大,也纷纷裂开,在筒体与轮带摩擦力作用下,一部分垫板发生错位。  相似文献   

16.
回转窑筒体与轮带间隙大小直接影响着筒体的变形量,本文通过分析回转窑椭圆度、轮带间隙、滑移量间相应关系,筒体椭圆度对窑衬压力的影响及轮带间隙的跟踪与控制方法,得出热、冷态的跟踪与调整可提高回转窑耐火材料使用周期和运转率。  相似文献   

17.
对一起窑内耐火砖异常损坏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描述了窑筒体变薄和轮带间隙偏大,造成应力聚集在耐火砖上释放,导致耐火砖扭曲断裂的现象,通过采取加固筒体和调整轮带间隙的措施,使窑内耐火砖损坏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蒋有泽  曹辉 《水泥》1998,(12):47-48
四川安县睢水煤矿水泥厂使用Φ3m单冷机,已投产运行3年多时间。轮带与垫板之间的冷态间隙由安装时的7mm磨损到35mm,严重地影响到耐火砖浇注料的使用寿命和设备正常使用。由于间隙大,轮带与垫板相对滑移量增加,导致轮带内孔磨损严重。由于原垫板与筒体是采用...  相似文献   

19.
<正>回转窑运行过程中,筒体与轮带间存在相对滚动运动,也存在滑动运动,造成垫板磨损。随着磨损的增加,回转窑滑移量逐步增大,垫板间隙增加,要及时调整、更换垫板。在此过程中需要准确测量滑移量,提供基础数据,保障回转窑的正常稳定运行。原来的方法:首先测量滑移量,然后再根据公式L=C=2πr=πd计算。常规的滑移量测量过程中基本上是通过做好标记,回转窑正常转动一定圈数后,用直尺来测量转动期间标记的错开距离,作为滑移量的测量结果。将测量得到滑移量的结果L  相似文献   

20.
沙格德尔 《水泥》2003,(8):64-65
我公司2号Φ4m/3.5m/4m×150m湿法回转窑曾发生运转异常,主要现象有:回转窑振动,起动电流明显偏大,且窑转矩较高,在1000N·m内运行(正常转矩为700N·m)。1原因分析2号回转窑出现异常后,我们对其进行了跟踪检查,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齿顶间隙过小。回转窑在冷态情况下,对齿顶间隙、轮带与垫板之间的间隙及托轮直径等进行了测量,结果如表1~3。表1轮带与垫板间隙(从窑头到窑尾)mm档数Ⅰ档Ⅱ档Ⅲ档Ⅳ档Ⅴ档Ⅵ档间隙12151391410表2齿顶间隙(测点是大齿轮12等分)mm测点123456789101112东3.53.54.03.55.04.03.53.03.54.54.54.0西5.55.05.0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