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信阳市市域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新农村规划建设复合模式的路径选择。针对信阳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探索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宇瞳  赵桂才  王志刚 《四川建筑》2007,27(6):38-39,42
现今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其却有走入误区的倾向。文中试探:新农村建设如何不重蹈中国城市建设之覆辙;如何构建自己全新的文化模式与村庄秩序;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3.
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研究意义,其次,总结了哈尔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模式,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各模式的实施措施,最后,针对模式的推广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4.
经验借鉴是创新的重要源泉。《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以科学思维解读国内外经验,突出体现严谨、深入和针对性三个特点。科学的借鉴使规划对现有理论和经验有所突破,依托海南独特优势,规划了以空间统筹发展和热带高效农业为两大支柱,城乡同步发展、农村高效益生态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海南模式"。  相似文献   

5.
萧山新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尧  俞丰  沈万岳 《浙江建筑》2010,27(6):56-58,61
调查和分析了萧山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建议目前较为适合萧山农村污水处理的方式是无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池;而从长远来看,应推广生物膜法微动力A2O活性污泥法(生物同步除磷脱氮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4)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景观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阐述乡村景观的概念、构成、功能,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提出乡村景观规划的三种模式,分别为生态宜居型、休闲观光型、村镇社区服务型,并探讨各种模式的要点。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景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生态环境,可以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组织形式。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农业专业合作社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但发展模式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掣肘,密切关注、深入研究布尔津县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于研究广大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结合布尔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潘卫国  康勇  张扬 《山西建筑》2007,33(26):221-222
在分析京郊农村污水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效区农村污水的来源及危害,论述了适合京郊农村的五种污水治理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基本组成、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阳曲县为例,就纯农区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作了探讨,并根据阳曲县山区和平川区农村的经济发展基础,以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为重点,针对性的提出几种不同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皮凤梅  王林秀 《安徽建筑》2010,(6):48-49,71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是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为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依托大洞山风景区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大洞山新农村建设的举措,并针对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不足、缺乏统一规划等瓶颈,构建了大洞山新农村建设BOT模式。  相似文献   

11.
自下而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新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传统农村建设规划局限性的基础上,认为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脱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农村建设思想,强调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农民的意愿以及农民的参与,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规划过程,规划师在规划的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辅导与落实上,在此基础上的新型城乡关系则体现在"城市反哺农村"。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村庄规划的研究背景,深入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村庄规划的新要求,并反思当前村庄规划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方法;最后,通过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年来的规划实践进行实证说明。  相似文献   

13.
魏立华  闫小培 《城市规划》2005,29(7):9-13,56
分析了“城中村”的浅层涵义及其本质,认为“城中村”已经演化为“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廉租房的低收入社区”,仅考虑村民的改造措施是不妥当的。通过“城中村”和贫民窟的比较研究发现,“城中村”是有序的、自组织的“类单位制”的社会经济运行系统,这不同于以非法、无序、暂时性、社会职能缺失为基本特征的贫民窟,因而不能够采取类似于处理贫民窟的改造模式。城市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的目的应当是不谋“城中村”的区位利益,只为身为弱势群体的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质量谋福利。在此基础上,“自我原位塑造”,即“在原有区位上由村民或村集体改造自身(但以留存乃至扩大出租屋经济为前提)”是目前的可行性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村庄建设与发展调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申翔 《城市规划》2006,30(8):56-60,65
通过对江苏省村庄的实地踏勘与抽样调查,总结了不同地域农村的布局结构成因与当前的一些发展趋势,研究了现代村庄的一些基本特点,并探析了某些结论,如耕作半径对村庄布点与规模的影响,村民意愿的经济性、社会性以及生活要求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村庄类中心地布点与类田园城市基本结构的模式以及规划建设的引导与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耿虹  罗毅 《城市规划》2006,30(12):33-39
作为我国行政体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村庄大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是存在于小城镇这个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空间范围内。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问题不能局限在农业内部解决,农村问题不能局限在农村内部解决,农民问题不能局限在农民内部解决。要解决农业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要解决农村问题,需要充分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并且充分发挥小城镇这个重要基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省乡村人口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居民需求结构快速变动的背景下,浙江省村庄规划总体表现出规划技术依据详细,规划类型组合丰富的特征。村庄规划通过重构农村居民点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通过加强产业发展的研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通过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路径,适应村民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动,并通过规划保障措施推动村庄规划的实施,提高村庄规划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传统民居聚落为核心的乡土建筑文化,是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虚实相生的形态观、雅俗共赏的情态观,并且,三者有机统一于一体。在研究鄂州程潮新村和武汉江夏区自然村改造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三者有机统一思想并进行了灵活运用,同时,阐述了聚落生态、形态、情态智慧对新农村建设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新城规划建设的若干讨论——形势分析和概念新解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捷 《城市规划》2003,27(5):71-75
针对当前我国新城建设热潮 ,分析我国新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类型 ,对比英国、美国的新城建设 ,从形成机制、区位环境、建设过程、影响程度、内城发展的问题几个方面比较研究国内外新城建设的实践。指出 ,综合我国新城发展的实际情况 ,借鉴国外新城发展的实践经验 ,新城的定义可为 :位于大城市郊区 ,有永久性绿地与大城市相隔离 ,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能分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居住功能和产业功能 ,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社区。并针对性地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城类型及相关概念的新定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灾后重建规划,通过村民意愿调查,针对村民灾后重建关心的问题,从总体布局、抗震减灾、地方特色、生态建设、户型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四川灾区新型村庄的规划建设,以期对灾后重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上海郊区自然村落规划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文章基于上海市郊区自然村落整治规划的实践,对新农村整治规划的内容、对策和工作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