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分布与断层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已发现油气藏纵、横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运聚与断层的关系,认为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断层圈闭控制了上第三系油气的横向分布,断层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分布,指出垦东凸起油气勘探目标应以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油藏为主,与断层有关的岩性油藏次之。 相似文献
2.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垦东凸起四周临近生烃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之上,在披覆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垦东凸起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系统,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断层发育程度、构造部位、储集层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上第三系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3.
4.
垦东凸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邹潋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4):27-29
为了揭示垦东凸起构造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在明确构造格局及油气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垦东凸起由前古近系潜山与古近系一新近系超覆、披覆构造层组成,在古生界、中生界潜山的基础上,由构造变动与沉积作用控制形成了多级次东西相间、南北延伸,且被多条断层切割的鼻状构造格局。受构造控制,该区油气也具有东西分隔、南北成带的分布特征。构造格局控制的连通砂体及断层分布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指向;圈闭类型及其发育位置、断层发育特征决定了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成藏期断层活动强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5.
试论沾化凹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与断层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论述了沾化凹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征和断层的特征以及大、小两类断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指出了控凹大断层通过控制上第三系油气来源、圈闭形成及运移路径 ,从而控制了上第三系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 ;次级断层可以形成油气的再次运移 ,在馆陶组上段油气成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垦东凸起石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系统划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大量的实际资料分析,查明了垦东地区石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确认了两个主要油源,即桩东凹陷西洼和孤南洼陷。其中以桩东凹陷西洼油源最为重要。结合各凹陷地模拟成果,划分出两个主要成藏系统和两个次要成藏系统,不同的成藏系统形成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油藏。 相似文献
7.
8.
文章针对垦东高凸起本身没有生烃能力 ,其油气来源于周围凹陷 ,具有油源多、距离远 ( 5~45km)的特点 ,从成藏动力学系统出发 ,在分析讨论了垦东高凸起成藏动力学系统成藏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 ,将垦东纵向上划分出 5个成藏动力子系统 ,平面上划分出 4个成藏动力亚系统 ,并分析讨论了成藏动力亚系统的动态演化特点和成藏模式 ,指出桩东—垦东成藏动力亚系统虽运移距离远 ( 1 0~45km) ,但由于动力强 ,砂岩疏导层、不整合面和断层共同组成的联络体系发育 ,圈闭条件好 ,成藏时期长 ( 1 0Ma) ,因此是研究区最重要的成藏动力亚系统 相似文献
9.
10.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油气聚集与分布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是形成于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下古生界残余古隆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塔中低凸起具有多套油源层、多含油气层系、多种圈闭类型、多成藏期,具有多元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点,并具有四种油气聚集模式: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潜山及背斜型、石炭系东河砂岩地层超覆型、石炭系断裂背斜及背斜型、志留系砂岩背斜及岩性(物性)型。奥陶系油气聚集一般与风化壳有关;志留系油气聚集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石炭系油气聚集一般与断裂及不整合面有关。只有沙漠地震过关,才能使塔中低凸起油气勘探成功率大为提高。在塔中低凸起西北倾没部位有可能找到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经过数次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复杂的断裂系统,按照断层的性质、规模、形成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展布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将其分为早期断层、晚期断层、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3类.早期断层中的控盆断层控制断陷的形成、演化;控制沉积断层控制有利源岩的分布部位.断层在活动时期是油气纵向运移通道,停止活动时期则不是;油气在横向上可以穿断层运移,断层在上倾方向上有非渗透遮挡层的条件下可以形成断层油气藏.早期断层活动时期早于生烃期,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在源岩层系内可以形成早期原生油气藏,并且保存条件好;早期断层对圈闭的支解、分割作用,导致油气分布的复杂性、不连续性.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和晚期断层活动时是油气的纵向运移通道,同时使深层的原生油气藏遭到破环、变为残余油气藏,并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晚期断层停止活动时,亦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能够在源岩层系内形成晚期原生高产油气藏,保存条件好.断层活动时期与源岩排烃期(油气源)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的分布层位及油气藏的形成与破坏. 相似文献
12.
辽河盆地是一个以新生代为主要成盆期的裂谷盆地,断裂和断陷活动是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主导方式.断裂幕式活动,引起沉积空间和湖盆范围周期性扩张与收缩,控制了生储盖及其组合特征.断裂的发育对油气富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控制了油气运移和聚集.该文较全面和系统地总结了断裂对油气的影响,认为主干断裂控制油气富集,断裂发育演化对油气资源有重要的影响.次级断裂对油气的侧向封堵及油气的再分配有重要的作用,断层的开启性又导致不同区块油气贫富不一致.断裂控制了特殊储层裂缝发育,对圈闭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断裂对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渤海油气成藏特点及与断层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渤海近40年勘探成果,对已钻的一百余个构造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渤海现有油田和含油构造的成藏特点,探讨了渤海油气藏与断层活动的关系。发现凸起与低凸起之上的披覆背斜与走滑扭压背斜是渤海最佳油气藏类型;上第三系馆陶、明化镇组是渤海主要含油气层系,其次是下第三系东营组和沙一、二段。渤海独特的盆地发育历史,尤其是晚第三纪中、后期郯-庐断裂的再次强烈走滑活动,对该区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塔中地区地层水矿化度、水型及水化学指数分析认为,塔中地区封闭保存条件良好。除志留系外,石炭系和奥陶系高矿化度中心和正、负向地层水化学指数中心与油气分布匹配良好。石炭系,塔中东南部保存条件较好;奥陶系,塔中北坡Ⅰ号断裂带保存条件较好。石炭系和奥陶系油气运移与水动力有关,分别受重力流和压实流影响。前者由北西向南东运移,后者由北东向南西运移。地层水总矿化度和水化学指数变化与含油气性关系密切,就塔中地区而言,有利于油气保存的地层水化学指标分别为:地层水矿化度大于35g/L,变质系数大于0,钙镁系数大于1,钠氯系数小于0.9,脱硫系数小于3,碳酸盐平衡系数小于0.2。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气分布规律及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研究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地质、地震、测井、钻井、重磁等资料的基础上, 阐述了区内基本地质特征, 分析了油气分布规律, 同时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 划分出8 个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17.
文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3):26-30
油气的运聚特征往往与断裂紧密相关。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分布与对油气起输导或封闭作用断裂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油气藏之间类比、同油藏不同油层不同部位对比的方法,从油气运移方向的角度出发,研究断裂附近油气聚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运移方向下断裂附近油气聚集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油气运移方向受控于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的条件,油气侧向运移时油气聚集所需的条件是遮挡断裂侧向封闭,而垂向运移时油气聚集所需条件是受盖层阻挡;油气运移方向不同,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的层位不同,侧向运移时油气主要在盖层之下储层中聚集,而垂向运移时油气主要在盖层之下高砂地比储层中聚集;油气运移方向不同,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部位不同,侧向运移时油气主要在反向断裂下盘砂体中聚集,而垂向运移时油气主要在断裂上盘砂体中聚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