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维地震资料在油田早期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角波阻抗反演、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对LD—TST构造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解释和应用。结合发现井LD—TST—1的钻探结果,重新计算了储量,提出了5口评价井井位建议。LD-TST—2井钻探结果表明,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是正确的,应用效果是好的,达到了快速采集、快速处理、快速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三维地震处理与解释技术在发现陆梁油田过程中的应用 ,特别是对于表层结构复杂、主要目的层资料品质差、低幅度构造等不利条件时 ,如何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 ,就显得至关重要。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人员与解释人员密切配合 ,研究地震地质条件、钻探情况 ,通过相互交流 ,反馈信息。处理人员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技术 ,如采用折射静校正方法、改变处理参数等 ,最终获得了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资料。资料解释应用多种方法 ,明确了构造高点 ,为勘探决策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部署的 L9井钻探获商业油流 ,为陆梁油田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震属性的分析和解释改变了地学家观察和解释地震资料的方法。相干处理因其边界可探测能力而极大地提高了勘探学家对构造格局快速成图以及详细解释常规振幅数据集中不能识别的细节的能力。但是,未能充分利用这种技术分析地震特征所反映的地层和沉积形态。对于河流相沉积体系导致的地震成像的复杂性是多种因素的结果,这包括沉积的地质非均质性、资料中的随机噪声、地表或海底特征以及构造的非连续性。假设属性适合于成像,那么地学家就能准确地解释地震资料中的地层特征,这就需要能清晰分析这些复杂性的方法。本文论述了阿根廷SanJorge盆地河流相沉积地层单元中的一个研究实例。我们综合了主要地层界面层序地层解释和地震属性的方法,以便在勘探和开发井的钻探过程中降低储层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廉梅  赵勇刚 《录井工程》2015,26(1):80-83
为利用已钻探的井位结合地震资料预测目标砂体的厚度,进而获得地质综合分析成果,基于大港板桥地区B 64井区的地质背景,依据多井联合标定确定目的层反射特征,通过精细构造解释确定等时界面,并利用等时界面进行多属性计算,结合地质人员依据测井资料统计的已知井砂岩厚度与多种属性交会分析结果,寻找优化属性,最后利用经优化获取的属性预测砂岩厚度,圈定了有利砂体范围,为下部钻探提供了依据。Schlumberger公司Geoframe软件所提供的Log Property Mapping(测井-地震属性综合成图)分析技术是多属性优化井震结合预测砂岩厚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该方法在板桥地区馆陶组辫状河沉积中进行储集层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层超覆圈闭的识别和描述是勘探工作的难点,在XYX地区运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对地层超覆圈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成藏条件分析,总结出该区地层超覆圈闭成藏模式;在成藏模式的指导下,运用层位标定、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STRATA地震反演技术对圈闭进行识别和描述。根据研究结果,在该区地层超覆圈闭上钻探了陆2井.实钻证明该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地震属性的分析和解释改变了地学家观察和解释地震资料的方法。相干处理因其边界可探测能力而极大地提高了勘探学家对构造格局快速成图以及详细解释常规振幅数据集中不能识别的细节和能力。但是,未能充分利用这种技术分析地震特征所反映的地层和沉积形态。对于河流相沉积体系导致的地震成像的复杂性是多种因素的结果,这包括沉积的地质非均质性、资料中的随机噪声、地表或海底特征以及构造的非连续性。假设属性适合于成像,那么地学家就能准确地解释地震资料中的地层特征,这就需要能清晰分析这些复杂性的方法。本文论述了阿根廷San Jorge盆地河流相沉积地层单元中的一个研究实例。我们综合了主要地层界面层序地层解释和地震属性的方法,以便在勘探和开发井的钻探过程中降低储层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油气勘探开发中井位部署主要依据地震勘探成果,但因受地震勘探分辨率和勘探精度的制约,据地震数据预测的圈闭形态、地层深度和储层特征与实际钻探状况会存在一定差异,或在钻井过程中发现新问题,需及时利用地震资料解释分析进行重新认识,提出解决方案。井位跟踪是解释人员及时获得并利用正钻井和测井信息,利用地震分析技术,对原有地震勘探成果进行确认或修正,采取相应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措施,获得新的地震成果,及时指导下一步钻探施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8.
油气勘探的探井是否有失利井,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从油气勘探不同环节和不同角度出发,初步厘定和诠释了成功井和失利井的定义。目前,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井位部署主要依据是地震勘探成果,地震勘探是一门预测性科学,部署探井有成功和失利是正常现象。山地地震勘探主要对象为背斜圈闭。地震勘探过程包括采集、处理、解释3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导致失利井发生。采集资料品质差导致处理解释存在多解性,地震成果精度降低;处理流程参数不当,产生构造假象,误导解释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由于山地复杂构造解释的复杂性,导致解释中的层位标定、构造建模及速度建场会出现偏差,造成井—震不符。失利井分析,就是解释人员及时获得正钻井地质及测井信息,利用地震分析技术,对原有地震成果进行确认或修正,进而采取相应的地震勘探技术和措施,获得新的地震成果,及时地指导下一步钻探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针对四川碳酸盐岩裂缝气藏特点,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对盆地内老气区隆昌-龙市镇地区进行了精细的构造、断层解释和含气裂缝发育带预测。设计钻探5口井均获气流,钻探成功率达100%,此外,重新评价了1口干井,地震预测应产气,后经(酸化)测试获工业气流,收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66井与浩87井钻探失利原因的综合分析后认为:在地震贵料分辩率与多解性的制约下,地质背景的优越与否决定了蔽性油藏勘探的成功率;而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也制约了对薄层勘探的认知力。由于盐湖储层地震反射信息具多解性,所以,应依据地质背景分析。尽力跳出地震资料解释的陷阱。另外,基础研究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要正确。力求准确。研究表明.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砂岩储层预测是有效的,但进行含油性预测仍需攻关。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震技术在地质研究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三维地震技术在地质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涉及沉积学、构造分析、水岩相互作用及火成岩地质等多个方面.三维地震分辨率及解释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平面上可以刻画古陆地和海底地貌的形成过程以及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从而促进了地震地貌学和地震沉积学学科的形成.与二维地震资料相比,三维地震资料能够揭示更加复杂的断层几何学特征,利用属性相干技术可以识别小尺度断层.此外三维地震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如上千米长的泄气构造、成岩作用的空间各向异性等.运用三维地震技术对火成岩体分布与成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今后三维地震技术在地球物理解释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继续推动对地质过程及其产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体化数据平台下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包括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三维相干数据体断层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和三维岩石物性反演技术等。该项技术在大港滩海极浅海区应用后 ,取得了一定成效 :利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和三维相干数据体断层解释技术搞清了滩海极浅海区构造带断裂结构特征 ,并落实了构造圈闭 ;三维岩石物性反演技术的应用为马东东地区高产富集油气藏的发现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在资料解释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储层研究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多种地震属性信息,探索储层横向变化规律,是储层研究和高精度地震解释不断发展的方向。本文在分析地震属性的含义、分类和参数提取及优化的基础上,重点对胜利探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常用且有效的几种地震属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4.
相干技术在全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维地震相干处理分析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地球物理新技术,该项技术在全三维地震解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效果明显。中介绍了相干技术的方法原理和基于相干技术的全三维地震解释新思路,论述了相干技术在三维地震数据体品质评价,断层解释,地震反射层位自动追踪解释,特殊地质体边界搜索和构造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展示了相干技术的几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Interpretation of recently acquired 3D seismic data from the adjacent Sirri C and D oilfields in the SE Persian Gulf indicates that a 3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facies is crucial to resolve the internal stratal geometries of the Aptian Dariyan Formation. This carbonate formation passes southward into the Shu'aiba Formation, a prolific reservoir rock of similar facies in the UAE. Lack of exposures and limited cored intervals have forced reliance on the seismic data for evidence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nal architecture of potential reservoir rocks. The progradational nature of the Dariyan Form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carbonate build‐ups within it make this stratal geometry complex. The complex internal heterogeneity of the build‐ups and presence of seismic noise make mapping of the build‐ups in 3D space using conventional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ools difficult, despite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quality 3D seismic data covering the area. The high quality seismic and limited well data from this field is one of the few datasets of this kind presented in the literature. A procedure for the hierarchical multi‐attribute analysis of seismic facies using Paradigm's Seis Facies software is used in this study to provide a 3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ratal pattern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duces the noise and redundant data by representing the main data variances as a few vector components in a transformed coordinate system. Cluster analysis is performed using those components which hav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maximum spread of the data variability. Six seismic attribute volumes are us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result is a single 3D classified volume. Important new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within the Dariyan Formation gives new insights into its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internal variability. This method of processing seismic data is a step towards exploring for subtle stratigraphic traps in the study area, and may help to identify exploration targets.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震相干处理分析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地球物理新技术。该项技术在全三维地震解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效果明显。文中介绍了相干技术的方法原理和基于相干技术的全三维地震解释新思路 ,论述了相干技术在三维地震数据体品质评价、断层解释、地震反射层位自动追踪解释、特殊地质体边界搜索和构造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展示了相干技术的几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地震分界面频率属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界面的频率属性分析是一项新的地震界面属性拾取和解释方法。与时间域反射波成像、地震振幅研究相比,地震信号频率域的研究较弱。本文系统分析了脉冲信号的各类频率意义,指出瞬时频率属性不能提供在到达时间位置上的准确的简谐成分频率信息;引用傅立叶积分的概念解释了时频分析方法原理,介绍了(俄罗斯)穆申教授的时频分析算法;给出了时频分析剖面、分频剖面、层位切片解释模型以及时频分析数据体的时间剖面显示方式(多频合成时间剖面、多频信息RGB三原色合成时间剖面);发展了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层位地震数据时频分析技术。文后对三维数据体频率属性结果的应用给出了一些提示。  相似文献   

18.
裂缝的存在会引起地震反射特征的改变,应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可以依据这些反射特征的差异识别、预测裂缝。在观察和统计大量岩心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新肇油田葡萄花油层区域、局部构造裂缝的基本特征、发育规律和分布范围。利用新肇油田的三维地震资料,首次在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尝试利用地震解释技术对裂缝进行识别和预测,同时指出:研究区内葡萄花油层的构造裂缝主要发育于粉砂和过渡岩性中;在裂缝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构造部位的控制和断层的影响;利用地震解释技术得到的裂缝预测结果在区域上与地质分析成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以地震层序模型为基础 ,采用联合反演技术对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高分辨率处理。处理参数的确定是建立在对已有地质信息和原始地震资料进行时频分析基础上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处理后的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分辨率和信噪比都有明显提高 ,其地质效果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全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在西湖凹陷HY71油气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三维地震解释方法是一种能有效地将地质知识应用于地震解释的综合解释方法 ,它可以使解释人员从不同属性的三维数据体中快速获取各种信息。本文应用三维可视化解释方法 ,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 ,对HY7 1油气藏的圈闭形态、砂体空间展布及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综合解释与评价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