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凹陷内正反转构造发育。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目前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储量的90%与反转构造有关。西湖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储盖组合条件较好,大多数反转构造形成时间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相匹配,中央反转构造带,西斜坡反转构造带与东斜坡反转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2.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的正反转构造发育的期次、强弱进行了研究。把西湖凹陷划分为早、中、晚3期反转。其中,始新世末的早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西斜坡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渐新世末的中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东缘断裂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减弱;中中新世末的晚期反转主要发生在盆地的中央隆起带,且研究区由南向北反转强度增大;总体反转作用由早到晚依次增强。反转作用形成多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具有面积较大、圈闭完整的特征,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同时对油气的保存及储层物性有改造作用。根据目前的勘探,西湖凹陷的3个构造反转带是寻找油气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经历的陆内拉张断陷 -转换边缘拗陷 -陆内迁移拗陷 -弧后扩张的陆架边缘四种原型迭加改造的四个阶段和过程 ,使用TSM盆地模拟软件系统对其油气运聚特征进行了动态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 :西湖凹陷的油气运移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龙井运动期的构造反转是控制西湖凹陷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时期和关键因素 ;西湖凹陷的的油气运移方向主要是西部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 ;油气除了在西湖凹陷聚集成藏之外 ,还有可能向周边地区运移。  相似文献   

4.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是东海陆架盆地反转构造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也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利用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并解剖了宁波背斜构造带的形成过程。依据变形特征将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由北向南划分为嘉兴、宁波、黄岩和天台4个构造段,对应构造带形态由紧闭背斜逐渐变为比较宽缓的背斜,且反转构造带的发育范围也逐渐扩大。西湖凹陷基底的不均一性和东部边界断层产状的变化对中央反转构造带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底刚性异常体的位置影响了中央反转构造带的背斜分布,东部边界断层的产状及其与基底刚性异常体之间的距离影响了背斜形态及反转强度。受基底刚性异常体的影响,宁波背斜的发育具有递进式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分布与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新生代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挤压的构造作用,挤压反转产生一系列反转构造。反转构造样式包括简单反冲反转或Y字型反转构造、地堑式背冲或对冲反转构造、高角度叠瓦状逆冲构造、后断叠瓦式逆冲构造、反冲叠瓦式逆冲构造、"似花状"背冲构造等。凹陷内发育东缘、中央反转构造带、西部斜坡等3个反转构造带。中央反转构造带反转作用最强,东缘次之,西部斜坡最弱。构造反转样式及其动力学过程主要与半地堑断陷陡坡犁形大断裂带的反转有关。  相似文献   

6.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油气运移特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平湖组是东海西湖凹陷的主力生烃层位,花港组沉积时就已经进入生烃门限,具有良好的生排烃条件.多次构造运动改变了构造面貌,促使油气运移.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西湖凹陷的油气运移方向主要是西部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西部斜坡带以侧向运移为主,断裂隔挡和岩性封隔成藏,重点地区是平湖地区.中央背斜带以垂向运移为主,局部背斜构造成藏,成藏圈闭与断坳叠加关系密切.西湖凹陷平湖组的油气除了在西湖凹陷聚集成藏之外,有可能向周边地区运移.  相似文献   

7.
东海西湖凹陷油气资源分布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详细分析论述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计算了各构造区带的潜在油气资源量、推测油气资源量和总油气资源量,建立了油气资源系列和结构,论述刻画了西湖凹陷已发现和未发现的油气分布特征.同时还引进油了气远景资源丰度的概念,并将西湖凹陷各构造区带的油气远景资源丰度与中国东部凹陷的油气远景资源丰度相比,分析了油气勘探潜力,着重论述了保俶斜坡和中央背斜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及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有效勘探面积 2 4× 10 4 km2 ,最大沉积厚度 15 0 0 0m ,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但目前勘探程度低 ,油气资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西湖凹陷和丽水凹陷。西湖凹陷局部构造条件优越 ,发育 3套烃源岩 (平湖组为主力烃源岩 ) ,下第三系多旋回沉积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 ,具有好的含油气远景 ;西斜坡断阶带和南部中央构造带是西湖凹陷最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丽水凹陷发育 2套烃源岩 (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是主力烃源岩 ) ,古新统储盖组合发育良好 ,存在古新统含油气系统和古新统 始新统复合含油气系统 ,具有相当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好的勘探前景 ;丽水西次凹南部邻近凹陷中心且与断裂分布有关的构造带以及凹陷北部的西斜坡带是丽水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9.
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及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有效勘探面积24×104km2,最大沉积厚度15000m,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勘探程度低,油气资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西湖凹陷和丽水凹陷.西湖凹陷局部构造条件优越,发育3套烃源岩(平湖组为主力烃源岩),下第三系多旋回沉积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具有好的含油气远景;西斜坡断阶带和南部中央构造带是西湖凹陷最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丽水凹陷发育2套烃源岩(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是主力烃源岩),古新统储盖组合发育良好,存在古新统含油气系统和古新统-始新统复合含油气系统,具有相当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好的勘探前景;丽水西次凹南部邻近凹陷中心且与断裂分布有关的构造带以及凹陷北部的西斜坡带是丽水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10.
西湖凹陷具有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已发现多个油气田,但多以低渗致密油气藏为主,面临着经济有效开发及常规油气藏勘探方向不明的两大挑战,迫切需要转变勘探思路与拓展勘探领域。2017年以来,通过对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的重新认识和系统研究,明确了以煤系烃源岩为主的物质基础和通源断裂晚期活化的控制因素,基于这两大地质认识创新提出了多层系立体勘探思路,确定了西湖凹陷油气勘探领域及突破方向:斜坡带下层系(始新统平湖组)复合岩性领域与中央洼陷反转带中、上层系(新近系龙井组以上)浅层领域,取得了平湖斜坡带WY中型油气田的发现及中央带CX油气田浅部层系的突破,拉开了西湖凹陷新的勘探序幕,拓宽了西湖凹陷勘探战场,为东海盆地落实“七年行动计划”开辟了新的储量增长点,对西湖凹陷寻找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质油气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勘探成效差以及中央背斜带勘探效果南北差异大的问题,通过盆地分析理论体系对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重新认识,认为保俶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由于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油气成藏体系,有利成藏要素的叠合区为大中型油气田的发育区。保俶斜坡带以断陷构造层为主,晚期挤压弱,构造定型早,具有“紧邻富生烃洼陷、发育多期叠置的规模储集体、形成多类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具有良好的垂向封盖条件以及发育网毯式高效输导体系”的有利成藏条件。近生烃洼陷的断层坡折带及地貌坡折带处形成的大型潮控三角洲砂体上倾尖灭带为大中型油气田发育区。中央背斜带经历了拗陷期强烈挤压,形成了大型反转背斜,具有“先存古构造背景、发育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断砂配置条件好以及具备高效储盖组合”四元控藏的特征,成藏条件叠合较好的龙井、古珍珠、湖心亭等地区是大中型气田发育区。  相似文献   

12.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静态描述与动态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湖凹陷的流体动力场、生排烃史、油气运聚及成藏机制等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单元具有各异的地下地温场和压力场特征;始新统平湖组具有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热成熟度高和生排烃强度大等特点,是凹陷内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西湖凹陷曾发生2期重要的油气充注过程,其中第一期主要充注液态烃,第二期主要充注气态烃,渗透性砂岩层、断层及不整合面组成了凹陷内纵横向相互连通、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流体输导系统;西湖凹陷的油气成藏具有多期成藏、垂向运聚、近源成藏等特点,油气富集受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3.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定量运动学过程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较密集分布的2D地震资料和少量钻井资料,利用平衡剖面模拟方法对发育在西湖凹陷的反转构造进行了定量运动学过程和参数的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2次挤压反转构造作用, 分别发生在早中新世的龙井组沉积时期 (距今23.3~16.3Ma)和晚中新世的柳浪组沉积时期 (距今10.4~5.2Ma),造成了盆地北西-南东方向分别缩短0.61km和1.69km。其中主要的反转作用发育在柳浪组沉积时期,不但使中生代以来的地层全部卷入其中,形成了中央反转构造带,而且还造成了盆地北部和南部平均约911.6m 和226.7m厚的地层剥蚀、以及1.46%和1.18%的盆地缩短率,北部反转强度明显大于南部。在中央反转构造带的南部区域,由于反转作用强化了部分背斜,形成了较理想的圈闭构造,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4.
包括东海盆地在内的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内张外挤”的双带构造性质 ,裂陷内带不断由陆向洋扩张离散 ,从而形成了 2个不同时代的裂陷带 ,即晚白垩世—古新世裂陷带和始新世裂陷带。西湖凹陷是位于始新世裂陷带内的继承性凹陷 ,具有优越的生烃条件和一批大、中型构造 ,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条件 ,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区域性盖层 ,以及晚期断层强烈活动造成油气散失 ,限制了大气田的形成 ,其勘探工作应以寻找富集断块为重点 ,要“着眼构造、着手断块、探索岩性”。丽水凹陷是位于晚白垩世—古新世裂陷带内的间断型凹陷 ,其含气前景存在两大风险 ,即大规模的削蚀破坏和CO2 的存在 ;灵峰潜山披覆构造带和东次凹西坡的潜山超覆带是该凹陷优先勘探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丽水凹陷油气成藏期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气对比及有机包裹体分析入手 ,综合构造反转活动史等资料 ,对丽水凹陷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丽水凹陷主要有两次油气成藏过程 ,始新世中晚期是主要成藏期。保存条件是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东海西湖凹陷的勘探实践表明,凹陷内火成岩非常活跃,它发育于西湖凹陷构造运动的各个时期,其分布与发育对盆地、构造的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都有影响。依据磁力资料及最新的钻井、地震等资料的近期研究成果揭示:西湖凹陷为新生代沉积盆地,火成岩分布广泛,具有南、东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已知钻井钻遇的火成岩主要为凝灰岩、安山岩与花岗岩,具有高密度、高电阻率与低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的特征;新生代岩浆岩活动分喜山早、中、晚3期,具有西早东晚,北早南晚特点,南部岩浆岩改造作用强;岩浆岩成分显示主体为板内或板缘岩浆岩。这些研究成果对西湖凹陷的油气地质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琳琳  黄龙泽 《海洋石油》2015,35(1):27-31,66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深层具有不可估量的勘探前景。然而,该领域地质认识长期缺少手段和研究。此文依据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对凹陷中部横剖面(过玉泉一井)的深层地层尝试着完成了构造、地层、成藏三方面分析,并对深层勘探领域提出若干前瞻性预测。  相似文献   

18.
西湖凹陷龙井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西湖凹陷龙井运动从开始到鼎盛再到结束的演化过程,研究了龙井运动时期西湖凹陷地层沉积充填特征和分布范围,以及龙井运动形成的褶皱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龙井运动具压扭特点,西湖凹陷压扭构造特征表现为二级构造带错开排列、背斜构造雁行排列和断层共轭排列。龙井运动对西湖凹陷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背斜构造带仍然是西湖凹陷今后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