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地震资料处理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除了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处理流程,选择合理、准确的参数外,还要严格质量控制,做好成果质量检验,保证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能做到正确无误.笔者根据20多年来地震资料处理质量检验的实践经验,总结分析了地震成果剖面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错误,并提出了地震资料处理中应注意的事项和质量改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从事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地质学家以及有时不有石油工程师数目的增加,地震反射剖面已成为许多勘探程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的目的是识别,讨论和提供作者过去在美国东北部工作的后十年期间做出的和看到的一些常见错误的解决方法,同时也帮助你避免做出相同的或相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大油田往往是由不同三维地震工区组成,不同时间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由于各区块采用不同的处理系统、流程和参数,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存在时间、振幅、频率和波形等波组特征不一致的问题,地震解释成果的闭合问题较严重。为此开展了三维连片处理技术研究,包括子波整形技术、振幅匹配技术、向高频率端匹配的处理技术、相位匹配技术、叠加速度匹配技术以及三维测网拼接匹配技术等。西江-惠州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维连片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在振幅、频率、相位等波组特征方面有很好地一致性,信噪比、分辨率、保幅性明显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提高证明了三维连片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地震剖面品质分析是地震勘探领域一项基础而富有挑战性的事项,可靠的地震剖面品质评价标准可用于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指导(下轮次)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地震剖面品质评价最准确的方式是通过人眼判读。然而主观的评价方法因费时、费力、成本较高,难以在实际中广泛开展;同时,传统的客观评判地震剖面品质方法利用的振幅、频率和信噪比等参数指标并不能很好地切合人眼的主观感受。因此,需探寻基于人眼视觉感知的品质分析和评判方法。本文基于视觉特征多通道结构理论中的方向性和空间频率特征,开展了地震资料品质分析方法研究,实际应用效果基本符合主观评价结果。该方法对于地震剖面品质分析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地震资料进行数字处理是地震勘探领域目前正在发展中的一门新技术,全盘实现数字化,是今后地震勘探工作的发展方向。数字处理手段较多,可进行各种复杂的滤波运算,计算反射层参数,实现地震波的偏移迭加,能够提供质量更好的时间剖面和深度剖面,逐步实现层位的自动对比及自动绘制地震勘探最终成果图--构造图,对于进一步提高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精度及自动化水平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开发地震资料对分辨率的要求,分析了影响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因素,研究了以保护和提高资料高频成分信噪比为基础的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胜利探区永新工区开发地震资料处理应用效果表明,成果剖面的弱反射层次清楚,地质信息丰富,勘探目的层的主频得到有效提高,极大提升了开发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集、处理和解释是地震勘探中密切相关的三个环节,哪一环扣不紧都会影响剖面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工不同和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所限,又极易导致这三个环节扣而不紧,从而波及剖面的质量。因此,强化地质意识和现场分析,实施采集、处理和解释人员一起参与处理有助于剖面质量的提高。通过福山凹陷地震资料的处理,证实了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8.
采集,处理和解释是地震勘探中密切相关的三个环节,哪一环扣不紧都会影响剖面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工不同和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所限,又极易导致这三个环节扣而不紧,从而波及剖面的质量,因此,强化地质意识和现场分析,实施采集,处理和解释人员一起参与处理有助于剖面质量的提高。通过福山凹陷地震资料的处理,证实了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为了提高磁带地震勘探的质量,我们成立了专职的质量检验组,负责对野外资料及回放资料及时进行质量检验。根据一个阶段的实践,我们对质量检验评价中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震资料处理质量分析时的评价结果不直观、处理成果中的井一震不一致以及技术参数选择的多解性等问题,引入了密井网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相带图、砂体厚度图等地质成果。通过采用地震属性与地质成果相关程度的估算及多节点、分层位解释等方法实现了地震处理成果保真度的客观评价,有效地指导了地震处理技术的改进。实践证明,该方法优化了大庆长垣油田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是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地震时间剖面上的伴随相位和次生相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和一些试验资料,对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与地下反射界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受地震子波有限的频带宽度和目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限制,在地震时间剖面上会形成一些“伴随相位”和“次生相位”,有时这些相位被误认为反射层位而给出错误的解释结果。为此,本文通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阐明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削弱和识别这些假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垂直地震剖面(νSρ)在各种地震勘探工作中是很有效的一种手段。然而,只有在原始野外数据广泛的计算机处理之后,才能实现对这种方法的全面评价。有时通过处理可建立重要的岩石参数和声波性质之间的关系,并通常能使测井资料与地面地震剖面之间建立非常可靠的联系。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处理标准地面地震剖面时所使用的这种技术一般要加以改进,以使它们适应于与垂直地震剖面有关的有利条件。本文描述了处理方法及其与垂直地震剖面和地面地震剖面资料解释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垂直地震剖面(ВСП)资料在地震勘探成果的综合解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有效波强度不够和波源、技术原因的干扰,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在剖面上能够建立一次波和多次波传播图象的波场,是很困难的任务。因此,用来改善波场质量的ВСП资料处理方法就有重要的意义。加上或减去下行波和上行波就是这种改善的有效方法。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出在电子计算机上处理ВСП资料的一整套方法程序,其中КВСПЗ程序予先在垂直时间轴上查出需要分出的波和需要衰减的波,接着在时间域恢复它们的位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影响高分辨率处理的主要环节的基础上,探讨了高分辨率处理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给出了一套实用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重点阐述了合理利用叠前去噪、振幅恢复、组合反褶积和多次剩余静校正等处理方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技术问题。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成果剖面上,各反射层位的波组特征清楚,层间信息丰富,波形自然稳定。与老剖面相比,利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所得到的地震剖面在分辨率、信噪比、波形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改进,能够较好地满足地震资料解释的要求,表明这套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震剖面上的断层分析及相关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实际资料,从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几方面分析了地震剖面断层的形成原因,指出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的断层具有不确定性,多解性和真伪性,相应地,通过剖面解释断层所得到的地质断层解释也具备这些特点.文中通过正演模型证实了地震剖面断层存在的不确定性,多解性和真伪性.由此可见,地震剖面断层与地质断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应用地震剖面进行构造,沉积相,油源解释和圈闭评价时,应该正确理解解释地震剖面断层与地质断层之间的关系,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地震数据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苏北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盆地火成岩的侵入造成屏蔽效应,所产生的多次波给下伏深层弱反射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地震勘探分辨率较低。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分析了该区地震资料的特点和处理的技术难点,给出了一套实用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重点阐述了合理利用叠前去噪、组合多次波衰减、叠前串联反褶积、精细速度分析与多次剩余静校正及叠后子波处理等处理方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技术问题。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成果剖面上,各反射层位的波组特征清楚,层间信息丰富,波形自然稳定。与老剖面相比,利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所得到的地震剖面在分辨率、信噪比、波形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改进,能够较好地满足地震资料反演解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全数字地震数据的高分辨率潜力,首先基于喇嘛甸和齐家北三维地震工区相互重叠部分地震数据分析了实际资料中相同点的原始单炮记录,然后从频带宽度、信噪比、保真度方面对比分析了相同处理流程和参数条件下成像剖面的不同效果.通过原始数据、处理成果、地质效果方面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全数字地震资料与常规地震资料之间的差异性,证实了全数字地震资料在薄互层砂泥岩识别中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8.
测井资料约束的波阻抗反演中的多解性问题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测井资料约束的波阻抗反演技术,是一种建立于褶积模型基础之上的波阻抗反演技术,由于人们对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认识不清,片面地认为使用该方法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波阻抗剖面或对地震资料进行提高分辨率处理。通过理论模型试算,证明波阻抗约束反演中存在着多解性问题,表明地震道之间的相似性,并不能代表反射系数序列或波阻抗序列的相似性。在实际资料处理中,不能采用将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地震记录剖面对比,求取相关系数的方法来进行高分辨率波阻抗反演和提高地震剖面分辨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井间地震单一技术解决问题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对井间地震资料频谱随偏移距变化、不同波场处理过程后频谱变化、反射波成像过程后频谱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与对应的地面地震剖面频谱及子波频谱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分辨率与频谱特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井间地震资料的处理技术和处理成果是可靠的,与地面地震在同一尺度上的性质一致,且存在叠合频带;井间地震资料频谱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作用及形成AVA道集时的空间转换和叠加作用;主频、高截频、频宽是实际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主要表征参数,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低频信息比低分辨率的少。井间地震资料和地面地震资料的联合应用有其理论的可行性和实现基础,并有多种方式,对于提高对地质目标的分辨能力和分辨可靠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油田勘探储层解释对地震资料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手段已难以适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需要。为此,针对原始资料的特点,探讨了高分辨率处理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研究出一套实用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重点阐述了合理利用叠前去噪、振幅保真、反褶积和剩余静校正处理等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技术问题。在大庆油田三维地震区块的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成果剖面中各反射层位波组特征清楚,层间信息丰富,波形自然稳定,断层走向清晰,断点干脆,能够较好地满足地震资料解释的要求。该实验区的解释成果也表明,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处理流程设计正确、合理,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