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碎屑岩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及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引言 油田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即使是实施注水开发含水率高达90%的油藏,其石油平均采收率也只有35%左右.一般估计还有约20%的可动油是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而未被注入水波及到[1].  相似文献   

2.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针对目前流动单元的划分与识别是储层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以层次思想为指导,以储层非均质具有层次性为理论基础,较详细地论述了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将其分为砂层组、单砂层、韵律段与均质段共3个层次,并指出各个层次结构流动单元的特征、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而且还明确指出流动单元层次结构的上限与上限,指出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对精细研究岩石物理、流体运动变化规律及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的定义,设计了层间非均质实验模型,研究了相同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渗透率级差模型的水驱油渗流规律和水淹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为2是流动单元划分的界限,渗透率级差小于2的非均质储层在合注时各个层位都能被注入水有效驱动的为一个流动单元。注入水自然流动形成的通道不完全是由绝对渗透率决定,而与层位之间渗透率相对大小有关。通过实验论证,提出了流动单元划分的渗透率差异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认识与建议   总被引:37,自引:17,他引:37  
概述了国内、外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可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以数学手段为主的储层参数分析方法,第二种是近年来刚刚形成的以地质研究为主的储层层次分析法,针对大庆油田的地质特点和研究现状,论证了储层流动单元定量描述的主要对象应是泛滥-分流平原相中的大,中型河道砂体,其次是三角洲前缘相部分面积较大又不够均一的主体席状砂或坝状砂。论证了单元划分基础,提出了以渗透率为主要描述渗数的适用性,这样可以避免造成大厚度低渗透层与小厚度高渗透层可能划为同一流动单元的错误。流动单元的三维地质建模工作 还需紧密结合检查井和密井网的动态资料,尤其是露头详细研究所建立的“原型模型”。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具有孔隙结构差、孔隙类型多样的特点,采用传统渗透率模型对其计算的结果,无法满足储层评价的精度要求.在岩心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流动单元分类建立的渗透率模型,虽然计算结果精度高,但利用测井参数计算的流动单元指数误差较大,不能准确划分流动单元类型.而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流动单元分类方法均为数据驱动,由于取...  相似文献   

6.
流动单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流动单元是油气储集的最小宏观地质单元,它综合反映了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微观孔喉特征。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是当今国内外储层研究的热点,其目的是更精细地刻画储层非均质性,指导油气勘探开发。文中从流动单元的概念出发,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流动单元的划分和研究方法,以期能更有效地深入开展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并以陕北富昌地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为例,应用储层流动层带指标FZI值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根据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研究了各流动单元的岩石物理特征。研究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可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它们之间具有独立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流动层带指标FZI值进行流动单元划分是开展储层分类与评价以及成因分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评价及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对于定量刻画储层非均质性、提高测井解释精度及认识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识别方法较多,且适用性存在差异。以珠江口盆地W油田为例,对比了4种不同的流动单元定量划分方法,并探索了其适用性。研究认为:修改的地层Lorenz图法和流动分层指标法均基于孔渗比值关系,难以识别致密层;孔喉几何形状法虽能识别致密层,但对质量较好的储层区分作用不明显,而对质量较差的储层划分又过细;非均质综合指数法同时考虑了控制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定性参数和表征流体渗流特征的定量参数,将致密层单独划分为一类流动单元,有效区别于其他油水层,划分结果避免了异常点或过渡类型的影响,能够全面、合理地反映储层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9.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46,自引:9,他引:46  
李阳 《石油学报》2003,24(3):52-55
依据胜利油区河流和三角洲储层的岩性、物性、微观特征、渗流参数和动态信息,分别将该油区两种储层流动单元分为4类,建立了河流和三角洲流动单元模式.其中,流动单元E的储层物性最好,流动单元G、M为最佳储层和产层,流动单元P的物性最差.在特高含水期,流动单元G、M内剩余油相对富集,宏观剩余油多富集在流动单元接合部位、隔夹层处;对于河流相储层剩余油多在韵律层上部富集;对于三角洲相储层多在韵律层下部富集.微观剩余油形式多样,有孤滴、薄膜、网状、斑状和连片状等5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金文辉  周文  赵安坤 《新疆石油地质》2012,33(3):310-311,326
分析讨论了几种新的碎屑岩构造低部位成藏新理论,认为孔隙度在5%~20%,渗透率存在变化,就可能在"输导层"中形成"过油区—泄流面"内构造低位油藏。此类油藏在中国东、西部许多盆地低位构造区分布广泛;在勘探中要打破构造控藏与非构造控藏、非构造控藏与局限于岩性或地层油藏2个认识"屏障";成藏输导砂层的确定和砂岩储集层物性变化带从岩性预测到物性预测2个关键,为复杂油气藏勘探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是国外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一种综合描述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差异、水驱油效率差异、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差异等流体分布和变化过程的应用基础学科和前缘学科。开展流动单元的研究对提高油气田开发效果,特别是对二次采油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对国内外近20年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和现状作了简要述评,并提出了对流动单元研究一些认识和建议,以期能更好地深入开展流动单元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油田中后期地层压力低、水驱效率低、含水率高、开发效果不理想的矛盾需要对储层的非均质性分析,而流动单元分析作为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分析发现沉积、成岩及构造作用对流动单元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一种储层研究方法。由于地质条件、实际资料的限制及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人们对流动单元的认识及研究方法也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储集层流动单元是一个横向和垂向上连续的储集带,它作为地下流体渗流的基本单元,综合反映了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及微观孔喉特征.应用FZI(流动层段指标)将五2西克下组划分出四类流动单元,分流动单元建立了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并与未划分建立的解释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划分流动单元后建立的解释模型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16.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产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储层研究工作的深入,储层研究由以层组为单元,过渡为以小层、单砂体为单元,由现象表征发展为机理预测、质量评价阶段,同时,储层描述中出现了一个重要概念即流动单元,它强调从储层中流体流动能力的角度认识储层、评价储层。作为油藏描述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适用于勘探、开发各个环节,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其研究目的、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17.
储层流动单元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对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但终究未有统一的结论,而对储层流动单元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在简要分析储层流动单元特征和层次结构的基础上,较详细分析了储层流动单元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这些成因和影响因素包括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其它影响因素,并指出这些成因和影响因素与储层流动单元的关系,这些分析深化了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1.地质特征 坨28断块下9-10单元含油面积3.9km2。石油地质储量1379×104t。单元储层为一套三角洲前缘反韵律沉积砂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水道、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水道间和坝间等微相。各韵律层之间均有比较稳定的泥(灰)质隔层发育,构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流动体系。储层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平均孔隙度20.3%,渗透率2.8-6.7μm2,属中孔中渗储层。特高含水期各小层渗透率变异系数、突  相似文献   

19.
砾岩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油田八区530井区砾岩油藏的特点,提出适合该区油藏地质特征的流动单元研究思路与流程,利用权系数、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技术从渗流屏障、连通体分布、流动单元划分及特征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八道湾小层组进行流动单元研究,分析了储层沉积微相、流动单元及生产动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评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章概述了不同角度提出的流动单元的概念,总结了近年来出现的流动单元的主要研究方法,综述了影响液体流动单元的因素,并结合大庆油田油藏研究及开发的实际状况探讨高含水阶段流体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