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比聚氯化铝、硫酸铝、聚硫酸铁和氯化铁的混凝—气浮处理效果,选择最合适的混凝剂进行后续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藻密度1.6×10~(10)个/L左右的铜绿微囊藻原水,经处理后取得相近的出水效果时,聚合混凝剂比无机盐混凝剂投药量少很多,聚氯化铝比硫酸铝的用量减少70%以上,聚硫酸铁比氯化铁用量减少30%以上;对于铜绿微囊藻原水,铁系混凝剂对浊度、TOC的去除效果优于铝系混凝剂;铝系混凝剂对色度、藻密度的去除优于铁系混凝剂。  相似文献   

2.
太湖B支流地表水受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水体污染严重,水中有机物浓度和藻密度相对较高。常规的"混凝—沉淀—砂滤—加氯消毒"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地去除水中有机物、铁锰、藻类等物质。采用高锰酸盐(PPC)-聚丙烯酰胺(PAM)联用强化混凝工艺对原水进行处理。高锰酸盐投量在0.45 mg/L和聚丙烯酰胺投量在0.07 mg/L条件下联用强化混凝的静态试验结果表明:PPC-PAM联用强化混凝对浊度、色度、铁、锰和耗氧量的平均去除率为90%、73%、92%、99%和38%。PPC在0.3~0.5 mg/L投量和PAM在0.05~0.10 mg/L投量下联用强化混凝生产试验的出厂水浊度、色度、铁、锰等指标,均比历史同期水平要好。  相似文献   

3.
以水玻璃、废盐酸为原料,制备聚硅酸,研究表明:在硅酸钠浓度为4%~8%,pH小于4的条件下,室温熟化5h左右,可制得稳定的聚硅酸。将聚硅酸与聚合硫酸氯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复合,制备聚硅酸聚合硫酸氯化铁复合型絮凝剂,研究表明:在氯根与硫酸根物质的量比为1∶1,且铁与硅物质的量比为2∶1时,制得的复合型絮凝剂对造纸废水具有最佳处理效果。本研究以废弃物为原料,合成新型絮凝剂,来处理造纸废水,旨在倡导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改性凹土联合聚氯化铝强化混凝耦合去除浊度和腐殖酸的效果。试验原水条件为腐殖酸浓度10mg/L,浊度为(30±1)NTU。采用静态混凝搅拌试验,考察了聚氯化铝和改性凹土的混凝沉淀时间、复配投加量、pH、投加顺序、搅拌速率等工艺参数对腐殖酸和浊度耦合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化混凝中,当聚氯化铝投加量为15mg/L,改性凹土投加量为30mg/L,沉淀时间30min,pH=7时,腐殖酸和浊度的同步去除率分别达到95.5%和96.8%,对比单投加聚氯化铝混凝工艺,聚氯化铝投加量可降低25%,并减少沉降时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对微污染黄河水库水进行了强化混凝除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原水水质,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15 mg/L,此时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4.67 %和80.15 %;PAFC的最佳pH范围是5.0~9.0,试验过程中无需对原水进行调节pH值;投加高分子助凝剂(JY)对原水的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助凝剂与混凝剂的复配可改善PAFC的混凝去除效果,助凝剂JY的投加量为0.3 mg/L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提高12.9 %.  相似文献   

6.
聚合氯化铝铁强化混凝去除藻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对微污染黄河水库水进行了强化混凝除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原水水质,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15mg/L,此时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4.67%和80.15%;PAFC的最佳pH范围是5.0~9.0,试验过程中无需对原水进行调节pH值;投加高分子助凝剂(JY)对原水的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助凝剂与混凝剂的复配可改善PAFC的混凝去除效果,助凝剂JY的投加量为0.3mg/L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提高12.9%.  相似文献   

7.
响应曲面法优化絮凝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自制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硅酸铝铁硼镁(PSAFBM)絮凝处理印染废水进行考察,以废水的pH、絮凝剂投加量为考察因素,以COD(?)、脱色率为指标,分别建立考察因素和指标间的二次多项式响应曲面模型。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在投加量0.63g,废水pH为6.1条件下,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可达86.15%和96.54%。经过试验验证,其试验值与模型计算值相对误差小于5%,该方法对优化絮凝处理印染废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性沸石粉和聚氯化铝铁联用对藻类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性沸石粉+聚氯化铝铁"联用的强化混凝方法,对水中藻类和浊度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改性沸石粉和聚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药剂投加方式、混凝沉淀时间、pH等因素对除藻去浊效果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强化混凝与预氯化除藻的效果及对三氯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沸石粉+聚氯化铝铁"联用强化混凝方法的除藻去浊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单独投加PAFC;将改性沸石粉先于PAFC投加,在适宜的试验条件下,浊度和藻总量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5.78%和90.07%;采用强化混凝方法替代预氯化方法除藻,不仅可以提高藻类的去除率,而且不产生预氯化副产物三氯甲烷等"三致"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选用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作为助凝剂,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强化混凝技术中多种混凝剂单用及其和助凝剂联用对南淝河污染水的除浊和去污效果,并用于南淝河现场构建的混凝沉淀系统。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单用时,PAFC对浊度、TP去除效果最优,对CODM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不影响原水的p H值,而PFC和PFS单用时可明显降低原水p H值,4种混凝剂单用时对TN均没有明显去除效果;PAFC与CPAM联用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最佳,明显优于PAFC与APAM和NPAM联用和PAFC单用的效果;混凝剂与CPAM联用提高了其除浊和去除TP的能力,但不能明显改善其去除CODMn的效果,对原水p H和TN的影响与单用时相同。选取"PAFC+CPAM"作为南淝河示范工程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现场混凝沉淀出水水质稳定,浊度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对CODMn的去除率约为52%,而对TN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约为22.4%。  相似文献   

10.
以微砂、硅藻土及S试剂作为絮凝剂,对延庆县污水处理厂原水进行絮凝试验,系统考察了3种絮凝剂进行处理时的最优条件。试验发现,硅藻土对原水有很强的絮凝和脱色效果,原水的CODCr、TN、TP去除率可分别达到37.9%、58.6%及98.08%,处理后水样上清液清澈,无悬浮物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微砂对原水的处理无效果,硅藻土处理原水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S试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Fenton试剂预处理酵母废水的工艺过程,通过对CODCr和UV254的测定,对pH、H2O2、Fe2+、反应温度和初始CODCr,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优条件下,酵母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到60.9%,UV254去除率达到87.3%,表征其可生化性的BOD/COD较原水提高了83.3%.水质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东莞石碣水厂原水取自东江南支流,其水质较差(氨氮、CODMn等超地表Ⅲ类水标准),仅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已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通过中试研究了气提式连续砂滤池的生物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气提式连续砂滤去除氨氮效果较好,抗氨氮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在保持滤速为10~12m/h,砂层厚度3.2m,气水比0.2~0.3;气提量0.04m3/(m3.d)条件下,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70%。另外,CODMn、浊度、铁、锰等指标的平均去除率也分别达到15%、50%、45%和40%。  相似文献   

13.
主要针对城市污水的强化一级处理而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混凝剂多元聚硅氯化铝铁。这种混凝剂是以铁铝为辅,以纳米硅颗粒为主的一种新型、高效、廉价的混凝剂。通过控制硅酸的聚合度将硅颗粒直径控制在20~100 nm,然后将铝盐大分子或铁铝大分子接枝在其表面,使聚硅酸参与铝盐  相似文献   

14.
对缺氧变速生物滤池(ABF)处理城市污水出水的混凝强化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选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硅酸铁(PFSS)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结果表明,在不调整pH的条件下,处理后的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湿式氧化-SBR一体化工艺处理高浓度乳化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采用湿式氧化 SBR一体化两步法治理高浓度乳化废水 ;考察了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湿式氧化预处理工艺过程的影响 ,以及SBR法作为后续处理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 ,湿式氧化过程温度在 2 0 0℃经过 2h的充分氧化 ,能达到 75 %以上的COD去除率 ,2 2 0℃能达到 85 %的COD去除率 ;SBR工艺进水COD在 10 0 0~ 30 0 0mg/L ,COD去除率在 95 %以上  相似文献   

16.
超滤-纳滤工艺处理黄浦江上游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UF)和纳滤(NF)组合工艺对黄浦江上游原水进行试验研究,其中超滤与常规处理工艺相似,去除浊度、铁、锰等效果较好,对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经过纳滤才能使出水CODMn降到1 mg/L以下,氨氮0.5 mg/L以下.在保持90 L/(h·m2)通量时,原水直接进行超滤,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投加絮凝剂对于缓解膜阻力上升效果不明显.纳滤膜通量比较稳定,主要影响因素是操作压力和温度.  相似文献   

17.
MBR—RO工艺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结果表明,原水经MBR系统处理后,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NH3—N、浊度和SS,去除率分别达72.6%、85.4%、98.8%和100%。MBR系统出水进入RO系统进行深度处理,硬度的去除率和除盐率分别达到87.7%和95.3%,同时可进一步除去剩余浊度和COD。系统出水水质满足《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2007)中再生水水质指标的要求。同时,根据现场中试结果,提出了煤化工废水的膜组件和生物段的设计、运行参数及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将含粉末活性炭(PAC)的沉淀池排泥水回流至原水进水处,延长PAC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考察系统对氨氮、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效果及去除氨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1~25℃,投炭量为50 mg/L条件下,系统第7~8天运行稳定,对氨氮、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40%、45%和60%左右,出水浊度在1 NTU左右,活性炭泥的生物量为130 nmolP/g左右.当活性炭泥回流比为6%,原水CODMn不超过10 mg/L,Ph为7~8,浊度不超过180 NTU时,对氨氮去除效果最好,为40%~50%,可应对原水氨氮浓度小于1 mg/L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严寒地区传统常规工艺难以处理低温条件下水源水中氨氮超标的问题,采用实验室自制改性壳聚糖锌(CTS-Zn)强化聚氯化铝(PAC)混凝工艺对低温低浊氨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试验以辽河流域水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试验分析设计软件(BOX-Behnken Design),考察了改性壳聚糖锌与聚氯化铝在低温条件下对氨氮、浊度、UV254去除效果最佳的投加量与投加方式,并且进行了改性壳聚糖锌强化聚氯化铝处理反应机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时,改性壳聚糖锌可强化聚氯化铝的混凝效果,最佳投加工艺为同时投加0.3mg/L的CTS-Zn与20mg/L的PAC,处理后对原水中的氨氮、浊度、UV_(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0.02%、78%、60.8%,比相同条件下单独投加PAC工艺有明显的水质改善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为严寒地区水厂工艺提标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高浓度焦化废水的预氧化-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化废水成分十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性质非常稳定且水量大,是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使用H2O2为氧化剂,FeSO4.7H2O为催化剂的Fenton氧化法对钢铁焦化厂废水的终冷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氧化处理后用FeCl3为混凝剂对COD,NH3-N,色度及浊度的去除率进行了系统的考查。确定了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和最佳的混凝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当pH值控制在3左右,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80℃,焦化废水的COD,NH3-N,浊度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1%,96.2%,90.8%和9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