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李昱靓 《包装工程》2017,38(10):180-183
目的探讨非遗文创产品重庆荣昌夏布的设计要素与设计方法。方法从重庆荣昌夏布的设计实证分析出发,分析创新设计要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创新设计方法论,以构建非遗文创产品严谨、科学的开发体系。结论通过对荣昌夏布的工艺、形态、质地等方面的综合设计实践,以及创新设计要素及设计方法的构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2.
肖代柏  罗坤明  吴婉菁  宋佳鑫 《包装工程》2024,45(2):406-416, 431
目的 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布绣非遗作为一种民间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服务设计视角下夏布绣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设计思路,以实现夏布绣非遗在当代的价值转化。方法 通过剖析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总结夏布绣非遗文创产业的现实问题。运用服务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并基于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属性进行分类,使用层次分析法拆解量化夏布绣文创产品的用户体验需求。结论 根据用户体验需求权重,结合服务设计思维提出提升产品视觉形象和功能创新、突出文化特色、注重文化消费体验、遵循市场逻辑,以建立产品服务系统的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多维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荣昌夏布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李昱靓 《包装工程》2016,37(14):148-151
目的从重庆荣昌夏布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创新角度,对重庆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法、途径等提供借鉴和案例支撑。方法从建立长效机制、产品发展策略、产业创新策略3个方面,对夏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设计方法提供参考。结论 "共融型"多种非遗工艺"嫁接"的夏布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及设计创新方法,不仅可以改变现有的传统传承方式,同时对今后荣昌夏布发展的理论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及设计创新起试金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廖江波  吴婉菁 《包装工程》2020,41(6):313-317
目的新余夏布绣源于当地的民间绣活,以绣地材质夏布命名,其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与衍生设计实现了自身的"造血功能",这一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方法以田野考察的形式,走访新余夏布绣传承人张小红和渝州绣坊,追溯新余夏布绣的源流,揭示其在民间织绣技艺上的创新。以新余夏布绣在生活用品中的活化传承与实践,阐述其衍生设计的思路和可能性。结论新余夏布绣凸显绣地夏布的肌理与色泽,丰富了刺绣的表现语言,走出了差异化的发展之路。新余夏布绣的衍生设计立足于生活用品,用刺绣艺术点缀天然的夏布材质,使衍生产品既高雅又经济实惠。新余夏布绣坚持用天然的手工原料,恪守传统手工的核心工艺,变通其外在形式,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传承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邱元彦  胡嫔 《湖南包装》2024,(1):171-174
为促进非遗价值的现代性转化,让浏阳夏布在当下的语境中更好地守正创新,引入感性工学的理念与方法对浏阳夏布文创产品进行分析,通过网络问卷设计和SPSS分析,在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的模式下探索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感性特征,对用户的感性需求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并确定构成文创产品要素的风格特征及其包含的感性信息,为浏阳夏布的文创设计提出了建议和方案,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张浩 《包装工程》2017,38(14):9-13
目的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引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树立文化自信,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用创新设计来传承与发展,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方法以中国传统工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基础,依照国家政策,对传统工艺在新时代下的创新设计以及推广方式进行分析与归纳,提出方法,为传统工艺的发展提供助力。结论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创新设计和推广的研究,引入互联网思维下对创新设计的新方法和新观念,提出用品牌视觉设计和互联网推广方式将传统工艺引入到大众的视野里,形成有利于地域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发展、传统工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胡慧  黄慧颖 《湖南包装》2022,(6):114-116+170
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快速发展,为乡村产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通过对浏阳夏布调研,考察分析浏阳夏布所面临的问题,指出浏阳夏布缺少情感共鸣、缺乏地域特色以及与时代连接不够紧密等问题。通过融入情感化设计,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突出浏阳地域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征的包装;与数字媒体时代相融合,给包装注入新活力。促进浏阳夏布广泛传播,从而推动浏阳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鸶鸶  许蕾 《包装工程》2024,(6):422-429
目的 在蜀锦织造技艺与竹艺面临传承断代、创新不足、运营受阻等诸多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探究蜀锦结合竹艺的创新产品设计方法,为生活而设计,使非遗焕发新生。方法 首先分别对蜀锦和四川竹艺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和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现售蜀锦及竹艺产品的市场调研,论述了融合二者进行创新产品设计的价值;最后从功能创新、形式创新、工艺创新三个维度探讨了设计创新的具体路径。结论 以“地域文化植入”“现代技术加持”“多元材质结合”的产品研发思路,进行一系列包具、文具、餐具的产品设计实践,将蜀锦与竹艺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有效控制产品成本、丰富产品品类、形成新的增量,而且能丰富其文化内涵,实现传承传统工艺与满足消费市场的双向平衡,进而达到承扬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再论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中的要素整合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玲琳  朱麒宇 《包装工程》2011,32(12):101-103,119
以传统工艺的发展传承现状入手,提出了传统工艺日渐远离现代生活的根本原因,并根据传统工艺产品的造型特点,分析了传统工艺的特性以及隐藏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针对现代社会生活需求,整合各个要素进行传统工艺的产品创新、制作创新、流通创新以及人才创新,从而使传统工艺重新走进现代人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0.
熊枫 《包装工程》2022,43(12):386-391
目的 以传统工艺为媒介进行社区文化营造,探究城市社区通过工艺服务创新助推社区特色文化发展的策略。方法 分析归纳现有城市社区存在的问题,以工艺本质属性的回归为出发点,结合服务设计方法,从价值创造和服务策略构建等多个角度,对社区文化营造的方法进行阐释。结果 探索工艺服务构建的城市社区文化新局面,使参与者之间形成共益、共创、互动、分享的新型关系。结论 以工艺文化为导向的服务创新,打造了社区实体层面的空间,促进了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播、工艺产业的发展以及新型邻里关系的构建,为传统工艺落实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研究,以及后续文化主管部门推广社区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竹编在当代灯具设计中的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斌 《包装工程》2022,43(14):279-286
目的 为传统竹编在当代灯具设计中的活化传承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思维方法。方法 分析传统竹编日渐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为其新生之路提供借鉴。在发掘传统竹编的材性、材质以及工艺美学等潜能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从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2个角度着手探寻传统竹编的脱困途径,分析竹编材质特性与灯具产品功能特征的协调性。从设计方法与生产工艺、传统基因与时尚潮流、多元材质结合3个角度,探索竹编在当代灯具设计中的设计思路。结论 传统竹编的新生必须在产品类型、生产工艺、设计思路等方面与时代发展的脉络相结合。灯具是竹编实现新生的理想载体,竹编的材质优势、工艺美学以及文化渊源是当代竹编灯具设计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张本俊  吴菡晗 《包装工程》2023,44(2):349-357
目的 从设计学角度提出西南地区竹编工艺数字化的设计策略,通过“艺术设计+数字平台”来实现竹编工艺的创新设计与应用,助推传统竹编工艺的保护、传承、传播与创新。方法 在对西南地区传统竹编工艺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将西南竹编工艺进行梳理与分类,并对工艺特征进行衍生设计,以非物质化形式构建起竹编工艺数据库平台,进而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在实现竹编工艺创新应用的同时,也验证了竹编工艺数字化设计策略的可行性。结果 通过研究建立起了西南竹编工艺数据库,将有效地推动西南地区竹编工艺的设计产出与实践应用,拓宽了竹编工艺的应用范畴。结论 设计与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传统手工艺的在地创新设计与在线推广传播,多元化的手段促进了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侯利业  王珂  刘扬 《包装工程》2017,38(14):19-22
目的给处于发展瓶颈中的传统工艺企业和作坊提供创新发展思路。方法以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产品设计毕设作品"染着"扎染服务体验设计为例,通过对案例中的创新设计介绍与市场前景分析,从而得出传统工艺企业的创新设计中,需建立用户思维、重视产品体验思维及提高互联网属性思维。结论对于处于发展瓶颈的传统手工业企业与作坊来说,需要用互联网思维认识和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创新性设计使得企业摆脱困境,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14.
边蕊 《包装工程》2023,44(20):398-405, 425
目的 针对汴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目前所遭遇的发展困境,探索将视觉设计手段应用于汴绣产品创新发展策略,助力汴绣产品创新发展与应用,进而为非遗文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汴绣工艺的历史及现状,从汴绣产品创新发展的角度,对其中文化元素进行提炼总结,通过符号化设计、包装设计、交互APP设计、产品种类拓宽这四个方面,改善汴绣产品的相关应用需求设计,探索汴绣的创新性转化途径。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的传承与发展,可以运用视觉传达手段进行完善,将传统技艺与新锐设计思维进行融合与创新,通过对汴绣工艺产品进行符合时代的传承的设计改进,为汴绣工艺的传承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陈硕 《包装工程》2022,43(8):405-412
目的 深入挖掘桂东南地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文化内涵,探索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方法 通过对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探索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策略与研究着力点。分析桂东南地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困境,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传统手工编织技艺与现代工艺进行比较,得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在文化、美学、工艺等方面的优势。以家居设计为突破口,将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优势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中,探索传统基因与时尚潮流的结合原则。结论 将桂东南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内涵价值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中,能够让消费者在现代家居产品体验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与工艺价值,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俊  丁诗瑶 《包装工程》2020,40(24):286-293
目的 以协同设计的方式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有利于黔东南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通过参与式观察法梳理黔东南传统工艺现代转化的既有路径,结合当前设计发展趋势和当地传统工艺的生存现状提出协同设计的思路。通过研究性访谈、设计实践的方式,反思协同设计介入当地传统工艺现代转化的路径与方法。结论 在既有设计路径下,当地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以商业价值为核心诉求;而协同设计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改变了传统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方式,实现了从产品驱动向问题驱动的转型,并最终实现了多重价值。对于黔东南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而言,实现协同设计的关键在于实施基础与实施方式两方面。前者包括以共享知识资源库为核心的工作平台和以社会创新矩阵为核心的工具包;后者包括以当地手艺人、潜在用户、设计师为核心的参与人群,以设计院校、当地文化机构和传统工艺工作站为核心的实施主体和以设计思维为核心的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