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温为才  朱冬虹  时旺弟 《包装工程》2018,39(20):276-280
目的 通过调研五邑新会葵艺传承困境及产业现状,反思手工艺思维为主的传统手工艺保护范式的缺失,以集群式创新理论为视角,集合具体的设计实践,探索五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发展的新思路。方法 基于产业集群式创新理论模式,在产品的载体创新上寻找新会葵艺与五邑地区其它非遗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创作主体上尝试融合五邑地区的多方力量,当中特别注重不同非遗传承人(机构)的合作,以提高产品的创新层次。以“归巢”葵艺灯、葵叶红木灯、江门侠为设计实践,论证该理论驱动新会葵艺创新式保护的可行性。 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群式创新理论可以有效打破新会葵艺内在的封闭性,提高新会葵艺产品载体的创新层次,亦可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时旺弟 《包装工程》2022,43(2):290-297, 305
目的基于传统新会葵编类产品的材料、结构方式、编织技法、形态与色彩特征的分析,进行新会葵编类现代家居用品创新设计研究。方法结合新会葵编的透光性和天然肌理美感等材料优势、葵编类产品成型方式、葵编特有编织技法,遵循家居用品设计的功能属性、情趣属性与文化属性,运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风格流行的元素拼接、几何造型、塑造意境的手法,进行葵编花器、葵编灯具与葵编屏风3款家居用品的设计实践。结论得出了将新会葵编应用于家居用品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及设计策略。兼具传统手工艺美感及现代设计风格的家居产品设计,符合当代消费者对家居用品的功能诉求与审美体验的双重需求,是今后家居用品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丁卉  张志丰 《上海包装》2024,(1):127-129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绳艺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挑战。概述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以及面临的传承困境,总结了文创产品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分析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陈国盈  纪毅  檀鹏 《包装工程》2019,40(12):249-253
目的 探索基于认知图式的传统手工艺类APP的交互模型与设计原则,为移动应用端传统手工艺类APP的交互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参考。方法 首先研究认知图式理论及其应用现状,其次分析传统手工艺类APP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基于认知图式的传统手工艺类APP的交互模型与交互设计原则,最后以传统手工艺广彩瓷为例展开设计实践。结论 认知图式的应用有助于用户认知和学习传统手工艺类APP的文化内容,基于认知图式理论的传统手工艺类APP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的认知模型,强调交互界面的一致性、交互内容的图式化、交互架构的层次感;以广彩瓷为实践案例的应用初步验证了所做研究的适用性,增强了用户对传统手工艺的认知学习,并传播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  相似文献   

5.
马寰 《包装工程》2017,38(14):14-18
目的探索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手工艺展示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调查法、观察法,分析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手工艺展示创新设计中应用的特性与原则,总结出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手工艺展示创新设计中应用的具体形式。结论将新媒体技术引入传统手工艺展示设计中,对满足新时代受众观展需求以及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剖析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兴起的手工艺向纯艺术转化的趋势,揭示手工艺人“由技入道”的定位转换所隐含的理论及现实问题,反思现代主义艺术理念对手工艺的宰制与挪用现象。考察人工智能设计为促进设计与制作再融合所提供的契机,进而提出了新工艺的概念构想。根据具身认知及情境认知理论,分析手工艺创作具有的设计内含于制作,感知与运动协调往复等特征,梳理手工艺的社会美学所彰显的交互、情境、合作等价值,进而论证人工智能设计与手工艺的结合,对于破解身心关系这一创造心理的核心命题,以及由技术具身化对强人工智能可能的路径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的探索。人工智能在新工艺领域的应用将重启设计与制作的交融,而集研究、设计、制作等职能于一身的新工匠将通过各种实验性探索对“材美工巧”、“心手同体”等传统理念做出创造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正>序言2015年第2期选题策划讨论的是日益模糊和泛化的"创新设计的边界",从创新设计伦理、创新设计门类的变化、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的新趋势3个层面展开。本期我们将目光聚焦,从研究方法、设计哲学、设计方法、材料运用等角度关注家居产品的创新设计问题。首先,《设计研究在竞争市场中的应用与探索》?文揭示了如何通过设计研究的方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合适的"、"对的"、"适应特定市场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工业设计时代手工艺的回归》以传统家具为例,探讨工业设计时代里传统手工艺  相似文献   

8.
杨程  毛慧娟 《包装工程》2023,44(12):213-222, 234
目的 厘清传统手工艺与文创设计结合领域的研究发展动态,以期增加读者对该交叉领域的认识。方法 分析梳理近年来传统手工艺与文创设计协同发展相关研究文献及案例,对该交叉领域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和创新途径进行综述,对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结论 归纳了传统手工艺与文创设计交叉领域的相关研究。目前传统手工艺与文创设计交叉领域存在差异化与深入度研究不足、缺乏从事手工艺和文创产品设计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理论支撑与数据支持、亟待建立多元化审美标准及价值评价体系、缺少量化标准等问题。运用自然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设备辅助设计,从用户视角展开设计,设计理念越发交融是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手工艺振兴的背景下,各地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传统文化与产业经济的融合,如何有序构建传统手工艺振兴的文化场域,使传统手工艺走上健康发展的产业化道路,文章从民艺视角出发,分析中国手工艺及非遗现状,提出从把握手工艺发展脉络,服务日常生活,融入地域文化,手工艺人职业化几个方面作为推进传统手工艺振兴的实践路径,进而指出实践民艺理论及完善手工艺产业生态体系是构建传统手工艺文化场域,振兴传统手工艺使之形成产业化道路健康发展的路径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张田田  皮永生 《包装工程》2021,42(8):321-327
目的 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产品价值提升,从设计学角度提出"手工艺+农产品"的整合创新模式来提升农产品价值,助力乡村产业高发展.方法 在符号学视域内,应用文献研究、田野考察、形态分析及类型学比较等具体方法来建构"手工艺+农产品"的整合创新模式,并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来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结果 以武陵山区为例,运用"手工艺+农产品"的整合创新设计模式整合乡村在地资源,形成了创新商品.通过提炼设计实践中运用的设计方法形成了"手工艺+农产品"整合创新设计模式.结论 "手工艺+农产品"的整合创新设计能够将农产品变成商品,提升农产品价值,同时活化乡村传统手工艺,助力极具乡村特色的产业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周楚轶  陶冶  李游 《包装工程》2023,44(16):237-245
目的 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环境丢失、生态迷失和传承缺失的问题,振兴传统工艺是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设计学的角度探讨现代设计与手工艺之间的传承与创新,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 基于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在厘清传统设计策略的基础上,以产品的文化意象为切入点,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器、术、道三个层次的分析,从文化知识的解构和重构角度开展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路径研究。结论 提出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产品设计可视化流程模型,探讨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文化知识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孙斐 《包装工程》2017,38(2):234-238
目的探讨户外平面广告"立体化"视觉语言设计的实现方法。方法以案例分析法、文献阅读法为基本方法,从视觉、心理、行为3个层面分析"立体化"视觉语言的具体应用方法。结论广告设计中的"立体化"视觉语言使得户外平面广告能够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由传统二维空间向三维甚至多维空间的发展,开启了户外平面广告设计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王海鹏  郑林欣 《包装工程》2019,40(8):261-265
目的媒介整合背景下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传统手工艺无法适应新的传播方式,依然沿袭着口传心授的单线性传播形式,致使传播受阻,传承与发展陷入困境。重点探索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再设计的方法,使之可以较好地适应并利用新型传播方式进行广泛而精确的传播,以此摆脱困境。方法解析传统手工艺的传播方式、内容与新型传播模式不相匹配之处,针对痛点,从工艺流程、器物功能、外观形式等方面,探讨传统手工艺再设计的具体思路及方法。结论媒介融合改变了传统手工艺设计的分析思路,传统手工艺在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新媒介、新受众的特点,针对性地加以创新型再设计,使传统手工艺适合当下的传播形式,符合人们的审美及生活需求,才能获得最佳的传播与传承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分析现有儿童医院口腔科室的空间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现状,将情感化理论引入空间视觉形象设计之中,并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对就诊过程等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分析现有儿童医院口腔科室空间视觉形象服务反馈和用户需求,根据需求和情感化的层次理论提出设计策略。基于此策略,从3个层次探讨儿童口腔就诊过程中对于空间视觉形象设计的视觉认知与情感需求,在空间视觉形象设计中添加趣味性因素(颜色、形状及卡通故事等),可有效改变儿童对口腔医院及牙科的恐惧认知,减轻恐惧,让他们在治疗时更加配合,并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和正确认识,从而营造出一个医患和谐的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5.
宋艳辉  丁晨 《包装工程》2016,37(18):185-189
目的研究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内蕴及在现代服饰中的"穿"承设计。方法引入苗族服饰的纹样、款式、工艺特征以及苗族服饰元素的"穿"承设计技法,对"穿"承设计技法的应用进行理论分析。结论在"穿"承设计技法中关注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如何提高传统服饰的服用舒适度,建立湘西苗族服饰自主品牌;分析刺绣、扎染、蜡染、剪纸等传统服饰工艺瑰宝,追寻本土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提高人们对苗族服饰的审美情趣,生产符合都市人审美需求的现代服饰,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继续穿着和欣赏苗族服饰,从而使湘西苗族服饰代代"穿"承。  相似文献   

16.
梁雅明 《包装工程》2016,37(14):181-184
目的在信息多元化呈现与交流的今天,牡丹图形符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形态,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将牡丹图形符号的创新设计加入新的"活跃"的元素,让它们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方法依照多模态语篇的社会符号学的理论框架。结论分析了牡丹图形符号成为中国富贵、吉祥符号的形成过程;牡丹图形符号语篇传达的社会心理背景;牡丹图形符号在现代数码时代下的不同种类与形式;牡丹图形符号的不同展示场合与受众接受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廖江波  吴婉菁 《包装工程》2020,41(6):313-317
目的新余夏布绣源于当地的民间绣活,以绣地材质夏布命名,其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与衍生设计实现了自身的"造血功能",这一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方法以田野考察的形式,走访新余夏布绣传承人张小红和渝州绣坊,追溯新余夏布绣的源流,揭示其在民间织绣技艺上的创新。以新余夏布绣在生活用品中的活化传承与实践,阐述其衍生设计的思路和可能性。结论新余夏布绣凸显绣地夏布的肌理与色泽,丰富了刺绣的表现语言,走出了差异化的发展之路。新余夏布绣的衍生设计立足于生活用品,用刺绣艺术点缀天然的夏布材质,使衍生产品既高雅又经济实惠。新余夏布绣坚持用天然的手工原料,恪守传统手工的核心工艺,变通其外在形式,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传承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许晓云  高博宁  杨培  杨光晨  李洁 《包装工程》2018,39(10):133-139
目的优化老年人参与配合评估的体验,为老年人能力评估系统提供相关设计依据,制定系统可视化方面的详细设计策略。方法简述我国老年人能力评估系统的制定与发展现状,从老年人参与体验评估的角度来分析其心理认知的特征,并结合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思维。结果针对老年人心理和认知特点,得出其在使用能力评估系统时心理和认知方面的重点要素,以及信息可视化支持评估系统的4个规划目标。结论提出老年人能力评估系统界面设计中的可视化告知、可视化唤醒和可视化陪伴等三大设计策略,强调老年人参与到能力评估的现实意义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用户体验的新中式家具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千  游茜  宋莎莎 《包装工程》2017,38(14):106-109
目的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探讨新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以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阐述用户体验理念在产品设计创新中的优势,结合新中式家具产生的时代背景,分别从感官用户体验、交互用户体验、情感用户体验3个方面,分析用户体验对新中式家具设计创新的重要性,提出新中式家具基于用户体验创新设计的思路与方法。结论新中式家具创新设计既需要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又要满足现代人的具体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反应时代的特征。从感官、交互、情感等多个方面不断创新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