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彭州磁峰窑瓷器纹饰进行设计分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语义特征和情感表达的关系。运用田野调查法,通过图文资料的调查、搜集梳理,并对其造型及纹饰的研究,总结彭州瓷器的造型语义特征和纹饰传达的语义信息。陶瓷器物的造型语义是多种元素的综合体现,设计师应从理性思考,正确处理产品语义特征与文化内涵间的联系,达到和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少晨  朱宏轩 《包装工程》2020,41(14):355-362
目的通过对大汶口原始造物文化的研究,发现其对现代设计观念、特点以及生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大汶口彩陶纹饰图案为研究对象,简述美学与大汶口彩陶的发展历程,对其文化理论、彩陶纹饰设计观念与美学关系进行梳理来研究彩陶中蕴含的美学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相关彩陶纹饰个案研究进行归纳,从纹饰形态演变、形制例析、现代设计应用例析等角度,聚焦其所涵盖的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造物文化之间的设计理念,从图案分析到设计实践,以加强当代设计作品的深度与内涵。结果得出彩陶纹饰中蕴含的美学特征与设计观念两个层面对当代设计的启迪与影响。结论传统纹饰符号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将有价值的资源融合在视觉传达设计方法的大量创意中的行为是对原生符号的再设计,用原生符号提炼、丰富核心价值,传播传统造物文化的延续与创新,以满足当代设计文化对原生文明的回顾与追寻。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解读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传统文化符号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说明在现代的产品设计中,如何进一步发掘、运用这笔财富,使传统文化符号和现代产品设计达到形式、蕴涵上的完美融合.在丰富产品造型形态,提高产品内涵价值的同时,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相似文献   

4.
刘金梅  赵婷  刘畅 《包装工程》2021,42(22):293-297
目的 挖掘龙江地域的冰雪文化资源,探析冰雪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赋予产品人文情怀,传播龙江冰雪文化,树立龙江文化自信,打造龙江品牌形象.方法 从符号学的视角,对龙江冰雪元素进行多维度梳理和符号解析.基于皮尔斯符号三元关系理论探究冰雪文化结构、文创产品属性和用户情感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冰雪文化的龙江地域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模型并进行设计实践.结论 对于地域性冰雪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而言,设计要素的重新塑造和创新应用需要深入挖掘冰雪文化内涵,融入恰当的设计手法,并契合用户的情感认知,这样才能实现文化的有效传递.设计以冰雪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系列,为开发具有龙江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蕊  王瑾 《包装工程》2022,43(10):190-196
目的 分析基于符号的传播特性、文化符号的内涵和视觉性,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文化符号的设计进行分析,旨在为未来冬奥会文化符号的设计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以符号学和文化符号为理论基础,从符号的符形与符义、能指与所指等角度,对北京冬奥会文化符号设计理念与造型设计进行分析,引申出北京冬奥会文化符号的意指内涵,从而得出北京冬奥会文化符号的设计特征。此外,北京2022年冬奥会文化符号具有很大的传播价值,可以传递本国的文化价值、彰显深厚的审美价值、凝聚奥林匹克的社会价值。结论 冬奥会文化符号是向世界传递冰雪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世界文明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其设计理念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设计形式要注重创新和突破,从而实现与世界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宋文娟  张绣亮  王坤茜 《包装工程》2018,39(18):220-224
目的探究东巴文化中的女性符号的形式与意义及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方法通过研究东巴文化中的女性文化现象,分析作为女性符号的主要形象,归纳代表女性元素的文化符号,分别阐述作为主要女性符号的文字符号、造型符号及色彩符号的形式与意义。运用符号隐喻的修辞方法,以女性包具为设计对象,探索设计路径,提炼女性造型符号与色彩符号,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女性包具的产品设计中。结论基于对东巴文化女性文字、造型、色彩符号的研究,分析了符号隐喻修辞的具体运用方法,将象征女性勤劳意蕴的"披星戴月"造型符号与"黑白蓝"色彩符号应用于现代女包设计。从符号学的角度拓展设计途径,指导设计实践,对于创新具有女性文化内涵的产品设计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唐镜纹饰特征因子并构建其提取模型,并研究纹饰线条总结唐镜线条形式同时分类、纹饰构成划分、唐镜构成形式,通过图谱分析明确其显性及隐性因子。构建Kano模型,研究用户对唐镜相关文创产品的偏好需求,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影响用户需求的特征因子进行权重分析,以获取主要影响的特征因子,为唐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寻找新的机会突破点,提升文创产品文化意蕴并满足用户的文化需求,实现唐镜纹饰的历史文化、精神内涵的创新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设计艺术学的视角对广西壮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壮锦进行分析,解读壮锦纹饰严谨多变的构图、高度概括的造型、以形达意的寓意、自然丰富的色彩等艺术特征。并对壮锦纹饰进行分析、提炼、整合,将壮锦纹饰色彩搭配原理、图案设计方法应用于本土产品包装设计中。通过壮锦纹饰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提升广西本土产品的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广告传播活动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传播品牌文化和产品价值,刺激受众情感欲望,从而产生消费行为.文章结合符号学基本原理和符号神话学理论,通过分析香奈儿五号香水影视广告中的符号体系,探究奢侈品广告中的符号构建体系与符号说服机制,从符号学的角度为奢侈品广告传播说服力、影响力方面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案例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伍琴  吕健  潘伟杰  刘丹 《工程设计学报》2017,24(2):D27CDB6E-240
针对文化产品的造型设计,将与产品造型相关的设计元素细分为功能、行为、文化、情感和构造法五个方面,结合基于案例的设计(case-based design,CBD)技术、遗传算法以及形状文法知识,建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概念原型系统并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引导设计。提出产品造型相关设计元素多目标优化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匹配操作。提出文化产品造型设计方法模型,结合产品基因树交叉操作与形状文法知识,将现代类产品与文化器物类产品的设计元素进行交叉重组。通过对产品造型相关设计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概念原型系统中融入基于案例的设计技术、遗传算法和形状文法的知识,辅助设计师对文化产品进行创意设计。以小音箱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文化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昌军 《包装工程》2022,43(2):341-345
目的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图书馆文化内涵的载体,是高校图书馆传播文化的创新途径,文创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推动文化价值内涵的广泛传播的方式,通过探讨树立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意识的文化价值体现,提出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路径。方法提出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内涵和意义,阐述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以地域文化、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为传播价值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进行体现,得出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的实现途径。结论把我国多元的文化设计要素融合到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的创新思维和方式,探索适应大学生用户文化感知和精神体验需求的文创产品,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素养和国民素养,具有社会传播和知识文化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玄 《绿色包装》2021,(4):42-46
国潮视域下开发创意产品包装是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发展,增强国家创新竞争力,打造文化强国,推动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产品包装适应和融合的重要渠道,对打造“中国制造”的文化创新品牌,拓展中国设计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产品包装设计是现代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流行文化中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精神、文化艺术形式,依托现代社会人民的生活理念和情感诉求,探讨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路径。文章从“国潮”艺术风格的特点及其文化元素在产品包装中的应用,对其艺术设计理念展开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颜廷旻  陈子禾  王璐瑶  李轶南 《包装工程》2023,44(8):368-374, 390
目的 探索叙事理论在校园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提出基于叙事的校园文创设计模型,设计开发凝聚校园文化特色的产品,从而丰富校园文创产品的种类,传递校园文化的价值与影响力。方法 对叙事理念引入校园文创进行可行性分析,对高校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次梳理,进而探索出校园文创叙事设计流程,从叙事主题的确立、叙事情节的表达、叙事修辞的运用、叙事途径的选择与叙事目的的实现五个方面构建校园文创叙事模型,并进行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结论 将叙事学引入校园文创设计,应用叙事模型指导的校园文创产品可以更好地引发用户情感,传播与交流校园文化,成为诠释校园文化的重要媒介,为校园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步骤参考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婷婷 《包装工程》2022,43(6):313-321
目的 山西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更高层次的消费结构与多样化的需求模式是我国文化创新方面急需解决的难题。方法 通过剖析山西非遗文化文创产品处境,进一步阐述山西省对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实行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通过服务设计的要素和过程进行设计。以建立kano模型,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和产品功能带给用户的体验感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运用SWOT分析法,明确服务设计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也有利于带动创新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深化改革山西的非遗文化产业,更加有助于推动山西的非遗产品走向更远的市场。结论 对“山西故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在服务设计视角下对山西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徐波  林卫国 《包装工程》2018,39(24):328-333
目的 通过提炼历史文化、结合现代设计语言、代入文化符号,将航空元素融入现代纪念品中,打造航空文化纪念品的本土特色,丰富本土纪念品的创意品种,促进文化消费,带动其他相关文化创意产品行业的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查找、资料分析、符号提取、归纳融合、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提炼总结航空相关元素,梳理文化纪念品的现状与发展,将航空元素代入其中,使其兼有航空符号的外形特征,同时具备产品本身的实用价值,形成特色的航空文化产品。结论 提升文化纪念品的设计内涵,需要找到相关的文化元素与媒介体,文化元素与媒介体之间的衔接方法利用了直接描绘式、媒介印刷式、产品模化式与融合式方法,选择产品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形成独特文化纪念产品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6.
西夏博物馆作为承载着诸多西夏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对于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西夏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进行分析,将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归纳总结,从图形、符号、色彩等3个方面进行重点阐释,丰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从而通过文创产品对文物特色进行弘扬与推广,深入挖掘西夏历史文化,带动西夏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闫占军  张书然 《包装工程》2022,43(6):269-271, 341
目的 探索新时期民间艺术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交融与创新实践。方法 民间艺术是我国劳动者长期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蕴含的元素符号、文化内涵等都在当前的时代发展中延伸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对民间艺术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与文创产品融合中所呈现的巨大的商业价值,总结两者在互相借鉴与发展的道路上所展现出的现实状况,尤其对不良的发展势头进行重点关注,总结基础性的民间艺术元素与现代发展趋势的结合路径,并就两者的融合与发展进行详细地解析与论述。结论 民间艺术资源的文化价值丰富,其与文创产品的融合是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既可以促进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又能够让民间艺术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祖睿之 《包装工程》2023,44(18):385-392
目的 以太原天龙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项目为例,阐述基于符号系统提取品牌文化基因从而构建文创品牌的开发模式。方法 通过对目前文创产品设计处境进行剖析,运用Kano模型分析消费者需求,提出对文化创意产业中产品创新设计思路,总结以符号为主导的文创品牌建构与开发方法,从地域文化特征抽取符号,构建符号系统,以此转化为设计元素,遵照文化内涵设计文创产品,强化品牌价值,传播地域文化。结论 符号体系对天龙山文创产品创意开发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对太原天龙山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陈郁璐  雷青 《包装工程》2023,44(10):383-394, 428
目的 通过五维价值感知模型,洞察新生代群体文博文创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构建产品策略与设计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以文化消费与价值感知理论为基础,以情感、文化、社会、功能与价格价值感知为变量,对文博文创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提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研获取相关数据,应用SPSS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假设检验。结果 得出情感价值感知是新生代群体文博文创消费需求的首要影响因素;文化价值感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关键因素;社会价值感知对文博文创消费需求具有重要影响;功能价值感知是必备而非显著性影响因素;价格价值感知基于新生代细分群体差异较大,对消费决策呈不同影响。结论 关注独特、共鸣、颜值与趣味交织的情感体验,满足基于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动机的文化探寻诉求,塑造自我价值与社交货币相互催化的社会价值感知,期待实现技术赋能下的“新文创”产品功能价值,构建满足价格预期与心理账户的文博文创产品层级体系,将对文博文创消费意愿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