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以北京市的全球化发展为背景,等距选取1992、1995、1998三个断面年,采用栅格模型(Grids System),对1990年代前、中、后三个时期全部及第二、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在北京市域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1990年代北京外商投资空间分布的两大动态特征:集聚-扩散-集聚的交互过程和向中心和向外围的双向同步推进.北京作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在1990年代表现出全球化以及由工业化向非工业化转变的同步进程,在空间上外资工业项目促进了在城市边缘区城市空间的定向突破,同时第三产业外资项目加速了其中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1990年代天津市外商投资的抽样数据,通过GoldenSoftware软件建立二维、三维空间模型,重点分析了天津市外商投资的空间分布的若干特征:外商投资选址与城市工业园区以及机场、港口等大型基础设施密切相关;第二、第三产业外商投资分布分别呈现轴向、圈层规律;动态空间上有扩散——集中——扩散的趋势;外商投资在中心城区总体呈现中心—外围递减规律,并且指出这些特征体现了新兴工业国家大城市处于工业化的发展期或高速发展前期的空间特点。  相似文献   

3.
西欧1990年代空间战略性规划案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欧1990年代SSP复兴运动中五个具代表性案例的引介、分析和评价,来对它们的规划驱动力、参与主体和成果影响三大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探讨和总结了西欧1990年代SSP复兴实践中一些共同的转变方向,及其对于当前国内SSP实践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空间向外迅速拓展。本文以广州市为例,着重分析了土地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城市住房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城市规划的龙头带动、行政区划的调整、大型服务设施等,政府管制及政策方面因素对城市空间拓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冯健  周一星 《城市规划》2003,27(5):55-63
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通过与 1 980年代情况的对比 ,剖析了 1 990年代以来北京市总人口、常住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在市域、各圈层地域、各区县等不同地域层次上的分布及最新变化趋势 ,以求对新时期北京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有所裨益。文章最后还综合了对北京、上海和杭州的最新研究成果 ,讨论了 1 990年代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社会体系及经济结构,受到持续关注。以2017年文化创意企业时空大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运用Kernel核密度算法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北京市主城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据各类产业与北京老城的空间关系,将其归纳总结分为中心型、空心型、离散型3类,分别阐述其分异成因。北京市主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分布在老城和老城外围地区,呈现三圈层、多节点的产业结构,各类产业分异成因受重要功能单元位置影响,也有政策导向、既有市场、创意人才、文化氛围、房价租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最后进行各圈层特征总结及形成机制主要因素分析,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各圈层的空间优化建议,包括打造重要功能单位品牌效应、提供产业联动空间支撑和政策和市场双向驱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2019,(6):34-39
分析了北京顺义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发展历程和特征,比较了顺义文创产业聚集情况与北京中心城区的关系。发现其空间布局较为凌乱,没有充分利用顺义现有的各类资源禀赋,与其空间区位优势不匹配,且东西空间发展差异巨大。文章归纳了文化创意产业对空间的需求特征,并根据文创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罗时玮 《建筑师》2013,(4):30-33
从1980年代初期以来。宜兰县政府以清廉、效率与对乡土价值的认同。扮演地方改革的领导角色,大力整顿行政机器的运作。提出整体发展的愿景;在此过程中。宜兰吸引了三支旗帜鲜明的设计团队,长期留在当地。参与地方事务,并似乎发展出与台湾西部城市不同的建筑特色。他们是日本象集团、台大城乡所与黄声远事务所等为代表的三支建筑设计团队;他们的作品贴近在地的真实。打造出具有在地风格的新公共空间。并借此与更宽广的世界建立富有意义的联结。  相似文献   

9.
邱宁  李泽  韩欣宇 《南方建筑》2020,(1):115-120
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社会体系及经济结构,受到持续关注。以 2017 年文化创意企业时空 大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运用 Kernel 核密度算法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北京市主城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 布特征。依据各类产业与北京老城的空间关系,将其归纳总结分为中心型、空心型、离散型 3 类,分别阐述其分异成因。 北京市主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分布在老城和老城外围地区,呈现三圈层、多节点的产业结构,各类产业分异成因受 重要功能单元位置影响,也有政策导向、既有市场、创意人才、文化氛围、房价租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最后进 行各圈层特征总结及形成机制主要因素分析,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各圈层的空间优化建议,包括打造重要功能单位 品牌效应、提供产业联动空间支撑和政策和市场双向驱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上海的市属创意产业园区,经历了从前身都市工业园区,直至自发集聚、政策催化、政策调整、促进发展的阶段历程,在空间分布上受到“退二进三”的时代背景和政府管理体制的明显影响.公共中心的紧密影响圈层和毗邻圈层、轨道交通和城市干道所形成的交通便捷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0.5h步行圈层等因素与园区选址的关系最为密切;消费市场或生产的重要关联区位以及历史传承对于部分园区选址有着密切关系;特定的历史风貌和文脉尽管对艺术文化类和偏重消费市场类的园区选址有着积极支持作用,但却并非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深圳“三资”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深圳市的经济起飞是靠外资带动的 ,因而外资企业 ,尤其是外资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对城市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认识外资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机理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市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深圳市 1985、 1990、 1994、和 2 0 0 0年“三资”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资料从密度、行业、投资方式和投资来源等多角度分析了其空间的分布特征 ,并将其空间分布机理总结为规划效应、通道效应、边界效应、中心效应和联系方向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北京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和都市区228个“街区单元”为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运用空间分布实态模拟、空间自相关、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完成了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总结提炼出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和结构模式,并将结论与西方研究的主流观点进行了比较,进而发现了转型期我国都市区快速发展的生产者服务业在整体空间结构、功能地域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汪光焘 《城市规划》2004,28(3):13-29
跟踪研究了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发现: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规模和强度上,北京的郊区化都在继续发展。具体而言,1990年代北京居住郊区化愈演愈烈,出现许多新的形式,都市区居住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工业郊区化发展幅度不断加大;商业郊区化趋势初见端倪;近年来私家车的发展及其对郊区化的推动作用大大超出学者们最初的预料;第二住宅引起一定程度的季节性郊区化发展;郊区化进程中城市贫富分化明显,并在空间上有所体现。针对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提出若干调控的建议和对策。最后,尝试构建1990年代中国城市郊区化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14.
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带与城市空间布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闵希莹  杨保军 《城市规划》2003,27(9):17-21,26
在理清第二道绿化隔离带概念的基础上 ,回顾了北京空间布局的历史 ,检验了城市发展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偏差 ,分析了绿化隔离带与城市布局的紧密关系 ,借鉴国外城市经验 ,提出北京未来布局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系统回顾了历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特征,从功能体系、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区域协同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四个中心"谋保障、"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立结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塑形态、"一核两翼、四个跨界城市组团"促协同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空间秩序中的利益格局和权力结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何兴华 《城市规划》2003,27(10):6-12
分别将城市空间作为一个发现的对象、一种积累的方式和一种控制的手段进行了理论探讨 ,指出城市规划所追求的理想的空间秩序受到利益格局和权力结构的深刻影响 ,现行城市规划理论的不足就在于忽略或歪曲了这一点 ,使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远离了真实的人居环境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大型零售商业空间结构与市场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晓龙 《城市规划》2007,31(2):55-61
以西安市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为对象,基于实际调查采访得到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从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在城市的空间分布入手,对西安市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空间结构和市场格局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首先将西安市划分为市中心、城东、城西、城南和城北五个区域,对区域间大型零售商业的市场供应量、销售额分布和经营状况进行了横向比较,进而将这种空间特征与西安市商品住宅小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叠加分析,最后提出了未来西安市零售商业布局思路和布局模式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征评价与空间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面临全新快速发展的全球化环境,而且身处地方社会独具的重叠和收缩的现代化进程之中。步入新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区空间实践发展迅猛,但存在产品定位趋同与同质化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为探索城镇地域涌现的文化创意产业区空间可持续发展路径,文章以外部全球化与内部地方性发展水平为双重线索,对长三角地区典型个案的发展特征进行评价,通过解析制度要素演进机理进而揭示地域空间发展格局。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增长需要内外要素间的互动,增长曲线的峰值决定了一个最优的"地方-全球化"要素配比。保持地域禀赋的要素配置格局相对于全球化范式的弹性适应能力是政策创新与建构地方制度整合机制的关键。地方性要素作用途径分异致使多样化空间载体涌现,因而需要地方政策采取不同策略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