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施工的古深2井进行气体钻井时,采用空气锤钻井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古深2井是大庆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井,设计井深5300m,为了提高钻进速度,深部≠215.9mm井眼采用气体钻井技术。该井从3250rn开始使用空气锤钻井,机械钻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只空气锤进尺700m,机械钻速达到12.7m/h,是普通钻井机械钻速的8~10倍,节省牙轮钻头5~6只,并且大大缩短了钻井周期。  相似文献   

2.
依照复式含油气系统理论,以区域盖层为界,将长岭地区划分为出3个含油气系统:以青山口组为盖层的深部、嫩江组为盖层的中部以及以明水组为盖层的上部含油气系统。其中深部含油气系统是长岭地区重要的含油气领域,目前发现有东岭气藏、达字井含气构造,以下生上储、自生自储及上生下储式组合方式为主,据盆地模拟表明成藏的关键时刻是明水组末期(65Ma);中部含油气系统以下生上储及自生自储武的组合方式为主,成藏的关键时刻是明水组末期(65Ma)和现今;上部含油气系统以下生上储式组合方式为主,目前正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成藏的关键时刻是现在。  相似文献   

3.
CF-3井井深12000m,位于俄罗斯联邦北部地区的科拉半岛。该并1965年开始设计,1970年初开钻,到1984年钻至井深12000m,后来由于卡钻事故,从7000m例钻,到1991年第二次钻至12000m。原计划钻至20000m,钻遇岩为火成岩,地层倾角为70°~80°,地温梯度:井深小于3000m,△T=1℃/100m;井深大于3000m,井底最高温度达250℃。一、钻井目的主要目的是为研究地壳构造、地层参数和矿藏资料,到1992年为止已在3个方面进行了国际性合作研究:1.与美国合作研究了深部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能;2.与日本合作研究了深部地层油、气、水运移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同时也是地质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油气勘探认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范围内深层—超深层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更是中国常规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我国许多含油气盆地中都发现了与深部地质作用相关的H2、He、CO2、地热等共伴生资源的规模聚集。因而,探究深部地质作用及其对深层资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梳理了盆地深部地质作用对深层烃源岩生烃与演化、储层发育与保存、油气运移与聚集及油气共伴生资源富集的控制作用,总结了研究进展和面临的科学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科技攻关的方向。盆地深部地质作用与深层资源形成分布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有:深部地质作用下有机质成烃化学动力学与多元生烃潜力;深部高温高压超临界体系流体—岩石—烃类相互作用机理及超深层储层的有效性;深部油气系统中烃类相态转化、运聚成藏及保存机制;深部特殊地质环境下油气共伴生资源的形成与富集。深入开展深部地质作用与深层油气资源研究,需要从沉积盆地深部构造演化入手,围绕深部地质过程与资源效应这一核心科学问题,选择深部流体活跃的典型盆地为解剖对象,揭示深部层系物理化学作用机理,阐明不同深部地质过程对不同类型资源(油气、H2、CO2、He、地热及干热岩)形成与聚集的控制机制,探索深部资源新领域。未来的主要攻关方向包括:深部地质动力学背景与地质作用机制;深层生烃动力学与生烃量估算;深层储层发育与保持机理;深层油气运移与聚集机理;深层共伴生资源差异性富集机理。通过攻关,丰富完善盆地深部地质作用影响下油气富集理论与评价方法,也为深部其他战略性共伴生资源的评价与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次意义深远的"地球深部探测工程"正在全面展开,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地质勘探计划。专家认为,在盆地基底以下纵深部位的结晶岩、变质岩中,如存在破碎带、裂隙带,将是深部油气赋存的最佳场所。在这些地方(包括基底以上未勘探部分)进行深部钻探将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秦勇 《石油学报》2023,(11):1791-1811
深部煤层气是中国未来天然气规模性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回顾深部煤层气地质研究历史与进展,评述面临问题和探索方向,可为发展适应性勘探开发技术提供借鉴。分析表明,中国在20余年的深部煤层气地质研究中主要取得3方面进展。第一,界定了深部煤层气基本概念及其科学内涵,发现深部煤层吸附气含量存在临界深度,这一深度主要取决于地温梯度和地应力梯度两者的耦合关系,其他地质因素对临界深度具有调整作用;吸附气含量降低可能导致游离气含量随之增高,结果是形成煤层气在深度序列上的有序聚集,在深部形成富含游离气的高饱和—超饱和煤层气藏。第二,对深部煤层地质属性的研究进展显著,认识到深部煤层吸附性减弱及游离气含量增高是地层压力正效应与地层温度负效应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发现在深度剖面上地应力状态转折带附近存在煤层“高渗窗”,与深部煤层可改造性相关的地层温度、压力指标可能具有“门限”性质,温度补偿效应和变孔隙压缩系数效应可能使得深部煤层渗透率衰减速率显著降低。第三,对深部煤层气成藏作用与地质评价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成藏作用原理的探讨聚焦在由埋深变化引起的煤层含气性、渗透率垂向分布及其地质控制等5个方面,初步揭示了煤层气成藏“...  相似文献   

7.
酒东,酒西盆地的异同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酒东盆地和酒西盆地都是祁连褶皱系为山前盆地,在同一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发育,有很多相似性。酒西盆地自30年代以来发现了一批浅层油气藏,酒东盆地多年勘探却无重大突破。分析二者的异同,认为:(1)盆地边界条件不同,导致局部应力作用方式有别,酒西盆地逆冲-褶皱变形强列,酒东盆 构造变形微弱,中浅、浅层断裂少;(2)主要是油源层都是深部下白垩统赤金堡组的成熟--高成熟烃源岩;(3)酒西盆地的深部油气以断裂  相似文献   

8.
中国深部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初探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深部具备了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并已发现了一系列深部油气藏。深部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深部生值得盖条件的制约。研究认为:继承型迭合盆地古生界地层完整,有利于深部油气藏的形成;改造型迭盆地古生界地层受到严重破坏,油气藏仅限于第三系的坳陷深部。两种盆地中深部油气藏的分布模式截然不同。本文初步探讨了深部油气藏的类型,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南苏门达腊盆地中国石油合同区块成藏组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苏门达腊盆地是典型的弧后裂谷盆地,其演化经历了4大构造期:始新世中期到渐新世早期为裂谷发育期;渐新世晚期到中新世初期为裂谷-坳陷过渡期;中新世早期到末期为坳陷期;上新世早期至今为盆地反转期。盆地形成以始新统湖相泥岩、生储盖组合特征、圈闭构造风格与油气富集特点,可将其油气成藏组合划分为深部组合、下部组合、中部组合和上部组合。深部组合以新生古储式潜山油气藏为主;下部组合以自生自储式油气藏为主;中部组合以古生新储式油气藏为主;上部组合以与晚期反转构造有关的油气藏为主。3个中国石油合同区块发现的成藏组合各不相同,每一区块还具有发现其它成藏组合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唐淑玲  汤达祯  杨焦生  邓泽  李松  陈世达  冯鹏  黄晨  李站伟 《石油学报》2023,(11):1854-1866+1902
深部复杂的地质环境导致深部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结构及气体赋存状态有别于浅部煤储层,多相态气体并存使得深部煤层气兼具“常规”与“非常规”双重地质属性。基于系统采集的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岩样品,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高压压汞实验、低温N2吸附和CO2吸附联测,对深部煤岩全孔径的孔隙、裂隙结构进行了精细表征,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深部煤岩的可动流体空间及游离气可容纳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岩的孔隙类型以气孔、粒间孔和压缩变形的植物细胞残留孔为主,裂隙由外生裂隙、内生裂隙和黏土矿物微裂隙组成,其中,在片状和手风琴状高岭石矿物中广泛发育微裂隙;孔隙多为一端封闭的不透气型孔和两端开放的透气型孔,含少量墨水瓶状孔。孔隙结构的跨尺度效应明显且非均质性极强。储集空间以孔径<2 nm的微孔最为发育,其次为孔径在50 nm~1μm的宏孔和孔径>10μm的裂隙,介孔(孔径在2~50 nm)及孔径在1~10μm的宏孔的发育程度最差。微孔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吸附势能,是吸附气的最主要赋存空间;宏孔和微裂隙中均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大的海上天然气气田──南海崖13-1气田开发工程的海底输气管线已经铺设成功,据悉,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开发海洋天然气的接长度排序居第二的输气管线。崖13-l气田位于南海莺歌海盆地,是美国阿科中国有限公司于1983年7月在合作合同区块内勘探发现的。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1000亿m3,开发工程建设完成后,每年可生产天然气34.5亿m3。该气田共两条输气管线:一条输至香港,长778km,内径为28英寸(700mm);一条输至海南省三亚市,长92km,内径为14英寸(350m)。铺管作业由世界著名的意大利能源工程公司和海洋工程公司总承包,于1993…  相似文献   

12.
四川石油管理局第一口深部硬地层高密度泥浆定向侧钻的一井多底工艺试验井在川东七黑峡6-1井开始定向侧钻,以探明该构造北端石炭系天然气储量。该井设计井深4242m,侧钻点井深3501m,定向侧钻斜井段长约700m,最大井斜角30°,方位角223°士10°,井底水平位移250~500m。该井由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无机成因CO2气藏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无机成因CO2气藏的成藏条件,对预测CO2气藏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通过综合分析济阳坳陷中部地区已发现的6个无机成因CO2气藏的生、运、储、盖及圈闭等条件,得出以下认识:幔源岩浆活动为CO2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断裂是CO2运移的主要通道;广泛发育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是CO2气藏的主要储层;泥岩和致密砂砾岩是CO2气藏良好的盖层;再加上多种类型的圈闭组合,共同构成了CO2气藏成藏的有利条件。同时,还发现深部来的超临界状态CO2在运移成藏过程中与烃类油气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工程所建造的消防水罐是向整个项目工地提供消防用水,以保证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罐区所在位置的地质情况为:①表层上包括耕植土和人工填土(地表以下0.5m以内)主要是第四纪冲洪积层;②第四纪冲洪积层地层(地表以下1.5—5m范围内);③局部松散粘土质砾石和级配不良砾石含卵石亚层(地表以下1.5—8m范围内);④第四纪残积土和全风化岩层(地表以下2m范围内);⑤地表水和地下水。根据储罐的容量,形式,工程地质条件,场地条件,工艺要求等因素,本工程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用钢筋混凝土环墙式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三压力研究和实钻邻区资料证实渤海油田某区块中深部地层存在高温高压。在该区块某探井实际钻探中,地层压力系数1.3,最高达1.65,井底温度高达178℃,根据地层压力及地质特征进行井身结构优化,ф444.5 mm大尺寸井眼钻进至馆陶组顶部垂深2 700 m,才能减轻中深部高温高压地层的钻探风险,在渤海地区,ф444.5 mm大尺寸井眼钻进至2 700 m尚属首次,通过钻具组合优化与轨迹控制、海水/膨润土浆钻进、优化水泥浆体系和浆柱结构等技术,使得该井大尺寸井眼钻探过程中,在防斜打快、钻井液工艺及固井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为钻开高温高压井段,进行地质评价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多孔介质对CO2水合物的生成过程具有明显的影响。为了研究冰点以下多孔介质中CO2水合物的生成特性,利用1.8L的高压水合反应釜研究了粒径分别为380 μm、500 μm和700 μm的多孔介质中CO2水合物的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对冰点以下CO2水合物的生成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与粒径分别为500 μm和700 μm的多孔介质体系相比,粒径为380 μm的多孔介质中CO2水合物的平均生成速率和储气量分别达到了0.01614 mol/h和65.094 L/L。研究结果还表明,当多孔介质粒径在380 μm到700 μm之间时,多孔介质粒径越小,多孔介质中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平均生成速率和储气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17.
乌连戈伊是俄罗斯最大的巨型气田,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田。该气田构造面积4000 km2,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1.2×1012m3,含气井段长达3000 m,纵向上有5套含气层系。1978年上部赛诺曼组高产气藏优先投入开发,高峰产量达到2765×108m3/a,相当于俄罗斯当时全国天然气产量的50%。20世纪末,赛诺曼组气藏进入产量递减期,而深部阿奇莫夫超高压凝析气藏准备投入开发,弥补了产量递减,延长了气田稳产年限,开发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该气田成功地采用一套高效的开发和开采工艺技术,包括:分阶段分块方案设计、分期分块投产、方案及时调整;丛式井组布井方式;高产气井大直径的井身结构;超大规模处理能力的天然气处理厂;气田动态监测系统以及巨型气田稳产策略等。25年的开发实践表明,该巨型气田采用的开发和开采技术是合理有效的,对类似大型气田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沈珊  湛佳能 《海洋石油》2020,40(2):15-21, 27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及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对西湖凹陷保俶斜坡中部深部(4 000 m以下)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平湖组深部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不稳定组分平均达31.66%,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仅保存少量原生粒间孔,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0%~18%之间,渗透率从小于0.1×10-3 μm2到大于100×10-3 μm2均有分布,说明研究区4 000 m以下发育有一定量的优质储层。成岩作用的两对矛盾:压实与抗压实、溶蚀与胶结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是影响研究区深部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而储层内部有效流动单元的三维空间展布则受制于沉积成因的致密层理、泥质披盖等非渗流性夹层。综合分析认为:保俶斜坡中部埋深4 200 m左右存在物性甜点。  相似文献   

19.
盆地深部形成油气藏的有利因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主要阐述了形成深部油气藏的三个因素.即Ⅰ型干酷根在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碳酸盐岩生油岩的成熟作用慢于泥岩生油岩,晶包有机质及释放烃类是在高成熟阶段,碳酸盐岩生油岩生油下限的R0值在1.5%以下,液态窗的深度经泥岩大500-1000m,较高的压力是形成深部油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海洋石油》2013,(2):21
<正>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茂木敏充日前透露,日本资源能源厅将于近期开始在可能埋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的新潟县附近海域进行试开采,以确定是否能实施商业开采。这一海域位于日本海,距离日本新潟县佐渡岛约30 km。日本资源能源厅调查发现,这一海域海底以下2 700 m的地层属易储藏石油和天然气的地质构造。这片海底区域面积超过100 km2,如果试开采成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