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卢正  张清涛  刘伟 《四川建筑》2002,22(Z1):63-65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世界资源重新配置和组合中激起了一股城市兴衰的热潮,竞争异常剧烈.四川的城市要在这场剧烈斗争中,敢于面对世界,按照"大开放、大市场、大经贸"的思想,内引外联,扩大对外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积极创造投资环境,要像当年搞特区那种劲头,争取创办"经济特区"和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支持城市以能源、原材料和基础产业与国外进行经济联合与合作,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扩大生产,提高效益,增加创汇,活跃城市经济,勇于创建国际性城市,扩大城市国际性职能.  相似文献   

2.
申明锐 《城市规划》2011,35(11):81-87
二元性的制度体系是制约中国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当前的住房制度更是成为制约农民身份转变、定居城市、同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关键障碍。住房市场化改革以后,城市福利住房体制解体、基本住房保障体系严重缺失,城乡住房的合法流通、交易渠道更是被完全阻断,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和定居城市的经济、社会成本。二元的住房制度体系是继劳动品、劳动力之后又一次对资本与空间的剥夺,其本质上压缩了城镇化的经济成本,但也造成了社会成本的逐渐积累、不断加重——基于住房为扭结点的制度约束越来越突出,阻碍了中国城镇化的顺畅进行。基于此,通过对当前国内一些地方实践的反思与剖析,提出有关城乡一体住房制度设计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化发展要求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致从1996年至今连续12年的高速城镇化时期,城镇化率从29.4(1996)提高到45.7%(2008),年均增长1.36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从3.59亿增加到6.06亿.这段时期城镇化的动力背景受到国家社会经济大形势的影响.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是"人口迁移"型,即农村人口迁居城镇.主要路径是"农民工进入大中城市--提高城镇化率".这种路径存在很多问题,难以长远为继.判断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速度不会降低,城镇化的路径和目标必须改变.要点是:①从追求数量改为提高质量,使农村迁居城镇的人口真正融入城市;②重视发展中小城市,就地吸纳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等.本世纪以来新的城市建设高潮,主要表现在:①大城市争相建设大型公建,城市面貌很大变化,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问题是很多重大建设项目不重视前期策划和研究,不重视经济效益和长期的维护、运营和还贷问题;②新一轮的"圈地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7个省、自治区目前规划建设新区748个,规划总面积2.7万km2.本世纪新的要求将是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当前已经在推进一系列的措施."低碳、生态、宜居"将是21世纪的理想城市.  相似文献   

4.
王凯 《城市规划》2021,45(12):9-16,66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实现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城镇化,成绩斐然.但在资源能源紧约束的条件下,我国城镇化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碳排放的"三高"问题值得关注,"双碳"目标也面临着城镇化水平提高、经济稳健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多重挑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中国已经进入了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城镇化"下半场"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因而要结合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和土地利用等碳排放五大领域的研究,将"减碳"和"增汇"作为技术主线,从城镇格局、交通出行、绿色建筑、基础设施、城市运营这五个方面,探索绿色城镇化的规划技术体系和与之匹配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实现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利益叶兴庆:现在宅基地使用权的直接流转依然限制在本集体组织内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力,因此,很多人主张应该鼓励城里人到农村买房子、买宅基地,这是实现农民住房财产权或者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权益的重要通道。但现在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并没有放开,这样的差异中间有两个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城镇化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和社会控制的放松,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快车道。30年中,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了约30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即将超过50%。但相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来看,中国城镇化程度仍然滞后了近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但中国城镇化还远未发挥出其潜力,城镇化率应达70%~80%。  相似文献   

8.
2014年3月16日,新华社发布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次颁布与城镇化相关的完整规划。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规划》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提出了关于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城镇化格局、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生活方式和体制机制完善五个方面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培育中心镇是中国城镇化的必然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小城镇量大面广,地域差异大。如何通过中心镇培育,建设一批中小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战略问题。论文阐述了培育中小城市的目标要求,分析当前中心镇培育工作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中心镇培育中小城市是当前面临的历史机遇,提出培育中心镇是中国城镇化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大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讨论了房地产业地位和作用的变化、特大城市人口承载极限、新型城镇化需要突破的主要瓶颈等问题.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有力支撑、近期不应当将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放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新型城镇化主要依托“社会性投资驱动”而非传统的“房地产型投资驱动”等观点及其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不仅关系到区域人口、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区域平衡和区域生产效率,关系到区域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发展机制制定相应的城市化政策和战略,按照21世纪议程,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在大力促进城市化的同时,将区域的总体利益摆在首位。  相似文献   

12.
陈明 《规划师》2012,28(7):5-10
我国城镇化在高速推进中,质量问题引人关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研究对象、质量评价模型展开研究,总结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的主要措施,即除了需要健全城镇体系、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外,还需要解决制约乡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推动城乡全面的统筹和协调,展开劳动力资源的"二次开发",提高农民工向市民转化的能力,发挥各地根植性优势,走特色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半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两类异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人口半城市化和半城市化区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人口半城市化现状、产生背景及其利弊,并对半城市化区域的界定、驱动力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和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半城市化不可持续,存在诸多问题,中国半城市化现象的产生和一系列制度设计与固化密切相关。最后提出,完全城市化需要从制度改革开始,创新与整合城市化制度支持系统。构建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就业制度、教育制度改革和产业政策的创新为配套,形成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共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总结城镇化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基本特点、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需要实现的核心任务.提出相对于在城镇化发展初期更加重视通过工业化和非农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解决贫困问题,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应重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避免社会分化,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各种结构性问题,实现城镇化的升级.认为国家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应该从实现推动城镇化发展不断升级转型的角度来理解.具体来说,新型城镇化需要实现从“非农化的城镇化”向“市民化的城镇化”的升级,从“中小城市优先的城镇化”向“城市群依托的城镇化”升级,从“粗放投入的城镇化”向“创新驱动的城镇化”升级,从“传统管理的城镇化”向“智慧城市的城镇化”升级,从“土地和产业的城镇化”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筑的实验性与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进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伴随着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的重大影响,在建筑领域表现为建筑文化的国际化以及城市空间的趋同现象,当代中国已经成为建筑试验场.在国际化城市的再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应对建筑文化的国际式冲击,保护并发展中国的城市与建筑的特色,注重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关系,提高中国建筑师的水平,创造具有批判意义的中国建筑,摆脱当前中国建筑师的边缘化状态,是建筑界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Year:2017Publisher:China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ISBN:9787513646987(276 pages,in Chinese)The essence of urbanization is the urbanization of people,which is the result of people’s r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In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a basic law is believed to be that people gather towards big cities.Since the re-  相似文献   

17.
Starting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e-commerce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oun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commerce upon the urbanization pattern in China,and argues that influenced by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e-commerce in the internet era,human resources and economies at all city levels will get increasingly equal access to opportunities,and the centrality of big cities is compromised.In addition,counties and villages within their jurisdiction are presented with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will achieve a radical transition from being industrialization-driven to information-driven.This paper further sheds light on the fact that under this new urbanization trend,county in-situ urbaniz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driven by e-commerce will be a new approach toward urbanization in China.Then,in-depth analysis into the connotation and approaches of county in-situ urbanization is given,alongside with three different patterns for rural development which are the extension pattern,intervention pattern,and endogenesis pattern respectively,providing implication for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age of China.  相似文献   

18.
分析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政府角色错位、内在驱动力不足、人的城镇化严重不足、布局亟待优化调整等问题;然后指出推进城镇化需要关注产业经济发展、城镇文化建设与制度创新等三个发展维度;最后提出我国社会的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包括培育与发展民营经济、创新政府职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忆邵 《规划师》2002,18(10):18-20
在对我国现行户籍制度进行简要评析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层次约束条件,并提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促进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质与量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蒋兴  郑雄彬 《规划师》2012,28(7):16-21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动态的发展过程,包含城市化的质与量两个方面。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量的发展明显快于质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处于亚健康状态,城市化的质与量不平衡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之一。新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应进行调整,坚持城市化质与量协调发展的新道路,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