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唐劲松  徐旭 《治淮》2003,(8):7-8
今春以来,沂沭泗流域气候异常,降雨偏多,据统计,全流域1~4月份降雨较常年偏多25%,2~4月份偏多33%。5月6日全流域又降了大到暴雨,这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沂沭泗流域防洪工程经过多年治理,整体防洪标准较以前已有较大提高,但沂沭泗直管工程仍存在着防洪标准低、控制性涵闸带病运行、河湖堤防险工隐患多等问题,严重影响防汛安全,因此,2003年沂沭泗流域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确保沂沭泗流域安全度汛,国家防办和淮委领导对沂沭泗防汛工作都非常重视,自4月初以来,曾多次专程检查沂沭泗防汛工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沂沭…  相似文献   

2.
《中国防汛抗旱》2010,20(3):I0001-I0003
<正>沂沭泗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复杂多变,洪水来骤去缓,再加上跨省河湖多,防洪工程调度涉及面广,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贺骥 《治淮》1995,(12)
1981年10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在徐州成立。近15年来,管理局对所辖河道、湖泊和水利枢纽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运用,为保障沂沭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的机遇和考验面前,全局职工正以满腔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情开拓奋进,他们以这种热烈的方式庆祝治淮45周年的到来。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治淮》1987,(1)
为了更好地贯彻“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的水利方针,研究在“全面服务、转轨变型”的方针指导下,进一步开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1986年10中旬,沂沭泗水利工程管理局在骆马湖管理处召开了水利工程管理会议。会议肯定了沂沭泗管理局实行统管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取得的显著成绩,促进了沂、沭、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讨论、修改了局防汛岁修管理工作改革意见和关于堤防及水闸的两个《管理办法》。并对“七  相似文献   

5.
肖幼 《治淮》2011,(7):4-5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是沂河、沭河、泗(运)河三条水系的总称。1981年10月,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对南四湖和沂沭河水利工程进行统一管理的请示》,成立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对沂沭泗流域的956公里河道、1692公里河湖堤防和  相似文献   

6.
<正>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以下简称沂沭泗局)水行政执法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沂沭泗局水行政执法工作在河道采砂管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水资源管理、依法收费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采砂管理实现由乱到治的根本转变;成功制止并查处了一批大型违章建设项目,有力维护了直管河湖健康生命与防洪安全,树立了流域管理的形象与  相似文献   

7.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的东北部,主要有泗运河、沂河及沭河三大水系,其干流均发源于沂蒙山区。流域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有耕地5650万亩,人口4500万。 沂、沭、泗诸水原属淮河水系。泗河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沂水和沭水入泗、入淮。黄河夺泗夺淮后,河床淤高,沂、沭、泗水入黄受阻,  相似文献   

8.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 科学调度水资源 努力实现洪水资源化 !本刊记者@韦凤年 !本刊记者@周培玲  相似文献   

9.
《治淮》2001,(7)
为确保今年安全度汛,河南省许昌市认真总结去年洪涝灾害的经验教训,今年及早动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 1、狠抓水毁工程修复,加强度汛工程建设。先后修复堤防裂缝、冲沟、塌陷等堤段790处,整修护岸工程24处,复堤加固9.6公里。北汝河西城墙除险加固和横梁渡险工程整治正加紧施工。  相似文献   

10.
马永恒 《治淮》2003,(3):9-11
1988年《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走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之路。根据新形势下水利管理工作的需要,沂沭泗水利管理局于1989年开始组建水政机构,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能,其中南四湖管理处于1990年被水利部列入全国第二批水利执法试点单位,1991年通过验收。1996年,沂沭泗局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政监察规范化建设联系点,健全了水政队伍,对水政监察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执法装备也陆续配备到各级水政队伍。同时,通  相似文献   

11.
张煜煜  于百奎 《治淮》2023,(12):72-73
随着水利部、各流域机构对重要信息系统密码应用的不断推进,水利部机关率先建设了水利政务外网身份认证体系,淮委已建有CA系统、RA系统、目录服务系统和安全认证网关等。从网络安全管理及运行维护实际出发,对沂沭泗局政务外网身份认证体系建设进行思考,通过建设本地证书注册受理点系统(LRA系统)、目录服务系统(LDAP系统)及身份认证网关,达到增强沂沭泗局业务系统身份认证能力,促进应用整合,提高办公信息整体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在近20年的沂沭泗水利工程统一管理过程中,沂沭泗管理局积极围绕水利管理这一中心环节开展工作。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依法治水管水,为沂沭泗地区的防洪保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面对直管工程经过多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管理设施落后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沂沭泗主要防洪工程的整体效益,就成为沂沭泗管理局最为紧迫的课题。 令人欣喜的是,在水利部、淮委的支  相似文献   

14.
《治淮》1995,(4)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的六年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规划,确定了六年翻两番的经济创收目标,即在1994年全局实现创收818万元的基础上,1997年实现1600万元,2000年实现3200万元。 在确定这个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全局职工讨论3次,历时半年,最后在1995年2月27日全局工作大会上讨论通过。讨论过程就是理清思野、统一认识的过程,就是发动群众、激发创业热情的过程。这个规划发展目标凝聚了全局职工的心。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的首要任务是管好工程,确保防洪安全,蓄泄兼筹,为流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稳定这支队伍,就要改善管理条件和提高职工福利,因此,就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水土、人才资源,加大开发力度,讲究经济效益,增加经费收入;深化水利改革,充分利用已经出台的法规政策,面向社会,依法收费,弥补作为基础设备难于按照市场规律经营的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的不足。 淮委支持这个规划,最近党组组织了一个调研组,深入局、处、所调查,提出“一所一策”的要求,目的在于从基层着手,找准经济发展的生长点,拟出规划,加大投入,促使基层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运高 《治淮》2011,(10):22-24
30年来,沂沭泗局各项事业从蹒跚起步,到逐步规范、逐步壮大,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水利工程面貌显著改善,水利管理水平稳步提高,财务管理也得到长足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财务管理紧紧围绕单位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不断强化资金监管,有力保障了全局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潘云良 《治淮》1991,(12):26-27
水文情报预报是防汛抗旱、洪水预报调度的基础工作。1982年10月,我局全体水情人员参加由淮委水情处主持的沂沭泗流域临沂、大官庄、运河镇、骆马湖等重要控制站的洪水校核预报,历时6个月,于1983年4月完成《沂沭泗流域洪水预报图表》。同年汛前又完成水情报汛站网布设,并委托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共128个测站,汛期向管理局拍报水情。1984年开始,水情工作的重点放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1985年前,洪水预报及调洪演算  相似文献   

17.
孔祥光 《治淮》2001,(9):16-18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建局20年来,水情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建成了较为先进的水情信息接收、处理、服务系统;覆盖沂沭泗水系洪水调度主要控制站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连通局机关计算机局域网与三个管理处计算机局域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通过全国水利信息网连接水利部、淮委及苏、鲁、豫、皖四省防指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水情信息接收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水情分析科学化、水情服务多样化,洪水预报联机自动完成。  相似文献   

18.
杨殿亮  洪为 《治淮》2006,(12):35-37
沂沭泗水系是沂河、沭河及泗、运水系的统称,受黄河长期夺淮的影响,沂沭泗地区水系紊乱。虽经建国后多次治理。日前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仍很低,主要干流堤防的防洪标准仅有十年一遇左右。纵横交叉的分洪道等跨水系调水工程,对防洪保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洪水预报、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淮河古称淮水,与江、河、济并称“四渎”,独流入海。根据《禹贡》等我国先秦典籍中记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沂泗,东入于海。”古时的淮河,自发源地奔腾东流,除在豫、皖两省汇纳诸流外,至今江苏淮阴市,有古泗水来会,在云梯关(今江苏响水县境内)注入黄海。泗水发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以东的陪尾山,流经曲阜至兖州折向南流,至今鱼台县又东南流至彭城(今徐州),纳古汴水,至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会沂水、沭  相似文献   

20.
廊坊地处海河流域下游,辖区内有10条主要行洪河道,河道总长408km,堤防总长644km:还有永定河泛区、东淀、文安洼、贾口洼等4个由国家调度的蓄滞洪区,总面积1991km~2,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1%,蓄滞洪区内总人口77.4万。廊坊所处的特殊区位决定了全市防汛工作肩负保京津、保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