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5 份中国冬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植酸含量做聚类分析并解析其关联位点。结果表明,两个环境群体植酸含量平均值为4.99 g/kg和3.31 g/kg,变幅分别为17.90 g/kg和10.20 g/kg,变异范围较大。聚类分析将群体材料聚为6类,类间植酸含量差异均显著。推广品种或骨干亲本中,B54、B40、B86和B126植酸含量最低,可做为低植酸小麦育种中重要的亲本。高代品系B131、B141、B181和B149植酸含量最低,结合优异农艺性状,有望选出低值酸含量功能性小麦新品种。共检测到36个与小麦籽粒植酸含量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关联位点(P<0.001),分布在2B、3A、3B、3D、6A和6B染色体上,单个关联位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5.73%~9.69%;鉴定出了低值酸含量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如Tdurum_contig35799_208-G、Excalibur_c96134_152-C和Tdurum_contig43538_1687-A等对低植酸含量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2.
137个微核心种质资源植酸含量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了我国微核心种质资源小麦137份,测定了其全麦粉中的植酸含量。结果表明植酸平均含量为21.04μg/mg;意大利春性小麦PANDAS和我国地方品种白蚂蚱植酸含量最低,仅为9.59μg/mg,而辐w070261的植酸含量高达29.63μg/mg;绝大部分品种的植酸含量中等。对试验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137份种质材料在欧式距离1.50水平可分为高、中、低植酸含量品种3大类,各占供试品种的3.45%、89.3%及7.25%。鉴定出一批高植酸和低植酸的特异种质资源,为综合利用和培育高植酸和低植酸特异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优化小米麸皮植酸的提取工艺,测定取得部分品种小米麸皮植酸的含量值.采用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优化确立了小米麸皮植酸提取工艺条件:液料比14∶1(v/w,mL/g),提取时间68min,提取温度34℃.在此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提取了38个小米品种麸皮的植酸,用铁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其含量.实验所测得38个小米品种麸皮植酸的含量范围为3.13~8.75mg/g,DC小米麸皮植酸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晋谷小米麸皮植酸的平均含量相对较低且波动较大;不同品系、同一品系不同品种的小米麸皮的植酸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食品工业科技》2013,(09):202-205
旨在研究优化小米麸皮植酸的提取工艺,测定取得部分品种小米麸皮植酸的含量值。采用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优化确立了小米麸皮植酸提取工艺条件:液料比14∶1(v/w,mL/g),提取时间68min,提取温度34℃。在此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提取了38个小米品种麸皮的植酸,用铁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其含量。实验所测得38个小米品种麸皮植酸的含量范围为3.13~8.75mg/g,DC小米麸皮植酸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晋谷小米麸皮植酸的平均含量相对较低且波动较大;不同品系、同一品系不同品种的小米麸皮的植酸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小麦中戊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聚糖是影响小麦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对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黄淮麦区61个小麦品种的水溶性戊聚糖、非水溶性戊聚糖和总戊聚糖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三种戊聚糖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水溶性、非水溶性和总戊聚糖含量的变动范围分别为0.61%~1.74%、3.77%~4.34%和4.38%~6.08%.不同硬度类型小麦品种间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总戊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植酸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食品、医药、化工原料,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整介绍了植酸含量以及无机磷、氯化物、硫酸盐、钙盐、砷和重金属等杂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籽粒赖氨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25份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为材料,研究了籽粒赖氨酸的含量及其变异范围,鉴定出一批高赖氨酸含量的特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籽粒的赖氨酸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赖氨酸含量的平均值为0.44%,变幅为0.28%~0.79%。鉴定出赖氨酸含量高于0.60%的7个特异高赖氨酸材料。农家品种中"老秃头"的赖氨酸含量最高(0.79%),其次是"阳麦"(0.70%)、"红麦"(0.66%)、"同家坝小麦"(0.64%)、"白火麦"(0.61%)和"江东门"(0.60%)。现代育成品种中"矮丰3号"的赖氨酸含量最高(0.63%),其次是"温麦6号"(0.58%)和"烟农15"(0.58%),是培育高产、高赖氨酸小麦品种的重要资源。将微核心种质按原产地及麦区分别归类分析得出,西北春麦区小麦的赖氨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P0.05),其他麦区小麦籽粒的赖氨酸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冬麦区与春麦区以及国内小麦品种与国外引进品种赖氨酸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育种年代的推移,小麦籽粒赖氨酸的含量呈"V"型变化,其中20世纪60年代育成品种的赖氨酸含量最低,20世纪80年代育成品种的赖氨酸含量最高,但各年代育成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补充完善了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品质状况,为核心种质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在我国小麦营养品质育种的亲本选择和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糯性普通小麦的籽粒成分和淀粉品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对5个组合的13个糯麦F6(或F5)株系及其亲本的籽粒成分,直链淀粉含量和膨胀势进行测定,以及分析了它们的淀粉糊化过程和糊化参数,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糯性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高于相应的亲本,而淀粉含量则低于相应的亲本,糯性小麦株系的直链淀粉含量远远低于其亲本;糯麦淀粉的膨胀能力和吸水力大于其亲本;糯麦株系的RVA高峰粘度,低谷粘度,最后粘度,反弹值和峰值时间显著低于其亲本。糯麦株系面粉间的RVA粘度参数值大同小异,讨论了糯性小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浅谈饲料中植酸磷含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植酸应用的推广,需要一种简单、快捷检测植酸的方法。现行植酸磷的测定方法有容量法、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其中较常用的消化或灰化测磷分光长度法,不仅操作烦锁,耗费时间长,且消化操作需特别小心,以减少。由于消化不完全或过分消化造成的损失。车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省时,适用于饲料中原料植酸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2):148-151
建立了一种食品添加剂植酸钠中无机磷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对经典钼黄法进行改进,采用"三氯化铁去除基质效应"再用钼黄法测定无机磷含量,首先向植酸钠样品溶液中加入三氯化铁溶液,使其形成沉淀,高速离心弃去沉淀后再加入钒钼酸铵溶液,生成黄色的磷钒钼酸配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420nm处测其吸光值,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无机磷含量。结果表明,当无机磷添加浓度为0.02%~0.08%时,回收率范围在99.0%~102.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3%~1.16%之间,方法学指标满足《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小麦籽粒颜色与营养特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白、红、紫、深紫、紫黑、蓝等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营养特性,并分析了其与色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颜色与其营养特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紫、深紫、紫黑、蓝等黑粒小麦籽粒的色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普通白粒和红粒小麦,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Vc含量和类胡萝卜紊含量等营养指标高于白粒和红粒小麦,可溶性糖含量则低于白粒和红粒小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Vc含量和类胡萝卜紊含量与色素含量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色素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氮素营养对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随施氮时期后移 ,小麦籽粒蛋白质及不同组分含量呈递增趋势 ,其中谷蛋白和清蛋白含量随施氮期推迟而递增 ,以孕穗期施氮达最高 ,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以拔节期施氮为最高 ;随施氮量增加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籽粒最高蛋白质产量施氮量高于其最高产量施氮量  相似文献   

13.
以开麦21为原料,对其进行鼓风干燥和调质处理,使其水分含量分别为12.5%,9.5%,7.7%和5.9%,在35℃下密封储藏,研究其储藏过程中生活力、电导率、过氧化氢酶活动度、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和面筋吸水率的变化,探讨高温密闭储藏下小麦的水分含量与其储藏品质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35℃条件下,水分含量高的小麦其生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动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吸水率降幅大;水分含量为7.7%的小麦电导率增幅最小。  相似文献   

14.
分别探讨了盐酸 水溶液、盐酸 丙酮溶液、盐酸 乙醇溶液三种提取溶剂体系对小麦麸皮植酸的提取效果,确定盐酸溶液为最佳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实验探讨了提取液的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小麦麸皮中植酸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盐酸浓度在0.7~0.9 mol/L,提取时间0.7~1.3 h,提取温度在26~33℃范围内时,植酸得率可以达到1.20%以上,并且在盐酸浓度0.7 mol/L,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30℃,植酸得率为1.27%。  相似文献   

15.
小麦籽粒淀粉品质与蛋白质品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32个小麦品种籽粒的11个淀粉品质性状及10个蛋白质品质性状,分析了各性状之间的简单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清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支链淀粉含量、膨胀势、高峰粘度、衰减值、粗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沉降值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显著负相关,与沉降值、面筋指数显著正相关;膨胀势、高峰粘度、低谷粘度、最后粘度两两间极显著正相关;衰减值与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沉降值,糊化温度与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回生值与面筋含量,峰值时间与沉降值显著负相关。文章还分析了淀粉品质和蛋白质品质与蒸煮类食品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小麦籽粒品质与馒头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馒头是我国主要食品之一,消费量和面条相当,且南方的消费量还在逐年增长。21世纪以前,国内学者对制做馒头小麦粉品质的要求,馒头品质的评价方法,馒头品质与小麦品种籽粒品质的关系所能提供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国外学者从70年代起就一直注意跟踪和研究这些问题。由于馒头的地域种类较多,不同人群对馒头的喜好不同,评价馒头品质指标的标准化程度不够,使不同结果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或完全相反。作者通过对小麦品种籽粒品质的分析,制作馒头面团发酵特性和油炸结果测定,馒头品质的评价认为:馒头对小麦粉品质的要求范围较大,从中筋到弱筋小麦品种都可以制作馒头;筋力愈高,面团的发酵时间愈长,馒头的弹性愈高;小麦品种小偃107制作的馒头色白,体积较大;小偃107的发酵面团在油炸过程中体积增加,有可能表现出吸油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食品制作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偃 6号、小偃 10 7、陕 2 2 9为对照 ,对陕西关中地区区域试验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食品品质进行聚类 ,分析其食品制作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 :陕优 2 2 5、小偃 6号、陕 15 0适合制作面包 ;小偃 6号、陕优2 2 5、远丰 898、西农 1376可制作优质面条 ;小偃 6号、小偃 10 7 远丰 898制作的馒头品质优良。经结果分析认为 ,小偃 6号为面包、面条、馒头兼用型小麦品种 ;陕优 2 2 5为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品种 ;远丰为面条、馒头兼用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8.
氮素营养对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的影响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不同旋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组合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施氮时期后移,小麦籽粒蛋白质及不同组分含量呈递增趋势,其中谷蛋白手清蛋白含量随施氮期推迟而递增,以孕穗期施氮达最高,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以拔节期施氮为最高,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间呈二次曲线关系,籽料最高蛋白质产量施氮量高于其最高产量施氮量。  相似文献   

19.
选用秀水110、协青早及其低植酸突变体(HIPj和HIPi)为材料,在浙江省的4个不同地点种植,对水稻籽粒中植酸含量的环境变异特征及其与矿质元素、粗蛋白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秀水110低植酸突变系(HIPj)和协青早低植酸突变系(HIPi)的植酸含量分别比其对照下降25.7%~61.9%和20.5%~51.0%,不同种植地点的降低幅度虽然有所差异,但总趋势是一致的,且两者相比,HIPj的植酸含量在不同种植地点的表现比HIPi稳定;与其相应的对照品种相比,两个低植酸突变系材料Cu含量有所增加,但籽粒中Fe和Na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他矿质元素的变化因籼粳类型而有所不同;供试4个基因型在不同地点间的植酸含量变化与矿质元素和蛋白含量间的相关系数均未达统计显著水平,这说明通过育种或栽培措施等方法,降低水稻籽粒中的植酸含量,可能并不会对稻米的其他营养品质状况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小麦籽粒的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及抗营养因子植酸主要集中在小麦的糊粉层及麦胚中.传统制粉方法中糊粉层随其他小麦皮层以麸皮的形式去除,造成营养组分的大量流失.为最大程度减少微量营养素的流失,探索小麦营养富集的加工方法,本文拟采用剥皮制粉方法,以剥皮率为研究点,高、中、低筋3种小麦为原料,探讨不同剥皮率下小麦粉中矿物质、植酸含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剥皮率对面粉的灰分、白度影响明显;不同剥皮率下,面粉中矿物质的含量差异性显著,4%的剥皮率能有效的改善面粉中的矿物质含量及粉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