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制备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的玉米赤霉烯酮(ZEN)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采用铕纳米微球作为荧光探针,标记抗ZEN的单克隆抗体,应用竞争抑制原理建立免疫层析定量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核。结果表明:ZEN荧光试纸条的灵敏度为0.1 ng/mL,线性范围为0.1~5.0 ng/mL,玉米、小麦阴性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3.45%~112.20%之间,对于同一个样品5次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小于15%。ZEN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具有灵敏度高、反应时间短、准确定量、稳定性好等技术特点,适用于谷物及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制备了一种建立在竞争抑制原理上的小麦和玉米中同时检测出DON毒素和ZEN毒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试纸条.采用铕纳米微球作为荧光探针,标记抗DON的单抗、ZEN的单抗,建立免疫层析定量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优化及考核,DON的平均回收率在93.5%~106.5%,ZEN的平均回收率在88.9%~108.7...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玉米赤霉烯酮胶体金试纸条对玉米基质、小麦基质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的准确性。方法根据试纸条说明书方法,将不同浓度系列的玉米基体和小麦基体质控样品进行前处理后,用试纸条测定其浓度。结果检测样品为玉米基体时试纸条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对准确率为99.5%,检测结果准确;小麦基体时,试纸条显著性差异为39.03(自由度df=1),相对准确率为80.5%,检测结果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基本可行,适合对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进行定性检测,不适合对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进行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时间分辨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对荧光微球与抗体制备过程、抗原抗体反应比例、样本前处理过程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评价试纸条的检测限、准确度、重复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试纸条最佳研制条件:活化缓冲液为pH5.0 MES,标记缓冲液为pH7.2 HEPES,EDC用量为100μg,抗体标记量为100μg,膜T线0.6 mg/ml, C线0.25 mg/ml包被,微球偶联物稀释6倍。确定60%甲醇水和样本按质量体积比1∶5混匀提取时间5 min。通过Logistic曲线四参数拟合,R2均为0.99,在5~200 ng/g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玉米、小麦、小米、大米样本的检出限分别为4.24、1.28、1.63、1.49 ng/g。回收率在82.00%~113%,变异系数均小于15%。与其他真菌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37℃放置21 d基本稳定。选择20份样本与仪器确证方法比较,结果一致性好。所制备的试纸条具有较好准确性、重复性、特异性及热稳定性,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视化,适合于大批量样本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5.
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微球制备的玉米赤霉烯酮荧光定量快速检测试纸卡,通过两线及三线试纸卡灵敏度与重复性的对比,筛选出效果更优的三线试纸卡;通过50 mM与100 mM离子浓度缓冲稀释液对不同pH值样本检测准确度的对比,筛选出对pH值兼容范围更广的100 mM离子浓度缓冲稀释液;并对选用100 mM离子浓度缓冲稀释液的三线试纸卡的不同性能要求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表明,选用100 mM离子浓度缓冲稀释液的玉米赤霉烯酮三线试纸卡检出限与定量限符合要求,准确度、重复性、稳定性等均达到更优的效果,更能满足快速定量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快速定量检测谷物产品中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微球标记黄曲霉毒素B1抗体和玉米赤霉烯酮抗体,研究了如p H值、标记抗体浓度、荧光探针使用量、检测T线包被原浓度、质控C线羊抗鼠Ig G浓度、样品前处理方法等因素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方法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FB1的检出限为0.80 ng/mL,线性范围(IC20~IC80)为0.81~5.67 ng/mL,半抑制浓度(IC50)为2.15 ng/mL。在ZEN检出限为4.58 ng/mL,线性范围(IC20~IC80)为4.76~85.60 ng/mL,半抑制浓度(IC50)为20.19 ng/mL。方法特异性良好,与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A多种真菌毒素交叉率小于10%。通过选择玉米、麦麸、大豆、小麦进行添加回收试验,AFB1的添加回收率在97.1%~108.7%之间,ZEN的添加回收率在92.8%~109.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选取经HPLC-MS/MS检测过的FAPAS标准质控样本进行测试,检测结果与其结果一致。在实际产品检测对比中,与市售胶体金免疫层析卡,ELISA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定量,检测过程约25 min,适用于谷物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现场快速筛。  相似文献   

7.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测定玉米和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赤霉烯酮阳性样品进行定值,将阳性样品制备为不同毒素含量的验证样品,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最低检出限、误差范围进行了验证试验,并且完成了对实际样品的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为:最低检出限为60μg/kg,其检测结果与酶联免疫法基本一致,方法具有...  相似文献   

8.
改进了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三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一次提取,一次检测,8 min内即可得到三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快速、简易、省时省力。本项目成功优化了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三合一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的时间分辨纳米微球的整个制备工艺,解决了玉米赤霉烯酮(简称ZEN)的灵敏度低、黄曲霉毒素B1(简称AFB1)的均一性差、样本检测C线线条扩散等等问题。通过对微球制备工艺、微球表面修饰不同数量碳原子手臂,确认了ADZ检测卡中ZEN胶乳所用的荧光微球,即南京微测生物的200原子手臂的时间分辨荧光微球,解决了ZEN灵敏度低的问题;通过对样品垫的选择、样品垫缓冲液配方的优化,确认了样品垫工艺,即用上海捷宁生物的G-6玻纤垫,并处理样品垫缓冲液配方3,解决了AFB1的均一性差问题;通过对抗原稀释液的优化,确认了用50 mM PBS+5%蔗糖划膜液,解决了样本C线线条扩散问题。  相似文献   

9.
玉米赤霉烯酮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研制一种玉米等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残留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板。方法 将制备的羊抗鼠IgG、人工结合抗原和金标抗体三者经过反复调试优化, 以适宜浓度和包被量分别包被到硝酸纤维素膜和胶体金结合垫上。包被后的硝酸纤维素膜和样品垫、胶体金结合垫、吸水垫及其他辅料组装成试纸条。结果 该试剂板的最低检测限为100 μg/kg, 整个检测过程仅15 min, 与其他霉菌毒素无交叉反应。结论 该试剂板可用于玉米赤霉烯酮残留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作用真菌毒素,主要污染玉米、麦类、谷物等,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及人类健康,因此有必要研究能准确、灵敏检测玉米赤霉烯酮方法。该文对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镰刀菌产生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真菌毒素,是世界上污染范围最广的一种镰刀菌素.由于物理、化学脱毒法存在较大弊端,生物去毒方法因其特异性、高效性及环境友好而日益被科学界所关注.目前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主要是微生物降解作用,本文紧跟国内外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物降解情况,文章介绍了降解菌株的种类,降解能力和最佳降解条件,包括降解产物毒性,降解酶基因的发掘,以及降解菌株和酶的应用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活泼酯法将玉米赤霉烯酮(Zaralenone,ZEN)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免疫原ZEN-BSA和包被原ZEN-OVA,经紫外扫描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后免疫BALB/c小鼠;挑选产生高效价和高敏感性抗体的小鼠进行抗原超强免疫,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3D8),经鉴定,该抗体亚类为IgG1,轻链为k型。经体内诱生腹水并纯化获得效价为1∶2.048×106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基于单克隆抗体的ZEN间接竞争ELISA法(ic-ELISA),该方法IC50和检出限分别为22.89pg/mL和10.07pg/mL。与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α-玉米赤霉醇和β-玉米赤霉醇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5%、8%、12%、6%和5%,而与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伏马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未见有交叉反应。在玉米、大麦、小麦和燕麦中加标的回收率在86.4%~104.8%之间。该方法灵敏特异,可作为快速检测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同时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植物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的定量限均为0.1 μg/kg,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的定量限为5.0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4%,回收率为82.0% ~95.5%.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以用于对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进行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玉米赤霉酮含量的方法.玉米样品粉碎后经体积分数为90%的乙腈深溶液超声提取,过滤,旋转蒸发浓缩,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对添加玉米赤霉酮赏月有度为120μg/kg的玉米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7.0%~96.4%,日内相对标准偏左为5.8%,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0%该方法检出限为10μg/kg.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较高,重现性较好,适合大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采用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及配套的时间分辨荧光速测仪,对油料饼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进行了应用研究。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是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和载有Eu(Ⅲ)标记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样品瓶建立的检测技术。时间分辨荧光速测仪可内置标准曲线,直接输出检测结果。对6种油料饼粕做黄曲霉毒素B1添加回收率实验,回收率在70%~120%之间,批间、批内变异系数〈15%。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相比,检测结果相对误差〈1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测定快速、准确,技术稳定、可靠,设备经济、小型,适用于大批量油料饼粕样品的快速检测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制备了一种用于稻谷中镉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卡。采用铕纳米微球作为荧光探针,标记抗Cd-EDTA的单克隆抗体,基于竞争抑制原理建立免疫层析定量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定量检测卡的灵敏度为0.088 ng/mL,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ng/mL~5.0 ng/mL,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6 mg/kg和0.064 mg/kg,对有证标准物质的正确度在81.0%~91.7%之间,对实际样本的检测与ICP-MS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该法重复性较好,变异系数在10%以内。结果显示,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因此,非常适合基层单位大量样本的快速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同时快速测定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两种毒素,采用基于超导体包被的免疫荧光快速定量检测技术,检测了多个玉米样品,结合加标回收率、稳定性、检出限、精密度等指标,并与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超导体包被的免疫荧光试纸法检测DON含量在100~2 500μg/kg,检测ZEN含量在5~200μg/kg的范围内线性良好。DON在500~2 000μ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回收率为103.72%~108.17%,ZEN在50~150μ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回收率为97.81%~111.27%。该方法于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对比,DON相对偏差在3.72%~8.17%,ZEN相对偏差在2.19%~11.27%,均低于液相色谱法允许偏差23%和15%,超导体包被的免疫荧光试纸法是一种有效、实用、快速、定量的分析方法,能满足同时检测玉米中DON和ZEN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粮油作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非甾体类真菌毒素,主要通过被污染的谷物、肉及奶制品等进入人体,危害人体生殖系统的发育.快速、灵敏、准确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检测手段.就目前国内外玉米赤酶烯酮的常用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和比较,重点阐述相关方法的检测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玉米赤酶烯酮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食品工业科技》2013,(09):306-309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同时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植物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的定量限均为0.1μg/kg,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的定量限为5.0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4%,回收率为82.0%~95.5%。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以用于对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进行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0.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谷物及其副产物当中.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作为镰刀霉毒素的代表,是影响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毒素清除方法包物理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能部分清除毒素,但易破坏食物的营养物质,化学方法随着化学试剂的添加会引入不确定的危害因素.生物降解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可在温和条件下微生物将毒素转化为无毒产物.报道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清除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进展,重点对生物降解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