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宁夏海原县马场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马场沟金矿赋存西华山弧形推覆构造带上,成矿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海原群地层;金矿体、矿化体主要集中分布在呈北西西向搌布的含矿构造带上,含矿总体长度达3.5km,并且显示西部收敛、东部撒开的帚状排列型式.矿区内已发现的14个金矿体、矿化体主要有煌斑岩型、石英脉型、蚀变岩型3种矿石类型,以煌斑岩型为主,石英脉型为次,蚀变岩型少量.矿床成因与区域变质、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属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小北沟萤石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浅覆盖区的甚低频电磁异常、找矿潜力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区内共发现矿(化)体11个,规模不一,主要受SN-NNE向断裂控制;矿石组分以萤石和石英为主,围岩蚀变主要发育硅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矿床为热液充填脉型,矿(化)体垂向分带特征明显,脉体形态、矿化强度、矿物组合以及矿石组构等特征自上而下呈现规律性变化;甚低频电磁异常显示Ⅶ号矿化体延续性好,规模可观。结合目前部分平硐和钻孔工程揭露的萤石矿体特征认为,本区深部找矿潜力大,Ⅶ号矿化体的深部工程验证应为后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拓新沟北地区预查工作野外调查研究发现,拓新沟北金矿体主要赋存于NWW向F5主断裂破碎带派生的次级断裂中,属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研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热液活动频繁,脉岩发育,蚀变矿化多集中于滩间山群破碎带中,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通过对拓新沟北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进一步分析研究,为该区后期地质勘查工作提供...  相似文献   

4.
滇东南老君山地区是一个多金属矿的成矿区。在矿床类型中,石英—云英岩型锡矿床是在燕山期花岗岩内部的重要类型。这种类型的矿床由许多的锡、钨矿化脉(包括石英一云英岩脉,云英岩脉、硫化物石英脉、云英岩化长石脉等)和石英—白云母云英岩化的矿化花岗岩所组成。这些脉成群分布,局部集中形成小一中型的矿床。石英—云英岩型锡矿床的成矿条件包括:多期花岗岩的岩浆分异作用的迭加;多期断裂的继承性活动;良好的屏敝条件;花岗岩接触断裂带的发育;含矿热液的沸腾作用。  相似文献   

5.
元阳金矿床是一个与铅银铜锡伴生的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热液金矿床。矿床(体)严格受成矿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哀牢山深大断裂西侧继承性活动强烈、含矿热液多阶段矿化迭加明显的多期次级断裂带内。本文详细讨论了成矿构造特征、控矿作用和矿体的富集规律:这对深部成矿预测和扩大矿床远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江西赣县洋西坑钼矿床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采集石英脉中的辉钼矿进行了单矿物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矿区无地层出露,主要岩性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其外围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两者呈侵入接触关系;矿床矿化类型为内带石英脉型;矿区内3条矿化带受近南北向构造控制,平行成组出现,南北向构造为矿体提供了赋存空间。通过对洋西坑钼矿8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分析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和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6.09±0.77)Ma和(155.78±0.81)Ma,该高精度年龄代表该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并与南岭钨锡成矿年龄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瓦庙坡铜矿床地质矿化特征的分析,指出矿化带均赋存于银鱼沟群赤山沟组上段黑色片岩系,矿体受控于多期变形变质所形成的构造滑脱带,矿床具有层控性和构控性双重控矿特征;通过反演瓦庙坡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并将成矿作用划分为成矿预备期、构造增客期、热液成矿期3个主要的矿化期次;指出瓦庙坡铜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多因素控矿的热液矿床,并预测了区内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瓦庙坡铜矿床地质矿化特征的分析,指出矿化带均赋存于银鱼沟群赤山沟组上段黑色片岩系,矿体受控于多期变形变质所形成的构造滑脱带,矿床具有层控性和构控性双重控矿特征;通过反演瓦庙坡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并将成矿作用划分为成矿预备期、构造增容期、热液成矿期3个主要的矿化期次;指出瓦庙坡铜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多因素控矿的热液矿床,并预测了区内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构造、岩浆岩、地层等方面讨论了广西珊瑚地区的控矿条件。认为珊瑚地区应划分为葫芦岭(西)和长营岭(东)两个矿田,而不是一个珊瑚矿田。就工业意义最大的长营岭含W、Sn石英脉型矿床而言,控矿的主要构造是NE向与NW向断层交接构成的格状断裂系统;而成矿热液导源于长营岭南东方向的隐伏花岗岩体;矿床本身不具有层控矿床的特征,但不排除地层对成矿的多方面影响。文章还对东矿田矿床的成矿机理提出一个可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广西苍梧县武界钨钼矿点是大瑶山南缘新发现的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一石英脉型钨钼矿点。为了评价其找矿前景,对其成岩成矿年龄和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34.5±0.84)Ma,6个辉钼矿Re-0s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38.4±3.3)Ma,上述年龄与相邻的社洞钨钼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基本相同,即大致集中在(435±5)Ma,证实上述两个矿床(点)钨钼矿均形成于早志留世(加里东期),与花岗闪长岩密切相关。武界矿点与相邻的社洞钨钼矿床具有类似的成岩成矿条件、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蚀变矿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近年的新资料表明,大瑶山地区可划分出加里东期斑岩-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铜矿成矿系列。该成矿系列是今后大瑶山地区寻找矽卡岩一斑岩型W-Mo-Cu矿床的主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东天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成矿带之一,以古生代大规模成矿为特色。近年来,东天山成矿带陆续报道了一批印支期的成矿年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初步总结了东天山印支期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东天山印支期矿床的成矿元素丰富,金、钼、钨、铼、铷等均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还蕴含了锂、铍、铌、钽、钒、钛、铁等金属矿床,显示出东天山印支期成矿的重要性。印支期矿床的成因类型多样,既发育了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花岗岩型铷矿床、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等岩浆矿床,又发育斑岩型钼铼矿床、矽卡岩型钨钼铷矿床、石英脉型钨矿床、造山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等热液矿床。在空间分布上,印支期矿床集中分布于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和中天山地块及其东南缘,而其他构造单元成矿信息较少。虽然印支期矿床的分布具有时空相似性,但关键控矿要素明显不同,矽卡岩型钨矿床明显受中天山前寒武纪基底控制,钒钛磁铁矿床、花岗岩型铷矿床、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和斑岩型钼矿床受不同性质的侵入岩控制,而造山型金矿床明显受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制。因此,东天山印支期造山作用的资源潜力已初步显现,未来应加强东天山甚至新疆地区的印支期成矿作用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脉型钨、锡矿床和斑岩钼矿无论在时空分布上还是在成矿特征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以几个典型矿床为例,从流体包裹体角度对比分析了其成矿特征的异同。根据流体包裹体的组合类型、气液比等特征可以大致推断出成矿温度。流体成分与岩浆的侵入深度之间存在着近似相关关系。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流体温度和盐度逐渐降低,钨、锡流体特征非常相似,但锡矿床的盐度略高于钨矿床。斑岩钼矿的盐度非常高,这是典型的次火山体系的流体特征,压力影响着成矿温度及流体成分。流体成分上锡矿床CO2含量明显要高于钨矿床,而且F的含量较高,斑岩钼矿床由于其源区物质成分的差异导致流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流体沸腾、混合及自然冷却是流体演化的3个过程,其中流体沸腾对成矿意义重大。CO2是挥发份中的常见组分,能影响流体不混溶的发生条件。  相似文献   

13.
南小尧金矿位于山东沂沭断裂带中段,发育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体。通过对南小尧金矿3种矿石(黄铁绢英岩化绿片岩、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糜棱岩和石英-硫化物脉)及黄铁矿主、微量元素特征分析,探讨其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特征、构造条件和成矿机制。结果表明:3种矿石整体富集Co、Ni,稀土元素总含量较低,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Eu异常为弱的负异常向正异常过渡,流体的性质可能发生变化;黄铁矿Au与Ag质量分数之比低于0.5且贫As,成矿流体的温度较高;3种矿石的形成可能与火山活动有关,其中黄铁绢英岩化绿片岩和石英-硫化物脉的形成与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火山热液可能来自于燕山期的火山活动;矿石原岩可能为沉积岩和偏碱性的中—基性岩浆岩,矿石的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深部地幔。综上所述,南小尧金矿的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均来自于深部,由于火山-岩浆活动而向上涌入,随着大气降水的注入,成矿环境由弱还原向弱氧化转变,这种转变加速了Au的沉淀,使Au在不同的构造位置富集成矿,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考察,论证了位于赣东北德兴地区德乐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的德兴铜矿、银山银铜铅锌矿和金山金矿及蛤蟆石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德兴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岩浆;银山银铜铅锌矿是一个下部为斑岩铜矿、上部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金山和蛤蟆石金矿是远接触带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金主要来自围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这3套矿床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这种矿床组合关系不同于已知的经典斑岩铜矿模型和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模型,因而,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远接触带热液金矿模型。这套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抑或是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局部重熔或撕裂重熔的产物,抑或是在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后伸展带由地幔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格棱铁矿床位于老挝长山成矿带内,铁矿体产于下—中三叠统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中,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分布;矿石构造以细脉状、角砾状及团块状为主;矿石类型简单,主要为镜铁矿,夹少量磁铁矿;3个矿体的平均品位(TFe)在50%左右。初步认为该矿床与长山成矿带内花岗闪长岩体有关,岩体提供热源及矿源,属于岩浆期后热液脉型镜铁矿床。找矿标志以花岗闪长岩体侵位、围岩强烈的硅化、绿泥石化及航磁异常为主。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形态、晶胞参数、化学成分、包裹体和物理物质(热发光、红外吸收光谱)及氢氧同位素组成等诸方面对元阳大坪金矿床中含金和不含金石英的标型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两类石英的标型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该矿床属混合热液成因;含金石英的特征组合是从事成矿预测和矿点综合评价的有效标志,为矿床将成为大型金矿床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凤太盆地八卦庙金矿和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的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 发现两类矿床δ(30Si)分布范围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硅质岩的硅同位素接近,表明其属热水沉积成因。矿床 δ(34S)比较接近,但铅锌矿矿石中硫源来源更广。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两类矿床均具有热水沉积特 点,金矿的样品更趋向于火成岩,表明受后期岩浆热液影响更大。经过流体包裹体测温,金矿床均一温度变化范 围大,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征。矿床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金矿床与铅锌矿床在成矿物源、成矿流体 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性,反映出热水喷流作用与两类矿床成因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又存在差异。结合 成矿地质背景,认为铅锌矿的形成与定位受区域热变质改造和动力作用控制,而金矿的形成主要受晚期岩浆热 液活动控制,由此建立了金矿与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对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地质演化、含矿岩系、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典型铁矿床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含矿建造的特征、时代、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原“布伦阔勒群”实际上发育古元古代(2 100~2 500 Ma)、寒武纪早期(510~540 Ma)等两期沉积成矿事件,同时在中晚元古代(800~1 800 Ma)和海西期—印支期(200~410 Ma)分别发生过强烈的变质和变形作用,局部富矿的形成可能与后期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有关。区域铁矿可划分为两类:一为条带状铁建造遭受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如赞坎、莫喀尔和吉尔铁克沟铁矿床,其形成环境为早元古代活动陆缘的弱氧化—还原的浅海相沉积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热液对基性火山岩的淋滤及少量陆源物质的风化;二为早寒武世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铁矿床,如喀来子、老并和叶里克铁矿床,其形成条件为半深海—浅海相、弱氧化—半氧化的断陷盆地环境,成矿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水沉积及陆源物质。根据区域成矿规律,推测卡拉本—喀来子—莫拉赫一带是寻找早寒武世与海底喷流成矿系统有关的铁-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吉尔铁克沟—赞坎北地区、莫喀尔及其以南地区是赞坎铁矿带的北延和南延,是寻找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
安徽贵池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金、银、铜、钼、硫等矿产资源丰富。系统研究了贵池地区地质、岩浆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与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关系,对抛刀岭金矿、乌石金及多金属矿、朱家冲金矿、铜山铜矿等多金属矿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各岩体的地球化学属性,并对贵池地区斑岩型矿床进行了重点研究,分析其成矿专属性。将贵池地区成岩成矿时间划分为两期:第一期是140 Ma左右的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为早白垩世(燕山早期),主要与铜金矿床有关;第二期是125 Ma左右的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主要与钼(铜)矿床(化)有关。这两期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包括高钾钙碱性、碱性两个成岩系列,岩石类型以中酸性—酸性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为主,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矿集区的成矿作用类似。将地质标志、地球物理标志以及地球化学标志结合,建立了该区找矿标志,从而有助于区内金、银(铅锌)及铜钼等金属矿成矿理论的丰富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区内找矿突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