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洋地区作为中国瓷器主要外销市场之一,深受中国陶瓷文化的影响。中国陶瓷文化在南洋的传播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融合,从而促进了南洋地区瓷业的发展,并在该地区的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从历史、艺术、工艺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外销瓷工艺对南洋地区瓷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嘉丽 《陶瓷》2021,(1):57-60
17~18世纪"日本伊万里瓷器"逐步取代中国外销瓷走向世界,最初是通过模仿中国景德镇陶瓷风格的日本伊万里瓷器逐渐发展成为既吸取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的风格特性,又清楚地表现着日式装饰图式的特点的外贸瓷.笔者通过芙蓉手、将军盖罐、金襕手3种伊万里瓷器种类上的开堂来介绍日本外销伊万里开光装饰相较于中国传统外销瓷开光的创新,适时对...  相似文献   

3.
刘悦平 《陶瓷》2023,(12):114-116
笔者以克拉克瓷为例,探讨了中国古代外销瓷的开光装饰艺术。克拉克瓷作为明末清初的一种外销瓷,在开光装饰方面呈现独特风格,深刻影响了多个国家的陶瓷装饰艺术。笔者从克拉克瓷的起源、风格渊源和开光装饰的形式入手,探讨其与传统装饰的异同,并探索其对日本陶瓷的影响以及开光装饰在当代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4.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并与中国进行兴盛的瓷器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明末清初瓷器外销。克拉克瓷是明末清初外销瓷名品之一,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克拉克瓷的命名与发展演变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艺璇 《陶瓷研究》2023,(1):127-129
从现存的古陶瓷实物上看,以山水为题材作为陶瓷的装饰纹饰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长沙窑,一直到了明代都在不断变化发展,并流行于外销瓷中。这一变化受到明代文人画以及版画的影响,为清代外销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清代外销瓷上的山水纹饰为切入点展开讨论,以分期的形式将康熙、雍正及其乾隆这三个陶瓷山水纹饰发展重要的时期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论述外销瓷山水纹饰在这三个时期的发展、成熟以及走向程式化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沛时 《佛山陶瓷》2022,32(3):58-60
伊万里瓷是在日本有田地区烧造完成后,从毗邻的伊万里港贩运出海的瓷器。陶瓷自唐以后就是我国主要的出口物之一,17-18世纪,中国因政权交替和实行海禁政策等原因导致瓷器外销数量锐减,难以满足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而此时日本制瓷业发展迅速,加入到了外销欧洲的行列中,与中国形成竞争。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就往来频繁,日本政府还鼓励民众与中国通商。中日陶瓷贸易往来不仅是两国文明交流的证明,也是大航海时代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7.
清代外销瓷见证了中国瓷器辉煌的历史。外销瓷记载了当时的社会思想、礼教风俗,为中西艺术沟通提供了机会。瓷器上的人物图像形式多样,受到国内外追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以外销瓷中出现的女性图像为切入点,探索“中国风”女性图像在清代外销瓷中流行的原因,以及从女性形象、生活场景两方面分别阐述其设计特征,总结国外窑口瓷器上的女性图像对中国范式的借鉴情况。  相似文献   

8.
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在世界广为流传,其中,纹章瓷作为外销瓷中的骄子始盛行于明清两代,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纹章瓷是东西方文化的结晶,是联系中西方陶瓷艺术的重要纽带,对西方陶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就纹章瓷的历史地位、装饰种类、艺术风格以及开光装饰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9.
明末至清代中欧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瓷器、丝绸等工艺品的“输出”促进了欧洲“中国风”的盛行,并衍生出欧洲风格定制瓷。本文以清代爱情题材外销瓷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图像学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并结合时代背景、美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清代爱情题材外销瓷畅销的原因,并从题材内容的角度对中外爱情题材外销瓷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外销瓷背后体现着中西方爱情观念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0.
康熙23年随着海上禁令解除,景德镇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本文通过研究康熙时期外销瓷的器型和装饰纹样,以揭示中外文化交流对陶瓷生产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国古代陶瓷创造的外销奇迹,本文对奇迹产生的原因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客观原因是:拥有最充足的制瓷原料、燃料与水资源;中国是最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主观原因有: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最有效地节省陶瓷成本;最灵活的瓷器经营策略;最坦诚的中外陶瓷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陶瓷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制作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原始社会便发明了制陶技术,在汉代发明了制瓷技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陶瓷满足了人们生活及审美的双重需求。一、古代陶瓷文化、发展中国瓷器不同于别的国家所常用的高岭——石英——长石质瓷,而是以富含绢云母的瓷石,或瓷石和高岭配合而  相似文献   

13.
王瑶 《陶瓷研究》2021,(2):88-89
清代外销瓷是中国外销瓷的黄金时期,其精品迭出远销海外.一方面满足西方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巴达维亚瓷作为清代前期的外销瓷,结合青花瓷与酱釉瓷,运用内壁绘青花外施酱釉的装饰手法,可谓是传承中的创新,独具特色.本文通过以清代外销瓷的历史发展概况为背景,来分析巴达维亚瓷的艺术特征,从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郭婷 《陶瓷》2022,(2):57-58,110
元代青花瓷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而真正系统认识和研究这类珍贵文物只有近几十年.其主要原因在于,元代青花瓷器从生产开始就作为外销瓷远播海外,在国内留存的数量有限,再加上几乎很少的元青花瓷器有纪年文字,为认识元青花增加了困难.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元代与各国文化交流频繁,制瓷原料的改变和大量钴料、工匠的输入,种类繁多、制作精良...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我国古代瓷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清代外销瓷的种类繁多,瓷画装饰也达到了艺术高峰。青花描金耶稣受洗图餐盘是清代风靡一时的外销瓷之一,从清代外销瓷的发展、特点及该盘的装饰技法、餐盘主题、图案纹饰等方面,清代瓷器不仅工艺精美、制作精良,同时也绽放出开明、包容、大气之美。  相似文献   

16.
陶瓷是黏土、火、金属矿物质以及人类的活动和审美共同融合的成果。中国的陶瓷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制陶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改进和提高,发明了瓷器。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中国因而在世界上获得了“瓷国”的称号。“CHINA”与陶瓷同义。经过漫长的彩陶历史,直至东汉时期,浙江的越窑出产了成熟的青瓷,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集合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标志着我国瓷器业的成熟发展,也彰显中国人的勤劳睿智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中国风物热影响下,景德镇在明清时期创造了外销瓷奇迹,但在当代景德镇却呈现出本土缺位现象,亟待恢复与构建。纹章瓷是明清外销瓷至精品之一,本文以纹章瓷为例阐释景德镇明清外销瓷发展史、现状和重构。  相似文献   

18.
岳旭 《陶瓷》2014,(3):42-46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国,瓷器的审美艺术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瓷器在装饰艺术的漫长发展时期内经历了先素后彩、初朴后华的变化。彩绘瓷的出现不仅是审美文化上的一次冲击也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次融合,值得我们深思与玩味。笔者尝试以彩绘瓷为节点试论述瓷器装饰审美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6—17世纪最大的垄断商业组织,该公司的商业版图遍布世界,该公司从中国带回欧洲的陶瓷在欧洲卷起了一股中国陶瓷热。但是在清朝政府所颁布的海禁政策和战争的双重影响下,破坏了中国瓷业,导致了中国陶瓷出口额锐减。同一时期,日本陶瓷产业刚刚成熟,面对世界市场对陶瓷大批量的需求,东印度公司不得不把视野转移到了发展迅速的日本。日本在东印度公司大量订货的重压下,开始学习中国的陶瓷样式,吸收中国陶瓷技术,日本制瓷器在技术、规模和质量上都向中国靠拢。1690年中国重回国际陶瓷市场,并且后来者居上,并于1750年重新回到陶瓷霸主的位置,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亚洲与欧洲贸易的主要桥梁,对这一时期的外销瓷数量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角度,通过分析当时中日的产品、政策和其他因素,浅析荷兰东印度公司面对中日外销瓷时,做出市场决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出口艺术的西化,特别是外销瓷的西化,是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交流与互动的一个引人入胜的重要课题。由于中国瓷绘装饰画家在西洋画技术上的造诣和宫廷御窑珐琅彩绘在景德镇烧制成功,甚而中国瓷器装饰艺术西化之赞助人的速增,形成西方绘画随经济交流持续东渐中国,中国西画(瓷器上的)返销西方的互动现象———即中西美术文化的交流又大大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