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水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实践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被动管理、主动管理和智慧管理3个阶段;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利用“四水四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础理论、科学内涵以及实施的路径模式,在理论上形成了水资源保护利用“四水四定”的系统认知;基于“是什么”“什么水”“定什么”“怎么定”和“怎么管”5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环节,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利用“四水四定”的关键技术体系,为我国水资源保护利用“四水四定”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是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用多少水来定”和“怎么定”两个方面对南方丰水地区落实“四水四定”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面向“四水四定”的水资源三次均衡分析方法,确定规划水平年区域可用水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刚性约束。通过情景组合分析和用水定额法对经济社会发展规模进行集合预测,得到相应的预测均值及其不确定性区间,据此进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论证与调控,为南方丰水地区实施“四水四定”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成为必然要求和趋势。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内涵还不明确,其落实方法和途径亟待进一步探究。通过剖析“四水四定”的结构及其内涵,确定鄱阳湖流域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鄱阳湖流域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管控建议,为水资源量丰富但实际开发利用率低且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偏紧的区域探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坚持“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既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文章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深入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四水四定”改革实践,总结了相关经验启示,为探索以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推进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基于研究与工作实践,分析了“四水四定”的基本概念,阐释了“四水四定”的深刻内涵,凝练了“四水四定”的逻辑框架,架构了“四水四定”的实践体系,提出了“四水四定”的判断原则,以期为有关方面更好地开展“四水四定”管理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利》2022,(21):26-27
<正>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在水、关键在水、难点也在水。贺兰县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用水权改革重点县,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切实发挥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在用水权改革中先行先试,探索模式,总结经验,为宁夏用水权改革提供“贺兰样板”,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贡献贺兰力量。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沿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黄河水资源,在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的前提下,山东省黄河流域在深度节水控水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对沿黄流域地下水和地表水取用水情况、灌区改造情况、农业节水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山东省沿黄流域农业高效节水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游进军  贾玲  王彦兵  杨朝晖  汪林  薛志春 《水利学报》2024,55(3):266-277,287
宁夏干旱缺水且发展不均衡,以水定需是必然选择。本文针对宁夏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特征,构建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四水四定”优化模型,开展全区“四水四定”方案分析。模型以用水总量红线指标为水资源刚性约束,根据区域发展战略确定刚性保障需求,通过水与“四定”协调关系分析得出经济社会发展和用水效率可行变化范围。以2019年为现状、2025年为目标年,采用模型协调优化得出“四定”规模控制目标,以及分行业和区县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结果表明,在全区73.27亿m3用水总量和41.5亿m3耗水约束下,满足全面小康的“四定”规模为750万人、5481亿元GDP、84.7万hm2灌溉面积和791 km2建成区面积。通过对比分析方案的公平性和效率提升状况,揭示了不同行业、区域的水量流转方向,表明约束设置对结果有显著影响,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管控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内蒙古黄河流域规划范围水资源概况、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水资源支撑能力的基础上,以“四水四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提出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水资源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和“十六字”治水方针,垦利区聚焦责任落实、攻坚克难、集约节约、改革创新、严细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水资源发展的方法与措施,在水资源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  相似文献   

11.
开展水资源论证是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建设项目的用水安全。对岐山县枣林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具体环节进行详细、全面地分析,可为合理取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当地水资源紧缺,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外调水,特别是黄河水。与此同时,黄河流域下游地区也面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立足山东省基本水情,对标“四水四定”的发展定位,探索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内涵,提出生态保障底线、资源总量上限和用水效率下限的刚性约束目标,通过水资源管理与治理措施的实施,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松辽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初步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三先三后”、“节水优先,治污为本,”以及公平、可持续利用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原则;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水土资源,积极保护生态环境,重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日益短缺甚至紧缺将是一个"新常态"。新常态下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唯有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战略的"空间均衡"原则,坚决实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四水四定"措施,坚定不移地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永续利用新路。结合浙江实例,对"四水四定"措施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朱兆成 《中国水利》2012,(13):29-31
如果不注重和谐发展,水资源短缺的性质有复杂化的可能,加剧水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难度.水资源问题是系统性问题,从有形水资源的实,到无形水资源的虚,系统性加强水资源管理,虚实结合,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有形水资源应加强“四侧管理”,即蓄水、引调水、需水和污染防治“四侧”内部问题的处理,以及各侧之间的协同运作.无形水资源管理从节水文化着手,挖掘工程蓄水潜力,以“拐点水价”撬动节水的“拐点效应”,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以促进节水减排.同时,还应关注水资源的动态性和衍生性问题,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6.
徐兆兵 《山东水利》2010,(11):52-53,56
宁阳县在实施"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发展县域经济进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水多、水少、水脏"的制约,特别是城市化、工业、农业、生态等方面发展对水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当地水资源的短缺形成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应通过科学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加强水资源的依法统一管理,特别是加强水源地保护、污废水治理和处理、水土流失治理;加强节水技术、节水工艺、节水设备等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强水生态和水景观建设,为县域经济提供可靠水资源和水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了滨州市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等工程现状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滨州市"十三五"期间农田水利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为:加快灌区工程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发展节水灌溉,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扎实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同时,给出了各方向具体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王华 《山东水利》2010,(6):43-45
滨州市是全国第三批节水型城市之一,该地区当地水资源匮乏,存在诸如用水浪费、地下水超采、水质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权不明晰、水市场不发育等问题。应通过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法规和标准化建设、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措施,推动滨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建设节水山西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必须遵循“保证生活用水、调控工业用水、稳定农业用水、维系生态用水”的原则,建立宏观用水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用水计量、控制和地下水动态监测和“以水定产、以水定产业结构和以水定发展”的节水工程三个体系,通过加快推进节水立法进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工程管理和实行各级人大监督等措施,切实加快“节水山西”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0.
用水权制度是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水权改革是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的具体举措。分析宁夏用水权改革背景,梳理宁夏用水权改革总体思路、做法及成效,结合用水权改革要求,识别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水资源刚性约束下深化宁夏用水权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