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媒体信息可以使GIS能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表达地理信息,增强GIS的表现力。在GIS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的优势,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多媒体信息存储和管理方法。为此,对文件系统、多媒体属性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常见的多媒体信息存储管理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GIS系统中存储和管理多媒体信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web GIS是传统GIS发展的必然,目前有很多实现方法同样存在许多困难。本文讨论了当前Web GIS的发展态势以及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详细分析了一种基于XML的矢量图形描述语言(SVG)的概念、它应用于Web GIS上的优点以及用于构建实时的web GIS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组件式GIS开发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虽然GIS软件在努力地追赶IT主流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进展,但相当一部分现代软件技术至今没有在GIS软件实现中得到有效的使用。GIS发展至今,虽然已经存在各种类型的GIS平台和应用软件,但要像搭积木一样组装成满足自己需求的GIS应用软件及实现各种GIS系统之间的集成仍然很困难。采用组件式软件方法开发组件式软件GIS是一种解决思路。详述了GIS开发的历史、组件技术、组件式GIS开发的基本原则及组件式GIS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固有的缺陷和局限性、GIS数据本身的特殊性阻碍了移动GIS服务的应用。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移动GIS服务的渐进查询方法,给出相应的数据结构。实验结果证明,该查询方法可以缩短处理时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5.
二维、三维空间信息系统的结合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介绍了如何结合二维的GIS技术和三维GIS技术,制作一个既能逼真的显示地理信息又具有完整的信息分析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分析了二维的GIS技术和三维GIS技术各自的优缺点,并简略的介绍了2.5维GIS技术和纯三维GIS技术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 的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噪声污染具有复杂的空间分布特征, 传统评价方法难以达到准确、直观的效果。以大学校园为例, 探讨了GIS 方法在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 GIS 方法是区域环境噪声评价理想的技术工具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噪声模拟、与GIS 平台整体集成是改善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方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GPS、GIS和GPS/GIS噪成理论及其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C,开发了基于GPS/GIS集成理论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应用软件,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文章证实了GPS/GIS集成应用的本质是提供特定层次的空间信息服务.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多学科协同配合研究的GPS/GIS集成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Cloud GIS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并分析了现有GIS应用系统的不足,根据目前GIS应用发展的主要技术趋势,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云GIS的服务层次模型和关键技术。针对云计算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空间数据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云GIS空间数据资源的两种集成方法;根据现有GIS应用技术特点,提出云GIS功能资源的集成与互操作技术,并与工作流结合GIS Web服务组合技术的云GIS搭建式应用开发技术。最后,提出云GIS应用的3种部署模式。  相似文献   

9.
不少学者注重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研究GIS的开发与实施,但笔者认为,也应当引入项目管理补充软件工程,指导GIS开发、实施与应用。文章辨析了工程与项目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GIS应用从软件工程向项目管理的思维转换,并依据项目管理要求和GIS开发方法特点,提出了一个初步的GIS项目管理框架,涉及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目标管理、应用开发方法、项目管理功能和项目环境因素。笔者期望能够根据该框架,将目前GIS开发和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起来,丰富GIS开发和管理知识,对其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GIS产业的发展,人们更希望实现真三维GIS可视化及其空间信息的查询等传统GIS功能。Google SketchUp是一套快速建立三维模型的智能化软件,它提供了适用于ArcGIS数据互操作的方法,使得GIS三维模型建立更加方便,高效。本文以校园为可视化对象,从各实体要素的建模方法及三维模型应用于GIS的方法等问题开始,讨论ArcGIS中不同三维可视化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地图符号的XML Web Services共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当前两种主要地图符号共享方法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地图符号设计方式的差异问题,总结地图符号构图规律,引入PS成像模型,设计面向共享的地图符号数据结构及其XML表达模式;针对地图符号使用环境和符号化接口的差异,提出基于Web Services的地图符号数据分布式共享框架。构建符号共享原型系统,验证了所提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从符号库的算法入手 ,提出了一套通用炮兵地图符号的划分方案、结构设计及相应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GIS中地图符号设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制国产GIS软件--Geostar地图符号设计子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符号分类组织,图象类设计、符号库结构、符号设计软件及空间信息符号化动态库等进行了设计与软件开发,所的研制的软件成功地对国家标准系列地图图式进行了设计,可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介绍了符号设计子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面向对象方法的应用与技术问题,研究表明,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开发地图符号设计软件,技术思路正确,所开发的软件具有良好的封装性,便于维护和扩充。  相似文献   

14.
地图符号服务与地图服务的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地图符号在地图服务(WMS)中的应用,达到灵活定制WMS可视化效果的目的,从支持WMS的图层样式描述规范(SLD)入手,通过对SLD和WMS的分析,研究网络地图符号的发布方法,设计地图符号服务框架,提出了基于SLD,地图符号服务与WMS的耦合方法,以解决基于WMS的WebGIS应用中无法通过符号改变地图可视化效果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关联地图符号服务与WMS,实现了WMS可视化效果的灵活定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Java的旅游地图符号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地图符号库是旅游地理信息系统(TGIS)中的重要一部分。该文介绍了在Sun ONE Studio4(Forte)编译环境下使用Java语言设计和实现旅游地图符号库的过程,并以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中旅游地图符号库子系统为例主要讨论了应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来设计和实现旅游地图符号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飞  王秀芳  王坤  农宇 《自动化学报》2007,33(10):1074-1080
针对扫描地形图的点状符号, 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变换进行提取和识别的新方法. 首先优化分版图的提取结果, 根据弯曲密度和线划密度过滤掉非点状符号的线划, 利用加壳变换和蜕皮变换进行点状符号的图文分离. 然后根据加权距离函数来度量符号的全局特征, 由骨架线的一致性来度量符号的几何形状特征, 并结合这两个特征来识别点状符号. 最后, 提出了错切文字注记和线状要素注记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地图符号是可视化表达地理信息内容的基础,是GIS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ArcGIS8.1平台下设计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的符号库(ZGYSQ3D.style);利用ArcObjects组件库提供的相关对象进行地图符号化功能组件的二次开发,在总库管理系统中实现地图符号的自动化配置和地图符号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地图符号基本结构、编辑模型和存储模型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在网络上实施符号库系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人类很早以前就学会用符号来记录事件,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人类创造符号并赋予它们意义,符号的这些特定的意义又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类创造符号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网络符号是基于网络媒介进行传播的一种特殊符号,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具有多样性,随意性,时效性,时代性等特点。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满足个性化要求的产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蓬勃发展而发展,本篇论文就将对这种特殊的网络语言进行系统的归纳,分类,阐述它的价值,演变过程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An expert system for general symbol recogni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 expert system for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of general symbols is introduced. The system uses the structural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ique for modeling symbols by a set of straight lines referred to as segments. The system rotates, scales and thins the symbol, then extracts the symbol strokes. Each stroke is transferred into segments (straight lines). The system is shown to be able to map similar styles of the symbol to the same representation. When the system had some stored models for each symbol (an average of 97 models/symbol), the rejection rate was 16.1% and the recognition rate was 83.9% of which 95% was recognized correctly. The system is tested by 5726 handwritten characters from the 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CEDAR) database. The system is capable of learning new symbols by simply adding their models to the system knowledge b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