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提高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多管火箭射击顺序和射击时间间隔对其振动特性和密集度等系统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射击顺序提高射击密集度提供直接的方法。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发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多管火箭射击顺序和射击时间间隔与多管火箭系统( MLRS)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对某多管火箭,通过优化射击顺序和射击时间间隔,形成了提高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某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本文方法为优化射击顺序提高射击密集度提供了直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曾前腾  吴慧中 《兵工学报》2007,28(10):1164-1168
以100 mm高炮为例,构建了空炸射击高射武器系统拦阻射击仿真计算模型,分别仿真计算了人工图板作业和指挥自动化( C41SR)条件下100 mm高炮营对巡航导弹拦阻射击的毁歼概率,并对C41SR条件下不同的炸点设置间隔和不同的航迹点采样间隔的毁歼概率作了计算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C41SR条件下的拦阻射击毁歼概率高出人工图板作业条件下的毁歼概率近6倍,说明对发现和跟踪都比较困难的巡航导弹采用C41SR条件下的拦阻射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发射动力学理论,推导了"金属风暴"武器系统不同射序对应的系统初值,建立了"金属风暴"武器发射动力学仿真系统,仿真建立了"金属风暴"武器射序、射击间隔与射击密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为通过调整"金属风暴"武器的射序和射击间隔来提高"金属风暴"武器射击密集度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舰艇编队协同防空射击次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舰艇防空射击次数模型存在的不足,建立编队协同防空下的射击次数模型。首先,对非零航路捷径的情况下单舰射击次数模型进行了求解;然后,将编队协同防空射击次数分解为被攻击舰和掩护舰的射击次数之和;同时,对掩护舰禁射线与目标进攻线的距离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模型;最后,对编队连续射击次数与目标进攻舷角、目标流时间间隔和目标速度等参数的关系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计算编队的射击次数,有助于提高编队防空作战的拦截效能。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发射动力学,建立了舰载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描述射序、射击间隔与舰载多管火箭武器系统性能之间定量关系的数值仿真系统,提出了通过优化射序和射击间隔大幅度提高舰载多管火箭射击精度的方法。实际射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幅度提高了舰载多管火箭的射击精度,可推广应用于提高其他多管火箭射击精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孟灿  毛征  孟博  刘松松 《兵工自动化》2016,35(11):24-27
为提高火控计算机弹道计算精确度,减小射击误差,提出一种射击诸元与弹丸飞行时间 tf关系的算法分析。通过射击诸元与 tf的灵敏度解析表达式,分析了 tf计算精度在不同航路段对射击诸元影响的大小。利用3条航路进行灵敏度曲线仿真,在不同目标速度下,定量分析了弹丸飞行时间对射击诸元即火炮高低、方位角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航路捷径附近,对1000 m距离上的目标射击误差方位为0.5 m、高低向0.1 m;因此,要减小射击误差,关键之一是提高弹丸飞行时间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现代舰艇上的舰炮的末段反导性能和两种射击方法的基础上,利用MATLAB逼近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某型舰炮在不同距离上使用两种不同射击方法拦截反舰导弹时的效能,从而提出了舰炮用混合法进行反导射击的优化思考,并给出了舰炮射击方法转换最佳距离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精度和作战效能,根据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的工作原理,分析射击误差构成和射击观测特点,将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误差分为预测误差和修正误差,提出分2步利用目标(或提前点)相对落点偏差进行射击校正的新方法,第1步校正部分修正误差,第2步校正预测误差和第一步未校正的修正误差。以某型一维弹道修正弹为例,采用Monte-Carlo法仿真10 000次。仿真结果表明,按新方法射击校正能够显著提高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9.
舰炮人工弹幕反导射击效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舰炮人工弹幕反导射击效力计算的需要,分析了舰炮人工弹幕射击的特点,建立了人工弹幕射击误差分析模型,给出了舰炮人工弹幕布反导射击效力计算方法。以某型小口径舰炮为例,仿真计算了集火射击和人工弹幕射击对6种机动导弹目标的射击效力,结果表明:对于大机动导弹目标,人工弹幕射击比集火射击在射击效力上更具优势,仿真结论与人工弹幕射击的实际特点一致,证明了射击效力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远程反舰导弹的有效射击距离问题,分析了目标指示数据老化时间对导弹有效射击距离的影响,结合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理论模型,建立了在不同捕捉概率的条件下目标指示数据老化时间与有效射击距离的仿真模型,得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燃气动力的水下变深度发射内弹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水下变深度发射导弹的内弹道问题,通过由多个燃气发生器组成的弹射动力系统,建立了水下发射的内弹道计算模型,介绍了可同时满足多种深度发射的内弹道仿真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20~60 m的深度范围发射,可以通过调节3个燃气发生器的点火时序,得到18.9 m/s±3.4 m/s的出筒速度调节范围。由多燃气发生器组成的弹射动力系统是解决变深度发射导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钟洲  姜毅  刘群 《兵工学报》2014,35(1):83-87
利用自回归(AR)模型对不同等级随机路面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车载防空导弹的行进和发射一体化多柔体动力学模型。根据行驶动力学仿真结果,确定了最恶劣发射时刻。结合分析结果完成了行进间发射动力学仿真,获得了导弹姿态参数。分析了路面和车速对防空导弹行进间发射精度的影响。利用自回归(AR)模型对不同等级随机路面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车载防空导弹的行进和发射一体化多柔体动力学模型。根据行驶动力学仿真结果,确定了最恶劣发射时刻。结合分析结果完成了行进间发射动力学仿真,获得了导弹姿态参数。分析了路面和车速对防空导弹行进间发射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级路面上3种车速均能安全发射,C级路面上车速受限于25 km/h.  相似文献   

13.
刘荣华 《兵工自动化》2021,40(2):85-87,92
针对行进间导弹发射扰动量过大问题,对无人平台导弹行进间发射开展动力学仿真计算.通过分析导致行进间发射扰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建立武器站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将发动机推力和伺服机构运动实测数据作为仿真输入,配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弹体扰动值.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火控流程可实现导弹行进间的可靠发射,发射门限应根据弹体抗扰动能力选取.该研究可为导弹行进间发射流程制定和门限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导弹发射系统发射内弹道热-流耦合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导弹发射系统发射内弹道特性,采用Fluent软件建立了内置式发射动力系统发射过程仿真模型,使用动网格技术模拟了导弹在发射筒内的运动过程,通过发射系统流场及固体壁面间的热-流耦合计算,得到了导弹发射出筒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系数.仿真所得的内弹道结果能较好地与试验结果吻合,发射动力系统耗散的热量约为发射筒耗散热量的1/...  相似文献   

15.
发射反空空导弹拦截来袭导弹是未来空战时作战飞机的一种重要自卫手段。为研究反空空导弹的拦截性能和计算其有效拦截区,推导了敌方飞机、来袭导弹、自卫飞机和反空空导弹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来袭导弹攻击自卫飞机和反空空导弹拦截来袭导弹的空战仿真平台,解算了反空空导弹的拦截区。仿真结果表明,典型空战条件下,反空空导弹对来袭的中远程空空导弹存在有效的拦截区,反空空导弹拦截区的大小与反空空导弹性能、发射前置角、自卫飞机的规避机动、来袭导弹发射距离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拦截区内发射反空空导弹,能够极大地提高自卫飞机的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当使用反舰导弹对战斗舰艇实施导弹攻击时,反舰导弹将受到被攻击舰艇反导作战兵器装备的综合抗击问题,以舰空导弹抗击拦截反舰导弹为背景,建立基于最小发射量的反舰导弹突防舰空导弹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对于至少突防1枚反舰导弹最小发射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大大减少舰空导弹的拦截次数,增强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有效提高反舰导弹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ADAMS的导轨式导弹发射装置发射姿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虚拟样机方法,建立了导弹发射装置导弹发射时脱离轨道姿态的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导弹3个滑块的位移变化趋势和导弹俯仰角的变化,分析了导弹在发射过程中的姿态变化趋势和对导弹发射姿态影响的导引面参数,为导弹发射装置导轨导引面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空导弹系统及反辐射导弹对抗中的发射时机问题,采用仿真方法对各方的发射时机进行研究。分 析空地攻防对抗过程,对其运动模型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射时机解算,并对攻防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各自 的攻击用时及二者用时差值,提出各方的最佳发射时机。研究结果表明:该发射时机决策方法合理可行,可为武器 装备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级活塞缸式发射装置结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级活塞缸式发射装置作为新型冷发射方式之一,具有兼容不同弹径、免装填等优点。为研究多级活塞缸式发射装置的结构安全性,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等方法对多级活塞缸式发射装置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多级活塞缸式发射装置中缓冲材料的吸能需求,并揭示了结构质量特性偏差、装配姿态偏差、燃气动力偏差、缓冲材料特性偏差等因素对导弹离台姿态的影响规律。多级活塞缸式发射装置的运动规律由各级缸筒的几何参数和被推动导弹的质量参数决定,对缓冲吸能的需求较高,多模块的多级活塞缸式发射装置中导弹的离台姿态更加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多级活塞缸式发射装置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为多级活塞缸式发射武器系统提供指标分解依据。  相似文献   

20.
燃气流作用对车载箱式发射的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箱式导弹发射过程中,燃气流在发射箱上的作用对发射的动力学过程有重要影响。结合流场计算和发射动力学仿真,研究某型车载发射系统中燃气流对发射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弹在发射箱导轨上运动过程中,燃气流作用加剧发射箱出口位置下沉,导弹离轨后,燃气流作用加剧发射箱出口位置回弹,对发射过程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