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效吸收式热泵GAX机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锦生  陆震 《流体机械》1997,25(10):51-54,6
介绍了高效吸收式热泵GAX回热循环机组中应用的工质及冷凝器、吸收器和吸收-发生器等部件的研究状况,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以氨/水为工质的单纯复叠吸收式制冷循环并对此循环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只有在冷却水温较低、制冷剂蒸发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具有较高COP值的优点。当冷却水温度较高时,因循环的工作温度和压力过高,使该循环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陆国强  胡连方 《流体机械》1995,23(10):60-62,33
对硫氰酸钠-氨吸收式制冷的计算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硫氰酸钠-氨溶液蒸汽压及焓的热力计算关联式,得出了硫氰酸钠-氨吸收式制冷系统中COP与发生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之间的理论关系,讨论了硫氰酸钠-氨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发生温度设计的可行范围,对系统的最佳设计状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制冷工质热力性质的通用计算方法——数据库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计算制冷工质热力性质的方法——数据库方法(简称数据库法)。  相似文献   

5.
6.
双级复叠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巍  徐士鸣 《流体机械》2001,29(9):44-47
介绍了双级复叠式吸收制冷/热泵循环及其热力计算方法,并着重分析了各因素对循环COP值的影响,得出了循环COP值随各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Windows平台开发制冷循环分析实用软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昌 《流体机械》2000,28(2):56-59
介绍了一个Windows制冷循环分析实用软件。该软件用VisualC 60编制,包含21种制冷工质的热力性质,具有操作方便、精度高的特点。由于采用动态链接库(DLL)技术,便于新工质扩充。  相似文献   

8.
徐士鸣 《流体机械》1999,27(2):57-61,6
综合介质了几种新型高性能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复叠式、复合式、GAX、辅助制冷剂吸收制冷循环。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膨胀机的热力计算与选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往复式,转子式,螺杆式和涡旋式膨胀机的几何结构出发,对其膨胀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研究了各自的运行规律。通过对带有不同类型膨胀机的CO2跨临界系统进行热力计算,得出了各种膨胀机的实行功率范围和特征结构尺寸。考虑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膨胀特性,提出了理想的CO2膨胀机应该满足的要求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双效吸收式变热器热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娟  史琳  王鑫  朱明善 《流体机械》2000,28(8):50-53
以H2O/LiBr和TFE/NMP为工质对分析了双效吸收式变热器的热力性能。结果表明双效吸收式变换器可达到两级吸收式变热器同样高的温度提升,但运行范围比两级吸收式变换器窄。以TFE/NMP为工质对的双效吸收式变热器比以H2O/LiBr为工质对的双效吸收式变热器得到的温升高,但系统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与人工合成制冷剂相比处于劣势,故采用跨临界循环,并利用膨胀机回收膨胀功以减少膨胀过程的能量损失,达到提高整个循环效率的目的。针对目前膨胀机存在的诸多问题,设计应用于跨临界CO2压缩循环的新型双转子滚动活塞膨胀机。该膨胀机的一级气缸始终与进气管连通,二级气缸始终与排气管相通,随着转子的转动在两气缸之间形成膨胀空间,因此,不需要专门的进气控制装置。对膨胀机的运行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得出主要结构参数,并进行受力和力矩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膨胀过程中,一级转子的总力矩始终为正值,膨胀将结束时两转子的总力矩变为负值。在角度θ2之前,二级转子的驱动力矩大于一级转子的驱动力矩,在角度θ2之后,一级转子的驱动力矩更大。  相似文献   

12.
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及吸收器性能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具体分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几种新的吸收式制冷循环.并特别侧重于对吸收器性能改进的阐述,最后对吸收制冷的发展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以TFE/NMP为新工质的吸收式制冷/热泵系统的组成、循环原理、工质性质,介绍了TFE/NMP吸收式制冷/热泵的开发研究及实验装置等。  相似文献   

14.
带蒸汽压缩的并联型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基本的并联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高温溶液腐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并联型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即在基本的并联三效循环的中压和低压发生器之间加一个压缩装置,对该循环进行优化计算,并和基本的三效并联循环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循环可以将循环的最高溶液温度由222℃降至184℃,循环的COP随着高发出口溶液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压缩比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爱因斯坦单压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型单压吸收式制冷装置,通过对该系统建立热力学模型,应用P-T方程和P-R混合规则模拟出系统中正丁烷-氨、氨-水工质组的相平衡参数曲线,和各状态点的状态点的初始参数,探究了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发生温度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系统COP及制冷量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冷凝温度升高而降低,系统COP呈下降趋势,冷凝温度上限为48℃;当发生温度在100~120℃范围变化时,系统COP随发生温度升高而增加。相对而言,系统COP对发生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发生温度次之,再次是冷凝温度。模拟结果为后续试验台搭建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将吸收器中溴化锂溶液的传热与传质过程相互分离的预冷却绝热吸收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建立预冷却绝热吸收过程的热力学模型,对溴化锂溶液采用预冷却双效并联循环进行吸收过程的热力计算,并与传统双效并联循环进行比较,分析了预冷却器特性参数对预冷却绝热吸收过程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及吸收器运行参数对预冷却绝热吸收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垂直管内TFE/NMP降膜吸收热质传递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丽  徐士鸣  张利嵩 《流体机械》2002,30(1):57-61,36
通过对垂直管内溶液降膜吸收过程特点的分析,建立了垂直管内TFE/NMP降膜吸收过程中热,质传递物理和数学模型,充分考虑了吸收液膜膜厚的变化,以及横向对流项对液膜内流,质传递和气液界面处热量流率及质量流率的影响。采用适当有限差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出温度,浓度分布及界面质量,热量流率等参数,通过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一些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利用天然工质对逆向布莱顿循环所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阻燃气体CO2与异丁烷的混合物是一种较理想的天然制冷工质,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系数,在大、中型空调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螺杆式压缩机组在设定的标准工况或者空调工况下性能参数能够达到最优,把它应用于高压缩比工况下,相应的参数就会偏离最优工况值.以螺杆式压缩机组在青海省水源热泵当中的应用为例,对制冷循环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把采用单级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循环方式耗功率较小,性能系数较大,热力完善度较高并且火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