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迎峰度夏期间,郑州电网负荷屡创历史新高,由于郑州市区一些规划新建变电站投运滞后,市区电网负荷红橙黄重载区域未得到有效缓解,迎峰度夏高峰时段,局部地区仍出现主变、配线过载现象。郑州供电公司按照河南省电力公司统一部署,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安排用户错避峰,在夏季高峰负荷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电力客户平稳有序用电。  相似文献   

2.
节能降耗是现在全社会面临的紧迫任务,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积极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和推广,让全社会都认识电力需求侧管理对促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意义,提高全民参加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激励政策,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规划和项目实施,力求取得实效,为实现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栋  周昭茂 《供用电》2008,25(6):48-50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国外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回顾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情况,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在丘陵农业县的探索应用,说明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能起到促进合理利用电力、提高负荷率、增加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拓展电力市场的作用。若政府能更加重视电力需求侧管理,调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则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胡江溢  王鹤  周昭茂 《电网技术》2007,31(18):10-14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为确保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有效实施,作者在对国外电力需求侧管理运作模式和激励机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并基于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国际经验,提出了推进我国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力公司必须抓好电力需求侧管理江苏省电力局用电处吴永清需求侧管理是90年代国际上提倡的一种先进的资源规划方法和管理技术。我国对电力需求例管理的研究近年来刚刚开始,电力需求侧管理与用电管理的关系,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执行主体及电力需求侧管理如何开展等,专家...  相似文献   

7.
《广东电力》2005,18(7):47
由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主持编审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实用技术》一书,已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科技实用类专著,吸收了近年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多项试点研究和工程示范,注重效益分析,突出成果验证。分二部分内容:电力需求侧管理基础知识、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技术和电力负荷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定义和国际国内发展情况,及其相关的概念进行详细介绍,深入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各参与方的定位和作用,探讨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具体技术实施手段。以南方某市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情况为例,介绍南方城市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中的区域负荷动态控制、大型冰蓄冷站和区域能源管理等三种主要技术手段,为电力需求侧在我国的推广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我国唯一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专业期刊,将遵循自身的期刊定位和专业定位,紧密联系当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重点,介绍、交流国内、国际的相关政策、标准、方法和经验,探讨和分析我国实施终端能效、负荷管理、需求响应等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宣传和展现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成果。2015年,《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选题方向如下:1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法规、政策、机制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为有效推动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促进全社会推广和应用节电用电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和电能利用效率,原国家电力公司于1997年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培训、技术推广、信息发布和经验交流及电力需求侧管理课题的研究和咨询等工作。2003年,国家电力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更名为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2017年9月,经公司制改制,变更为国网(江苏)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心"),设有综合部、技术部、编辑部等部门。期间,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在"中心"设立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培训工作办公室。  相似文献   

11.
电力需求侧管理突破了传统的电力管理模式,改变了依靠单纯地扩大供应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要的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处理供应侧和需求侧的关系,特别强调用户参与负荷管理的积极性,做到和用户共同实施用电管理。针对这一特点,通过分析时下最热门的数据挖掘技术的现状,并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分别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需求侧响应,有序用电和能效管理三个方面对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进行了综述。结论得出,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未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如何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用户需求侧管理中,不仅可以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加快电力行业的快速转型,为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和需求响应的概念,以及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及需求响应的现状,分析了电力需求侧管理与需求响应的实现方式以及两者对电力供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电力需求侧管理运作模式。说明了四川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理由。分析了政府主导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市场化运作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适合四川省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市场化运作方法和运作流程。  相似文献   

14.
正为有效推动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促进全社会推广和应用节电用电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和电能利用效率,原国家电力公司于1997年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培训、技术推广、信息发布和经验交流及电力需求侧管理课题的研究和咨询等工作。2003年,国家电力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更名  相似文献   

15.
《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我国唯一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专业期刊,将遵循自身的期刊定位和专业定位,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当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重点,介绍、交流国内、国际的相关政策、标准、方法和经验,探讨和分析我国实施终端能效、负荷管理、需求响应等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宣传和展现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成果,促进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李欣  杨伟光 《黑龙江电力》2005,27(3):175-177,181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是一项涉及政府、电力企业和用户的系统工程。以国内外需求侧管理取得的经验和良好效果为依据,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涵义、可行性、技术手段、当前实施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了研究和探讨,如果能够切实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行有效的技术和政策支持,就完全可以合理利用现有电力容量缓解全国电力供需矛盾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7.
郑峰崖 《广东电力》2007,20(6):27-28
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发展较快的时期,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很多关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政策,对实施有序用电、提高能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从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知识的认知开始,分析了当前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适时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息平台     
<正>发改委电监会联合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日前,发改委、电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继2004年发改委联合电监会印发《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意见》后,我国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方面又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办法》确定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定义,明确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即发改委负责全国电力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经贸委电力司举办首期DSM研讨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6月6日至8日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在无锡举办“电力需求侧管理研讨班”。这期研讨班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具体承办。国家经贸委电力司要求各级经贸委进一步抓好电力需求侧管理学习宣传工作,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并努力抓出成效。这期研讨班是国家经贸委电力司举办的首期电力需求侧管理研讨班,来自全国各地经贸委、电力公司、电力用户以及设备制造厂家共70多人参加了学习和研讨。研讨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讲授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基本概论,冰蓄冷空调…  相似文献   

20.
刘勇 《湖北电力》2007,31(A02):22-23
通过分析电力营销和社会能源压力日益紧迫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是相辅相成的观点,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降低高峰负荷增长,提高用电的效率,从而为电力营销创造良好环境,而电力营销的日益成熟,则反过来又能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