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水热法合成分散性良好的CdS纳米颗粒,并采用声化学法在颗粒外包覆TiO2壳层,获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光催化特性.讨论了水热反应温度保温时间与晶粒尺寸、结晶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声化学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与陈化时间对壳层生长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漫反射光谱、光催化性能测试等手段表征CdS颗粒的尺寸、形貌及CdS/TiO2的结构与光催化特性.结果表明水热过程中,提高反应温度、保温时间有利于提高产物的结晶性.声化学合成CdS/TiO2复合材料过程中,超声作用能促进核壳结构的形成.提高前驱溶液的浓度,在获得CdS/TiO2核壳结构的同时会析出TiO2纳米粒子.在降解甲基橙的实验中,CdS/TiO2材料表现出比单组分材料更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化学镀制备玄武岩纤维/镍核壳结构及其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简单易行的化学镀方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玄武岩纤维/镍核壳结构。SEM、XRD、XPS分析结果表明,金属Ni颗粒吸附在玄武岩纤维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连续的镍壳层。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制备玄武岩纤维/镍核壳结构的最佳温度和pH值分别为50℃和10.0。文中对化学镀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Fe/Ni/Cu/Ag合金粉的前驱体粉,考察了搅拌强度、滴定终点的pH值、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前驱体粉回收率的影响,并通过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采用氢还原方法制备了Fe/Ni/Cu/Ag合金粉末,考察了还原温度对转化率和颗粒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滴定终点的pH值对前驱体粉的回收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时间、搅拌强度和反应温度。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粉的工艺条件为:pH值11,反应时间35 min,搅拌强度2000 rpm,反应温度30℃;氢还原温度越高,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越快,金属颗粒的粒径越大。制备合金粉末的工艺条件:还原温度800℃,还原时间23 min。  相似文献   

4.
一种制备核-壳纳米Ni/Al复合粉末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氟离子的水溶液中,采用Al粉直接置换还原Ni盐的方法,实现了纳米Ni在Al粉表面上的快速化学沉积,制备出核-壳结构的Ni/Al复合粉末。探讨了反应的过程,利用粒度分析,SEM,XRD,BET,XPS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粉末进行了微观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平均粒度为7.13μm的铝颗粒表面包覆着一层纳米Ni(其晶粒度为20.4nm),形成了壳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简化预处理辅助化学镀工艺制备Cu包覆TiC复合粉末.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了原始TiC粉末,预处理之后的TiC粉末,Cu包覆TiC复合粉末的表面形貌和成分,同时也阐述了Cu镀层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经过简化预处理之后的TiC出现了很多表面缺陷,Cu能够均匀的包覆在TiC颗粒表面.其生长机理如下:经过预处理之后的TiC出现很多表面缺陷,成为化学镀过程中的活性点;化学镀过程中,Cu在TiC表面的各个缺陷处形核长大;Cu与Cu之间相互接触相互作用形成密集的网状结构最终形成致密的Cu镀层.  相似文献   

6.
采用St(o)ber方法,以AgNO3与柠檬盐钠还原反应所制备出的Ag纳米颗粒为种子,合成了Ag/SiO2核-壳结构的亚微米球.用透射电镜(TEM)观测所得产物的形貌和大小,并用光吸收谱仪测试了Ag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引起的光吸收峰.  相似文献   

7.
向奇志  吴燕  符嫦娥  陈婉 《贵金属》2016,37(4):35-38
细化完善了带空腔结构的核-壳纳米银粒子的制备方法。用红外光谱、X射线悍射和分散性试悚对制备过程中的纳米银、银/聚苯惡烯微粒、银/聚苯惡烯/银微粒和中空微粒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g/PS/Ag与中空纳米银微粒是复合微粒,而不是简单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回流冷凝法制备出CuSe纳米粒子(NPs).然后,采用一种简单、快速的光化学方法即紫外光辐照法,室温下在CuSe NPs外包覆ZnSe壳层,最终得到CuSe/ZnSe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谱仪(EDS)、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合成的Cu...  相似文献   

9.
采用还原反应制备了约15nm的钴硼(COB)金属粉,为了防止纳米金属粉在空气中被氧化,通过化学置换反应制备了银包纳米CoB(Ag-CoB)的纳米核壳金属粉,其形貌与组成分别通过电子透射显微镜(TEM)与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对纳米金属粉(Ag-CoB)与未包银的CoB金属粉的抗氧化性通过热重分析进行了对比,另外,利用差热分析对两种金属粉对高氯酸铵(AP)的催化热分解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g-CoB)金属粉的抗氧化效果好;纳米CoB金属粉和包银后的Ag-CoB金属粉对AP的催化效果都较好,经过包银后的Ag-CoB金属粉对AP的催化效果明显好于未包银的金属粉,达到了包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硫酸亚铁、硝酸钴、硫酸镍、碳酸钠和石墨微球为主要原料,利用非均相沉淀工艺分别制备出水合氧化铁、碱式碳酸钴和碱式碳酸镍包裹石墨微球的前驱体复合微球;然后将前驱体复合微球于600℃热还原处理2 h,分别得到了钴铁、铁镍和钴镍磁性纳米合金颗粒层均匀包裹石墨微球的粉体材料.利用SEM,EDS,XRD对前驱体复合微球和核壳结构石墨/磁性纳米合金复合微球的形貌、成分、物相进行了表征,利用VSM对核壳结构石墨/磁性纳米合金复合微球的磁性能进行了研究.这些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磁性合金颗粒层分别由晶粒为37.9 nm的Co0.5Fe0.5、38.5 nm的Fe0.5Ni0.5和38.2 nm的Co0.5Ni0.5组成,相应的矫顽力分别为36676,20972,16894A/m.  相似文献   

11.
张念椿  胡建强 《贵金属》2014,35(2):18-21
研究了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用抗坏血酸做还原剂,制备了粒径小的纳米铜粉。由于纳米铜粉的稳定性差,易氧化,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在制备的纳米铜粉中加了少量的Ag+,在纳米铜粉表面还原制备出银纳米层覆盖于在铜上。所制备的纳米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稳定性好,具有纳米粒子的效应,有望应用于印制电路的制造。该制备方法可以减少传统印制电路板制作方法的工序,节约资源,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毛龙  姚进  刘跃军  白永康 《表面技术》2019,48(1):154-160
目的提高聚乳酸(PLA)薄膜的抗菌性能。方法受到导电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静电作用方式起到抗菌作用的启发,利用Fe~(3+)引发吡咯(Py)在PLA薄膜表面发生化学氧化反应,聚合形成抗菌涂层(PPy),成功制备出PLA-PPy多层复合抗菌薄膜。采用等物质的量Ag~+替代Fe~(3+),引发Py在PLA薄膜表面聚合形成双重抗菌涂层(PPy/Ag),成功制备出PLA-PPy/Ag多层复合抗菌薄膜,并探讨了不同氧化剂和Py浓度对多层复合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当PLA薄膜表面积为72 cm~2,水溶液体积为40 mL,Fe Cl_3·6H_2O的浓度为0.047 mol/L,Py的浓度为0.223 mol/L时,PLA-PPy多层复合薄膜的表面PPy层结构致密,拉伸强度(40.1 MPa)和断裂伸长率(24.9%)分别降低了7.6%和12.6%,热稳定性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此外,PLA-PPy/Ag与PLA-PPy多层复合薄膜表现出相似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PLA-PPy多层复合薄膜,PLA-PPy/Ag多层复合薄膜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抗菌特性,大肠杆菌的菌落总数降低至2.9×10~6 CFU/cm~2,相比于纯PLA薄膜(4.8×10~(10) CFU/cm~2),降低了超过4个数量级。结论相比于完全采用成本较高的纳米银离子负载抗菌方式来说,较低成本的双重抗菌涂层(PPy/Ag)将会在PLA活性包装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氧化铟锡复合粉体前驱物,煅烧得到纳米级氧化铟锡(ITO)复合粉体,用TG-DTA,XRD,TEM,ICP-AES,XRF和BET研究了纳米级ITO复合粉体的性能.前驱物铟锡氢氧化物的分解温度为291.5℃,300℃下烧结即可得到立方结构的ITO结晶粉体,Sn嵌入到In2O3晶格中,形成单相的ITO固溶体颗粒.随着温度的升高,ITO固溶体颗粒结晶更完全,晶粒长大.前驱物铟锡氢氧化物分别在600℃,800℃和900℃煅烧4 h得到粒度均匀、分散性好、粒径为20 nm~30 nm的类球形ITO复合粉体.600℃煅烧得到的ITO复合粉体的纯度为99.995%,配比为In2O3:90.045%,SnO2:9.955%,比表面积为50.88 m2/g.该粉体烧结活性高,将该粉体用简单的烧结工艺在1000℃烧制的ITO靶材相对理论密度达到99.25%.  相似文献   

14.
以硫酸亚铁、硫酸镍、碳酸钠和石墨微球为主要原料,利用非均相成核工艺制备出水合氧化铁和碱式碳酸镍均匀包覆石墨的前驱体微球:通过对前驱体进行热还原处理得到了晶粒约为50nm的γ-FeNi合金颗粒层包覆石墨的产物微球。利用SEM,EDS,XRD对前驱体和产物的形貌、成分、物相分别进行了表征,并利用TG/DSC对前驱体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了制备这种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优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化学镀法制备Cu包覆纳米Al2O3粉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改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颗粒与金属基体的相容性,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实现了纳米Al2O3粉体的表面金属化,并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同时借助BET、XRD、SEM、EDS等先进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铜含量可控的纳米Al2O3表面化学镀铜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含NaF的HF溶液能有效地对纳米Al2O3表面进行粗化,10min的粗化使纳米Al2O3的比表面积增加了150%;采用双络合剂工艺可大大提高CuSO4·5H2O的利用率,减少废液污染;与控制施镀时间相比,通过改变装载量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粉体表面的铜含量.采用本文推荐的最佳施镀工艺可在15min内实现表面Cu含量为30%~83%的纳米Al2O3表面化学镀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气相聚合法制备了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纳米银复合薄膜,研究了复合纳米薄膜的导电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EDOT/纳米银复合薄膜的电导率为54.8 S/cm,高于纯PEDOT薄膜的电导率(17.3 S/cm),复合纳米薄膜的比容量为174.5 F/g,明显高于纯PEDOT薄膜的比容量。循环测试1000次后,复合膜的比容量保持率为81.6%,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这种化学气相聚合制备的聚合物复合纳米薄膜在超级电容器及导电材料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杨淑玮  张良  钟吕玲  陈双莉  马彩莲 《贵金属》2013,34(1):46-50,54
介绍了一种银离子壳聚糖(CTS)/三乙醇胺(TEA)印迹膜[Ag(I)-IICTM]的制备方法:CTS溶液中加入交联剂与银盐,形成均一溶液,流延成膜之后浸泡入有机碱TEA凝固浴中,凝固成CTS/TEA/Ag(I),进行处理,洗脱Ag(I)之后形成Ag(I)-IICTM。制备印迹膜的优化条件为:CTS 2.0%、AgNO30.6%、交联剂3.0%、TEA 10.0%。FT-IR显示Ag(I)-IICTM吸附Ag+具有配位作用;SEM结果显示Ag(I)-IICTM与CTS/TEA/Ag(I)膜相比,表面明显粗糙,且出现均匀的纹理,再吸附银离子后有覆层;XRD结果表明制备Ag(I)-IICTM,TEA作为凝固浴比NaOH更适合。  相似文献   

18.
纳米银粉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Ag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吸收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制备了类球形分布、分散性好的Ag纳米颗粒,其粒径主要分布在10~50nm范围,平均粒径为26nm,晶体结构与相应的块体材料基本相同,为fcc结构,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氨水和柠檬酸作为溶液中银离子的配体,草酸、亚硫酸钠和柠檬酸作为还原剂,水热制备Ag-SnO2复合粉体。对Ag-SnO2复合粉体进行了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元素面扫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体系均可水热制备银氧化锡复合粉体。在以氨水为配体,分别以亚硫酸钠和草酸为还原剂的体系中,银和二氧化锡沉积完全。以亚硫酸钠为还原剂的体系中所得复合粉体为片状结构,厚度约为300nm,而以草酸为还原剂所得复合粉体为球形结构,粒径约为100nm。以柠檬酸为配合剂和还原剂的水热体系中二氧化锡沉积不完全,所得复合粉体为不规则球形,粒径较小,约为3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