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及凝固注模成型Si3N4及SiC陶瓷:基本原理及工艺过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直接凝固注模成型(direct coagulation casting,DCC)是一种崭新的(准)净尺寸陶瓷成型方法。本文了采用此法成i3N4及SiC陶瓷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DCC成型工艺过程为把高固相含量低粘度的陶瓷浆料浇注到无孔模具中,事先加入到浆料中的生物酶及化学物质通过改变浆料的PH或电解质浓度醚改变浆料的胶体化学行为,从而使浆料原位凝固,得到有足够脱模强陶瓷坯体。DCC成型的特点为坯体  相似文献   

2.
陶瓷直接凝固注模(DCC)成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直接凝固注模式型(DCC)是一种陶瓷净尺寸胶态成型方法,DCC成型的坯体具有成型密度高,密度及组分分布均匀,不含或只含少量有机物等特点,本文了DCC成型的原理、成型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陶瓷直接凝固注模成型(DCC)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鹏  杨金龙 《陶瓷学报》1997,18(3):167-171
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是一种崭新的净尺寸陶瓷成型概念,其基本过程是通过酶催化底物的化学反应改变,pH值至等电点(IEP)或增加盐离子浓度,使双电层稳定的陶瓷浓悬浮体实现原位凝固,得到均匀,无密度梯度的坯体,然后干燥(无需脱脂)烧结致密化,本文详细讨论了这种成型工艺的原理和应用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SiC陶瓷的浇注成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Zeta电位的角度出发,对泥浆粘度、泥浆稳定性以及素坯密度进行了调整和比较,解决了SiC泥浆制备及其浇注中的一些问题。用3种SiC原料,浇注成型后素坯密度、无压烧结后烧结密度和烧结样品的抗弯强度分别达1.66g/cm^3(51.7%),2.93g/cm^3(91.3%)和268MPa。  相似文献   

5.
直接凝固注模成形制备Al2O3基陶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柏春 《中国陶瓷》1997,33(5):18-20
本文介绍了用直接凝固注模成形法制备Al2O3基陶瓷材料的基本工艺过程;研究了陶瓷浆料的固相含量,原位凝固剂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凝固剂可使浆料原位凝固,通过调节固相含量、凝固剂、缓冲剂可以控制凝固时间和陶瓷坯体强度;陶瓷坯体具有尺寸变化率小,密度较高且均匀,足够的脱模强度,表面质量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超细莫来石粉末的成型与生坯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超细莫来石粉末(Al2O3/SiO2=74/26,质量比),用各种干、湿法成型工艺制得生坯,测定了生坯密度、微观形貌、气孔分布等结构物理状态。结果表明:湿法成型坯体密度比干法高约6%~7%,且坯体结构均匀,气孔分布窄(大多数小于400A),由此导致在同样烧成条件下湿法成型坯体烧结密度大大高于干法(达18%~19%)。通过对成型技术、坯体质量的分析评价,找出了适合于超细粉末成型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固相含量对淀粉-Al2O3悬浮浆料的流变特性、固化行为、成型坯体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酯化淀粉原位凝固成型工艺可成型出结构完好、致密度较高的陶瓷坯体。研究表明浆料表观黏度随固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即使是固相体积分数为58%的高浓悬浮浆料,表观黏度仍小于1mPa·s,易于注模;随固相含量的增加,坯体的线收缩率和干燥强度下降,而坯体的相对密度不断增加;固相含量对坯体的微观结构和气孔分布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华大学材料系黄勇教授课题组承担的九五期间863课题“低成本、高性能陶瓷胶态注射原位快速凝固成型新工艺的研究”(简称为“陶瓷胶态注射成型新工艺”)取得重大成果,使陶瓷的制造成本降低一半,可靠性提高一倍以上,使各种复杂形状陶瓷零部件的近净尺寸制造技术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制备的陶瓷材料与制品的性能达到;坯体密度均匀(密度分布差小于0.5%)、坯体强度高(抗弯强度在20~30MPa)、易于加工:烧结后产品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9.
《江苏陶瓷》2003,36(4):44-44
本专利涉及陶瓷材料制造技术。其特征在于首先将海藻酸钠制备成水溶液,然后加入陶瓷粉料和分散剂混合球磨,球磨后的陶瓷浆料室温下除泡。将浆料以一定的厚度铺展在成型工作平台上,在计算机指令下按照部件的CAD模型有选择地在浆料上喷上凝胶剂,引发浆料局部凝胶,然后在已经凝胶的浆料层上通过刮刀再铺上一层新的浆料。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整个陶瓷部件坯体建造完成。陶瓷坯体经过清洗、干燥后,烧结得到成品。利用本发明工艺成型的陶瓷部件不需要模具,自动化程度高,尺寸准确,工艺周期短,坯体有机物含量低,密度高,内部均匀性好,采用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
琼脂糖凝胶大分子在陶瓷原位凝固成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研究了一种新的陶瓷原位凝固成型方法,其原理是依据琼脂糖凝胶大分子在水溶液中加热时溶解,冷却时凝固这一物理变化。对于固相体积分数大于50%陶瓷悬浮体中引入约1%(质量分数)琼脂糖大分子,即可凝胶注模进行各种形状复杂的陶瓷部件成型,获得表面光洁、内部孔隙尺寸和密度分布均匀的陶瓷坯体,并烧结出均匀致密内部无明显缺陷的涡轮转子等异型部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陶瓷原位凝固成型技术 (直接凝胶凝固成型 )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 ,找出了影响成型工艺的基本因素 ,并且利用该成型技术制备出强度和密度较高 ,且密度均匀性好的坯体。  相似文献   

12.
巴基球(C_(60))的化学性质及富勒型化合物的合成F.WUDL(InstituteforPolymersandOrganicSolidsandDepartmentsofChemistryandPhysics,UniversityofCaliforn?..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陶瓷成型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陶瓷成型工艺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相继产生了一系列新颖的成型技术。不同的成型技术有各自不同的优点,但同时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总的来说,以下几方面将成为 21世纪陶瓷成型工艺发展的主流: 制备低粘度高固含量浆料,保证素坯强度 如果不考虑对粉体的要求,那么成型工艺的首要问题将是低粘度高固体含量浆料的制备,因为这是保证素坯密度和强度的前提。低粘度将使浆料顺利进行,而且低粘度还是成形复杂形状陶瓷部件的要求;高固含量是提高素坯密度和强度的基础,高密度的坯体可降低烧结温度,减小收缩率,避免坯体…  相似文献   

14.
单体含量对凝胶注模工艺固化时内应力及坯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中,单体含量对陶瓷浓悬浮体固化过程产生的应力和成型后陶瓷坯体的强度影响较大.通过自制的应力感应器测量凝胶注模工艺固化过程中Al2O3浆料从液相到固相转变过程中内应力的变化,系统研究不同有机单体含量对固化过程中内应力、素坯的力学性能和排胶后坯体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含量较高时,坯体的抗弯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淀粉作凝胶剂原位凝固成型Al2O3陶瓷的新方法.当淀粉大分子在水溶液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淀粉颗粒吸水溶胀,陶瓷浆料脱水并固化成坚硬的坯体;而且溶胀后的淀粉可作为粘结剂,有助于坯体固化并增加其强度.详细探讨了酯化淀粉添加量不同时,对陶瓷浆料流变特性的影响,以及对成型出素坯的线收缩、相对密度、干坯强度以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喷雾造粒SiC粉料在成型过程中的破碎行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压力喷雾造粒的方式对SiC粉体进行喷雾造粒处理,研究了喷雾造粒过程中工艺条件和浆料中粘合剂含量对成型过程中粉料颗粒破碎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喷雾造粒过程中粘合剂含量过多或进口热风温度过高,都会使喷雾造粒粉料颗粒的团聚强度增加,在成型过程中不易破碎,残留在素坯中的硬团聚将对烧结致密化产生不利影响。SiC粉体在雾造粒时最佳粘合剂含量和进口热风温度分别为50ml/kg和240℃。  相似文献   

17.
自发凝固成型是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首创的一种新型陶瓷成型方法,以改性的水溶性异丁烯与马来酸交替共聚物作为陶瓷浆料的添加剂,静置后浆料自发凝固获得陶瓷坯体。该共聚物既作为分散剂,同时又作为自发凝固的助剂。本文回顾了自发凝固成型技术的发展历史,阐述了自发凝固成型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影响自发凝固成型过程的因素,分析了自发凝固成型的内在机理,总结和展望了自发凝固成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表明SiC颗粒尺寸及含量对SiC_p-AlN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通过工艺因素的控制,SiC_p-AlN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可达569MPa,断裂韧性可达5.14MPa·m~(1/2)。另外,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其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19.
低密度聚乙烯二步法模压发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  张隐西 《塑料工业》1997,25(1):69-72
本文介绍采用二步法模压发泡工艺制造密度较小的LDPE泡沫塑料。其工艺过程为先用模压法压制成预发泡型坯,然后趁热将此型坯放入烘箱中进行二次发泡,即得泡材。通过对交联—发泡体系的研究发现,合理地控制预发泡型坯的交联度和发泡剂的分解速率是二步法模压发泡工艺的关键,必须使LDPE的交联速率与AC的分解速率相匹配。该泡沫塑料的基本配方(质量)为:LDPE100、AC20、ZnO0.5、ZnSt1.0、DCP1.0、TAIC1.0。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模压温度150℃,时间10min,烘箱温度190℃,时间1.5min。所制泡材的性能:密度0.04g/cm3,邵氏C硬度39,拉伸强度0.38MPa,断裂伸长率157%。  相似文献   

20.
《硅酸盐通报》2003,22(1):37-37
这是一种含有耐高温纤维、尤其是基于Si/C/B/N的纤维增强的复合陶瓷 ,它由纤维和以Si为基的基体反应结合而成。其生产过程为 :用一种适于热解的粘合剂浸渍 ,由Si/C/B/N纤维组成的纤维束并使粘合剂固化 ,如果需要 ,随后用一种适于热解的抗硅化层 ,例如酚醛树或者聚碳硅烷处理纤维束 ,然后制备一种纤维束 ,填料如SiC和形式为石墨或炭墨的炭以及粘合剂的混合物 ,将这种混合物压制成型为坯体 ,然后在减压或保护性气氛中热解坯体 ,从而获得一种多孔性成型体 ,然后在减压条件下优选 ,用硅熔体对上述成型体进行渗入处理。这样 ,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