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际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小说<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两次演说,可以发现通过人际隐喻的使用,小说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被刻画得更加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隐喻在比喻范畴中的类典型性(prototypicality)、隐喻概念与隐 喻表达式之间的概念与概念因子关系以及概念隐喻的"喻体"和"本体"中所涉及的诸概念之间 的蕴涵关系。语言使用中充满了隐喻,其原因是人们能通过隐喻或其它语言手段来解决在表 达和理解某种概念时遇到困难。从人类认知的意义上讲,隐喻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具有形体特 征的身体经验,帮助人们托此于彼,进行思维和理解活动。  相似文献   

3.
论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存在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涉及的隐喻只限于功能语言学所指的语法隐喻。语法隐喻是指一个概念在词汇语法层中不同的体现方式:一致式和隐喻式,即“同一所指,不同能指”。下面拟对一致式与隐喻式存在差异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使用隐喻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大陆地区体育报道中,战争隐喻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当代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框架结构、概念整合几个视角出发对这种隐喻的结构特点和生成过程的分析,解释了战争隐喻广泛运用的原因,揭示了其语言和社会影响,并对媒体如何使用战争隐喻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成语中隐喻的翻译一向是成语翻译的难点。虽然在翻译实践中,翻译不是概念隐喻,但概念隐喻在深层制约着语言表达的方式。在1999年新版的概念隐喻理论中Lakoff和Johnson区分了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从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这个新角度出发研究成语中的隐喻翻译,能帮助译者从认知的高度对隐喻进行充分解读,从而做到在翻译的过程中,在关注表面语言形式的转换的同时,还关注到了深层认知过程的再现。  相似文献   

6.
根据源域的不同,概念隐喻可分为三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空间隐喻.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对大学英语教学能起到积极地指导意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英语中的很多词汇,短语和篇章都运用了隐喻,或者都可以用隐喻式的思维加以解析;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英语的教和学本身就是一种隐喻过程,即有效建立已知和未知之间联系的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隐喻性的教学法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概念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频繁地出现在经济语篇中.在大量搜集英汉经济语篇语料的基础上,从本体性概念隐喻、方位性概念隐喻、结构性概念隐喻三个角度对“钱”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类和解读.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认知思维方式.英汉语言中,为了构建"爱情"这一抽象概念,许多内部有高度组织结构的具体概念域被映射至相对抽象的"爱情"概念域上.以诗歌为例,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爱情隐喻概念表征方式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隐喻在寓言当中被大量地使用。隐喻的基本特征就是语义冲突,产生的基础是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隐喻是一个概念域投射到另外一个概念域之后产生的结果,同时双重影像在寓意的产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些背景理论,然后通过对伊索寓言《狮子,狐狸和大鹿》的分析,阐述了隐喻的运作方式。许多看似错综复杂,任意偶然的隐喻实际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概念的隐喻。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二语习得同属语言学研究领域。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介绍了隐喻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并从两个方面探讨了隐喻概念对我国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亦即隐喻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作用和隐喻表达的文化内涵及在二语习得的文化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隐喻大量地存在于经济语篇中。通过调查来源于英汉经济语篇中的隐喻表达式,发现在三类概念隐喻中,空间隐喻、本体隐喻、特别是结构隐喻成为理解抽象经济概念和现象的主要机制。同时从社会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了在英汉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系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隐喻和二语习得同属语言学研究领域。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介绍了隐喻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并从两个方面探讨了隐喻概念对我国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亦即隐喻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作用和隐喻表达的文化内涵及在二语习得的文化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是各民族共有的,但不同民族在隐喻投射的取向和概念组织的转换上存在差异。借十七大报告中出现的隐喻性语句,从概念隐喻的角度来分析政治文献中隐喻翻译时需注意的汉英认知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详细统计并研究了中国1996-2015年(截止到2015年12月12日)刊登在中国知网上有关"隐喻"的文献,发现这些文章绝大多数都是从认知角度来研究隐喻的,说明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对隐喻的研究已经从修辞转移到认知上来了。鉴于此,本文主要从认知角度对1996-2015年隐喻的研究现状、隐喻的本质、隐喻的分类以及隐喻的工作机制(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评价理论,对"根叔"毕业演讲《记忆》中概念隐喻资源进行情感态度解码,并探究其评价功能。研究发现,在语篇《记忆》中主要存在拟人隐喻、实体隐喻、旅程隐喻和建筑隐喻这四种概念隐喻,这些隐喻表达了演讲者的积极情感态度,并通过突显与听众相一致的认知模型,达到与听众建立同盟的效果,发挥其评价功能。旨在通过此研究,为中文毕业演讲分析提供新的视角,探索概念隐喻解码的新方式,并推动概念隐喻理论和评价理论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隐喻的"双域"模式是一种更大、更普遍的"多空间"概念映射模式的一部分。从隐喻概念着手,探讨了隐喻的基本发展过程及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关系,阐述了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概念,举例分析了古诗词中隐喻的概念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分析纳博科夫小说<微暗的火>的主人公谢德所写长诗中的"身体"和"家庭"两个"容器意象".主要根据Mark Johnson描述的容器图示隐喻蕴涵,分析了"身体"和"家庭"对于谢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认为元曲的特点在于"自然",孔子认为<诗经>的特点在于"无邪".元曲与<诗经>相距将近两千年,但是从元曲"自然"这一属性中可以透视其对"无邪"的契合,这是元代作家对<诗经>作家那种真情的回归的结果.文章以现代心理学中主动遗忘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元代作家真情回归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并以此说明元代作家对<诗经>作家之真情回归的心理学因素.  相似文献   

19.
英汉空间隐喻成对词排序的标记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身体是空间隐喻认知的原型,人在多维空间中躯体和生活的体验是空间隐喻概念的基础。人的身体上下的不对称、左右的对称、前后和里外的不对称以及习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出现了许多空间隐喻的成对词,即两个空间隐喻词共同使用在同一个完整的概念之中;这些空间隐喻成对词是按其标记性进行排列的,即从“无标记”到“有标记”,这既符合语言的习惯、更符合认知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汉日词语中都有大量的隐喻。其中因为人类对动物的身体结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非常熟悉,故就善于将动物的某些特性投射到人的身上,即基于"动物是人"这个概念隐喻延伸出的大量的动物隐喻。通过对汉日语中表动物词语的喻人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是基于人类共同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而差异则是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习俗、生活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