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已成为当前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的新趋势。但是,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是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教师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为例,初步探索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法和路径。基于“四个自信”,并结合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特点,确定了制度认同、文化自信、专业道德修养和科学精神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围绕思政建设目标,总结各章节相应的思政教育点和融入路径,并通过4个教学案例,简要介绍了思政元素融入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方法,提出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平时成绩考核的改革方案,达到对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成果全面评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是系统的育人工程。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抓手,是高等教育之根本。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着力点,是高校育人之灵魂。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究专业课程思政缺少思政教育、教师思政素养不足、学生缺少思政教育引导等问题,科学设计教学项目,以项目为依托,甄选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以专业课程为植入载体,探究专业课程思政化路径,全方位、多视角和系统地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诗歌化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真正做到专业知识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培养有灵魂懂专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中思政内容的无痕融入,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理论难度大、专业知识多的普遍特点,以组合结构专业课程为例,探讨从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建设思政元素的方法与可行性,开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以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教学矛盾,阐述上述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与改革措施在本科生与研究生组合结构专业课中实施的效果,以期为土木工程专业课题提供参考。组合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组合结构理论复杂、形式多元,教学难度大,在组合结构课程中无痕融入课程思政,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授课技巧、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增加“工程案例库”“八百壮士精神”等思政内容,穿插“工程问题案例剖析”“学术前沿”等思政元素;在试验教学中,增加“试验设计”“学术研讨”等环节;在考核体系中,增加“团队项目”。在教学模式方面,开展“多渠道”授课、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课程,实现教学从课堂向课外、从国内向国际的有效延伸。在教学方法方面,实施多种电子教学媒介综合教学法,实现个性化教育。经过上述思政内容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得到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张娜  曲亮  庄敬宜 《安徽建筑》2024,(3):129-130
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是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剖析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现状,发掘思政融合的痛点与难点,提炼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策略,对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进行探索与研究,进而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实现思政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特色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与思政融合新路径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永强 《安徽建筑》2022,(2):117-118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比较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功能。文章通过分析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原因,以及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建工专业核心课“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为例,从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教学考核评价等三个方面,探讨该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并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已经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许多高校教师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身体力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普遍和共性的问题。本文就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中存在的普遍和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大量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指出破解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瓶颈的方法,提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供广大高校专业课授课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7)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建设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专业课程思政设计和建设,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该文从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出发,对该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对策研究和有效设计。  相似文献   

8.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依托,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钢结构原理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协同教育的实践路径。育人要找方向,抓重点,文中以授课目标为主线,以专业知识点为背景,找准五个切入点。通过切入点将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有机结合,深入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完整的价值评价体系。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教学三方法、授课三步骤、评价一体系形成一套完整新型育人路径。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真正达到教书与育人同行,专业与思政共建的课程教学效果,以期为同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必然目标。针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薄弱的现状,按照土建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职业伦理、道德要求,本文深入挖掘了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元素,明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培养目标;构建了“立体化、分层次、全过程”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学体系,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颖多样、有趣灵活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弥补了现有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化的不足;并以国家在线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等3个维度,对思政元素融入此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从而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最核心环节。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特点,阐述基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师队伍的思政建设和课程思政评估机制的构建,探析思政元素融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以火神山医院建设项目为案例,深入挖掘蕴含在教学案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实践表明,“新工科”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全方位育人和多元化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工科专业实践课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提出基于情境学习的思政元素融入方法。以综合实践环节的训练素质要求为对象,依托情境认知的基本理论框架,阐释了工科毕业生素质要求和情境学习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将实践唯物主义教育观与情境教学特征相结合的融入路径。基于情境教学模式中观念转变学习和认知弹性两个建构理论,展示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改革案例,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已经从注重外延式增长进入强调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鉴于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质量评价是当务之急。重视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质量评价体现在4个方面,在评价主体上应实现从单主体评价向双主体交互评价转变;在评价视阈上应实现从“微观评价”为主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转变;在评价方式上应实现从“显性评价”为主向“显性与隐性相统一”转变;在评价维度上应实现从“静态评价”向“静态与动态相融通”转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从加强党委领导,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加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如何努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成长与成才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是目前高校急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从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入手,提出了营造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研究生教育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打造研究生思政示范课,发挥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发挥关键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三个面向",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优化思政课教学实施环境,发挥高智慧教育生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及融合给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和改革动力,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具有优秀思想政治素养的“新工科”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为着力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认知需求,设计课程思政目标,挖掘了四个维度的思政元素,构建了课程思政全阶段闭环融合路径,完善了课程教学目标需求,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及资源素材,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了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深度、广度和温度,实现了专业学习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目标,形成了工程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三大依据:首先,改革开放后,系列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提供了法规政策依据;其次,相关研究成果奠定了理论依据;最后,当前大学生思想实际提供了现实依据。文章通过对以上几大依据的梳理,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是由政治观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几大重要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体系,并具有指向明确、结构合理,动静结合、日趋完善,内涵丰富、不断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蒋荣 《高等建筑教育》2019,28(3):158-164
在归纳通识教育理念基本内涵以及国内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指出,思政课与通识课程有必要整体规划。文章认为,高校思政课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板块,借鉴通识教育理念,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组织进行改革,是时代使然。  相似文献   

19.
赵静 《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166-168
“诉苦”原本是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和平年代重新思考“诉苦”话题仍然有着一定的意义。笔者认为,利用“诉苦”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诉苦”教育注重形式和内容,强调的是一种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责任淡化等意识问题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