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冰  罗瑾 《陶瓷研究》2003,18(3):40-42
由于万历暑期民窑的器物普遍无年号款识,它们自身不能说明所产的年代,而且关于这个时期的民窑的记载几乎是空白的,因此,分析时代风格是我们在研究万历民窑其它问题之前,首当其冲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浅析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是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其民间的图式、题材和行云流水的笔法,给人留下无限暇想的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历代青花的演变、重点阐释明代民窑青花的形成、题材、装饰风格,以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瓷业真正迈向历史高峰应始于明代。明代是景德镇民窑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景德镇陶瓷作为商品大量远销国外的时期。这一时期,青花瓷成为明代景德镇民窑陶瓷生产的主流,可以说青花瓷印证了明代景德镇民窑发展的痕迹。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然而唐青花并不是唐代陶瓷装饰的主流,在扬州唐城出土的青花瓷片上,青花主体及装饰多为植物纹,如花草相缠的蔓草纹、宝相花,团形花等,只有少量动物纹、青花色调虽鲜艳,并有晕散现象,但色调浓处有黑色小斑点、胎釉灰、釉质多气孔,加之唐代尚豪华、器丰满、色华丽,多采用釉色装饰,这使  相似文献   

4.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代,已经成为当时景德镇陶瓷的主流产品,明代景薷镇官窑和民窑的青花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尽管由于历史偏见,民窑不曾被载入史册,但是作为商品它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中,它的产量之大是官窑瓷器所不能及的。民窑青花的纹饰及风格突破了官窑规范化的束缚,画面简练豪放、青翠滋润,所绘花鸟草虫、山水人物小品,皆构图简洁,寥寥数笔,简朴清新,生趣盎然,令人望之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5.
民间青花常开不衰、永不凋谢,是因为她根植于民间的肥沃土壤,同时与各民族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的民间青花,在继承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显示着融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情趣使现代民间艺术产生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陈致敏 《陶瓷研究》2003,18(4):35-37
该文从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装饰,多角度地谈及青花的料色与用料纹样与题材、造型与品种。论述有理,引文有据,读后令人学有所得,开卷有益之感!  相似文献   

7.
赵明Jin 《陶瓷研究》2000,15(2):50-53
为进一步探讨民窑青花瓷的源委,及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本文试就江西省博物馆馆藏的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瓷,及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逐件作一介绍,并就其特征进行粗浅分析。青花缠枝莲纹碗 敞口,弧腹,圈足。口沿内外各饰弦纹一道,内底心双圈草书“福”字款。外壁绘二方连续缠枝莲纹,腹下部饰二道弦纹。通体施釉,仅足内无釉,碗底心有鸡心样突起。釉质肥厚,晶亮,白中泛青,开细纹片。绘画技术采用一笔点划画法,起笔色深,收笔色淡,布局疏朗秀丽。青料浓艳清新。高59cm、口径122cm、底径5cm。为永乐年间景德镇民窑烧…  相似文献   

8.
邹丽华 《陶瓷研究》2005,20(1):18-20
民窑青花瓷的发展是在市井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其文化内涵和消费对象都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社会意识形态和阶层的,本文剖析了市井文化的民窑青花瓷的典型风格,阐述了民窑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9.
民窑青花瓷文化艺术成就卓越,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更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璀璨明星。民窑陶瓷表面粗糙,质地不够细腻,但功能结构合理,形体比例恰当,艺术风格独特。民窑青花装饰最大的艺术特征是追求洒脱自由,并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这正是其平民性的生动具体表现,也是其区别于官窑青花的最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0.
"婴戏图"是指以儿童游玩、嬉戏为主题画面的纹饰,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构图疏简、笔法洒脱随意、画面活泼奔放、人物生动传神。这一时期作品多追求简洁、凝练,体现"童趣"、"古朴"、"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形象语言与艺术风格。文章通过挖掘婴戏图纹饰的文化内涵,阐释了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的艺术表现及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千上万的官窑和民窑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渡后,到了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无论是日用瓷器还是建筑用陶,在明代社会经济资本主义因素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背景下,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相似文献   

12.
秦弦 《景德镇陶瓷》2013,(3):J0022-J0023
晚明是青花仕女图的大发展时期,仕女人物是民窑产品重要表现题材之一。本文以仕女人物日常生活场景(课子习书、弹琴取乐、春日郊游、与童戏耍)中的精彩一幕展开,  相似文献   

13.
14.
吴若明 《陶瓷工程》2007,41(5):47-50
中国的民间陶瓷生产,其时间年度,跨越久远。从原始时期的彩陶文化的装饰图案来看,求吉祥寓意的纹饰就比较多的出现在日用器皿上了。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一些纹饰是否具是有当时部落图腾的可能性,但至少,它们也表达了一种原始先民对于上天赐佑的吉祥期待。如表示在陶钵上的鱼纹与蛙纹,便是一种对多子多福的吉祥期待^[1]。  相似文献   

15.
赵明景 《陶瓷研究》1998,13(4):45-46
明代是我国青花瓷生产的高峰时期。明代民窑青花瓷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这就更进一步促进了青花瓷画艺术的发展。如果说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那么景德镇民窑青花则是这瑰宝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以其独特的风格蜚声于陶瓷艺术之林。近年,笔者在临摹景德...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民窑青花装饰,从工艺材料、装饰载体、布局、装饰题材、装饰技法、表现手法、装饰内在意蕴等多个方面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入分析与探究景德镇民窑青花装饰,对我们进行现代青花瓷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青花瓷它肇始于唐,成熟于元,昌盛于明、清朝。色泽典雅清丽的青花瓷,同其他各种传统技艺一样有着独特的技术要求,且这种技术是在长达几个世纪的生产过程中逐步完善的。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  相似文献   

18.
民窑青花瓷在清代时大量生产,因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以及奔放的艺术风格特征而被专家学者、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们所追捧。本文试从景德镇清代民窑青花瓷的渊源开始梳理,浅谈其艺术特点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十五世纪景德镇民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要纪年墓葬,窑址遗物、历史文献以及官窑相关器物的比较分析,对十五世纪景德民窑的发展状况、制作及器物的时代特征作了初步的研究,对被称为“十五世纪之谜”的陶瓷史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官搭民烧是中国古代官窑瓷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即将部分官窑产品派烧于民窑。官搭民烧始于宋元时期,明嘉靖时期实现了制度化。官搭民烧对嘉靖青花瓷产生了显著影响,推动其迅猛发展,并形成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