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化学家,陶瓷学家及材料科学家与工程师们为发展与应用高性能的陶瓷材料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中高纯,超细陶瓷粉末的制备技术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粉末的合成技术,粉末的特性,表面处理与形状的形成,粉末烧结行为及粉末-微观结构-性能关系等。本文试图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的概述,重点介绍粉末的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纯超细陶瓷粉料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王思青 《中国陶瓷》1995,31(5):39-42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AIN粉末及陶瓷的性能,制备方法,应用现状及前景等。笔者认为,在AIN粉末制备方法上,除了Geuther法以及刚刚研究开发出的SHS法可以工业化生产外,液相法也是目前较有希望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另外,用AIN粉末为塑料包装用材料的改性材料,其潜在的市场的确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4.
溶胶凝胶法制备锆钛酸超微粉末及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5.
6.
高聚物/陶瓷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合 热解法修饰陶瓷基膜和浸涂法制备高聚物 /陶瓷复合膜 ,通过正交设计考察膜制备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 ,并制备出了完整无缺陷的硅橡胶 /陶瓷复合膜和PPESK/陶瓷复合膜 ,其O2 /N2 分离系数皆达到了纯高聚物膜的本征分离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膜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为在较高温度环境下的气体分离及膜反应等的应用准备了条件 .  相似文献   

7.
硬质合金粉末表面涂层陶瓷的材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宝友  黄传真 《陶瓷学报》1999,20(3):137-140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TiC粉末,(W,Ti)粉末表面涂层Al2O3陶瓷,通过热压烧结制得了两种新型涂层的刀具材料(FTC1和FTC2),粉末涂层材料FTC1和FTC2的力学性能满足刀具材料的使用要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基体粉末表面较均匀地涂覆了一层α-Al2O3陶瓷,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压电陶瓷超细粉末湿化学法制备工艺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共沉淀、水热合成、溶胶-凝胶法、金属有机物热分解法等湿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超细粉末,本文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陶瓷作为一门粉体科学,颗粒大小的测试及表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象测温学对热学研究一样重要.如果不能准确地获得颗粒的信息,那么所得出的任何研究结论都是可疑的.然而颗粒大小的测试,最重要地是将颗粒在液体介质中均匀分散,因此样品的制备是首要的环节.在实际的研究中,研究者对颗粒的测试与表征也存在着许多模糊的概念,比如:不同的测试为什么得出颗粒的粒径不一样?对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如何选用合适的测试方法等.鉴于上述考虑,清华大学材料系杨金龙、黄勇等作者分别写了下述三篇文章:1.陶瓷粉末颗粒尺寸表征及分析2.陶瓷粉末颗粒尺寸测试及原理3.陶瓷粉末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及分散评价这三篇文章将陆续在“技术讲座”栏目刊出,供广大读者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三氧化二铁超细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三价铁离子的酸性溶液为源物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三氧化二铁超细粉末,在650℃下焙烧后得到Fe2O3超细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对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超细粉末达到纳米级,其平均粒径达23nm。  相似文献   

11.
Pt–ceramaic (TiO2, ZrO2, and ZrO2–5 mol% Y2O3 (PSZ)) composite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liquid-phase reaction. These composite powders show highly functional properties such as the following. The sintered films of these powders are good metallic conductors. The resistivity of the Pt–PSZ film at room temperature is about 1.5 × 10−5Ω·cm, which is almost comparable to that of pure platinum (1.05 × 10−5Ω·cm). This film shows excellent cathodic oxygen reduction. The overpotential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at 750°C is less than 20 mV even at a high current density of 0.1 A/cm2. The Pt–TiO2 composite powders have highly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reduction of NO gas.  相似文献   

12.
氮化硼陶瓷纤维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新型高性能材料,然而传统的高温法很难制备高质量的氮化硼陶瓷纤维材料,只能通过前驱体转化法实现。概述了氮化硼陶瓷纤维的合成路线以及各种前驱体制备氮化硼陶瓷纤维的优缺点,并对前驱体法制备氮化硼陶瓷纤维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 由多种金属氧化物混合烧成的现代电子陶瓷和磁性瓷等常称为功能陶瓷。这些陶瓷材料的粉料,过去都是由球磨混合氧化物的方法(球混法)制备的。球混法不但消耗时间,得不到理想的细度,而且容易混入由球体磨损下来的杂质,因而使瓷料的化学纯度降低,影响产品的质量。近二十年来,人们采用湿化学工艺制备陶瓷粉料,即将陶瓷的各个组分原料,都以可溶性盐的形式溶解在同一溶剂中,然后处理这种溶液以制得粉料。由于在这种工艺中,各组分是在分子或原子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碳化硅原料制备技术的进展,着重描述八十年代后期运用Laser,Plasma,CVD等技术高温裂解有机物和Sol-Gel等方法制备超细,超纯,复相碳化硅陶瓷粉末的方法与性能,以期获得高性能的碳化硅结构陶瓷。  相似文献   

15.
钇铝石榴石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钇铝石榴石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做了系统的概述,着重介绍了目前在YAG粉体的制备中应用较多的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溶剂(水)热法和共沉淀法等几种方法.简要地分析了这几种方法在YAG粉体制备中的优缺点,指出了共沉淀法是现阶段最具潜力的一种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Bi2O3和SiO2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硅酸铋(Bi12SiO20)的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合成粉体的相结构和形貌,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对产物相组成的影响;并使用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散射光谱对球磨得到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表明:球磨8h后出现了Bi12SiO20的晶相结构;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促进了Bi12SiO20的形成,从而提供了一种可以商业化大规模生产Bi12SiO20压电粉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陶瓷粉体化学均匀性的表征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8.
纳米ZAO复合粉体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n(Ac)2·2H2O和Al(NO3)3·9H2O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Al2O3(ZAO)复合粉体.研究了Al2O3掺杂浓度、锌离子浓度、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烧结温度等对粉体平均粒径的影响,用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制备方案.用激光粒度分析(LPA)、能谱分析(EDAX)、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粉体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ZAO粉属于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其X-射线衍射图谱中并没有氧化铝的衍射峰,Al3 取代了Zn2 的位置,形成固熔体.Al2O3掺杂浓度、锌离子浓度、pH值和烧结温度等对粉体平均粒径的影响较大,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ZAO复合粉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2 nm.  相似文献   

19.
张改  田敏  冯勋 《广州化工》2012,40(10):59-61
研究了以硼镁矿生产的工业硫酸镁和草酸铵为起始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超细粉体氧化镁的简单方法。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加料方式和煅烧温度等因素对粉体质量的影响,初步探索到较好的工艺条件,550℃为最佳煅烧温度。采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DTA),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对该纳米微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氧化镁微粒呈立方晶格,形貌为椭球体,分散性好,粒径在25~35 nm之间。直接沉淀法合成超细粉体氧化镁操作简单,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产品纯度高,是一种易于工业化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20.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preparing ferroelectric ceramic powders. The process is based on source solution preparation for coprecipitation after previous calcination of the constituent oxides or carbonates. Rhombohedral PZT 53/47 could be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after calcination at 850°C. In addition, PLZT 9/65/35 was prepared by the same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