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短时低温退火处理对冷轧态Cu-2.1Fe-0.03P合金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短时低温退火处理后,合金板材的导电率几乎没有变化,强度和硬度得到了提高;其中经350℃退火30 s后,合金板材的强度从424.4 MPa提高至432.6 MPa,硬度由132.0HV0.1提高至149.4 HV0.1,分别提高了 1.9%和13.2%.微观组织观察表明,250℃退火态合金板材发生再结晶现象,退火温度升高至350℃时晶粒开始长大;退火处理降低了合金板材内部的位错密度,同时促进了析出相粒子的增加,合金板材中的3种析出相分别为α-Fe、γ-Fe和Fe3P;退火过程中位错密度的降低导致板材的软化以及析出相的强化是板材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固溶-预冷变形-时效处理对Cu-0.1wt?-0.03wt%P引线框架铜合金导电率、强度、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固溶处理的合金最终处理态析出相密度较大,强度和电导率高;相同固溶处理和相同时效条件下,增加冷轧变形量,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下降,屈服强度则先降低后升高,电导率则随冷轧变形量增加单调升高.合金热轧后在线固溶-95%冷轧变形-500 ℃×2 h时效处理是比较好的工艺,在此条件下,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电导率分别为258 MPa、192 MPa、22.5%和86.0%IACS,合金的显微组织为固溶体和弥散相颗粒(主要是Fe3P和Fe2P),尺度在几到几十纳米之间.析出强化和亚结构强化是合金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Cu-0.80Cr-0.30Zr-0.03P合金,研究了合金经冷变形及固溶时效处理后的导电率和显微硬度等性能,绘制了Cu-0.80Cr-0.30Zr-0.03P合金的相变动力学(S)曲线以及等温转变动力学(TTT)曲线,同时分析了合金的时效析出相种类。结果表明:Cu-0.8Cr-0.30Zr-0.03P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00℃×1 h固溶处理,之后80%冷变形,最后450℃时效4 h,此时合金的导电率、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84.03%·IACS、187.7 HV0.2、428 MPa和9.8%,对合金时效后的衍射花样进行标定,确定析出相为Cu_(10)Zr_7。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固溶-预冷变形-时效处理对Cu-0.1wt?-0.03wt%P引线框架铜合金导电率、强度、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固溶处理的合金最终处理态析出相密度较大,强度和电导率高;相同固溶处理和相同时效条件下,增加冷轧变形量,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下降,屈服强度则先降低后升高,电导率则随冷轧变形量增加单调升高.合金热轧后在线固溶-95%冷轧变形-500 ℃×2 h时效处理是比较好的工艺,在此条件下,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电导率分别为258 MPa、192 MPa、22.5%和86.0%IACS,合金的显微组织为固溶体和弥散相颗粒(主要是Fe3P和Fe2P),尺度在几到几十纳米之间.析出强化和亚结构强化是合金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针对热镀锌行业中的熔融锌液对材料产生的腐蚀问题,通过向Fe-2.5B合金材料中分别添加1wt%的C、Si、Mn等微量合金元素,研究两相的微观形貌、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加1%C的影响较为明显,耐锌液腐蚀性能提高9倍左右,抗弯强度下降一半.加1%Si和1%Mn后α相略有减少,共晶组织骨架粗大致密,耐熔锌腐蚀性能和抗弯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维氏硬度计等研究了真空熔炼制备Cu-14Fe-C合金不同应变量拉拔和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的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铸态Cu-14Fe-C合金中碳元素主要存在于富铁相内部;拉拔使Cu-14Fe合金中富铁相由铸态时的树枝状随机分布趋向于沿拉拔方向分布,拉拔变形量越大,纤维状富铁相尺寸越细,分布也越均匀;拉拔使Cu-14Fe-0.2C合金中大部分近似球状富铁相逐渐转变为近似椭球状,拉拔变形量越大,近似球状相被拉长得越明显;拉拔变形显著提高Cu-14Fe-C合金的硬度而降低其电阻率; Cu-14Fe-C合金拉拔后退火,电阻率随退火温度提高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Cu-0.6Zr-0.3Fe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元素分布、物相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铸态Cu-0.6Zr-0.3Fe合金的晶粒较为粗大,同时晶间存在黑色球状、长条状共晶组织;经930℃固溶处理60 min后的晶粒组织变得细小,并且共晶组织由长条状转变为球状,经30%冷变形及时效后晶粒基本保持着冷轧形貌;时效初期合金的硬度先迅速升高达到峰值,而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开始降低,最后趋于平缓或下降,抗拉强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同;在本次实验条件下合金的最佳时效工艺参数为450℃时效120 min,此时其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分别为152.6 HV0.3、495.4 MPa和55.5%IACS。  相似文献   

8.
研究时效处理对形变Cu-10Fe-3Ag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合金元素Ag在时效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g能够促进γ-Fe在Cu基体中的时效析出,同时也降低了Fe纤维的热稳定性;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形变Cu-10Fe-3Ag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导电率都是先增加后降低,在475℃时效6h,导电率达到58.4%IACS。合金的断口均为韧性断裂,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韧窝有变小的趋势,合金的塑性变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切削性能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对易切削变形Zn-1.1Cu-0.5B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Zn-1.1Cu-0.5Bi合金强度、硬度提高的较佳热处理工艺为350℃,保温30 min。350℃×30 min热处理态合金组织变得更均匀,但伴随有晶粒的明显长大;热处理态合金比挤压态屈服强度稍有下降,抗拉强度提高11.7%,伸长率有所下降。Zn-1.1Cu-0.5Bi合金铸态切削性能最好,挤压态和热处理态切削性能稍有下降,热处理对合金切削性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总变形量一定的前提下,采用不同道次、不同变形量对Cu-2Ag合金棒材进行轧制变形,研究了不同变形工艺对Cu-2Ag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和导电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变形量一定时,各道次变形量的分配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不同,导电率和硬度分别为:工艺1,82.75%IACS、170.34 HV;工艺2,83.62%IACS、174.82 HV;工艺3,82.72%IACS、180.26 HV。实验条件下,第1道次轧制变形量越大(60%),合金的综合性能更优。轧制前合金的微观组织以交错分布的网状枝晶形态为主;轧制变形后,枝晶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这是导致合金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平行于轧制方向的微观组织以连续排列的“鱼骨”状枝晶形态为主;轧制变形后,枝晶间距增加。试验范围内,采用工艺3变形后,合金的硬导积达到0.989,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RD分析和TEM分析等手段,对Cu-0.1Fe-0.03P合金热轧板鼓泡和冷轧薄板掉渣缺陷试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Fe-P合金中,P的脱氧作用增加了铜熔体的吸氢倾向,氢在合金中的弥散分布形成的气孔在热轧条件下聚集长大,是热轧板鼓泡的直接原因.鼓泡内表面的结晶状物质为Cu2O.后续的冷轧过程中,Cu2O相在应力的作用下破碎或小量的变形,其低塑性和与基体的低结合力是Cu-Fe-P冷轧薄板起皮掉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金相观察、硬度测量、热模拟技术及透射电子显微术(TEM),研究了Fe-40Ni-Ti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Fe-40Ni-Ti合金在室温下仍然是面心立方结构,晶粒中有少量孪晶组织。锻造后试样中有两类析出:一类是在光镜下可直接观察到的1 μm以上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成的TiN颗粒,另一类是在TEM电镜下发现的轧制应变诱导析出,尺寸在20 nm以下的TiN颗粒。合金在不同温度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硬度变化不明显。在850 ℃变形后保温过程中,合金发生应变诱导析出现象。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Fe-2.5V合金的渗碳及渗后合金与20钢的热压复合,结果表明,厚度为1 mm的Fe-2.5V合金,在温度950℃和碳势1.2%C条件下渗碳4h,材料完全渗透,组织为屈氏体加V4C3碳化物.将渗碳后的Fe-2.5V合金与20钢热压复合,将发生碳原子自Fe-2.5V合金向20钢的扩散,碳的扩散深度为0.12 mm.界面附近的Fe-2.5V合金组织形貌未发生改变,而20钢的组织由原来的珠光体加铁素体转变为全珠光体组织.Fe-2.5V合金的硬度在1150 Hm左右.在距界面大约60μm处,硬度开始下降,在界面处的硬度为1100 Hm.  相似文献   

15.
添加Si和Al的Cu-9Ni-2.5Sn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同时添加Si和Al的Cu-9Ni-2.5Sn合金进行了热处理工艺试验。通过金相、透射电镜观察其组织,并对其硬度、电导率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添加Si和Al的Cu-9Ni-2.5Sn合金宜采用热轧(960℃~700℃)空冷 冷轧(变形量90%) 时效(480℃)的热处理工艺。经此工艺处理后,合金在保持硬度不变的同时,其电导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Fe-6.5wt%Si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但由于有序相的出现,室温塑性低,很难用传统的轧制方法制备薄板。研究了一种特殊的轧制方法和相应的热处理工艺,冷轧出了厚度为0.03~0.05mm的该合金薄板。在制备过程中,通过观察热处理前后材料显微组织,硬度和结构的变化,研究热处理对材料塑性的影响;通过观察冷轧薄板热处理前后磁性能的变化,研究热处理对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采取不同的热处理手段,可以抑制部分有序相的生成,提高材料塑性或者生成有序相,提高材料磁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羰基铁粉和羰基镍粉为原料,采用金属注射成形(MIM)工艺制备Fe-50%Ni软磁合金.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试样的杂质含量、密度、金相组织和磁性能的分析,研究显微结构和杂质对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是影响MIM Fe-50%Ni饱和磁感应强度的主要因素,孔隙、杂质和晶粒尺寸是影响磁导率和矫顽力的因素;最大磁导率、初始磁导率和矫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矫顽力可以作为最大磁导率和初始磁导率的参考依据.通过对比分析孔隙度、杂质含量和晶粒尺寸对矫顽力的影响规律,发现晶粒尺寸是影响MIM Fe-50%Ni合金矫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水平连铸卷坯-冷轧-退火新工艺制备Cu-0.1Fe-0.03P合金成品薄带,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织构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研究成品薄带的显微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热轧-冷轧-退火工艺制备的薄带性能相比,水平连铸卷坯-冷轧-退火新工艺没订经过热轧,连铸坯中的缩孔、疏松没有在冷轧过程中实现完全的冶金复合时,产品表面会出现麻点和起皮现象.极图和ODF织构分析表明,水平连铸卷坯-冷轧-退火新工艺制备的Cu-0.1Fe-0.03P合金薄带以{110}<112>黄铜织构为主,此外还有较弱的{110}<100>高斯织构、{123}<634>S织构以及{001}<100>立方织构.晶体学织构是薄带出现力学平面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新工艺制备的合金薄带的抗拉强度、电导率和软化温度稍低而伸长率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