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油田污水处理中絮凝剂的除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在净化水的同时,能将50%以上的硫酸盐还原菌随悬浮物、原油等各种杂质一同絮凝除去。加入0.2mg/L的聚丙烯酰胺作为有机助剂能提高絮凝剂的除菌性能,并节约水处理成本。在絮凝后的污水中投加少量的杀菌剂,就可达到控制细菌数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用于活性污泥絮凝沉降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吉龙  郦和生 《石化技术》1998,5(4):222-223,226
对壳聚糖用于活性污泥絮凝沉降的pH值适用范围,投加浓度进行了研究,并与常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壳聚糖作为活性污泥絮凝剂,投加量为3mg/L时,即有即好效果,pH值适用范围为5-8,pH6,为最佳值,在活性污泥pH7.6(自然值)壳聚糖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效果基本相当,且优于20mg/L聚合氯化铝。  相似文献   

3.
从油田采出液污水中筛选得到一株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污水絮凝效果较好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WZ,对WZ菌的16SrDNA进行了测序分析,考察了WZ菌代谢产物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污水的絮凝效果,分析了WZ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果表明,WZ菌株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其产生的絮凝剂主要分布在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35℃、170r/min摇床振荡培养29h,WZ微生物絮凝剂对采出液污水的絮凝效果最好,最适投加量为25mL/L,悬浮物去除率达到47.76%。经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红外光谱法分析得知:WZ微生物絮凝剂主要成分为糖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4.
用微生物絮凝剂治理钻井污水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钻井污水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替代原有化学絮凝剂的解决途径,以期解决目前钻井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阳离子絮凝剂P(DMC-AM)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还原剂和偶氮化合物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合成了阳离子絮凝剂 P(DMC-AM)。探讨了反应体系 pH 值、单体浓度、阳离子度、反应时间、烘干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特性粘数的影响。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体系 pH=4.5、单体浓度40%、阳离子度40%、反应时间2.5 h、烘干温度60℃,产物的特性粘数为13.4 dL/g。在污水处理实验中,经其处理过的污泥的透光率、脱水率等指标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絮凝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三元共聚阳离子絮凝剂P(AM-DMC-DMDAAC)(PADD),将其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用于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样品,并比较评价了不同类型絮凝剂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样品的絮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ADD/PAC复合絮凝剂絮凝性能最优,处理液的浊度为1.8NTU,色度为17.5°,CODCr为105mg/L及悬浮物质量浓度为8mg/L,该絮凝剂性能优良,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精细石油化工》2017,(3):53-57
针对处理油田含聚污水的絮凝剂用量优化研究提出一种研究方法,即通过测定杏十三-Ⅱ联合污水站采出液Zeta电位、悬浮固体含量以及粒径中值微观参数,得到絮凝剂用量与各项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并找出絮凝剂最优用量范围,实现该联合站絮凝剂用量优化。实验得出,投加无机絮凝剂聚合硫酸铁(PFS)、聚合硫酸铝(PAC)及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均使粒径中值增大、Zeta电位趋于0且悬浮固体含量降低,其中PAC的最优用量范围为90~130mg/L;同时,当投加90mg/L PAC+40mg/L PAM复合絮凝剂时,既能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也可以减少无机絮凝剂用量,达到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以含油污泥为阳极底泥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体系中,通过改变产电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方式,探究产电微生物对SMFC产电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方法通过采集输出电压、功率密度、表观内阻来检测石油去除率,比较了不同单菌-SMFC、不同混合菌-SMFC的产电性能和降解性能,考查了菌种分布对SMFC性能的影响。 结果在单菌-SMFC中,弗氏柠檬酸杆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均优于其他5种单菌构筑的SMFC;混合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较单菌-SMFC有较大提升,且其中蜡样芽孢杆菌+中间苍白杆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最优,输出电压可达到515.30 mV;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和阳极底泥中都可以降解含油污泥中的有机物,但是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更有利于SMFC产电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发挥。 结论混合菌相对于单菌能够显著提升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而且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更有益于SMFC产电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发挥。   相似文献   

9.
利用鞣制化学中的铁鞣机理,将Fe3+络合在明胶水解所得的胶原蛋白分子上,制备出了胶原蛋白改性阳离子絮凝剂,并用于废弃钻井液的絮凝.以CODCr去除率、悬浮物含量和色度为评价指标,考察絮凝条件对废弃钻井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利用SEM对絮凝产物进行表征并对絮凝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当所制备的絮凝剂用于废弃钻井液絮凝时,絮凝剂用量为19.6 g/L,且使用时有较宽的值pH范围(5~8)和温度范围(20~40℃).絮凝后,废弃钻井液的CODCr去除率达75.8%,悬浮物含量从初始的2 115 mg/L降至220mg/L,色度从初始的1 003倍降至18倍,絮凝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阳离子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DA。讨论了引发剂用量、单体加量、单体摩尔比、体系pH值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分析了聚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产物与国内市售絮凝剂HPAM和12358FS的性能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研究的背景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微生物絮凝剂应用前景和微生物絮凝剂工业化进展缓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具有许多优点,极具开发研究价值,是重要的高分子絮凝剂。介绍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应用及其絮凝作用机理,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DMDAAC/AM絮凝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馆(DMDAAC)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DMDAAC/AM絮凝剂(JHT絮凝剂),讨论其对聚合物驱产出污水的絮凝和破乳效果。结果表明,JHT有机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除浊,破乳除油和去除产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明显优于聚丙烯酰胺有机絮凝剂。  相似文献   

14.
将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聚丙烯酰胺(CPAM)复配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絮凝搅拌试验得出最佳的应用条件为:PAFC投加量30 mg/L,CPAM为4 mg/L,pH为6~8。此条件下具有沉降速度快、除浊效率高等特点。聚合氯化铝铁与聚丙烯酰胺复配的絮凝性能比聚合氯化铝铁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15.
阳离子聚合物型絮凝剂处理含聚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申文  段明  王虎  赵翼  甘二勇 《石油化工》2011,40(12):1355-1359
以污水中油滴的粒径和Zeta电位及污水的浊度、含油量、过滤性为考核参数,考察了污水类型、阳离子聚合物型絮凝剂含量、絮凝剂的阳离子度和分子结构对絮凝剂处理含聚污水和不含聚污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絮凝剂FO4800SH含量的增加,不含聚污水中油滴的粒径和污水的浊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油滴的Zeta电位呈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含聚污水中油滴的粒径略有减小,污水的浊度减小,油滴的Zeta电位为负值且变化程度小。絮凝剂的阳离子度越大,含聚污水中油滴的粒径、污水的浊度、含油量越小;当絮凝剂FO4240SH,FO4440SH,FO4800SH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0,300,200 mg/L时,含聚污水的过滤性最好。交联型絮凝剂和线型絮凝剂对含聚污水的处理效果相当,但含有交联型絮凝剂的含聚污水的过滤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硫酸铁、硫酸铝和凹凸棒土为原料,制备了凹凸棒土/聚合硫酸铁铝新型复合絮凝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优化合成条件:凹凸棒土投加量487.5mg,反应时间2h,熟化时间19h,盐基度15%,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好,除浊率可达81.62%。  相似文献   

17.
一种有机硫类絮凝剂DTC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刘伟 《油田化学》2007,24(1):48-52
讨论了由有机伯胺或仲胺和CS2合成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的反应及副反应,简介了合成工艺。根据红外光谱确认了由三乙烯四胺合成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以下简称DTC)的结构。以含原油350 mg/L、含悬浮固体55.1 mg/L,含Fe^2+10.0 mg/L的模拟污水为实验水样,考察了该DTC的絮凝性能,在40℃、pH=6-7、沉降时间30分钟条件下DTC的适宜加量为20 mg/L,此时污水含油量为9.0 mg/L;使用DTC的适宜pH范围在4-8,pH=6为最佳值,适宜温度范围为10-45℃,温度高于45℃时DTC可发生热分解;DTC的除油效果随污水中Fe^2+浓度增大而改善。在含油89.1 mg/L、含悬浮固体55.1 mg/L、含Fe^2+13.2 mg/L的油田污水中,DTC的除油率最高,远高于常用絮凝剂PFS,PAC,CPAM,HPAM和PAM。当污水中不含Fe^2+时,DTC无絮凝除油效果。讨论了DTC在Fe^2+参与下的絮凝过程。图5表1参8。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氢氧化镁制备工艺中Mg(OH)2极难沉降和过滤,考察了Mg(OH)2微粒在聚丙烯酰胺絮凝体系中沉降效果.在晶种法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加快Mg(OH)2沉降速度的最佳工艺条件:搅拌时间10 min,PAM加量3mL,反应温度60℃;最佳晶种循环次数为6次.为Mg(OH)2沉降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指...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在硫酸铵水溶液中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水包水"乳液。利用FTlR、偏光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该乳液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分散剂用量、单体总用量及反应条件对分散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分散剂用量13.4%~20.5%(w)(基于单体总质量),单体总用量12%~15%(w)(基于反应体系质量),单体摩尔比n(AM)∶n(DMC)∶n(AA)=8∶1∶1,反应温度50~65℃,pH=5~7,反应时间11~12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AmPAM"水包水"乳液的表观黏度低、流动性好、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20.
下二门油田注聚后地层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技术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步乾 《油田化学》2004,21(3):255-257,279
河南下二门H2段Ⅲ组区块注完聚合物后,91.25%的聚合物留在地下,据数模计算,其浓度在100~200mg/L,恢复注水后油井含水率快速上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将地下滞留聚合物絮凝沉降,实现深部调剖,提高采收率的室内实验研究。用化学处理法制得的稳定化钠土YG340 1,其3%水分散液在20min内基本不沉降,3%和5%水分散液30℃、170s-1下的粘度分别为59.1和189.6mPa·s,可泵性良好。在55℃下HPAM(3630S)溶液与3%YG340 1水分散液按体积比4∶1混合,当HPAM浓度为100~200mg/L时,沉降时间短(<15min)而沉降体积较大;用岩心测得的残余阻力系数随HPAM浓度升高而增大,HPAM浓度为100和200mg/L时分别为15.1和18.7。在岩心驱油实验中,水驱油后注0.3PVHPAM,水驱至含水率分别为60.5%、70.2%、81.8%、98.0%,采收率分别为34.7%、39.8%、43.3%、46.2%,注入0.167PV用油田污水配制的3%YG340 1分散液,继续水驱,最终采收率分别为63.0%、61.6%、60.7%、58.8%。认为该区块注聚后用YG340 1絮凝沉降地下滞留的HPAM,可改善注聚后水驱效果。讨论了注絮凝剂的一些工艺参数。图1表4参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