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建  姬鹏霞 《煤化工》2005,33(3):53-54
针对义马长焰煤变质程度低、活性高、灰分及硫分高等特点,为避免煤炭结渣,在生产运行中不断调整汽氧比。通过研究汽氧比对气化炉操作工况、粗煤气主要成分及水蒸气耗量的影响,确定出最佳汽氧比为5.3kg/m3 ̄5.6kg/m3,此时,气化炉可高负荷稳定运行且经济性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河南晋煤天庆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化工项目以晋城15#"三高"劣质煤为原料,采用碎煤加压气化工艺生产合成气。介绍气化装置开车优化情况,通过研究汽氧比对气化炉操作工况、粗煤气主要成分及水蒸气耗量的影响,确定出晋城高硫无烟煤用于碎煤加压气化装置最佳汽氧比为4.9~5.1 kg/m~3,此汽氧比下气化炉可高负荷、稳定运行且经济性较合理。  相似文献   

3.
鲁奇加压气化工艺是以长焰煤为原料,水煤汽和工业氧气为气化剂生产粗煤气。在气化炉中,根据原料的反应情况可分为灰渣层、氧化层、还原层、干馏层和干燥层5个层。氧化层和还原层统称为气化区,是气化反应的主体。根据反应进程,还原层又分为第一还原层和第二还原层。在气化炉中,沿床层高度煤和煤气的温度是变化的。气化炉工况较好时,氧单位负荷高,煤气出口温度和灰区温度较低,且波动较小。炉温中间高,两头低,汽氧比小。灰渣中碳量少,灰渣粒度大而均匀。生产工艺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煤化工行业二氧化碳返炉制备一氧化碳在鲁奇加压气化炉上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讨论了煤质、汽氧比对煤气中CO含量的影响。实践证明采用二氧化碳返炉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地提高煤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具有工艺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哈尔滨气化厂生产运行情况的分析和影响气化率因素的研究,认识到影响煤气产率的主要因素是煤的组成、氧负荷、汽氧比和气化压力。从这几个方面探讨提高气化炉气量降低能耗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西某地煤进行煤质特性分析,并将该煤在内径150 mm、操作压力3.0 MPa固定床气化炉中进行不同汽氧比的气化试验,寻求一种最适合山西某地煤的气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煤适宜作为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的原料,气化的最优汽氧比为5.2 kg/m3左右,每千克原煤产煤气2.36 m3,碳转化率99.60%,蒸汽分解率43.78%,煤气中有效气体(CO+H2+CH4)含量为70.29%左右。  相似文献   

7.
李国胜 《化肥设计》2013,51(2):35-37
壳牌煤气化装置采用控制氧煤比的方式来控制气化炉炉膛温度和合成气组分,并以此实现气化炉的液态排渣。介绍了壳牌气化炉内的反应原理和氧煤比的5种控制方式;简述了氧煤比控制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氧煤比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果表明,壳牌煤气化工艺的氧煤比控制系统技术先进,理念超前,可以满足装置连续稳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褐煤地下气化制氢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大雁褐煤纯氧、纯氧-水蒸气和空气-水蒸气两阶段地下气化制氢工艺模型实验;研究了鼓氧量及汽氧比对煤气中的氢含量、气化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褐煤地下气化初期纯氧气化可以获得含氢量在40%以上煤气,鼓氧量会影响煤气中的含氢量和热值;富氧-水蒸气气化也可以获得含氢量在40%以上煤气,汽氧比影响煤气中的含氢量和各组分含量,实验条件下适宜的汽氧比范围为1:(1.5~2);两阶段气化第二阶段可获得富含氢的煤气,但产量较小。因此,褐煤地下气化可稳定生产高含氢的煤气,该煤气在地面处理后可作为提取纯氢的原料气。  相似文献   

9.
气化剂配比对气化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晋  段远源  李政 《化工学报》2003,54(12):1740-1744
为了实现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多联产技术可以对能量进行合理的利用.多联产系统不同于化工或动力分产系统,对气化炉性能有更具体的要求.通过化学平衡和热量平衡方法求解气化炉平衡工作温度以及该温度下的出口煤气成分,研究了气化炉进口气化剂配比对出口煤气成分、冷煤气效率、热效率及火用效率的影响,指出热效率、火用效率最优情况下适应于各煤种的最优氧煤比以及合理的水蒸气耗量,为多联产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何伏牛  郭宇  梁丽丽  张利超 《大氮肥》2021,44(3):209-212,216
气化炉产生的煤气水经"高压煤气水汽提装置"处理,直接排放至大气已不能满足当前环保形势的需要,应用"煤化工汽提废水酚氨回收成套技术"把排放汽提气回收配置成21%的氨水销售,可改善现场工作及周边生活环境,处理后的煤气水和蒸汽冷凝液余热可发电降低生产成本.煤气水汽提装置自2014年底开车以来,经技术改造后由纯投入转变为利润产出,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刘欢 《广州化工》2014,(19):160-162
阐述了水煤浆气化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采用氧煤比自动复杂控制,包括中值选择、温压补偿、比例调节、交叉限幅选择调节等控制原理与方法,精确控制煤浆和氧气的的入炉量,实现氧煤比的自动控制。快速克服因煤浆泵不打量而造成的煤浆流量大幅扰动问题,气化炉过氧和跳车问题,达到气化炉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使装置的生产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2.
对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会民 《大氮肥》2002,25(5):297-302
结合德士古典型6.5MPa水煤浆加压气化造气工艺的操作实际,从气化炉的结构、氧碳比、水气比、燃烧过程工况、工艺参数以及工艺计算诸方面,系统分析各因素对气化炉操作稳定性、出口组成等方面的影响,对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特别是对“油改煤”工程的设计、操作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瑜 《化学工程师》2006,20(3):45-47
分析了恩德粉煤气化炉的气体成分,并对恩德粉煤气化炉和固定层富氧炉在合成氨系统应用作了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型煤气化炉内温度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电热还原的方法将固体煤转化为可燃气体(煤气),为煤的气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通过研究煤新型气化炉内温度场的成因以及各因素对温度场的影响,获取了不同高度空间温度场的主控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气化功率、煤的种类、集气罩材料和排气速率等对气化炉内温度场均有较大影响;气化炉内的炉表近区域温度场主要由辐射场控制,集气罩近区域温度场受对流场控制.研究成果为煤新型气化温度场控制和气化炉经济密封高度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朋燕 《山西化工》2012,32(5):67-70
对比分析国内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煤气化工艺,主要对常压固定床富氧连续气化、恩德炉粉煤气化、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壳牌干煤粉加压气化以及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四喷嘴对置式干粉煤加压气化和两段式干粉煤加压气化等煤气化工艺从煤质要求、煤种适用范围、工艺操作条件、有效气含量、消耗情况与气化效率、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评论。结合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煤质条件和经济环境等因素,选择合成氨煤气化技术为常压固定床富氧连续气化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O_2为气化剂N_2为输送介质,在常压沉降炉装置上进行了几种粉煤的气化试验。试验考察了温度、氧碳比、停留时间对气化产气组成、碳转化率以及冷煤气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模拟了水煤浆水冷壁废锅气化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工业运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化压力和水煤浆浓度对气化温度、有效气产量、合成气组成、氧煤比、比氧耗和比煤耗等气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化压力对气化过程基本没有影响,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宜压力;当保持氧气流量恒定时,随水煤浆浓度增大,有效气含量增加,气化温度升高,即提高水煤浆浓度易导致气化炉飞温,因此进一步研究了在前述模拟条件不变,且保持气化温度恒定时,水煤浆浓度变化对气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煤浆浓度增大,氧煤比降低,有效气含量增加,比氧耗、比煤耗降低,因此在气化炉不超温的情况下,应尽量提高水煤浆的浓度,以降低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18.
借助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粉煤加压气流床气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工业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运行数据基本吻合,有效合成气最大相对误差不大于3%。研究表明,氧煤比和蒸汽煤比对气化性能的影响较大,随着蒸汽煤比的增加,有效气成分降低;随着氧煤比的增加,有效气含量存在最大值,同时冷煤气效率也存在最佳值。此外,气化温度随氧煤比的增加而增加,随蒸汽煤比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压力、煤浆浓度、氧煤比对水煤浆气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意华 《化肥设计》2010,48(5):23-26
研究了水煤浆气化技术操作参数的优化途径;分析了气化压力、煤浆浓度、氧煤比(氧碳比、氧浆比)对碳转化率、产气率、冷煤气效率、合成气有效组分含量等水煤浆气化参数的影响;对各参数之间的最佳搭配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各个量的最佳操作值,为气化装置低能耗、高效益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水煤浆气化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高压煤浆泵多次出现不打量造成气化炉过氧和跳车问题的分析和总结,通过采用煤浆自动跟踪系统,快速克服因煤浆泵不打量而造成的煤浆流量大幅扰动问题,达到气化炉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