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陷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受到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且沉积体系对构造具有一定程度的响应。本文通过对典型断陷盆地的构造和沉积特征进行分析,揭示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沉积砂体对构造的响应关系。并以歧口凹陷为实例,分析其北部深洼在沙三段沉积时期港西、港东断裂系对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的控制,具体阐述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贝尔凹陷位于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为中生代断陷盆地。该凹陷具有断陷结构简单、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形成了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的特点。该盆地的发育经历了白垩系盆地发育的全过程,查干组、下宗巴音组沉积时期为断陷期,形成了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上宗巴音组、塞音山达组,巴彦希热组沉积时期为断坳期,形成了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巴彦希热组至今沉积时期为坳陷期形成了河流沉积体系;断陷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砂体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构造和沉积匹配较好的区域形成构造和岩性控制的岩性-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3.
变换构造是隐蔽圈闭的有利发育区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通过对盆地构造演化、地震资料等分析,认为济阳坳陷变换构造主要有调节构造带和少量传递构造带;变换构造带是山间河流进入盆地的通道,对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各种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陆相断陷湖盆不同位置发育的沉积砂体,主要有冲积扇、三角洲等的成因及砂体形态、岩性特征、亚相类型进行了总结,指出由于盆地不同构造位置地形陡缓不同,加之气候条件和水流机制的影响,所形成的砂体在形态、岩性特征、亚相类型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之处,进而表现出的不同地震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5.
古地貌对沉积盆地有重要影响,可以控制沉积体系的充填序列、发育类型以及砂体类型等。通过对古地貌的研究不但可以揭示盆地的沉积特征,而且又可以预测沉积体系内的砂体分布。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清水-鸳鸯沟凹陷砂四段古地貌特征的研究,对该地区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最终寻找有利圈闭和储层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储层的综合研究,发现中部伊陕斜坡带上的大型岩性气田,其储层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在平面上自北向南呈长条状分布,小规模的构造型气田和含气圈闭位于盆地周缘,认为沉积格局受古构造背景控制,构造控制沉积相带,沉积相带控制着气藏分布,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天然气藏的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据此指出了该区下一步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7.
陆相断陷盆地发育多种成因的同沉积坡折带,坡折带对砂体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高邮凹陷戴南组的坡折带类型主要有即同沉积构造坡折带和同沉积挠曲坡折带,其中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根据其剖面和平面组合特征和控相、控砂特点可进一步划分断崖型坡折带、陡坡型坡折带、断阶型坡折带、梳状坡折带、帚状坡折带、平行状坡折带和交叉状坡折带;南堡凹陷古近系的构造坡折带类型主要有断阶型坡折带和交叉状坡折带。不同类型的同沉积坡折带控制着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近岸水下冲积扇、湖底扇等砂砾岩体的分布规律,落实断陷湖盆坡折带类型与特征对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海拉尔盆地某油田某开发区块储集层沉积微相对单井产能的控制作用,给出区块单砂组主体相带水下分流主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地层系数与单井产能的经验公式。同时也分析了沉积微相及构造、注采系统共同作用对单井产能的影响。可为开发方案调整及后续制定增产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中盆地属于新生代断陷盆地,其新近系灞河组—蓝田组沉积相类型以及环境演化对于地下水分布规律具有控制作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剖面的观察,沉积岩轻、重矿物组分、沉积结构构造、砂/地比值、古生物特征、物源方向等分析以及编制盆地内主要单井相图以及层组的沉积相平面图,认为主要发育有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泊相。文中探讨了各主要沉积相带的展布规律及其对地下水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芦家馆三段储集层为辫状河流相沉积,本文从岩性、沉积构造、砂体形态和非均质性质等方面对河流相沉积的性质作了论述,沉积构造有层理、层面构造,砂体形态以箱形及钟形为主,主要发育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微相。储层性能与沉积微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心滩主体砂体厚度大、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其次为心滩边缘,废弃河道较差,储层的含油性还受构造及成岩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三江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生代以来,三江盆地总体处于弧后扩张与走滑的应力场环境,这一大地构造背景对三江盆地的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燕山晚期以来,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三江盆地进入扭张性断陷-坳陷盆地的发展时期,新生代,由于依兰-伊通断裂带和密山-敦化等断裂带的联合走滑作用,统一的三江盆地才得以形成。研究表明,三江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晚侏罗世裂陷发展阶段、早白垩世断陷发展阶段、晚白垩世坳陷发展阶段和新生代统一盆地阶段。三江地区相继发育了绥滨坳陷、前进坳陷、汤原坳陷,以及其间的富锦隆起和佳木斯隆起,在发生-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到了新生代才成为统一的三江盆地。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沉积和油气成藏特点,绥滨坳陷下部沉积建造厚大,并以其海陆交互相煤系为特征,因而对成气有利。前进坳陷下部构造层的滨海相含煤建造,对成气有利;上部构造层较厚的河湖相砂泥岩建造,对成油有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转换带研究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转换带由于其对盆地的结构和沉积有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转换带定义为伸展盆地中调节盆地构造走向上变化的构造体系,并分为断层之间的和复合型的两类转换带。复合型的转换带往往是地形上低凸起和地层减薄带起到分割、过渡盆地基本结构单元的作用,断层与断层之间的转换带控制了砂体的展布。  相似文献   

13.
下二叠统山西组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山西组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类型、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出山西组山1山2段发育海陆过渡环境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间湾沼泽沉积微相,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研究区天然气储集的骨架砂体。  相似文献   

14.
从斜坡带沉积古地貌特征入手,以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体为基础,通过构造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提出本地区以早断、中凹、晚隆的背景形式,控制了沙三段砂体发育。板桥次凹东部受小站物源沉积体系控制,发育大型扇三角洲沉积,板桥斜坡区位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前缘,受斜坡古背景控制沙二、三段多期砂体叠置;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高,砂体与烃源岩直接接触,油气直接注入,烃源岩、砂体及断裂组合构成统一的疏导体系,使板桥斜坡构造背景好,砂体发育好,储集物性好,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形成大型气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主要类型包括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滑塌浊积扇等,其发育明显受到构造活动、古气候、湖平面变化等因素的控制,并且依据断裂的剖面样式和平面组合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断裂控砂模式。砂砾岩扇体的识别描述技术主要包括地质和地球物理两个方面的方法,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对砂砾岩扇体进行研究是砂砾岩扇体油气勘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沉积、成岩、构造等条件,结合该区砂体分布和油气分布规律、各层段油藏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陇东地区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条件和成藏原因。陇东地区主要发育复合圈闭油藏和岩性油藏,其中,复合圈闭油藏主要是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主要有三类:岩性上倾方向尖灭油藏、上倾方向遮挡油藏、致密砂岩圈闭油藏。岩性油气藏主要与成岩作用、砂体分布及岩相变化等地质因素有关;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性两个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郝84井区长6层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油气分布特征、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方法:通过岩心化验、测井资料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长6各小层的砂体厚度及砂地比值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分布的平面和剖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长6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油气分布于岩性圈闭中。结论:郝84井区长6油藏为构造一岩性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一定程度上受构造的影响。长6油层组的石油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中。  相似文献   

18.
七个泉油藏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在构造上属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区尕斯断陷亚区,油藏储层属冲积扇沉积。构造体系不仅控制了成藏过程,还控制了油藏的富集程度,影响开发后期剩余油的分布,影响注水开发部署,决定了调整效果。因此,对构造油藏的精细刻画是构造岩性油藏注采调整首要工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与油藏工程方法对七个泉油藏的开发现状和开采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开发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陆相断陷湖盆坡折带类型多样且发育广泛,对层序的发育和砂体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进而影响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为明确陆丰南地区坡折带分布规律及对砂体的控制作用,本研究通过大量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分析,恢复和解剖陆丰南地区古近系的古地貌和复杂断裂体系,在陆丰南地区共识别了4大类6种坡折带,并指明了分布规律,进一步总结了陆丰南地区不同类型坡折带的差异控砂机制及其控制下的砂体特征和分布规律,指出断阶坡折和沉积坡折规模大、砂体类型多、物性好、储盖配置条件好,是最有利的两类坡折带。这两类坡折带在陆丰地区发育广泛,其控制下的有利砂体发育区带勘探潜力大,为后续系统性评价地层-岩性圈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相模式的研究是石油地质勘探与开发的重要方面。洞庭湖作为满盆富砂的重要研究对象,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其沉积体系发育过程的影响因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基于泥沙水动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代沉积的泥沙、水动力参数,模拟了单物源和多物源对洞庭湖浅水湖盆的充填过程,分析不同物源条件下沉积过程的水动力状况以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结合洞庭湖地区的卫星图片分析形成"满盆砂"的控制因素。通过沉积过程分析认为,多物源条件是形成"满盆富砂"的重要条件,多物源条件下,物源相互衔接使得盆地水体能量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使三角洲能够分布整个盆地。在单一物源条件下,盆地水体从物源口向盆地逐渐减弱,三角洲分布在物源口处,形成局限的三角洲体系。通过研究为相模式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