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石油烃降解菌的降解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克服摇瓶培养过程中石油烃降解菌代谢产物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的干扰,建立了离心前处理—超声波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并评价了石油烃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 RP-1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254 nm最佳吸收波长下,以沸程为30~60℃的石油醚为萃取剂,在石油烃质量浓度为5~300 mg/L范围内,吸光度与石油烃浓度间符合比尔定律关系,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8;采用离心前处理和超声波萃取处理样品,石油烃的平均回收率为98.9%,相对标准偏差为1.78%,最低检出限为0.713 mg/L;可检测出无机盐培养基中低至0.001%的残余烃。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净化厂废水中油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目前,国内外用于水中油分析的方法很多,有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重量法、荧光法、比色法、比重瓶法、比浊法、气相色谱法以及各种型号的在线分析仪等,但较常用的还是前四种. 对于废水中油的分析方法,目前在国内外都无确定的标准分析方法.这是因为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不同沸点的脂肪烃,芳香烃及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各种废水中油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全国石油地质行业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实验室间的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水平,促进行业间交流,由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国石油地质相关实验室开展了比对工作。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测试比对共有全国23家实验室参与,选取全油、饱和烃和芳烃3类样品,根据相关标准规定了统一的实验方法,利用四分位数稳健统计方法评价了各实验室数据质量。结果表明,各实验室数据稳定、可信,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良好。气相色谱全油轻烃比对参数合格率为95%,饱和烃和芳烃参数合格率均为97%;气相色谱—质谱比对饱和烃参数合格率100%,芳烃参数合格率为95%,总体满意率较高。部分实验室相关参数出现问题数据及离群值主要原因与样品储存条件、保存时间、仪器型号、测试方法以及人员操作误差等相关,建议各实验室加强质量管控措施,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重量法检测油田注水悬浮固体含量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苛刻,大部分海上采油平台不具备理想的测试环境,本文对分光光度法检测悬浮固体含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分别针对悬浮固体含量、铁离子含量、含油量三个因素对分光光度法检测悬浮固体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海上油田三种常见注水标准,进行分光光度法检测悬浮固体含量影响实验。实验表明,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注水悬浮固体含量相对标准偏差4%,其误差明显小于在海上平台使用重量法测量悬浮固体含量产生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常见的石油产品中间馏分芳烃含量测定标准分析方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FIA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做了分析与讨论。荧光指示剂法准确度与重复性均不高,只能得到<315℃馏分中芳烃总量,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间馏分芳烃,准确度,精密度都较高,给出的信息也多,但仪器价格昂贵,分析成本高。文中介绍了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石油产品中芳烃及芳烃衍生物的几种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石油各类产品,步骤简单,时间短,准确度较高,在排除干扰物质后,可以作为石油产品芳烃含量的日常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测定石油及其产品中砷含量常用的分析方法。石油及其产品中砷含量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电化学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对各种分析方法的试样前处理、适用范围和特点、干扰元素、回收率以及检测限进行了介绍,并比较了常见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在油田开发中对于会产生严重结垢的油井,投加防垢剂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措施。为了提高防垢效果和优化防垢剂加量,需要准确、快速地检测出采出水中的防垢剂含量。针对油田防垢剂主要为含磷防垢剂且加量少的特点,建立了硫酸亚铁铵返滴法和钼锑抗分光光度法2种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检测。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硫酸亚铁铵返滴法受采出水中还原性物质干扰大,而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则受采出水中还原性物质干扰小,相对偏差小于7.85%,可以用于油田生产含磷防垢剂投加现场分析监测。  相似文献   

8.
王林  隋向云 《石油化工》2000,29(1):46-48
研究了用二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同时测定炼油厂污水中的石油类和苯酚的最佳条件。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将标准油制成微乳液,使整个测定均在水相进行。利用零交技术消除了主要干扰,使测定方法简单、快速,且不造成二次污染。本方法的石油类和苯酚的线性范围均为0 ~8 μg/ml。加标回收率:石油类为90 % ~109 % ;苯酚为90 % ~102 % 。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油田含油污泥石油类快速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了相应的石油类快速测定方法,即干燥后油田含油污泥用四氯化碳提取,提取液用四氯化碳定容,然后经脱水,脱除动、植物油后,用可扫描样品光谱图的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石油类含量。与《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DB23/T 1413—2010)》中石油类测定方法相比,由于省略了皂化反应过程(红外法测定含油污泥石油类时腐植酸、有机酸对石油类贡献值较小,对监测结果影响较小),减少了称样量,所需测定时间为原方法的十二分之一,提高了检测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检测成本。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对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85%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在5%之内,检出限为19.2 mg/kg。  相似文献   

10.
考查了不同含油量浓度与其荧光强度的关系,以及原油组分不同时荧光强度和含油量的线性关系情况,比较了紫外一荧光法和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油的灵敏度和精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原油的荧光强度和浓度在高浓度范围时,由于荧光的猝灭作用导致两者线性关系差,难以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然而在低浓度(0mg/L~100mg/L)时,选用的3种原油的荧光强度和浓度线性关系的R2均在0.99以上:其线性关系的浓度范围与原油组分有关,饱和分含量较高的南海标准油C,在0mg/L-160mg/L的浓度范围时线性关系仍然较好;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相比,荧光法精密度更高,其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6%,远远小于分光光度法测得的16.81%。  相似文献   

11.
采用管式炉模拟土壤中石油烃热脱附过程,考察了加热温度、保持时间以及负压条件对土壤中分段石油烃热脱附过程的影响,为实际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提高加热温度、延长保持时间以及提供负压条件均对提高土壤中总石油烃去除率产生积极作用;常压下,在250℃保持2 h与300℃保持1 h的条件下,土壤中总石油烃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总石油烃残留量低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第一类用地风险筛选值;当温度为150℃时,土壤中C10~C16,C17~C28,C29~C40段石油烃组分在1 h内的去除率均低于40%;当温度高于250℃时,土壤中C10~C16和C17~C28段的石油烃组分可被快速有效去除;C29~C40段石油烃组分受加热温度和保持时间变化影响明显,因此提高重质石油...  相似文献   

12.
胜利低渗油田采出水精细处理通常采用钛金属膜工艺,钛金属膜存在易污染、堵塞等问题。针对处理水质无法长期稳定达到行业Ⅰ级注水指标,对钛金属膜污染机理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膜内污染成分主要是石油类污染物、SiO_2、垢及胶体杂质等。因此,对油田采出水提出高效除油+精细过滤两段式处理思路,采用阻截除油-陶瓷膜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出水平均含油量1.1 mg/L,悬浮固体含量0.3 mg/L,悬浮颗粒直径中值181 nm,水质稳定达到行业Ⅰ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炼油废水中的石油类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红外、紫外、荧光3种方法测定炼油厂废水中石油类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归纳分析,讨论了3种方法的准确度和优缺点,认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炼油厂废水中的石油类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前言由于汽车尾气、工厂排放及汽油挥发等产生的烃类化合物在大气中普遍存在,而大气中多数有机物又具有一定毒性,并且在紫外光照射下,一些化合物还会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大气中总烃含量,是评价环境的重要指标。大气中总烃分析,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5.
运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探讨了在实际环境监测分析中总石油烃测定过程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针对水洗净化、净化小柱的选择、气相色谱仪配置、色谱图定量方法等方面做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塑料材质的器皿和耗材,玻璃材质柱身的佛罗里硅土小柱引入的实验室杂质最少,气相色谱仪使用超高惰性的的衬管和色谱柱,净化完全后运用峰面积加和的积分方式更能准确对总石油烃(C10~C40)进行定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炼油厂各类贮罐呼吸气、污水处理场逸散气及氧化脱硫醇尾气等恶臭无组织排放源的采样与分析成套技术,监测项目基本涵盖石油炼制特征恶臭污染物和油气组分。废气样品用双连球和聚四氟乙烯采样袋采集。废气中特征恶臭污染物的组成及烃类碳数分布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挥发性硫化物含量用新型的硫化学发光检测/宽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总烃含量用总烃分析仪法分析,C1~C3烃类含量用火焰离子化检测/气相色谱法分析,苯系物和氨气含量参照国家标准方法分析。监测了多家炼油厂的典型恶臭污染源,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取了炼油厂恶臭污染源排放特征。  相似文献   

17.
硫酸根离子是油田采出水中含量较高的离子,由于管道设施和仪器设备的结垢与腐蚀程度均受其含量变化影响,使其成为现阶段管线设备腐蚀研究的热点。油田采出水中硫酸根离子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实现离子含量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并对管线寿命进行预测及发出危险预警。通过分析石油化工领域中硫酸根离子实验室测定的3种经典方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讨论这3种方法应用于在线监测的优缺点。认为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的优点,该方法最适用于油田采出水中硫酸根离子的在线监测。最后,对油田采出水中硫酸根离子在线监测的方法选择、实验改进及现场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新疆油田开发区石油类污染物土壤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土柱淋滤实验和微生物培养实验,探索了新疆油田开发区内风沙土、灰漠土、龟裂土与灰棕漠土4种土壤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截留和生物降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石油类土壤环境容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含油污水进入土壤后,99%以上的石油类主要聚集在0~10cm土层,表层最高含油量达到4.7(灰棕漠土)~6.2(龟裂土)g/kg。在此含油量下,微生物降解率达到20%。估算获得在4种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环境容量值分别为232.83、243.08、199.12和232.95g/kg。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油田区内含油污水的排放有重大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化法处理油田外排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由于注采不平衡,部分油田污水需要外排,这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烃类;国家对油田外排污水的排放标准是含油量低于10mg/1,COD值低于150mg/1。本文针对孤岛油田外排污水烃类物质和聚合物含量高,其它化学物质成分复杂等特点,利用微生物可降解原油的特性,介绍了采用生化法处理外排污水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20.
注水是油田开发中重要的稳油增产措施之一,而油田污水经处理后回注地层,不仅节省了清水资源,还合理利用了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为了油田的可持续开发,污水回注的质量显的尤为重要,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必须要准确掌握处理水的各项指标,尤其对水中的悬浮物、油等多项指标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其对地层产生伤害。本文通过对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含油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高了污水含油量测定的准确度,为现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