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艺术品复制市场,这是一方印刷企业希望可以有所收获的领域,亦是一方容易迷失其中的领域。为了本期"聚焦"栏目,小编们拜访了已经涉足这方市场的企业、艺术家及艺术机构,以及一直关注这个市场的行业中人,越挖下去越发现这个市场的深奥——印刷人或可站在艺术品复制市场,将视线延伸至艺术衍生品,亦或文创。"如何向艺术品复制市场要利  相似文献   

2.
<正>"艺术事业与单纯的印刷生意有一些不同,你可能不只有新技术,也不只是能够精准的运用技术,更多时候你需要对艺术有理解,能与客户一同深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早在惠普一个主题为"绿色环保"的产品发布会上结识材艺工房的掌门人吴京伟,在他的理念中,艺术与绿色有关、与再创作有关、与普罗大众有关。今天的艺术品复制市场,不单单是复制——借助印刷技术实现原画的逼真再现,更多地是对艺术品的再创作——服务提供商借助创意点子通过各种载体实现个性化复制,将艺术元素与印刷载体完美结合,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文物、雕塑及书画皆属艺术品领域,本文主要讨论书画类艺术品复制的方法(以下简称艺术品复制)。艺术品复制作为艺术创作领域和印刷复制行业的分支,近年来增长势头迅速。艺术品复制因其跨艺术创作和印刷复制两个行业,其生产细节又与传统印刷复制有很大的区别。从复制方法上,传统印刷主要以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含柔性版)印刷和孔版(丝网)印刷四种方法为主。而艺术品复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丹妮  白迪  王鹏  喻婵  郝优 《印刷技术》2012,(11):45-47
近年来,艺术品复制成为印刷业的一个热门词汇。无论是各大博物馆的收藏需要,还是大众品味文化的需求,都使得高保真艺术品复制开始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但是相比国外成熟的艺术品复制市场,中国的高保真艺术品复制才刚刚起步。关于调查的几点说明武汉大学"人生若纸"创业团队  相似文献   

5.
陈晨 《数码印刷》2013,(3):16-20
年味儿尚未散去,《数码印刷》编辑部便紧张筹划起农历新年后的第一期专题——艺术品复制春华秋实。我们将视线聚焦首都,通过3位记者走访北京雅昌、圣彩虹、图文天地、天可嘉语等在艺术品复制领域精进技术、助推市场的带头企业,感受京味儿"艺术",探究国内艺术品复制市场新貌。  相似文献   

6.
冯喆 《数码印刷》2013,(3):37-38
当前随着人们文化艺术品味需求的不断增长,近些年来艺术品复制行业悄然兴起。它不是简单的影像复制输出,而是具有很高工艺要求的一门技术,考验的是高精度打印、精确色彩还原、数字扫描采集以及材料工艺等各方面的综合技术,要求复制的作品与原作相比要在形制和神韵上皆具有完美的一致性。艺术品复制制作周期短、工艺稳定性高,需求旺且附加值高,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入这一领域。为契合不同客户群的需求,仿真艺术品也分为不同水准。高仿真的艺术作品主要针对各大博物馆馆藏的历代国宝级艺术作品进行复制,并做限量,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复制技术的变迁,高仿真艺术品已经由手工制作走向机器化生产。数字印刷的兴起,又取代了单一的机器复制,艺术品复制领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我国古代字画是艺术史上的瑰宝,但其真迹主要珍藏在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平常人很少有机会能睹其"芳容",而普通的复制品或临摹又很难复制出其神韵。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品质的艺术复制品行业就这样应运而生。书画艺术品复制首先需要用扫描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然后用  相似文献   

8.
精美的瓷器艺术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瓷器艺术品原稿的印前复制工艺能使印刷品如实物般逼真,生动形象地展现瓷器艺术品的魅力。本文将探讨瓷器艺术品原稿的印前复制工艺(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4C0101)。瓷器艺术品的形式美首先表现在其造型曲线变化的多样性上,在印前分色制作时应充分运用扫描工艺中的高光暗调定标、层次曲线、清晰度和颗粒度等功能,将瓷器的质感、立体造型和光泽度突出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正>雅昌已然跳出了"印刷"狭窄的定义,以印刷为基点,辐射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服务。对于很多正在谋划着突破瓶颈的企业而言,或许可以从中领会到些许。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重视程度的提升,中国艺术品复制市场作为印刷行业的细分领域,呈现了与印刷整体发展略有悖逆的蓬勃发展态势。此时,如何让中国艺术品有序地进行传承,保障艺术品复制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似已成为行业内重要的课题。雅昌启动的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从艺术品源头出发,对书画作品进行作者本人眼学鉴定、高清图  相似文献   

10.
正国内文化艺术品复制企业就产品结构而言主要包括高仿真书画复制、版画复制、摄影艺术复制、装饰品制作、礼品制作和高端艺术类图书。在中国,艺术品印刷复制刚刚起步,便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一个令人钦羡的领域。当前,中国艺术品的交易市场较为活跃,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随着全球范围潜在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形成,中国艺术品印刷复制也在成为世界艺术品复制行业的主要加工厂,不断涌现从事艺术品复制的印刷企业,一些印刷企业复制的艺术品大量出口。  相似文献   

11.
正千年来,我国古人一直通过临摹、活字印刷、木版水印等方式进行着艺术品的复制,传播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如今,受数字印刷技术兴起的影响,近十年来艺术品复制行业也迎来飞速发展,日趋成熟。为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入到艺术品复制行业之中,开拓市场,追求艺术,服务大众,让小众艺术走入大众生活逐步成为现实。本期专题从木版水印、珂罗版、数字微喷三大主流技术入手,详细介绍印刷与艺术的不解之缘,并有诸多从业同行的技术心得。期望能够全方位展示行业、深入技术,为"让艺术走入生活"奋斗的辛勤工作者们集思广益,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本刊特别开设"名家讲坛"栏目,盛邀业界技术专家定期撰稿,对业界最为关注的印前技术、色彩管理、工作流程、远程打样、数码印刷等技术进行深入系统的报道,持续地向读者传递最新技术及动态。上一期,北京圣彩虹制版印刷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沈志伟为我们探讨了"显示器色彩管理认证"。影天印业有限公司致力于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技术的探索与研究,总经理陈啸谷在本期畅谈"艺术品高仿真复制的完美实现"的心得。  相似文献   

13.
李翔 《数码印刷》2008,(3):20-23
说到艺术品复制,人们也许并不感觉陌生,手工临摹、木版水印、珂罗版印刷等方法早已为人们利用来进行各类精美,珍贵的艺术品复制,但是这类方法由于耗时费力,并且制得产品在极大程度上受制作者的个人艺术修养及技术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复制技术难度较高,且获得的仿真艺术品价格不菲。  相似文献   

14.
《今日印刷》2008,(1):84-84
2007年11月22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在京召开了文化艺术品印刷复制市场发展研讨会,并就部分产品进行了现场观摩和技术交流。内容主要涉及:目前我国文化艺术品印刷复制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珂罗版复制技术的现状与未来、数字技术在文化艺术品印刷复制中的应用、文化艺术品印刷复制工作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正艺术品复制业发展的基础是技术——技术的不断提升,让艺术品可以以与原作更为相似的模样,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以己之经验展示了艺术复制品完成的全过程。艺术品复制业发展的基础是技术——技术的不断提升,让艺术品可以以与原作更为相似的模样,飞入寻常百姓家。所谓艺术品复制,即采用高精度大幅面扫描仪、数码相机机身加高精度数码后背的图像采样技术,通过数字工艺  相似文献   

16.
《数码印刷》2008,(3):39-39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升温,人们开始将目光聚集到印刷领域中对输出品质要求最高的艺术品复制领域。一直以来,由于艺术品复制对色彩还原、色彩保存等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大幅面喷墨打印机想进入这市场需要多项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在21世纪后进人了高速发展阶段,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对艺术品的需求呈现出旺盛的态势,艺术品的复制技术也成为印刷行业的热门话题。喷墨印刷技术作为艺术品复制的重要手段,在近几年的数字化潮流中发挥着胶印无法取代和超越的重要作用,鸿盛数码作为国内最早研发、生产喷墨墨水的专业厂家,在2002年成立之初就敏锐察觉到艺术品复制行业的巨大市场,2004年成功开发了"鸿彩6"宣纸专用纳米颜料墨水,2010年又推出了"鸿彩6"四代油画布专用纳米颜料墨水。经过市场的长期考验,为国内众多厂  相似文献   

18.
业界声音     
<正>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当前出版业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出版产业链必须要创新发展,并创立一个全新的产业链模式。要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加以优化,将协调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打造出一条开放的产业链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其出版价值。同时产业链上下要以共享理念驱动整个出版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印刷工艺相似,数字印刷品成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数字印刷工艺技术和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由于印刷品本身的两重性,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品,其"印刷质量"由主观、客观心理因素和复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20.
秉承"无用设计"理念,对纺织厂无梭织机废边纱进行回收再设计:将废边纱作为纬纱,织造成不同肌理效果的织物,开发仿地毯风格的垫类产品;将废边纱作为填充物,开发垫类产品;对废边纱进行染色、剪切、粘贴,设计成艺术装饰画、壁挂等艺术品。试验表明:借助"无用设计"理念,"无用的废边"完全可以成为实用或艺用产品,变废为宝,实现废物利用的目的,减少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