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沙一段重力流沉积形成机制、识别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一段重力流沉积机制共分为滑动滑塌、泥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及浊流4种类型;受断层活动对古地貌的影响,研究区平面上向凹陷中心方向依次发育滑动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在此基础上,从重力流沉积发育位置、圈闭条件及储层物性3个方面对4种成因重力流砂体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砂质碎屑流成因的湖底扇中扇亚相砂体沉积勘探潜力最大,其次为滑动滑塌成因砂体,浊流成因砂体次之,泥质碎屑流成因的内扇亚相砂体潜力最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洼陷斜坡带钻遇的牛119、牛100(侧)、丰14等井的岩性圈闭获得较高的工业油流,该类型砂体与浊积岩存在明显不同,推测为与三角洲主体脱离但尚未被完全液化的岩性体,将其称为"坡移扇"。针对目前坡移扇的认识和研究程度很低的现状,在系统岩心观察及野外露头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坡移扇的沉积特征及沉积序列模式,结合实际解剖,明确了三角洲前缘—坡移扇—浊积岩的展布模式。坡移扇是在断陷湖盆宽缓的斜坡背景下,物源充沛快速进积的三角洲,其前缘朵叶体在压实沉陷、地震、湖水动力及洪水作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在重力作用下向前滑动、滑塌、碎屑流化,在转化为浊流之前在合适的古地形背景下堆积形成的岩性体,具有单层厚度较大、多期叠置、叠合连片等特点。坡移扇砂体在垂向上具有典型的序列模式,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暗色泥岩段、滑移变形层段、拉伸变形层段、前缘残留层段和块状碎屑流段,受滑移距离的影响,依次发育砂质滑动、砂质滑塌和砂质碎屑流3种类型砂体,表现出横向分带的特征,各类型砂体在垂向上具有不同的序列组合模式。从斜坡带到洼陷带依次发育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积岩重力流沉积体系;不同期次的重力流砂体在垂向上叠置发育,自下而上依次为浊积岩—碎屑流—滑动/滑塌。  相似文献   

3.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分析化验及测井等资料,对兴马地区沙三段重力流成因类型、沉积特征、主控因素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包括泥石流、碎屑流、高密度浊流及低密度浊流四种类型;存在洪水型和滑塌型两种沉积机制,洪水型沉积形成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滑塌型沉积形成滑塌浊积扇。近岸水下扇可进一步分为辫状沟道、辫状沟道侧缘及沟道间三种微相;滑塌浊积扇可分为浊积水道及水道侧缘两种微相。根据重力流沉积演化及平面展布特征分析,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具有继承性和变化性,以沙三上亚段重力流砂体最为发育。研究区重力流发育受古地貌、物源供给、断层活动强度、多级断层坡折带及兴隆台潜山遮挡作用综合控制,横向形成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深水滑塌浊积扇沉积演化模式,纵向构成多期重力流扇体相互叠置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岩心、薄片、粒度分析、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研究渤中凹陷埕岛东坡东三段沉积物重力流类型及沉积特征,总结重力流砂体分布规律,建立具有沟谷和坡折的斜坡带重力流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发育异重流、砂质碎屑流和浊流3种沉积物重力流.异重流沉积占比最大,广泛分布于研究区中北部第一坡折带、第二坡折带、洼陷带和东南部沟...  相似文献   

5.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一段-戴南组二段五亚段为研究对象,以岩心精细观察和岩石薄片镜下鉴定为主要手段,结合测录井资料解释等描述重力流沉积特征和岩相特征,综合考虑沉积特征、形成过程、支撑机理及沉积机理等因素划分重力流类型,根据古构造和古地理背景、重力流类型和转化特征综合分析建立重力流发育与转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主要发育碎屑流、浊流和液化流3种沉积物重力流和滑动-滑塌这一重要的斜坡沉积物重力流触发机制;其中以碎屑流最为常见,根据其沉积物粒度构成特征划分为砾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和泥质碎屑流,根据其物质来源划分为外源型碎屑流和内源型碎屑流。识别出8种重力流沉积岩相和4类重力流沉积典型岩相组合。建立了不同物源条件下的重力流发育与转化模式,包括断阶带物源方向的双断阶混源型、多断阶混源型和斜坡带物源方向的内源型模式。断阶带重力流来自物源老山,以砾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为主,所属沉积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斜坡带重力流物源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以滑动-滑塌、液化流、砂质碎屑流、浊流为主,形成风暴浪基面之上的事件沉积体和深湖区的湖底扇。  相似文献   

6.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重力流沉积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及沉积成因不明等问题,利用岩心资料和钻测井数据,对长6段重力流沉积类型、分布规律、沉积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滑塌流、砂质碎屑流、浊流3种沉积类型,可识别出扇根和扇中2类亚相.扇根亚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呈孤立的条带状;扇中亚相发育范围广泛,连...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长73小层远端重力流沉积体是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对其沉积规模、空间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导致水平井的砂体钻遇率低、勘探风险高。利用城页1井导眼井、城页1水平井和城页2水平井的岩心、钻井、录井及测井资料,对城页水平井区长73小层远端重力流的沉积类型、分布特征、砂体结构、沉积过程以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长73小层深水沉积体系发育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浊流和深湖相泥质4种沉积类型。砂体以断续分布的砂质碎屑流舌状体为主,单期厚度为0.6~2.5 m。砂体在顺物源方向(NE向)厚度稳定、延续性好,长度可达800 m;在垂直物源方向(NW向)上延续长度多小于150 m,并发生突然尖灭。湖盆西南缘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的失稳滑脱和搬运形成了城页水平井区的重力流沉积,滑脱体搬运过程中主要经历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和浊流4个阶段,砂质碎屑流分离体远距离搬运,在湖盆中央整体凝结,形成远端重力流砂体,滑动-滑塌与浊流沉积是砂质碎屑流分离体与湖底、湖水作用的产物。湖盆远端重力流砂体结构受控于三角洲前缘重力流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单期规模,孤立型砂体形成于发生频率低且单期规模较大的重力流事件;连续叠加型砂体形成于发生频率高但单期规模较小的重力流事件;间隔叠加型重力流砂体为前两者的过渡沉积。湖盆远端砂质碎屑流砂体和深湖相黑色页岩是城页水平井区长73小层深水油气勘探的有利对象,沿B522井、C81井和C121井NE向展布的长73小层细砂岩发育带是勘探"甜点"区,长73小层下砂层组是"甜点"层段,顺物源方向为有利的水平钻井方向。  相似文献   

8.
山东牛庄地区沙三段前三角洲斜坡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山东省牛庄地区渐新世沙河街组三段前三角洲斜坡,由滑塌带、近源缓坡带、末端带三部分组成。滑塌带发育滑塌沉积和碎屑流沉积;缓坡带发育液化流、浊流沉积;末端带发育 AD 型、BD 型、BE 型和 CDE 型浊流组合。前三角洲斜坡发育重力流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三角洲的快速进积作用和前三角洲斜坡自身存在的二元结构。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区是近源缓坡带。  相似文献   

9.
前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储层非均质性仍制约油气的勘探开发。综合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相及地震相等信息,通过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微相,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_3亚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对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华庆地区长6_3亚段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可划分为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滑塌四种微相类型。其中砂质碎屑流为最重要的微相之一,其形成机理包括整体冻结、摩擦固结及悬浮沉降。沉积微相的展布控制储层平面的非均质性,长6_3亚段优质储层主要位于砂质碎屑流、浊积岩的主体部位,进而导致储层平面的非均质性。深水重力流砂体垂向叠置厚度大,可形成规模较大的油藏,长6_3亚段油层组砂质碎屑流砂体发育在河道的主体部位,厚度较大、储集层物性较好;隔夹层发育少、连通性好,是重点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断陷湖盆陡坡带构造活动性强、沉积规模小、储层非均质性的特征,利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带盐18地区丰富的地质、3D地震资料,从砂体成因入手,开展了砂体的成因识别、发育规模、沉积相类型及发育规律研究。通过研究,识别出液化流、浊流、颗粒流、泥质碎屑流和砂质碎屑流等5种重力流沉积;其中砂质碎屑流钻遇程度最高,浊流次之,液化流较低,颗粒流更低,每10m钻遇层数分别为2.9、2.6、0.75、0.3层。单期沉积厚度统计结果表明,泥质碎屑流最大、砂质碎屑流次之、浊流较小,其最大厚度分别为4.0m、3.5m、1.4m,平均厚度分别为1.2m、0.45m和0.2m;颗粒流和液化流规模最小。可见,砂质碎屑流是陡坡带重力流沉积中最为有利的砂体成因类型,其次为规模较大的浊流。识别出了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湖底扇、洪水湖底扇等4种重力流相关沉积相;沉积环境自下而上经过了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深水近岸水下扇—洪水湖底扇—滑塌湖底扇沉积、深水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沉积3个阶段;其中洪水湖底扇和近岸水下扇扇中亚相最有利于油气成藏,其次为滑塌湖底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和钻井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湖相重力流沉积体系进行全面解析。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长6油层组广泛发育由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液化流、浊流等成因单元组成的重力流沉积体系。旋回自下而上常见块状构造(MB段)、粒序层理(GB段)与水平层理(HB段)组合,平行层理(PB段)、沙纹层理(RB段)相对不发育。认为重力流沉积序列与浊积岩的鲍马序列存在较大差异,MB段为砂质碎屑流成因,GB段为浊流成因,PB、RB段为底流(牵引流)成因,而HB段系深水滞留沉积环境的产物,与重力流无关。湖底扇扇根沉积物以滑块、滑塌、砂质碎屑流沉积MB段为主;扇中以砂质碎屑流、浊积岩及湖相泥岩组成的MB—GB—HB组合为特征;扇端则以浊积岩和湖相泥岩的GB—HB组合为主。重力流成因砂体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斜坡-盆地平原,向湖盆中心延伸可达数十千米。重力流成因砂体直接覆盖于长7油层组烃源岩之上,具近源成藏优势,其中下部的砂质碎屑流成因砂岩储集层物性和含油性较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勘探对象。图12参28  相似文献   

12.
基于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对二连盆地阿尔凹陷东部陡坡带下白垩统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湖底扇发育模式。研究区重力流沉积类型主要有滑塌、砂质碎屑流、颗粒流、浊流4种沉积类型;受阿尔凹陷东部陡坡带古地貌、物源供给以及外界触发机制的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研究区湖盆形成湖底扇;近源区湖底扇沉积以滑塌、厚层砂质碎屑流和颗粒流为主,湖底扇中部主要充填砂质碎屑流成因的厚层砂岩,随着流体的运移和沉降,砂质碎屑流逐渐转变成远端浊流,在湖底扇末端主要沉积正粒序层理的浊积岩和湖相泥岩。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页岩气储层的形成机制,明确时空展布规律,指导页岩气的勘探部署,通过岩心观察和重力流理论分析,对湖南保靖地区下志留统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保靖地区下志留统主要发育浊流、碎屑流和液化流3种重力流沉积类型。其中,浊流发育不完整的鲍马序列浊积岩,下部以多期次单段式或两段式浊积岩叠加的进积型地层组合为主,上部以多期次三段式浊积岩叠加的加积型地层组合为主;碎屑流以块状细砂岩为主;液化流以厚层的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为主,发育变形层理。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到马脚冲组沉积时期,湖南保靖地区断续发育海底扇、远岸水下扇和滑移-滑塌扇3种沉积模式。浊流主要发育海底扇扇端亚相浊积砂、扇端泥微相,扇中亚相网状水道、水道侧缘、前缘席状砂微相以及远岸水下扇扇中亚相水道侧缘、前缘席状砂微相,碎屑流发育远岸水下扇扇中亚相辫状水道微相,液化流发育滑移-滑塌扇扇中亚相滑移-滑塌水道、水道间湾微相。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松辽盆地古龙地区湖相区的勘探潜力,寻找油气勘探新领域,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发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深湖区存在以重力流沉积为主的砂岩储层。根据重力流的搬运方式和流体性质不同,识别出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和浊流等4种类型沉积岩;按照重力流的空间分布和平面形态,划分出湖底扇型、斜坡扇型、断层切割型、水道型及离散型等5种类型的沉积体,其中以斜坡扇型和湖底扇型发育的砂质碎屑流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涠西南凹陷流一段上亚段重力流类型、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流一段上亚段主要发育碎屑流、浊流和滑塌沉积3种重力流类型,碎屑流和滑塌沉积在研究区最为发育。碎屑流沉积据其岩性构成可细分为砂质碎屑岩和泥质碎屑岩,砂质碎屑岩以发育块状构造,见泥质撕裂屑、漂浮泥砾为典型特征;滑塌沉积塑性变形构造发育,既体现重力流沉积特征,同时还部分保留牵引流沉积特征。湖平面变化、物源体系、坡折带及沟源通道等耦合控制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分布,在研究区建立了北西物源三角洲-断裂坡折-侵蚀水道和西物源三角洲-同沉积坡折2种经典的重力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明D2井连续取心的观察分析,提出海拉尔盆地东明凹陷白垩系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普遍发育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其沉积构造丰富多样,特征明显。以沉积过程为基础,采用以Shanmugam为代表的简化划分方案,将滑塌型深水重力流分为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4个过程,并对各过程和阶段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描述,总结了其主要识别标志,分析和探讨了其形成机理,认为滑塌型深水重力流的滑动、滑塌和碎屑流3个阶段主要为块体流搬运机制,浊流阶段沉积主要为牛顿流体或紊流机制。滑动阶段沉积以保留部分原始沉积构造(如砂泥互层和沉积旋回)、发育层内小型正断或逆断错断、较大角度的地层倾角为主要识别标志。滑塌阶段沉积以塑性变形为特点,以顶、底面均与暗色泥岩呈突变接触,内部发育大规模的同生软沉积变形构造(如包卷构造)为主要识别特征。碎屑流可以分为砂质碎屑流和泥质碎屑流;碎屑流沉积以宾汉流体为特征,整体冻结式沉积为特点,主要识别标志为砂岩顶、底面均与暗色泥岩突变接触,砂岩呈块状,可发育漂浮砾岩和泥岩撕裂屑等,在砂质碎屑流中还可发育逆粒序层理。以牛顿流体搬运的浊流沉积则以正递变层理为主要识别标志,底部与暗色泥岩呈突变接触,发育完整或不完整的鲍马序列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研究理论等,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类型有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受多方物源、湖盆底形、触发机制等因素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湖盆中部形成两类沉积体——湖底扇和滑塌体。湖底扇发育水道,可识别出内扇、中扇、外扇3类亚相,主水道、主水道侧缘、分支水道、分支水道侧缘、水道间、浊积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推测为季节性洪水成因。滑塌体不发育水道,可划分为滑动岩、滑塌岩、碎屑流舌状体、浊积体等4部分,推测为地震等触发机制导致的坡折地带沉积失稳垮塌形成。将相模式与重力流类型结合,可更加直观地研究深湖区重力流沉积物组合特征、发育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建造。综合岩性、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流沙港组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凹陷的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北部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发育重力流沉积。研究区内重力流沉积的主要类型为浊流沉积和碎屑流沉积,还发育与之伴生的滑塌沉积。这些沉积类型与深水原地沉积的泥岩在垂向上构成泥岩—浊流沉积、碎屑流沉积—滑塌沉积—浊流沉积和泥岩—碎屑流沉积等3种组合形式;重力流沉积一般呈夹层分布于半深湖—深湖区,也有组合成规模较大的湖底扇,湖底扇中的浊流沉积的自然电位曲线常呈钟形,而碎屑流沉积常呈微齿或齿化的箱形和漏斗形;湖底扇在地震剖面上的典型特征是丘状反射特征。半深湖—深湖亚相的发育,充沛的物源以及凹陷东西两侧的构造活动是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发育的良好条件。湖底扇生储盖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质碎屑流储集体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依据岩心、露头观察与分析测试及地震层序解释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心深水区延长组长6段地层中识别出3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物,即砂质碎屑流、经典浊积岩和滑塌岩。其中砂质碎屑流最为发育,而由浊流作用形成的经典浊积岩分布有限,以往延长组深水沉积研究夸大了浊流沉积作用。进一步研究认为,砂质碎屑流等深水重力流砂体平面分布及其物性变化主要受深水沉积坡折控制,总体而言,砂体物性坡上比坡下好,缓坡比陡坡好。从3种类型岩石的含油气性看,砂质碎屑流含油性最好,经典浊积岩A段含油性次之,而滑塌岩含油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岩心系统观测、岩心薄片观察和粒度分析,结合单井沉积相及地震相的综合分析,对南堡凹陷西部东营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进行精细的研究,认为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端发育大规模的砂质碎屑流沉积。结合区域古地貌特征、沉积体系的综合研究,探讨了研究区砂质碎屑流沉积的成因机制,详细论述了砂质碎屑流的沉积构造特征及识别标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砂质碎屑流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砂质碎屑流砂体主要为无沉积构造的块状中—粗砂岩和具有丰富重力流沉积特征的砂泥岩互层2种岩性组成,其成因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发生滑动、滑塌、再沉积而成。结合目前的勘探实践分析认为,砂质碎屑流砂体与沙河街组一段、沙河街组三段优质烃源岩直接接触或通过油源断层沟通而形成自生自储或下生上储型的岩性或构造-岩性油气藏,进而构成了研究区半深湖—深湖区域的良好岩性圈闭集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