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板料拉深成形过程中压边力控制较难的问题,根据凸轮机构运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由曲柄滑块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的拉深模变压边力机构,该机构在拉深模工作过程中,能够合理控制压边力的大小。实践表明,变压边力拉深模满足拉深工艺要求,改善了拉深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汽车支架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工艺分析,制订了汽车支架零件的冲压工序.针对拉深工序成形过程中起皱、开裂和回弹问题,从拉深方向、压料面的形状和拉深筋等拉深成形的工艺和拉深模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实际生产实现了支架零件的拉深成形工艺以及拉深模的结构设计.以三维造型软件UG为设计平台,建立了汽车支架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拉深模的结构设计,更真实地反映了拉深模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减少了实际模具设计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铝蒸锅是铝制品生产厂的主要产品之一,其中蒸锅盖(图1)是在双动拉深机上拉深成形。以往的拉深模具(图2)由四部分组成,即压边圈、凸模、凹模和顶盘。拉深成形时由压边圈和凹模平面压住坯料,凸模下降使坯料进入凹模中成形。当凸模下降到最低点时,利用凸模和顶盘间的挤压,成形拉深件表面的曲面轮廓。最后将拉深件从凹模中顶  相似文献   

4.
对圆筒复合模进行了研究和设计,介绍了圆筒复合模加工工艺由落料、拉深、反拉深和切边4道工序复合而成。详细分析了带凸缘圆筒零件加工的工艺性和模具的结构。通过对模具结构的分析,在模具中提出了反拉深和凸缘切边工艺,实现了落料、拉深、反拉深和切边4道工序的复合,使得复合模在加工中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借助商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采用热力耦合有限元法对汽车用铝合金板5083-O的圆筒件温拉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利用试验设计方法,分析初始温度布置对拉深能力的影响,并给出拉深件破裂失效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凸模底部和凹模法兰的温度决定着铝合金板拉深能力,在凹模法兰处于较高温度250℃而凸模底部处于室温的拉深模式中,临界凸模行程最大;而拉深件的破裂失效即可能出现在凸模圆角区附近,也可能出现在凹模圆角区附近.可见,差温拉深中温度布置对发挥板料成形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接油盘拉深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万友  谭平宇 《模具工业》2012,38(1):39-40,44
分析了接油盘零件的形状、结构特点,设计了拉深模、切边模等5副模具,重点介绍了拉深模增加拉深筋后可使接油盘零件1道工序拉深成形,并介绍了几种拉深筋的结构、形状及布置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万良辉  何利 《锻压技术》2005,30(5):26-29
对宽凸缘筒形件拉深模工序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给出设计优化的拉深工序的思路,并对拉深模CAD系统的开发进行了讨论。在输入相关参数后,拉深模CAD系统可完成拉深模的设计并绘出实体图,显著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1.拉深凸模的通气孔通常,在拉深凸模上要求加工通气孔。其目的是保证拉深件能顺利地从凸模上脱出。否则会在拉深件与拉深凸模之间形成真空而难以脱模,或使拉深件底部出现不平整。在实践生产中,一般只在直径大于50mm的凸模上加工通气孔。我厂为了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在直径较少而拉深高度较大的凸模上也加工出通气孔。这种通气孔的直径不需太大,2mm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9.
无压边拉深凹模成形曲面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无压边拉深时,以采用曲面凹模为宜。用曲面凹模拉深与普通拉深相比,工件的成形特点完全不同。工件沿凹模的曲面流动,光由平板形成锥形件,最后拉深成筒形件。在这一过程中,很难象普通拉深那样采用压边装置来防止工件起皱。要防止起皱失稳,必须依赖凹模的曲面形状。此外,凹模的曲面形状对拉深力及摩擦、磨损等也有影响。因此,凹模曲面的形状是影响拉深比以及产品质量和模具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优化方法,为寻找最合理的凹模曲面形状进行了理论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鼠笼端面透盖和闷盖冲压组合成形反拉深工艺,介绍了反拉深模具设计要点,计算了反拉深模的冲压力,设计了拉深模和反拉深模。合理的工艺对简化模具结构,减少模具数量,降低成本,提高制件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弯曲效应,中厚板拉深时厚度方向存在明显应力梯度,使其与薄板拉深变形有所不同。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中厚板拉深变形过程中不同阶段板材厚度方向的径向应力分布规律,揭示凹模圆角大小对中厚板拉深变形径向应力的影响规律。对厚度4.5 mm的5A06铝合金板材进行不同凹模圆角条件下内径为450 mm筒形件拉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厚板拉深过程中最大径向应力位于直壁区与凹模圆角过渡处;且随凹模圆角的增大,最大径向应力值逐渐减小;破裂缺陷发生在凹模圆角与直壁区过渡处,且随凹模圆角增大,破裂延缓发生,极限拉深行程显著提高,凹模相对圆角为12时的极限深度比相对圆角4.5时的提高了83%。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值模拟的级进模筒形拉深工步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带有拉深工步的级进模设计中,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其拉深工步进行工艺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级进模中的拉深工步要受到其他工步的牵制,其拉深成形比单个零件的拉深要困难一些,因此在对拉深工步的工艺性进行数值模拟时,所建立的毛坯几何模型、边界条件和压边条件等也都与单工序模有差别。结合某工厂的攻关项目,运用ANSYS对级进模中筒形拉深工步的成形性能和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经生产实际验证,该分析过程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固定式变薄拉深凹模在拉深时工件的壁厚差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缺陷,分析了工件壁厚超差的原因,提出了采用浮动式变薄拉深凹模的措施,通过使用,工件的壁厚差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介绍了变薄拉深模结构及工作过程,并给出了变薄拉深凹模浮动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原有外壳零件多工序成形的缺点,提出了采用复合模加工的工艺。通过计算拉深凹模圆角半径、拉深凸模圆角半径、拉深间隙和拉深系数,并根据实际经验的取值,设计了1套复合模,实现了落料、拉深、整形一次成形,使外壳零件达到设计使用要求。该模具生产的外壳,外观美观,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5.
结合0.618黄金分割法,运用DYNAFORM分析软件,通过改变拉深系数的方法,对板料拉深过程进行了模拟.找到了曲面凹模的极限拉深系数,并将模拟结果与物理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其模拟的真实可靠信.另外,采用同样的方法也求得了平端面凹模的极限拉深系数,与曲面凹模极限拉深系数进行对比,得出:曲面凹模能极大的降低极限拉深系数.  相似文献   

16.
根据经验公式和理论数据对某304不锈钢壳进行直径减小、壁厚变薄的变薄拉深级进模设计,并运用Deform-3D对连续变薄拉深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成形过程等效应力和行程载荷曲线的分布规律。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成形过程中,坯料的最大应力集中在与凹模圆角和凹模工作带相接触的区域;随着凸模圆角减小,凸模圆角与直壁连接处应力增大,出现危险区域;为防止最后一道拉深过程中凸模容易磨损及产品被拉伤,应合理设计拉深系数、变薄量及凹模圆角;直径减小壁厚变薄拉深件的直壁壁厚均匀。  相似文献   

17.
徐宇  俞弘伯 《模具技术》2010,(5):18-19,42
对端套复合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端套复合模加工工艺由落料、拉深、反拉深和切边4道工序复合而成。详细叙述了端套零件加工的工艺性和模具的结构。通过对模具结构的分析,在模具中采用了反拉深和挤压切边的工艺,使得复合模在加工中得到成功。  相似文献   

18.
《模具工业》2015,(8):60-65
介绍了传统的汽车覆盖件拉深模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并对该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在模具制造中应用了ERP软件以及在线检测技术、高频感应淬火、激光淬火等表面处理技术,优化后的工艺流程缩短了拉深模零件的制造周期,加快了拉深模零件的装配和调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徐明明 《模具工业》1989,(11):17-18
<正> 为了降低铝壶成本,我们着手改进了原铝壶的主要加工工艺——拉深工艺,由过去的普通拉深改为变薄拉深工艺,以求达到节资目的,而产品质量并未降低。 一、改为变薄拉深的可行性分析 变薄拉深是利用凸模与四模的单面间隙小于毛坯厚度,拉深时用凸模的轴向拉力和凸模与凹模对坯料的压缩应力,使材料挤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某零件宽凸缘深拉深成形工艺中存在的缺陷,对拉深过程中影响零件壁厚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缩小相对变形的依据。介绍了凸模浮动拉深成形工艺,综述了浮动凸模的设计要点、模具结构、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