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会议初始化协议(SIP)是一种基于应用层地信令控制协议,由于具有简单、灵活和良好扩展性地体系结构,将其融入Internet数字语音通信技术中,建立基于SIP的VoIP网络,将会成为下一代VoIP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介绍了一种基于SIP协议的VoIP网络实现模型,详尽阐述了SIP在VoIP网络中的实现原理,以及SIP对整个对话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会议初始化协议(SIP)和VoIP的基本原理.指出会议初始化协议SIP是一种基于应用层的控制信令协议.阐明了建立基于SIP协议的VoIP网络是VoIP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了VoIP通话过程,基于VoIP的优点,以及VoIP将在电力通信系统中所占到的重要作用,详细分析了VoIP中SIP协议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给出了基于会话初始化协议的多媒体网关的软件设计思想与方法。实验证明,该设计一方面可实现SIP终端的接入;另一方面,可借助软交换实现异种网的互通。鉴于SIP协议的不完善性,本设计为SIP协议的扩展作了预留。  相似文献   

4.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l Network,NGN)是当前研究的热点,H.323和SIP协议IP电话(Voice over IP,VOIP)网络的两大主流技术,VOIP不仅具有成本低廉,网络资源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集成多媒体信息(包括语音,图象,数据等),以实现交互式的实时通信,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且逐步取代传统PSTN电话,成为NGN中语音信息传输的主要形式。分析比较了H.323和SIP协议,并预测了它们将后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SIP的定义进行了分析,试论基于SIP协议下的SIP网络安全通信模型的构建,指出了在现代通信网络背景下,简单的介绍了通信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以及保证网络安全的各种方法和防御手段,使大家可以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6.
电话协议查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NGN)是个以软交换为核心、多种协议互连、分层的网络.在NGN网络部署完毕之后,网络监测是电信运营商在运维阶段提高服务质量,争取客户的重要手段.在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协议的查询方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介绍了基于软交换的NGN监测系统中协议查询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证明该设计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7.
白帆  马钧华 《电气传动》2012,42(4):47-51
提出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同步伺服通讯协议EtherPSP(以太网脉冲同步协议),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分别设计了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案。搭建了一个以DSP为伺服控制核心的EtherPSP测试网络,验证了该协议的可行性,并测试了同步脉冲的驱动能力。此外,还将该协议与实时通讯的国际标准-SERCOS(串行实时通讯协议)协议在性能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使用电路交换Q信令与软交换SIP协议互联组网时的路由预测实现方案,文章分析了电路交换组网时Q信令路由预测的实现原理;结合标准中软交换通信系统的协议要求和电力调度中实际使用场景,通过对软交换SIP协议与Q信令的内容分析,最终提出一种可行的SIP协议与Q信令组网时的路由预测实现方案;并通过分析标准中协议转换部分,提出建议使用的具体原因值及映射方案.  相似文献   

9.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为100m范围内传输数据提供解决方案。本文基于IEEE802.11标准协议,针对所提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系统设计了点对多点协议,优化了协议功能,提高了协议的性能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智能电网的开发和建设在美国、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正在积极地推进,而通信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基于互联网协议(IP协议)的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的功能和作用,按照智能电网架构所需要的开放性、标准化和互操作性的要求,SIP协议可以满足智能电网对通信的所有要求,因此,在智能电网通信中,选择SIP协议是一个非常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1.
鉴于电力通信的高可靠性要求与软交换不稳定性间的矛盾,文章综合考虑软、硬件因素,借助ATCA硬件平台以及HA双机热备软件技术,设计出一套能满足电力通信要求的软交换系统架构.呼叫流程方面,参考现有的SIP相关RFC,结合电力调度通信的功能要求,设计出一套通用的、基于SIP的呼叫流程,使得各种SIP终端可以顺利接入软交换网络...  相似文献   

12.
软交换平台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功能实体之一,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文章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重点论述了软交换平台的体系结构、以软交换技术为基础的下一代交换网络的电力发展策略,以及在下一代电力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应用,强调了下一代网络将成为未来几年电力通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NGN中的软交换与I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软交换和IP多媒体子系统(IMS)成为下一代网络融合的2个方向,两者都基于IP承载,都具有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思想。根据二者的体系结构与特点,软交换可作为传统电话网的平滑过渡,而IMS在业务的应用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文章介绍了NGN、软交换及IMS等概念,对软交换及IMS做了简单比较,并对网络融合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对符合国家电网标准的华东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视频协议转换网关进行的相关研究,通过对网关SIP协议栈优化和内核协议解析过滤模块的开发等方式,提高了协议转换网关的网络安全性和传输稳定性,进一步保障了视频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应用业务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5.
软交换技术及其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了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和引进。论文主要从软交换提出的必然性、软交换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基于软交换的增强型业务框架以及其各层间的协议等方面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前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软交换体系结构中接入网关、中继网关、信令网关设备的功能独立,从而导致软交换网络部署时设备过多的情况,提出了软件基于软交换技术SIGTRAN、H.248、MGCP等协议,硬件基于DSP技术实现综合媒体网关的方案,即一台网关设备同时具备接入、中继、信令网关功能,并根据通信设备高可靠性的要求,提出了主备冗余、电路板热插拔概念.根据设计方法实现的综合媒体网关,支持多种协议,完全满足了设计要求,并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