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艳 《山西建筑》2009,35(15):14-16
对上海现存的工业建筑改造项目进行了研究,对南苏州路1305号登琨艳工作室以及上海8号桥时尚创作中心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旧工业建筑获得新生的改造策略,并提出了旧工业建筑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2.
去年的10月30日,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登琨艳获领“2004年度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自上海新天地出现之后,关于旧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一直是业界人士关注的热门话题,思考然后讨论,然后再思考,再讨论,如此往复,众说纷纭。 登琨艳先生自2000年开始筹划“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这个又被称为“大杨浦”的项目正是登琨艳对于旧建筑改建和保护的践行之举。时至今日,一期的5000m^2的老厂房改造改建工程已经完成。他为本刊撰写此文,只为告诉我们这个过程的艰辛与不易,引起关注,达成团结是最重要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引言 1998年夏天,设计界传奇人物登琨艳(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人称"建筑界的怪才")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上海苏州河开始为他的工作室寻找新家.经过南苏州河1305号门前时,登琨艳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一跤不仅让他摔断了腿,更摔掉了几十年来积在苏州河两岸旧仓库里的灰尘,摔出了滨江创意园区.  相似文献   

4.
段巍  崔华 《时代建筑》2007,(1):62-67
文章通过对登琨艳创立的“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区”的介绍,分别从新消费空间、适应性再利用和设计手法的角度,对旧厂房改造项目的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5.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4,(11):139-139
汉宝德,1934年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县皋陆镇,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士、哈佛大学建筑硕士、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台湾当代建筑的导师,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他活跃于教育界、建筑界、博物馆界,一生育才无数,如黄永洪、姚仁禄、姚仁喜、登琨艳等都是其得意门生,有“汉宝德的一小步,建筑界的一大步”之美誉。  相似文献   

6.
设计师     
登琨艳小传1951年生于中国台湾高雄1971年毕业于屏东农专农艺科1975年赴东海大学建筑系旁听,师从著名建筑文化学者汉宝德先生1985年在台北成立个人设计工作室,从事室内、环境景观、公共艺术等设计工作1988年自我放逐流浪欧美一年,领略到建筑艺术的真谛,也经历了找寻归宿的痛楚1990年往返于台北与上海两地生活,期间结集出版《流浪的眼睛》、《台北心上海情》1998年正式定居上海,成立上海大样环境设计工作室1983台北民生社区自宅1985台北旧情绵绵咖啡馆忠孝店1986台北现代启示录啤酒馆1989…  相似文献   

7.
徐立群 《建筑》2006,(11):78-79
对于城市规划来讲,旧物改造比全新建设来得更难。在上海这座百年工业城市里,虽然轰轰烈烈地树立起一座座摩天大楼,但也有许多刻满沧桑历史的建筑完成使命后渐渐老去,面临着被遗忘和洗劫的窘境。幸运的是有一些人仅仅给这些老建筑稍加改造,它们就成了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时尚新坐标,又散发出熠熠光彩。苏州河,改造从源头开始说到创意社区,不能不提到登琨艳,这个来自台湾的设计师率先给苏州河破旧的仓库赋予了创意的色彩。1998年底,他入住苏州河中段一间共2000平方米的旧仓库,当时一墙之隔的上海市纺织原料公司新闸桥仓库运货装卸依旧繁忙,没想…  相似文献   

8.
登琨艳———这位来自台湾的知名设计师十几载不懈探寻今日中国的设计。终于机缘成就于湖南长沙一处近4000m2的室内建筑———长沙窑主题餐厅。这是一项全方位的设计,从建筑空间到室内陈设,从餐厅的取名到员工的服饰和全部的平面视觉系统,以至于空间弥漫的中草药的气味和精美的  相似文献   

9.
李伟 《时代建筑》2007,(1):146-153
外滩18号楼是柯凯工作室在中国的第一个建筑设计实践项目。它再次证明在中国一座历史保护建筑能够重获生机并被改造成一座成功的时尚地标。文章通过对柯凯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高芾(Filippo Gabbiani)和狄安德(Andrea Destefanis)的访谈,了解他们在中国的建筑设计与实践。同时,通过意大利建筑师的视角来观察中国旧建筑改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关登琨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琨艳先生拥有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作家等多重身份,他更像是一位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从台湾到上海14年,人们知晓他,并非他在上海设计了什么建筑,而是他这个人。上海给了他那么大的名声,他对上海仍是又爱又恨;他想为上海的建筑作些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即将迎来兴旺时期,但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的监理工作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文章作者在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项目的资助下,通过实际调研,并结合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监理工作的实践,总结分析了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孙笑  梁若宜 《山西建筑》2015,(11):19-20
以成都东村书画工作室为例,简述了旧建筑在恢复重建过程中,为满足新功能需求而采取的改造措施,从平面布局与功能分区两个角度探讨了具体的改造手法,既使旧建筑本身的记忆文化得到了延续发展,又使其焕发出了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传统式旧工业建筑改造模式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分析中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不足,指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旧工业建筑低碳改造策略;最后通过成功案例总结旧工业建筑低碳改造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登琨艳:1951出生于台北,建筑师,作家。屏东农专农艺科毕业,东海大学建筑系旁听两年。师从著名建筑师汉宝德先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85年成立个人设计工作室,80年代以“旧情绵绵”咖啡馆、“现代启示录”啤酒馆楬橥台湾后现代的都市生活空间革命。1988年旅居纽约,1989年流浪欧洲。1990年起一半的时间隐居上海,往来两岸。1998年正式成立上海大样建筑设计工作室,旋即以苏州河畔仓库改装的工作室引领上海的SOHO艺术工作特区风潮,甚而影响上海的苏州河整治计划的文化景观思考。目前专注从事规划建筑室内景观公共艺术设计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第一届中国室内设计上海国际论坛会期间,在上海南苏州河边的登琨艳设计事务所里有过一个热闹的酒会。当时的景象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产业和用地结构的调整,大量的旧建筑被废弃、闲置,与此同时对其再利用的研究也愈来愈受到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多停留在内部空间和功能的改造上,较少系统地研究旧建筑再利用的生态控制策略及其生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旧建筑再生的控制策略以及旧建筑再生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亚宁  徐峰 《华中建筑》2010,28(5):177-180
该文对我国旧工业建筑的不同类型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其改造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进行生态改造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成功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了我国旧工业建筑生态改造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的情况下,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及外观的需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广泛出现。论文对旧工业建筑的表皮改造予以关注,尝试探索表皮的改造引发的空间的改变。首先引入"表皮"这一当前建筑界的热点词汇,对研究对象进行限定与阐释;然后对国内外的几个旧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解读,挖掘表皮改造对旧建筑内部空间造成的多元化影响;最后做出总结与思考。论文旨在为我国旧建筑的再利用提供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筑改造的大规模实践,近代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也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首先对旧工业建筑遗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建筑及其成功改造实例的分析,对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价值作了初步分析和总结,以期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能够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实践,使这一城市灰色空间的记忆得以留存.  相似文献   

20.
汉声书屋     
空间特色 汉声书屋是大杨浦江滨江创意产业园区里的一个“异类”。张扬的外形,颇费周折的结构框架。与登琨艳先生一贯主张的修护,复苏等设计主张看似背道而驰,但实际上,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神合貌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