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数量最多,形态最丰富的一类.历史上形成了根据不同地域环境和生活方式而产生的多种住宅形式.通过对皖南民居的地理环境及社会背景的分析,对其聚落形态、空间布局、装饰风格及庭院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安徽皖南地区的民居对于中国传统住宅形成和发展机制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清代村落卢村住居的实地调查为依据,总结传统民居形式构成的规律和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钱进 《山西建筑》2010,36(8):11-12
以皖南古民居的生态性为研究出发点,针对民居在构造、节点等生态性的做法,研究基于皖南地区新民居适宜的生态技术,以期提高对传统建筑的认识水平,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促进生态民居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宏村是具有代表性的皖南传统古村落,其理想的风水环境和民居的整体规划布局都遵循了中国历史传统的居住地选址的原则,其民居所呈现出的建筑特色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宏村传统民居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人文价值和建筑价值不可估量。现代建筑发展迅猛的今天,我们如何对宏村传统民居进行价值判断,它的优势与问题又各自在哪里,即我们对宏村民居的当代价值判断将深刻影响着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传统聚落在适应环境,改善内部小气候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营建经验和卓越贡献,其"环境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文章以皖南民居为立足点,通过对皖南的村落选址、街巷设置,传统住宅的空间设计、细节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索,由远及近,对夏季热气候的适应、调节等多方面的营建经验,为未来新民居的营造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小汤山,因温泉而闻名全国。因为在北京市的正北方,小汤山也就稳稳地站在北京中轴线的延长线上,直通小汤山的安立路,被冠之为北京的"龙脉"。这里是不是龙脉,是环境能量学专家们研究的课题;不过这里有座叫"中国大院"的山西民居院落区,这是《城市开发》杂志要关注的对象。Part A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山西民居建筑集中体现出山西人民的勤劳、智慧,反映出山西人民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建筑、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例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  相似文献   

7.
杨珂 《城市建筑》2014,(26):132-132
本文以皖南民居的传统空间与元素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了皖南地区民居的发展现状,解读了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基因,力图挖掘出该地区建筑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讨论传统空间与元素的继承、发展,以及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皖南民居的传统空间与元素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了皖南地区民居的发展现状,解读了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基因,力图挖掘出该地区建筑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讨论传统空间与元素的继承、发展,以及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春涛  汪兴毅 《城市规划》2007,31(10):93-96
<正>皖南古村落是中国古村落中一颗璀璨之珠,被赞誉为"桃花源里人家",散落在古徽州隽美山川之中,内秀而质朴。皖南古村落均以传统徽派风格民居为建筑特色,清水马头墙、雕花门楼、庭院天井、通幽巷陌随处可见,行游村中,如置身于一幅幅清新自然的水墨画中,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数量最多,形态最丰富的一类.历史上形成了根据不同地域环境和生活方式而产生的多种住宅形式.通过对皖南民居的地理环境及社会背景的分析,对其聚落形态、空间布局、装饰风格及庭院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施明化 《山西建筑》2012,38(24):36-38
主要通过建筑与场所,雕塑感,光,材料等方面对阿尔瓦罗.西扎的波尔图建筑学院进行分析,同时也试图通过西扎在建筑创作所呈现的状态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皖南民居的表现手法,探讨当下建筑所需要的一种态度,以指导今后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蕴含的传统的"天人合一"审美思想,朴素的价值观和自然主义的审美意识总结和分析,指出传统民居始终遵循美的规律,处处表现出东方美学的神韵,为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夏热冬冷地区春季昼夜温湿度波动大,相对湿度高,易引起结露现象,影响室内空气品质。本文以皖南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并与该地区现代民居进行对比,对空气温湿度、地面温度进行现场实测,旨在分析室内湿度现状及地面结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皖南传统民居室内平均温度较低,厅堂平均相对湿度为70%,三合土地面结露现象明显,且主要发生在夜间及上午;厢房的架空地笼结构具有一定保温、防结露作用,室内平均相对湿度为79%。由于花格窗的通风换气作用及内部木质围护结构的湿缓冲作用,厢房室内湿度日波动较稳定。皖南地区居民在过渡季节主要利用自然通风进行室内环境调节,且传统民居气密性较差,室内湿度变化对室外湿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皖南传统民居生态系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翟光逵  翟芸 《华中建筑》2003,21(4):95-97
通过实地考察,以亲身感受和实例,详细论证了皖南传统民居冬暖夏凉的原因,并初步揭示出皖南传统民居怎样通过选址、规划、单体平、剖面设计以及许多构造措施上的处理,形成了它那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本文还对目前建筑界的一些误导和对传统经验的忽视,提出了忠告。  相似文献   

15.
程宅院坐落于今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程宅位于皖北地区,整体布局打破了皖南民居建筑在布局上的局促,以北方民居建筑开阔、大气的布局为特点;在具体建筑风格上,程宅以皖南民居建筑的精致雕刻、白墙黑瓦等风格为参照,融合了南北建筑的布局与风格。这种融合了南北建筑特点的民居建筑在皖北地区是独有的,展现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具有较高的建筑科学、历史文化以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民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地区不同的民居形式。传统的民居空间大抵都为围合院落的布局形式,是中国建筑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由此衍生出来的"围合"思想更是博大精深。研究"围合"的哲学思想不仅是探究传统民居生活的源头所在,更是追溯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马虎 《住宅产业》2024,(2):40-42
安徽省传统民居的关注点大多聚集在皖南徽派传统民居上,作为安徽传统民居重要组成部分的皖西传统民居往往被忽略。本文选取位于皖西地区安徽省六安市苏埠镇明清老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梳理老街民居的风貌要素,包括建筑整体外观、空间、构件、材料等方面。结果表明,风貌要素中的整体外观及空间特征的影响显著,特色构件及材料次之。通过要素重要度的分析,有助于区分皖西传统民居的特点,并在实际保护与传承更新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新建筑》2017,(1)
第21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研讨会以"保护和传承"为主题,从"民居研究方法""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传统民居营建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聚落生存与发展策略"四方面,全面剖析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新标准,以及在传统民居建筑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技术问题与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古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生态宜居地区的典范.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古代建筑文献,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了徽州民居对木、石、砖三种主要建筑材料用材技艺的生态特征.在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基础上,阐发了传统民居用材循环之用、永恒之用、无用之用的生态理念.传承包括徽州在内的中国各地区传统民居用材技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对...  相似文献   

20.
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徽州之行,展现了皖南传统村落的布局和民居的特色。在赞叹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