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及其厌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糖为底物,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30目以上4 0目以下木炭颗粒为载体,在类似SBR反应器中提高反应器COD负荷、减少沉淀时间,不断洗出细小分散污泥和絮状污泥,使微生物在木炭颗粒表面附着生长,当COD负荷为3 2kg/ (m3 ·d) ,沉降时间为2 0min时,反应器污泥床中活性污泥实现颗粒化。此阶段下,污泥体积指数SVI为1 8mL/g ,MLSS 90 0 0mg/L。好氧颗粒污泥直径大多2 . 0~2 . 5mm。在好氧颗粒污泥厌氧化研究中,控制温度在30℃,pH值在7 . 5~8. 0之间,停留时间为2 4h ,COD负荷从2kg/ (m3 ·d)增加至4kg/ (m3 ·d) ,COD去除率从4 5 %增加到6 6% ,好氧颗粒污泥在厌氧条件下具有了有机物分解和去除的效果,可以认为转变成了厌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比较了不同粒径Anammox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和处理效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Anammox颗粒污泥粒径的增大有助于减小颗粒污泥受到的不利条件的影响;粒径为0.5~1.0、1.0~1.5 mm及1.5 mm以上3组Anammox颗粒污泥的比反应速率(以N计)分别为0.52、0.62、0.55 g/(g·d)。综合考虑去除效果及稳定性,在本实验系统中,粒径在1.0~1.5 mm的Anammox颗粒污泥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丁玉  何争光 《广州化工》2010,38(4):158-160
厌氧颗粒污泥是厌氧反应器高效、稳定运行的核心。在实验条件下,以旋流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酒精废水为例,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态、粒径、沉速以及产甲烷活性做进一步的研究。反应器运行120d后测各项指标,下反应室的厌氧颗粒污泥粒径集中在1.50mm~2.50mm之间,最大比产甲烷速率为328 mL/gVSS.d;上反应室的厌氧颗粒污泥粒径集中在0.5mm~1.00mm之间,最大比产甲烷速率为206 mL/gVSS.d。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最大近140 m/h,VSS/SS由启动时的0.60提高到了0.85。试验表明,旋流传质的水力条件较好,有利于形成沉降性能好和产甲烷活性高的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4.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好氧硝化颗粒污泥与厌氧氨氧化生物膜作为接种污泥,在缺氧条件下利用EGSB反应器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根据反应器内污泥性状以及运行效果,随时调整反应器的进水基质浓度以及上升流速等关键控制因素,加快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同时考察系统的脱氮效能、粒径分布、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表面形态以及内部结构与微生物分布情况。反应器运行80 d后,培养出成熟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0.556 mm;89 d时,总氮去除负荷达4.758 kg N·m-3·d-1。FISH表明颗粒污泥中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同时SEM与TEM观察表明颗粒污泥是由多个小颗粒聚集形成,而且形状不规则,内部结构排列紧密。  相似文献   

5.
厌氧颗粒污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已经成功地应用到很多领域,目前大多数高效厌氧反应器的良好处理效果取决于高活性厌氧颗粒污泥.而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构以及形成机理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简述了厌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以及形成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颗粒污泥的研究成果,包括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形成因素以及厌氧颗粒污泥的应用,指出了厌氧颗粒...  相似文献   

6.
加速厌氧污泥颗粒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占地面积少、容积负荷高、运行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市政和工业废水处理。厌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是高效厌氧反应器启动的关键。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加速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方法,着重讨论了运行条件的优化、优势菌种的筛选和投加颗粒物、高聚物以及金属阳离子对加速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效果,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厌氧污泥颗粒化的工程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好氧硝化颗粒污泥与厌氧氨氧化生物膜作为接种污泥,在缺氧条件下利用EGSB反应器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根据反应器内污泥性状以及运行效果,随时调整反应器的进水基质浓度以及上升流速等关键控制因素,加快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同时考察系统的脱氮效能、粒径分布、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表面形态以及内部结构与微生物分布情况。反应器运行80 d后,培养出成熟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0.556 mm;89 d时,总氮去除负荷达4.758 kg N·m-3·d-1。FISH表明颗粒污泥中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种,同时SEM与TEM观察表明颗粒污泥是由多个小颗粒聚集形成,而且形状不规则,内部结构排列紧密。  相似文献   

8.
厌氧反应器内颗粒污泥沉降速率的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重量沉降法对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生产装置中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进行了测定,将测定结果与沉降速度模型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2种方法之间的误差不超过10%。因此认为重量沉降法与沉降速度模型法可作为生产实践中厌氧颗粒污泥沉降速度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中三相分离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相分离器的设计是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成功运行的关键。通过对三相分离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要求的分析,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在VanDerMer等人提出的上流式反应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改进结构三相分离器的设计数学模型,可以求得三相分离器的最佳结构尺寸。此设计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0.
EGSB处理中药废水过程中厌氧颗粒污泥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厌氧颗粒污泥粒径分布、机械强度、二价金属含量、胞外聚合物含量等,探讨了EGSB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过程中颗粒污泥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在中药废水COD浓度为2000~5000 mg·L-1、HRT为12 h、T为30℃的条件下,颗粒污泥粒径分布在500~1000μm之间,完整系数(integrity coefficient,IC)小于20,颗粒污泥EPS总量、蛋白含量、多糖含量分别为85.59、63.67和21.92 mg·(g VSS)-1,此时颗粒污泥絮凝性良好,机械强度高。当HRT减少为6 h时,IC为30.03,蛋白与多糖的比值增大到6.86,但多糖含量仅为18.11 mg·(g VSS)-1;而当T降低为20℃时,颗粒污泥粒径分布在250~750μm之间,IC增大到32.11,Ca2+、Mg2+、Mn2+含量减少为20.78、4.79和0.94 mg·L-1,颗粒污泥EPS显著降低,其总量、蛋白含量、多糖含量仅为69.04、58.87和10.17mg·(g VSS)-1,在此运行条件下,出现了颗粒污泥的解体、流失,同时出水水质变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涂料工业中常用的几种测量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方法及适用范围,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激光衍射粒度测试法作为一种新颖的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废水中恩诺沙星浓度为2~200 mg/L,采用灭活和活性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吸附,研究了吸附平衡时间和p H值对吸附的影响,以及在20、30、40℃条件下,厌氧颗粒污泥对恩诺沙星的吸附等温曲线。结果表明,活性厌氧颗粒污泥与失活厌氧颗粒污泥的吸附规律基本一致。失活厌氧颗粒污泥对恩诺沙星的吸附基本在6 h内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维持在95.0%~97.0%;p H值在3~9范围内,吸附效果基本没有变化,去除率为93.6%~97.4%,当p H值大于9时,吸附效果明显减低,去除率仅为60.7%;在20~40℃条件下,失活厌氧颗粒污泥对恩诺沙星的吸附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失活厌氧颗粒污泥对恩诺沙星的吸附都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其中Langmuir方程能更好的拟合失活厌氧颗粒污泥对恩诺沙星的吸附,说明失活厌氧颗粒污泥对恩诺沙星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不存在复杂的螯合以及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究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机理,总结介绍国内外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模型,并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对培养好的颗粒污泥如何保存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7):1771-1784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n granular bed filter and crossflow microfiltration performa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granular bed filter with pollen particles in suspension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large particles improved the filter efficiency of smaller particles in suspension. Microfiltration results with bi and tri‐modal latex suspensions showed that the permeate flux and the qu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particle size and its distribution, especially when the particle size was smaller than the pore size of the membran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of granular bed filtration show that media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of filtration for the particle removal and pressure drop across the filter.  相似文献   

15.
赵党阳  郭徽  王耀  齐云洹 《河南化工》2021,38(10):8-10,22
介绍了厌氧颗粒污泥的物理特性,分析了影响厌氧颗粒污泥效果的影响因素.详细论述了厌氧颗粒污泥钙化问题的预防措施,为废纸造纸废水处理厂IC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产甲烷菌在厌氧生物处理方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介绍了产甲烷菌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中的主要作用及提取和鉴定的方法,综述了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温度、pH值、其他菌体对产甲烷菌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颗粒污泥的培养基质、粒径影响着颗粒的生物活性、传质效应及菌群的结构分布和协同竞争关系,进而影响出水效果.用番茄酱废水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反应器中成功培养颗粒污泥并稳定维持185 d,筛分出4种粒径范围的颗粒进行同步序批式实验,考察污泥特性及其对番茄酱生产废水的除污效能.结果表明,0.45~1.00 mm的颗粒形...  相似文献   

18.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微好氧条件下(溶解氧浓度在0.2~0.7mg/L范围)对降解五氯酚(PCP)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培养成熟的微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光滑的边缘轮廓,呈球形或椭球形,考察了污泥容积指数(SVI)、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与总悬浮固体浓度比值(VSS/TSS)、粒度分布以及蛋白质(PN)和多糖(PS)的比值PN/PS的变化。在PCP负荷达10mg/L时,对PCP、CODCr和AOX的去除率分别达81.3%,80.8%和80.6%,不存在氯代中间产物,反映了颗粒污泥内部的厌氧菌和外层的好氧或兼性菌都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厌氧颗粒污泥启动ABR反应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有效容积为10L的ABR中直接接种厌氧颗粒污泥,进水是以葡萄糖为基质的合成污水,考查在温度为35±1℃条件下反应器的启动,在整个实验阶段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保持不变。进水COD浓度分别为500,1000,1500,2000mg/L,42天后COD去除率达到93.48%,并且保持稳定,反应器启动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