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基托夫斯克汞矿床属浸染朱砂砂岩矿层,有两个相邻的矿体,上部为索菲耶夫砂岩矿层(简称索矿层),下部为捷嘎尔尼克砂岩矿层(简称捷矿层)。两矿体间的垂直距离为100~110米。采用阶段崩落法,矿块长20~80米,宽25~30米,阶段高度为60米。近20年来,捷矿层的采区比索矿层超前开采约2个阶段(见图)。由于两相邻矿体在不同深度同时开采,使索矿体采场的采准切割巷道处在捷矿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我矿为硬质耐火粘土矿床,其顶板是粗粒长石石英砂岩(f=8~10),与矿体呈整合接触。底板为长石砂岩(f=6~8),较稳固。矿体倾角一般为60~80°,厚度5~1米,f=4~6。自1965年我矿开始采用中深孔留矿采矿  相似文献   

3.
奥尔洛夫斯克有色多金属硫化矿床的矿山地质和采矿技术条件极其复杂。矿体形状不规则,分枝多,含有厚5~20米的夹层。矿体倾角介于5°~15°之间,厚度从几厘米到80米,矿石硬度系数 f=5~15。矿床的大部分矿石不稳固和不太稳固。由于含硫高,矿床个别地段有发火危险。矿体与上盘围岩接触明显。在深部,离矿体几米到50米的围岩为凝灰沉积岩、硅化泥质粉砂岩、凝灰砂岩和绢云绿泥碳酸交代岩,f=2~8,裂隙极其发育,易于膨胀和极不稳固。  相似文献   

4.
<正> 一、全尾砂充填是怎样提出来的车江铜矿矿床属含铜砂岩型同生沉积矿床。已查明的12个矿体中,现在已开采了1~4号矿体,矿带走向由西南向东北倾伏;矿体走向长300~600米,倾斜长200~400米,倾角10~15°,厚度为1~3米,埋藏深度30~180米,岩石硬度f=5~7,较稳固。地表平面位置离湘江仅0~30米,同时,有衡常公路及11万伏高压线通过矿区,开采矿床时,地表面决不允许陷落(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正> 麻阳铜矿为同生沉积矿床,系含铜砂岩自然铜类型。矿体上部接近地表,为氧化带,主要是孔雀石、赤铜矿、蓝铜矿,氧化率为40%~60%;矿体上中部为混合带,氧化率为30%左右;矿体下部为原生带,主要是自然铜、辉铜矿,氧化率为10%左右。随着采矿向深部延伸(北区接替工程已至-25m中段以下),自然铜与辉铜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为适应原矿矿物组成的变化,1990年11月进行  相似文献   

6.
滇中砂岩铜矿床形成于白垩系高峰寺组和马头山组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受层位控制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条纹状为主,并见矿化受泄水构造和准同生变形构造控制,在郝家河矿中有脉状矿体产出.矿体多见于背斜缓倾斜翼.矿化分带明显,这种分带形成于浅紫交互部位.硫、铅同位素和稀土资料研究显示,铜来自围岩,硫为细菌还原硫,主要来自下部层位,在成岩期间来自上部的氧化含铜卤水和来自下部的还原卤水,在应力中和面反应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7.
巴克尔奇克金矿位于塞米巴拉金斯克州,地质条件复杂,难以开采。矿化带乃是硫化岩层,矿体为强矿化的破碎粉砂岩、砂岩、含扁豆状石英体的碳质页岩。矿床由一系列沿走向分布的矿体组成,长6km。大多数矿体出露地表,埋藏深度达500m。矿体厚度1~20m,变厚段达60~70m,平均倾角为38°~40°。矿体和围岩的界线不明显,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多变,如岩石的普氏硬度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塔吉克斯坦某金矿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地球化学成果综合研究表明,工作区矿体主要受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灰岩和炭质页岩-砂岩的硅/钙控矿岩性界面,层间破碎-糜棱岩化的构造界面,以及酸碱/氧化还原双重地球化学界面,三者叠加成矿控矿,形成矿体呈近于平行的大型带状、厚似层状、大而厚状分布,其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一、矿床勘探与生产探矿概况苏州高岭土矿床成因有多种类型互相迭加。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有石灰岩、石英砂岩、劣质高岭土、褐铁矿、砂页岩等,形态复杂。阳东矿区矿体呈巢状,规模小,长约150~350余米;阳西矿区矿体呈透镜状及脉状,规模较大,长约50~450米。两矿区于1965年前相继提交地质勘探报告。各矿段均采用钻探控制矿体形态,并作为圈定矿体的工程依据,一般控制网度C级25~50×25~50米或100×50~100米。经生产实践验证,报告基本能满足井田布置、开拓设计和确定初步产品纲领等方面的要求;但在采准设计时,它对采准方式选择、采区合理划分、  相似文献   

10.
捷克利铅锌公司科克苏矿床分布在准噶尔山脉的一麓,海拔1800~2000米。主矿体为一急倾斜柱状矿体,走向近于南北,主要为铅矿石。矿体走向长约150米,最大厚度为40~50米。矿体向南错动约50°。在东部有一大矿体与主矿体毗邻,为含锌量较高的氧化矿石,列为表外矿量。矿床各水平用平峒开拓。海拔1805米的Ⅵ水平为主要运输水平。Ⅵ水平以下尚未开拓,钻探资料表明,随着矿体的向下延深,矿体面积显著减少,矿石品位也显著降低。出露地表的矿体上部用露天法开采,而矿体下部则用崩落法开采。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墨西哥的芒特泰勒铀矿床赋存于威斯特瓦特峡谷的砂岩中。地下水把凝炭岩中的铀溶带到具有氧化还原环境的砂岩中沉积成矿床。主要矿物为水硅铀矿及沥青铀矿,富含共生炭质物质。有三个主矿床产于“C”砂岩层,一个主矿床产于“D”砂岩层。每个矿床的形态复杂,矿化从呈细脉到厚几米、宽几十米、长几百米的大矿床,矿体厚度最大为10米。总储量1.21亿磅U_3O_8,平均品位0.25%U_3O_8。最小可采厚度2米,边界品位0.10%。  相似文献   

12.
西林铅锌矿矿石自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矿床地质及矿石自燃简况西林铅锌矿开采的主要为铅山地段1号矿体。属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1号矿体延长350米左右,控制深度达500米,倾角80~85°,厚度为1.58~35.5米,平均15.17米。矿石坚硬,f=9.3~13。矿石类型主要分为致密块状磁黄铁矿、黄铁矿、铅锌矿;条带状磁黄铁矿、铅锌矿;浸染状铅锌矿和氧化矿。1号矿体以前两种矿石类型为主。在致密块状和条带状矿石中,含磁黄铁矿约占  相似文献   

13.
尼基托夫汞矿公司7O%的矿石都是在两个厚层砂岩矿体(索非耶夫和切加尔尼克矿体)中用地下方法开采的。矿床的地质构造特别复杂,金属含量不稳定。矿体特点(主要是切加尔尼克矿层)是各个方向的裂隙特别发育,因而常常导致大的塌落。存在页岩和煤的夹层,以及构造断裂,这些弱面的切割同样可促使矿体崩落和回采困难。矿体倾角30°~90°,厚度1~40米。矿石普氏系数f=8~12,围岩为粘土质  相似文献   

14.
全苏有色金属矿冶科学研究所和赫鲁斯塔里涅斯基采选公司合作,试验和使用了井下回采坚硬矿石的连续回采工艺。该工艺是以深孔落矿、用全苏有色金属矿冶科学研究所设计的КВВ-2和КВВ-3型配套振动机械放矿为基础。在中央矿7号矿体的几个矿块已用连续工艺采完。矿体上部贫矿带厚达60米,下部“矿化带”的厚度变化在2~15米之间。矿体倾角从45°到90°。矿体边界根据巷道中的地质取样资料、钻探岩心和深孔凿岩时的岩粉来确定。矿石是非常致密的、中粒结构的石英砂岩,中间夹有许多无规律的薄(1~3厘米)石英脉,  相似文献   

15.
我矿矿层产于二迭系龙潭组底部粘土页岩中,以假想整合复盖于阳新统白泥塘层之上,为单一沉积型矿床。矿体倾角平缓,大多在10°左右,局部可达25°。矿体厚0.5~1.8米,平均0.9米,f=4~6,容重氧化矿为2.3吨/米~3,碳酸锰矿为3.05吨/米~3,含锰品位28%以上。矿层顶板为硅质粘土页岩及煤层,底板为铝质  相似文献   

16.
尼基托夫卡矿床为赋存于顿巴斯戈尔洛交背斜穷形部分同名矿田的组成部分。矿田由中石炭纪含炭沉积物组成,其特点是粉砂岩、尼板岩、砂岩、石越岩和煤的互层。直到70年代末,已查明该矿床的工业矿量产于40~60米厚的砂岩层内。1979年对深部水平的补充勘探在另一地质构造点这——纵向大断裂带内发现辰砂工业矿体。此矿化带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概况我矿是个大型斑岩铜矿,为细脉浸染型内生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蚀变花岗闪长斑岩及强蚀变的千枚岩中。共九个矿体,可分南北两大矿体。南山矿体宽700~900米左右,北山矿体宽800~1000米,两者长度均达2100米,矿体厚度一般为31~315米,平均厚度98米,赋存标高365~-281米,主要在270~-115米,倾角平缓一般为5~10°,呈近似水平的透镜状,覆盖岩层不厚,一般在50~100米。  相似文献   

18.
南方列贝金斯克露天铁矿的剥离岩层为(自上而下)第四纪褐色砂质粘土(平均厚度23米)、文象白垩岩和含云母泥灰岩(46米)、上白垩纪中期白化砂岩(32米)以及侏罗纪和泥盆纪砂质粘土层(8米)。矿体上部的覆盖层平均厚度为106米,介于80~130米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一、绪言释迦内矿目前正在开采埋藏在海拔245~345米深度之间的4号矿体群、190~285米之间的5号矿体群、160~275米之间的8号矿体群和155~395米之间的11号矿体群。其井巷布置是:3号竖井为人员和材料  相似文献   

20.
杰兹卡兹甘矿床主要是缓倾斜层状坚硬矿体。矿体赋存于稳固岩层上部的沉积杂层中。矿层主要为灰色砂岩(含矿和不含矿)、红色砂岩及含少量砾岩和硅的粉砂岩和泥板岩组成。该矿床的特点是多层矿化并有夹层,夹层的厚度为0.5~10m。矿体和各含矿层被有方向性的裂隙和挤压褶皱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