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人类的建筑活动,是以居住建筑的建设为开端的。居住区环境作为人类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环境空间,在现代城市中,成为了最容易影响人们心理行为、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的最根本、最直接的环境空间之一。人们整日在繁忙的城市内劳作后,往往把居住地作为其身心休息的港湾。因此,在进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时,建筑师必然将环境设计作为最重要的设计因素之一来考虑。除了考虑各种技术条件和物质条件外,建筑师还需要考虑诸如邻里交往,综合空间构成,绿化布置等精神生活需要的因素,并将其作为环境设计的综合构成要素,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文明…  相似文献   

2.
膜结构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然 《世界建筑》2000,(9):63-64
环境、氛围、文化、建筑形式的和谐统一,是世界范围内建筑师、规划师连末的最高目标。人类进入21世纪如何理解,构思,创造和建设我们的生存空间?是当今建筑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正如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宪章”指出“广义建筑学……从理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的要点整合为一”。这是广义建筑学对当代建筑师、规划师提出的新要求. 建筑环境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活动空间,同时创造了气象万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久居樊篱下,复得返自然”.阳光、空气、绿草、水溪、人造景观把人们带入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世…  相似文献   

3.
室内环境设计主要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一种理性创造活动。具体地说,它是科学、技术、艺术以及生活各方面所综合而成的完美一体,强调的是整体效果。它需要涉及到建筑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美学、环境学、伦理学和材料学等等学科,最终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优美的室内环境,一个更加合理的人类生存空间。 室内环境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创造活动,并不是建筑师只管盖房子,家具设计师只管搞家具,工艺美术师只在室内简单地装饰、加工、涂裱,而是在创造室内环境活动之前,就应存在于从里到外、从小到大、从形式到功能的全面艺术构思之中,具有通盘考虑的一体化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工业建筑在建筑领域内量大面广,是众多人从事于生产劳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改革大潮冲击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工业建筑在建筑艺术上的地位逐渐得到肯定,从事工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也逐渐明确了自身的位置,在创作中孜孜探索,另辟蹊径,“人类工程学”及环境艺术的运用,使工  相似文献   

5.
居住环境是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的生活空间。作为一种生活环境,不但表现为物态的居住空间,而且还包含社会、行为、心理等因素,是一个有机综合网络系统。以人为核心,应是居住环境设计的根本。这里要区别居住环境与居住空间。居住空间是居住环境的物质化表观形态:而居住环境不仅仅是居住空间,也是物质的、社会的包括:行为心理方面因素的有机统一体。建筑师应认识到:设计的目的不应是只注重建筑空间形态的变化,而应该深入研究居住生活方式,强调人的行为参与和人的意识对环境的作用。居住环境的设计在突出实用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其社会性或兼容性的营造。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人类赖以居住的栖身场所,建筑环境的好坏自然是我们每个地球人必然关心的问题,绿色的建筑环境也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在搞建筑设计时,绿色的建筑环境是每个建筑师当前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当前环境问题出发,论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两者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以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居住社区为载体,说明建筑师一方面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要营造和维护人类的精神家园──人文环境。以左海天骐园为例,作一些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使命与现实中的困惑“我们,建筑师的世界集体,肩负着对建筑环境的特殊责任,旨在和平地保障人类的自由、平等与福利。……”——这是《蒙特利尔宣言》对当今世界改善建筑环境提出的呼吁! 为纪念这个举世瞩目“走向制定建筑国策”的《蒙特利尔宣言》诞生和今年的世界建筑节,中国建筑学会又以“人居环境”为主题,在京召开了学术座谈会。改善自然和建筑环境的基本目标已明确地成为当代建筑师的历史使命。我们为之感到欣慰! 然而,每当我们着手于一个个具体的住区设计时,面对着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面对着建设单位  相似文献   

9.
借柏林召开的第21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之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创作》杂志社推出“北京·北京建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专辑。该专辑的出版不仅是向全世界建筑师的盛大节日祝贺,也肩负着向世界展示北京建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青年建筑师的史命。为此,我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及《建筑创作》杂志社特向第21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奉上这本专辑。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为北京市第一家国有建筑设计单位。1992年在由建设部等机构评选的首届“中国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百强”中,我院名列民用建筑设计单…  相似文献   

10.
"尊重环境,传承文化,反映时代,创作精品。建筑师不但要对业主负责,更应首先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负责。个体服从总体,总体服从环境,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将建筑种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使之生根并成长在环境当中。"这是辽宁省建筑设计大师王洪礼的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11.
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居住建筑形式,它的独特建筑风格和内部空间组织方式、内部装饰部件和材料运用等,完整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渊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建筑瑰宝的一部份、如何完善保留旧的四合院并赋与其新的生命力,是我国建筑师、室内建筑师肩负的重任。这是我国城市建筑发展中充分体现建筑历史文脉精神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北京传统四合院空间设计改造为题,以实际工程为依据,论述四合院建筑在保留和使用以及适应现代生活方面的意义,值得我们在建筑空间设计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81年国际建筑师华沙宣言中提到:“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建筑师应力求把已有的和新的因素,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结合起来——对建筑师业务的理解,超出了把建筑师的职责局限于他自己受委托设计的那个任务的传统认识,它为设计人员规定了一个新的要求和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杨春侠 《新建筑》2009,(2):122-126
通过对建筑师与桥梁历史渊源的追溯,分析当代建筑师在桥梁设计中的定位,认为建筑师主持或参与桥梁设计,可以在形态表现、空间组织、综合协调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并提出从城市总体空间、桥梁联结空间、桥梁主体空间三个层面提升桥梁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严平 《山西建筑》2003,29(7):19-20
通过介绍城市旧城改造中建筑师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旧城居住区环境设计观念的改变过程,说明建筑师在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中,设计构思也要随之更新。  相似文献   

15.
CAAU设计哲学     
人文/自然 纵观现代建筑史不难发现建筑师的角色具有内在的双重性,他们既是艺术家又是工程师,既创意十足又求真务实.这使我们意识到建筑师和规划师常常会受到某些特定类别的局限,为了达成某一方面的目标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因素,甚至最终不得不两相对立,如古迹与文脉、梦想与创新、现代性与城市化、景观与建筑、开放与封闭等. 设计是一项有趣又刺激的活动,那么为什么建筑不能碰撞出趣味十足又令人愉悦的时刻,而仅仅是一项设计完成的基础设施?建筑师的使命就是通过塑造人类环境来改变人类的行为习惯和重新审视典型的建筑类型,提供激励人心的空间,鼓励人们融入社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挖掘了技术和设计结合的建筑师案例。在明确环境意义的前提下,阐述了经由奥格雅、班哈姆和霍克斯三人研究提出和完善的两种环境设计模式:环境排斥型设计和环境选择型设计,并指出环境选择型设计是关注环境的建筑师应该采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光·建筑·域市──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光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20世纪照明科技的进步并分析了光对建筑.城市和建筑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评述我国照明工程建设发展状况以后.作者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是公众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建筑师利用所掌握的物质、科学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营造法式、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文化需要建筑师通过特殊的符号信息借助建筑进行传递,建筑师的文化自觉性,是建筑师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建筑带有极强的社会时代性,也是对一定社会时期的综合反映。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进步逐渐在消融建筑的城市文化特征,世界性的文化趋同性也使得建筑本身的文化符号逐  相似文献   

19.
张申 《四川建筑》2010,30(4):106-106,108
商品房受到市场的检阅和制约,建筑师不应仅仅是设计师,还应是优秀的协调者。住宅商品价值的最大化是建筑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李晓敏 《新建筑》2004,(3):78-78
当人类沉湎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里而不能自拔时,全球化的生态倒逯为人类的盲目扩张敲响了警钟。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内容,营造活动在人们对技术盲目崇拜的温床中逐渐滋生成一种以“享受”为中心的消费型体系。同时,建筑内外环境及建筑本身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空间,其强大的物理存在和庞大的消耗成本,也使得建筑成为环境改善的突破口。于是,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建筑师便努力寻找能使人、建筑、自然、社会更加和谐的营建方式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