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建筑的内外部空间、社会内容及其物质性、文化性,针对传统人居文化和现代人居环境进行探讨。着重从人的物质、文化需求,人的心理、生理需求以及人对人居环境的感情需求,论述了人类居住方式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张宏松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9,(12):178-183
哈尔滨是二十世界较早注入外来文化的城市,异域建筑文化对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以建筑文化与人居环境的关系为出发点,介绍了哈尔滨城市建筑的发展历史和建筑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宗教建筑,中东铁路建筑等建筑类别中的典型代表,阐述了哈尔滨的异域建筑文化对当地人居环境所造成的深远影响,无论外在建筑形制,还是深层的建筑文化都打上了异域文化的深深烙印,反映在居住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便构成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品质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4.
聚落文化:当代人居环境应该珍惜的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聚落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为人类提供了合适的生存、发展的条件,借鉴中国传统聚落用以发展今天的人居环境,是一条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5.
国家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针.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鱼嘴镇双溪村的风貌整治设计为例,结合当地产业布局,对本土环境、建筑风格和形态、产业结构等要素进行认真分析,探讨农村地域性人居环境的建设,作为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传统聚落文化与现代人居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聚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界域性与中心性等方面,阐述了传统聚落文化为自然的人文精神,并对现代人居环境作了分析,探讨了传统聚落的文化精神最终仍会回到现代人居环境中来。 相似文献
7.
外来文化影响下的泉州居住建筑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观点对泉州的居住建筑进行了分类和考察。在分析它们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过程之后,指出这种在外来文化影响下的有机发展过程正面临中断的问题,认为,建筑师应为自己的作品寻找在中国乃至世界坐标中的时空方位,努力体现独特的地域性建筑。 相似文献
8.
地域性是建筑的固有属性之一,是对特定地方特定自然因素和特定文化因素的表达,体现了建筑与所处地域的必然联系.因而地域性也是人居环境设计中所要反映、表达的重要物质和精神内容,构成人居环境地域性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状况. 相似文献
9.
泉州,是我国东南沿海一个“历史文化”的郡府级城市,约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因曾经辉煌而名闻世界,也曾因人文荟萃而被誉为“海滨邹鲁”;并因此形成了具有一定特征的“泉州传统民居”。“府第”,是泉州传统时期一类非严格意义的“民居”,但却在泉州传统时期占有一定的份量,故仍在习惯的“传统民居”称谓的讨论范畴中论之。 相似文献
10.
11.
信息时代下人类聚居环境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对人类社区的形态、结构、组织方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今,信息革命正如一场风暴席卷全球,它无法估量的巨大冲击力正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经济、社会、生态和家庭的面貌都将经历一次深刻的革命,从而必将带来改变未来的人类社区面貌的巨大改变。因此,我们在探讨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信息时代下人类聚居方式改变的同时,也要探究信息化条件下人类聚居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泉州红砖墙装饰特点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关于泉州民居的论述颇多,但对于风格特征十分明显的一些地域装饰特点的分析尚有许多空白,这种特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并未得到详尽清晰的分析,本文试图能探讨泉州独特的城市色彩、红砖文化及一些地域特色装饰的渊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该文从文化交流视野入手,介绍了近代广东侨居的建筑形态特征和三大侨乡侨居建筑的个性与差异,希望对相关建筑理念起到启迪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只有积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继承和弘扬传统居住文化与历史名城的整体保护结合,在旧城改造中达到保护旧城传统面貌与改善人居环境的统一,同时以胡同四合院为单位,整治和修缮旧城范围内传统民居。 相似文献
16.
宋元日寸期,泉州是著名的东方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蕃汉杂居,蕃坊里出现了异国情调的民居和寺院等。外域文化的输入,尤其是伊斯兰文化对泉州建筑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尚能从遗址中找到它们的历史痕迹。伊斯兰建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作为其宗教和文化中心的清真寺和陵墓建筑上。本文将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见证之一的伊斯兰建筑遗址的概况及特征进行简述和探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栅格数据的小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是贯穿于整个人居环境研究和规划过程中。以往的评价方法多以数学模型为基础,虽然评价结果较精确,但过程复杂,且评价结果不直观。对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而言,不仅有较大隔阂,且应用不便。该文则以姜家河小流域自然环境状态下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为典型案例,尝试利用GIS软件强大的计算和表现能力,通过对小流域人居环境自然环境状态下的适宜性评价,来获取直观的图和量化的数据,为人居环境的研究提供适合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要求的有效而便捷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村落人居环境研究过于注重村落本体的现状,以GIS的技术方法结合实地调研,选取梯田聚落所处的元江流域及典型样本大瓦遮河子流域为研究范围,探讨流域视野下人居环境空间的宏观与微观特征。结论如下:1)哀牢山区的崎岖山脉与密集水系造就了元江流域的格局,以水平、垂直特征奠定子流域尺度中梯田聚落的人居环境基础;2)大瓦遮河子流域的人居环境以"典型山地本底、帚状水系关联"为共性,在中低山区形成"面状森林核心、村落散布周边、旱地梯田混合"的彝族聚落区,在中山区形成"面状梯田核心、村落环绕周边、带状森林围合"的哈尼族聚落区,二者差异源自不同民族适应垂直分异效应的差异化农作策略;3)流域是人居环境研究的基本单元,超越村落本体之外的流域视野对复杂地理环境中的人居环境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与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重要潮流--殖民外廊式建筑潮流衰退后,在泉州侨乡却迎来了建设外廊式建筑的高潮,但目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该文通过对近代泉州侨乡外廊式建筑的兴盛规律、形成原因、发展演绎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揭示这一特殊的建筑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科研机构在中国人居建设事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1)积极促进中国人居建筑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经济性、环境性的科学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2)推广人居建设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促进节能和环保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并开展国际合作,进行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工程示范;(3)从事与人居建设有关的抗震防灾研究,为受灾区域人居建设提供技术方案并制定标准规范;(4)承担政府授权的国家级人居建设质量监督检验与测试中心的职责,促进人居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