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双母线接线的母差保护,在母联死区发生故障时,因无法自动识别母线运行状态,导致故障跳闸缺乏选择性且实际故障母线切除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隔离母联死区故障的母线保护原理。新原理将母联断路器两侧CT同时接入母线保护,通过增加母联间隔比率差动,调整小差差流计算方法,使得故障时母线保护装置可自动识别母联断路器分合状态,并准确辨识故障位置,从而提高母联死区保护故障时故障切除的快速性和选择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故障切除的快速性或最小范围隔离故障,提高了母线设备运行状态的自动化以及母线保护装置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0 死区保护概念 当故障发生在母联开关和母联TA之间时(见图1),断路器侧母线跳开后故障仍然存在.故障处于I母线差动保护区外.为了可靠快速切除故障,专设了母线死区保护。母线死区保护在差动保护发母联跳令后.母联开关已跳开而母联TA仍有电流,且大差比率差动元件及断路器侧小差比率差动元件不返回的情况下.延时100ms跳开另一条母线。为防止母联在跳位时发生死区故障将母线全切除,  相似文献   

3.
刘利华 《华东电力》2012,(8):1434-1437
目前微机型母线保护在解决母联断路器和母联电流互感器之间的保护动作死区时,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在详细分析比较现有的两种主流保护特征以及动作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特别针对双母线并列运行时发生死区故障跳闸非故障母线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于双母线接线方式,在母联断路器只配置一组电流互感器条件下,如果发生死区故障,传统的母线保护要经过较长延时才能识别并切除死区故障,危害电网稳定性.在现有保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母线保护判据,通过已跳闸母线各间隔、电流为零及母联电流非零,确定为母联死区故障特征,实现不依赖母联开关位置快速跳CT侧母线.通过对各种工况...  相似文献   

5.
吴平 《湖北电力》2002,26(6):29-31
在220KV双母线运行中,当母线故障发生在倒母线过程中时,或发生在母联死区内时或母联断路器拒动时,母差保护中的内联或不联回路将快速切除故障。  相似文献   

6.
介绍双母接线中母联带单侧CT和双侧CT两种情况下,发生母线故障和母联死区故障时的保护逻辑进行了阐述,指出传统保护逻辑的优缺点。针对现有母联配置双CT情况下发生死区故障依然要跳两条母线的问题,对母线死区保护的逻辑进行改进,改进逻辑在死区故障时仅切除一条母线,较传统逻辑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母线保护为母联死区故障设置了母联死区保护功能,没有为支路死区故障设置支路死区保护功能.介绍了现有的母联死区保护功能,提出了母线保护装置同时接入母联开关两侧的电流互感器,设置母联死区差动保护功能的改进方案,解决了母联合位死区保护没有选择性、故障切除范围大的问题.介绍了母线差动保护与线路保护在支路死区故障发生时的动作行为,指出了母线保护设置支路死区保护功能的必要性,分析了支路死区保护功能的动作行为.针对支路死区保护功能存在的误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了不必要的开关跳闸,提高了母线保护动作行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GIS故障精准辨识切除及自动恢复供电,提出一种母线保护新原理。基于母线大范围、小范围及各支路间隔复式比率差动原理,精准辨识隔离GIS设备故障点,线路侧CT与断路器之间故障时,仅跳开故障间隔断路器实现故障隔离;断路器与母线侧CT间故障时,自动/手动拉开单间隔刀闸隔离故障,母线上运行的所有非故障健全元件保持继续运行;母联断路器与I(II)母线侧CT之间故障时,跳开母联断路器及I(II)母线,II(I)母线正常运行;发生无法隔离的母线故障时,由母线保护正确动作跳开所有联接元件。该原理有效解决了GIS设备单间隔、母联死区故障时母线保护无选择性动作从而扩大停电范围的难题,配合母线自动重合闸,可实现最小范围快速切除故障和自动重合以快速恢复供电。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新原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与固定联接式母线差动保护相比,电流相位比较式母线差动保护具有运行方式灵活等优点,因此,该型母线差动保护在现运行的110kV和220kV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就该型母线差动保护原理而论,仍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当双母线相继发生故障时,后故障母线将由于母联断路器断开、失去比相电流而拒绝动作,从而使故障母线依靠后备保护来切除,大大地延长了故障的切除时间.这种母线相继故障的事例,在国内兄弟电网中已多次发生,特别是上下布置的母线排列方式极易发生.又如,故障发生在母联开关和比相用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线股上时,将出现动作死区,对于220kV的变电站,这种故障可以借助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  相似文献   

10.
魏莉  高雯  沙瑛 《宁夏电力》2011,(Z1):144-147
针对母联(分段)断路器充电操作过程所遇不同点故障,对几种不同母差保护装置动作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快速切除充电操作过程中被操作设备任一点的故障,充电保护投入期间不应闭锁母差.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当充电操作完成,发生母联断路器与其CT之间的故障时,母线差动保护装置才应闭锁并驱动充电保护动作,跳开母联断路器隔离故障,避免死区故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微机母线保护需要多CPU实现,而各个CPU之间的通信有可能给保护带来较强的干扰这一矛盾,提出应用现场总线技术中的CAN总线,简单描述了CAN总线技术的通信协议及应用方法。使用上述技术,经实践证明,CAN总线技术具有高抗干扰性、高可靠性、低出错等优点,通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PCI总线接口卡软硬件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永仁 《电工技术》2005,(10):27-28
目前PCI接口设计一般有两种方法,根据协议独立设计或购买国外公司提供的标准芯片,普通用户多采用后者,本文叙述的是利用某公司提供的标准芯片开发接口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种采用VXI和GPIB总线的通用仪器综合校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航通用仪器综合校准系统”能够实现对六大类通用仪器共53项指标和自动检定,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开放性和较高的测试准确度。本文从年集成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张杰 《电子测量技术》2016,39(6):163-166
数据总线作为机载设备、航电子系统和系统模块间的通信载体,是现代化战机性能的重要体现。机载高速数据总线是新一代先进式综合航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用于音频、图形、图像、视频等大数据量数据的实时传输。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几种主流的机载高速航空数据总线及其发展现状,并从传输速率、传输协议、拓扑结构和技术成熟度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述了1394B数据总线和光纤通道技术在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上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现行6kV主母线保护配置分析,指出了此保护装置在工作母线倒至备用母线运行时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及配合母线倒运时母线保护切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场总线教学实验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栋  梁清华 《电气自动化》2007,29(1):48-50,56
系统采用了适合于教学的结构设计,将各种功能模块化,实验中可以灵活对各模块进行增减。整个系统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灵活性强、易教易学、易于学生理解的突出特点。实践证明,利用该系统进行现场总线的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CANopen总线的原理,并在结合施耐德M340系列PLC基础上采用CANopen总线对施奈德ATV71变频器的实时控制,给出了该控制系统的详细硬件配置,软件程序,提供了基于CANopen总线的拉制方案,实际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颖的母联备自投逻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输配电系统中,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电网供电普遍采用一主一备模式,即当主工作电源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时,由备自投装置将负荷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从而保证不间断对用户供电.该文针对单母分段系统各种形式的开关变位特性,通过对传统母联备自投逻辑的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一种新的母联备自投逻辑,它具有能有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VXI总线的虚拟仪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仪器技术和VXI总线是当前测试控制领域的热门话题,基于VXI总线的虚拟仪器系统也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首先对虚拟仪器做了简单的介绍(包括:产生、特点、结构和分类),可知总线技术与虚拟仪器的分类息息相关。通过对基于几种不同类型总线的虚拟仪器的分析可知,基于VXI总线的虚拟仪器系统仍占有这个领域内的主导地位,并且虚拟仪器将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遵循IEC 61850标准对简易保护的信息和服务进行分类,在过程层网络和站控层网络上实现了简易母线保护。为提高采集系统的可靠性,在过程层中采取合并单元双重配置和点对点的组网模式;为提高站控层网络的可靠性,采用双星形网络架构,并对其通信冗余机制进行了设计。在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组成的闭环测试平台上,模拟了保护区内和区外故障,以及通信网络故障等,详细论证了简易母线保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