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十一五”(2006年~201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期。国家一系列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策略,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中国皮革业也在高速发展中迎来重大转型和变革。为了积极推动中国皮革工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进皮革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皮革工业“二次创业”目标——由皮革大国迈向皮革强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是中国皮革行业最困难的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行业发展减速,作为“中国鞋都”。温州制革业却是危机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4.
从2006年国家对皮革行业政策做出大调整起,到如今深陷全球经济危机,高速发展了近三十年的中国制革业,现在正面临严峻地挑战。整个行业企业大面积停产、减产,还有一部分企业支撑不住被迫倒闭,能够过得去的制革企业比例仅占10%。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打压,令整个行业处于一片迷惘之中。形势到底如何发展,国家对制革业的最终态度会如何,我们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5.
郑君 《北京皮革》2008,(4):63-63
中国皮革协会根据中国皮革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远景蓝图目标,特地牵头编制了《中国皮革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笔者加以整理,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6.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许多行业都陷入了低谷。对于皮革行业来说,如何在这场危机中转危为安,是当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北京皮革》2007,(11):24-25
今年以来的猪肉价格暴涨引起了社会的一片惊呼,谁曾想到,猪肉涨价也给四川皮革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宋寒冰 《西部皮革》2002,24(12):5-6
崇州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外环路23公里,距双流国际航空港20公里。崇州有制革、制鞋企业300多家,其中较具规模的有200多家,制革、制鞋业已成为崇州轻工产业的支柱,在四川和西部享有盛名。崇州皮革产品远销欧美、俄罗斯和东南亚。在全省,产值上千万元以上规模的制革企业,崇州独占5家,以立申、富邦、千瑞达为代表的制革业已使崇州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制革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9.
鹿城区制革业的发展后劲不足。要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产业调整和清洁生产、土地利用等方面着手,促进鹿城区制革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2006年里,中山制革业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现在大家仍然记忆忧新。  相似文献   

11.
河南是中国制革大省,在中国制革工业中处于重要地位。河南省牛出栏、山羊出栏居全国第一位,绵羊出栏、猪出栏居全国第二位,豫东南地区是中国质量最好的黄牛皮生产基地,所产皮革被众多国际知名制鞋企业大量使用、据统计,2008年河南制革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据河南省皮革协会秘书长高建义介绍,目前,河南有皮革企业五百多家,主要分布在制革、毛皮、皮制品、皮革化工机械四个领域.作为皮革大省,河南的皮革产量居全国第五,每年生产的皮革可供生产1亿双皮鞋,其中90%销到外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制革企业中,有90%以上是年产仅10万张标准皮以下的传统型作坊式小厂,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制革企业不到300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皮革工业虽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中国皮革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企业规模、环保设施等综合竞争力仍相对落后,中国目前只是一个皮革生产大国,还远远称不上皮革生产、销售强国。  相似文献   

13.
曹然 《北京皮革》2008,(9):10-11
2007年,东莞制鞋业遭受了20年来最为严重的产业危机,许多厂家纷纷倒闭或迁移到外地,但处于这一产业上游的制革企业,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地冲击。无论是真皮涂饰、二层贴膜还是合成革等企业,都依然显现出一丝生意兴隆的景象。然而,进入今年以来,在鞋业贸易商压价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些企业开始步入萧条季节,即使订单不断,也很难摆脱利润空间极度减少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吴天民 《西部皮革》2003,25(3):32-32
随着皮革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革生产大国,以及皮革贸易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 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徐永表示,中国是世界皮革生产大国,但还不是皮革强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皮革工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市场严峻的挑战。实施皮革行业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将使皮革工业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以质量、品种、出口、效益型为主导的“二次创业”发展阶段,是促进我国由皮革生产大国向皮革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我国皮革工业的原料皮资源、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均名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皮革》2010,(1):14-17
2009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制革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制革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工信部消费[2009]605号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一举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至此,中国改革开放也将届满30个年头。通过这30年的发展,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的再次崛起也初露端倪。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初步显现。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环境的透支,已引起广泛关注。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家就指出:“从历史上看,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国家是依靠透支未来能够实现的。而中国改革开放现在已经走过的30年里,我们在大量引进和利用全球资源的同时,也透支了自己的未来。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了,我们绝不能再透支30年。否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很难真正实现。”所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已势在必行。各行各业产业政策的新一轮调整也因此普遍展开,“十一五”已把这种转型列为重点。对中国制革业来说,2006年已成为转型具体化的关键之年,不管是产业政策、产品结构、产业升级,还是市场业态和技术革新,都给我们留下了清晰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日前在香港针对当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表示,2009年可能是中国皮革行业最困难的一年,预计2010年也很困难但会平稳渡过,2011年会迎来行业的全面好转,她同时表示,长远来看,本世纪前20年~30年仍是中国皮革行业最好的发展时期.当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这个观点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以辛集、无极、留吏为主的河北制革业也不例外,尤其是无极、留史等制革基地,经过2008年和2009年的大治理和大调整.行业已经见底,2010年可能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仍然非常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皮革》2008,(1):34-35
因为受产能过剩以及下游鞋业发展不景气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不少皮革企业,特别是牛二层皮革生产企业已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产能开始向大企业集中,泉州的皮革行业两极分化进一步加速。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半年来,关于温州制革业一直盛传这样的新闻:由于多方原因,温州制革业外迁转移、省外投资成为焦点。这个信息和温州鞋这几年来浩浩荡荡的西部投资举动联系在一起,让人联想到的是温州鞋革工业链开始出现重大变化,东鞋西移已是共识,现在与鞋业唇齿相依的制革业也要外寻出路,温州的皮革工业还能继续兴旺吗?记者最近就此话题走访行业内人士,得出的结论是,温州制革形成规模性外迁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20.
汤春 《北京皮革》2007,(9):34-35
制革业曾经是上海市的传统工业,还曾是申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申城制革业遭遇到的难题和“瓶颈”不断出现。近年来,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与频繁发生的国际贸易摩擦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等正在日益显现和放大制革行业的诸多隐忧。为了加大环境治理,上海从去年开始对制革行业进行全面停产整顿和新企业重组,使沪上制革生产总值减少近半。今年7月1日,国家对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进行了大幅调整,其中皮革的出口退税率被取消,皮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5%,这无疑对正处于困境中的制革业又是沉重一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