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芳 《建筑学报》2007,(12):82-85
从城市视角,通过借鉴Eco-museum的理念,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运河活态博物馆的具体内涵。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态,是Eco-museum理念在城市中的实践形式,体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理念,将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延续高速发展的城市地区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协调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包容更为丰富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2.
李靖  徐永利 《华中建筑》2008,26(3):11-14
该文通过对西兴风土街区的初步研究,揭示出萧绍聚落地脉结构和风土特征的特定历史价值、目前,京杭大运河周边的聚落文化已逐渐受到重视,而萧绍运河作为杭州南部漕运孔道和重要近海商道,历史上曾对周边聚落产生过巨大影响,所以研究萧绍运河文化与聚落空间特征的关系,将为浙东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带来新的视角与机遇.  相似文献   

3.
本文聚焦后申遗时代的杭州运河街区现代适应性问题,通过大量的公众访谈和专家咨询,建立杭州运河街区的现代适应性评价体系;据此对三个杭州运河街区进行了现代适应性的定量评估;并根据各街区总得分和各项评价指标得分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诊断每个街区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在后续研究和保护更新实践中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世界遗产的大运河作为中国的金名片,其保护与发展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而运河沿线的历史街区是大运河有机组成的重要部分,凝聚着当地的历史信息,蕴藏着珍贵的文化价值,反映出了鲜明的地域性与深刻的场所感。但根据笔者在运河沿线城镇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历史街区现代适应性较弱,许多历史街区脱离了城市,成为了独立的"病区"。文章根据专家及使用者意见,确定了历史街区现代适应性评价因子,提出运河沿线历史街区的现代适应性评价体系,为将来运河沿线历史街区的现代适应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有机更新的问题日益严重。分析二者的涵义及内容,以宁德蕉城组团旧城区核心街区为例,剖析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旧城有机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三坊七巷"和"新天地"两种典型的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发展中如何对待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6.
张凡 《城乡建设》2015,(10):52-53
京杭大运河正走向世界文化遗产,常州古运河保护开发显得格外重要.坐落在运河边上的历史街区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部分,本文以运河五号为例,探究改造后街区对城市和市民带来的利弊,阐述了历史街区在改造中的问题和改善措施建议. 一、运河五号创意街区背景及实施 (一)项目背景 历史街区一直作为体现我国历史文化,并具有极高研究和游览价值的城市组成部分.常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历史文化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政府致力于保护和改造常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利于对常州历史文化的传承.本次研究也是基于此背景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王佳祥 《小城镇建设》2011,(4):57-63,68
本文通过对枣庄市"运河古城"商业街区设计理念的解读,探析了历史风貌型商业街区设计的新思路,力求通过传承地域文化、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理念来表达该类商业街区中的传统文化及传统空间。  相似文献   

8.
解释了历史街区的概念,分析了历史街区内博物馆的建筑价值,并以苏州博物馆为例,从古典园林理念、古典图形元素、结构设计、新材料及新工艺等方面,阐述了历史街区内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方案,使博物馆的设计达到现代元素与传统文脉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汪芳  刘迪  韩光辉 《华中建筑》2010,28(5):159-162
"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探讨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的理念和方法,是在Eco-museum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适应于城市空间中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活态博物馆以居民集体记忆、社区居民、空间元素为组成要素;古今并重、主人为主、动态保护为主要特征,本质是社区更新。在山东临清中洲运河活态博物馆案例中,借助已有的资源魅力,激发出地段的活力,对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实现有效保护,进行了规划尝试。  相似文献   

10.
杭州运河西废旧仓库改造为刀剪剑、伞博物馆的设计中充分利用其价值,通过多方面的调查,专业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做到应保尽保、新旧融合,保留老建筑的原有风貌和历史印记,变成传承历史文化和记忆的场所,成为展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基地,同时改造了老旧历史文化街区和提升了运河历史景观文化,成为废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遗产,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涉及科学、文化、教育及美学等领域。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对象在经历了一系列探索过程后,开始寻求新的经营模式,新博物馆学理论的跨界实践应运而生。论文结合实地考察以及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以中国台湾地区"淡水古迹园区"社区博物馆为例,探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策略,希望大陆地区在社区博物馆发展实践的过程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朱明海  洪艳 《华中建筑》2011,29(9):209-212
基于对运河沿线城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探讨沿线历史建筑现代适应性的评价因子,以杭州段为例,提出运河杭州段沿线历史建筑现代适应性评价体系并进行评价分类,为运河沿线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京杭大运河的嘉兴市月河段为研究本体,通过对月河的运河发展史的文化挖掘,研究了其对历史街区的建筑群在现代的保护意义,指出运河发展史可对历史建筑群的整体空间形态进行梳理、运河街巷文化可增强历史建筑群的文化内涵、运河的航运发展带来的各种文化可丰富历史建筑群。  相似文献   

14.
王炜  关瑞明 《华中建筑》2012,(1):165-167
该文研究范围界定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和地域建筑创作的相关理论研究出发,结合"类设计"模式和"愈合理论",对"三坊七巷"保护更新的具体过程进行探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旨在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坊巷空间及其单体建筑的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规划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街区场所空间及周边环境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历史建筑场"的概念,旨在探索历史街区场空间整体性设计方法,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周边空间环境的再生问题提供理论支撑。该文通过对泉州聚宝街历史街区的现状深入调查和分析,探索出对历史街区实施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杭州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杭州的实践为例,提出品质保护的命题,探讨了运河品质保护三个方面的意义,从三个层面的含义、四个要点的理念、四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品质保护的具体内容,并介绍了杭州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的实践.提出通过"品质保护"达到"强化城市历史个性,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6)
自古以来,杭州一直是京杭大运河流域的一个核心城市,有着大量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过程中,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杭州在城市升级的过程中,把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建设世界名城作为重要目标,为此投入巨资启动了"运河综保工程",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主城区运河两岸修复一批古迹,建设了多个博物馆和特色街区,整体风貌得到了极大提升。经过申遗成功的喜悦和一段时间的喧嚣热闹以后,运河旅游逐渐归于平淡,甚至有些沉寂。本文对目前杭州主城区京杭大运河旅游开发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杭州城市有建置伊始,运河一直伴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毫无疑问,运河在杭州城市的兴盛与繁荣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文章将运河与杭州城市的发展划分为"隋唐之前""五代至宋""元明清以后"这三个阶段来进行阐述,在梳理清晰运河的历史变迁情况的同时,也分别论述运河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杭州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中山中路历史街区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山中路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设计的基本目标和理念,强调将街区建设成为杭州市历史文化整合、保护、延续之轴.同时,激活传统历史街区城市活力,形成有杭州文化内涵、宜居、宜商、宜游的特色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20.
郭嘉  陈子坚  陶郅 《华中建筑》2013,(12):49-53
中山市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一期工程设计方案,结合旧城区改造和保护老城区风貌原则,从利用古旧特色建筑传承历史文化的思路出发,以现状的孙文路博物馆及其周边区域范围内的特色建筑为依托,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融新旧建筑为有机的一体,组建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中山特色的、又具时代精神的博物馆建筑群。该文以该街区为倒进行阐述,探讨了群体性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单体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新旧建筑有机并存、使历史街区焕发新活力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