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成人脊柱侧弯患者健康生活状态的相关评价与患者的放射学参数结合,以此来指导外科手术并预测治疗结果,而这些放射学参数是如何影响成人脊柱侧弯治疗结果的目前尚无报道。目的:评价成人脊柱侧弯患者手术前后放射学参数变化与健康生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68例成人脊柱侧弯患者,男18例,女50例;年龄20-88岁,平均58.5岁。所有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拍摄全脊柱站立前后位和侧位X射线片并采集完整的ODI调查表。测量患者的放射学参数包括重力线、C7铅垂线、Cobb角、腰椎前凸角、冠状面侧方滑脱的距离、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和骨盆倾斜角。分析放射学参数和ODI值的相关性使用Pearson’s相关分析。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6-14个月。患者ODI值术前50.6±16.8,术后41.1±19.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Cobb角的平均值术前26°,术后10.7°;侧方移位距离平均值术前4.9 mm,术后接近0 mm。矢状面上,术前和术后C7铅垂线与ODI值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术后重力线数值和ODI值之间有相关性。冠状面上,术前Cobb角和术后腰椎前凸角与ODI数值之间有相关性。骨盆倾斜角的改变和骶骨倾斜角相等,而骨盆入射角在术后没有变化。提示评价脊柱平衡和患者健康生活状态的相关性,使用重力线并不优于C7铅垂线。患者术后放射学参数的改善并不预示着症状的缓解。骶骨倾斜角角度的丢失和骨盆的后倾在成人脊柱侧弯中更加常见,通过手术并不能明显的改变骶骨倾斜角、骨盆的后倾、腰椎前凸以及脊柱的矢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国外报道的全膝关节置换的数量已经快速增加超过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量,然而国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却远比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少,具体原因可能为患者对于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持不确定的态度。对于其具体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还需要更多的研究给予确认。目的:对经过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鞍山市中心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以及康复训练,同时通过跟踪随访,统计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肌力、置换前后膝关节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评分以及术后早期CPM应用情况,了解疗效,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置换后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结果与结论:通过全膝关节置换后的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7.3±5.5,(98.4±7.9)°,治疗前的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45.8±5.7,(66.5±4.3)°,置换后较置换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与置换前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置换前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置换前膝关节活动度、置换后早期CPM应用呈负相关关系(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具有重要的修复价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置换前膝关节疼痛评分、置换前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置换前膝关节活动度以及置换后早期CPM应用会影响其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